安塞腰鼓
第十七課
1、積累“亢奮、羈絆”等詞語。
2、理解本文獨特的富有高原氣息與時代精神的雄渾壯美的意境,感受時代的脈搏。
3、在反復的朗誦中體會本文的意蘊與語言之美。
1、反復朗誦,體味本文的韻律和氣勢。
2、反復朗誦,體味語言的節奏美和詩意之美。
1、深刻理解恢弘氣勢中所包蘊的情感和深意。
第 一 課 時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背休d著黃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以其奔放的動作、鏗鏘的節奏成為生命和力量的宣泄。今天,就讓我們一領他的風采與魅力。
1、關于西北:
西北,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那里地域遼闊,到處是黃土高坡,有黃河流過。西北,有著滄桑的歷史。它曾有過秦、漢、唐的強盛,它曾有雄睨世界的輝煌文明。而今天,凝重的土地、粗劣的環境、貧困的生活,西北落后了。西北人性格粗豪、強健、堅韌,“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并沒有因生活貧困和封閉而喪失希望,復生的生命能量就在這沉重的軀殼內奔突,終有一天會噴發的。這里的人們,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暫時的,只要生命還在期盼“搏擊”,重生之日并不遙遠。
2、關于:
誕生于西北高原,在古代它既是激勵邊關將士沖鋒陷陣、浴血奮戰的號角,也是將士凱旋的歡迎曲,如今它是陜北人精神風貌的象征。
狂放無忌的舞姿,高亢激越的咚咚鼓聲,釋放出西北漢子們頑強堅韌的生命力,釋放出西北漢子們的粗壯。那是震耳欲聾、充塞天地的聲響,那是毫無羈絆、自由、熱烈的舞動,那是生命的吶喊。
3、關于朗誦:
朗誦的基本語調有:輕、重,高、低,平緩、疾速。
用什么語調取決于文意,內容激越昂揚、爆烈、語調高,語速快;陳述、說明、介紹、沉靜的內容語速則慢。
4、關于排比與反復的修辭方法。
見課后練習說明。
1、注音:
2、釋義:
1、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2、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
3、“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4、它使你驚異于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么奇偉磅礴的能量!
5、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驚心動魄的搏擊。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6、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
1、一句寫鼓聲給人的啟迪,表現人們由不明白、不理解到真正明白、理解了鼓聲的內涵,鼓聲所宣泄的情感與力量。
2、掙脫束縛、羈絆、擺脫貧困、落后、打破閉塞、沖破一切困難的頑強生命力,它是真正的、原始的、自然的生命力的流露。生命的熱情一旦釋放出來,就沒有什么能阻擋它。此刻,生命顯得那么偉大、雄渾、激昂、粗獷。
3、這兩句是描寫鼓聲撞擊在山崖上、人的心上產生的回音,形容鼓聲震蕩,形容鼓聲給人的感受。
4、生活如此貧困的西北農民,會如此的粗豪、強健、噴薄著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讓人感動,也讓人驚異。
5、黃土高原的人樸實、沉穩、強健,他們還保存這生命的“元氣”,保存著最原始的生命力,只有他們才能發出如此激蕩人心的搏擊。
江南人過于秀氣,又有些商人的圓滑,已消失了生命的“元氣”,柔媚的江南水鄉只能承載小橋、流水。
第 二 課 時
1、找出描寫擊鼓場面及這場面給人的感受的內容,說說這場面的有什么特點?
渲染出怎樣的氣氛?給人怎樣的感覺?
2、找出排比句,體會其作用。找出第七段的比喻句,看看其本體、喻體分別是什么?
比喻、排比的作用是什么?
開 頭:表演尚未開始,氣氛沉穩、安靜,為下面的火爆、熱烈蓄勢。朗讀時語調稍緩、平穩。
表演場面:語調高亢、有力、快速,表現出驚天動地、銳不可當的氣勢。
感 受:8、12段:有力、急促、高亢。9-11段:稍緩、有力。
1、找出描寫鼓聲及鼓聲給人的感覺的內容,說說鼓聲給人的感受是怎樣的?
2、如何理解“好一個”這句話?
3、如何朗誦這一部分的內容?
3、這句話是對鼓聲的沖擊力的贊嘆。
4、朗讀:稍緩、給讀者以體驗、思索的時間。
1、找出描寫表演者及抒發對其贊美之情的內容,說說這些表演者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2、如何朗讀這一部分內容。
3、朗讀:18段,宜稍緩、有力。22段宜慢而有力且高亢。
1、找出贊美鼓聲、舞姿的內容,說說應該如何朗讀。
短促、有力、漸快。
24段適宜慢而有力。
1、看課文的結尾,說說結尾的特點。
由紅學而突然寂靜,巨大的反差造成強大的沖擊力,反襯上文的火烈、狂放、驚心動魄。
充滿激情的語言,描寫了表現出的磅礴氣勢,一瀉千里的聲威及強健勃發的生命力,這既是對西北這塊土地的贊美,也是對這塊土地上的生命的贊美,更是對我們這個從
1、一個簡短的句子開頭,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一開始寫腰鼓表演前的“靜”,用了哪些景物作陪襯?
3、為什么先寫“南風吹動了高粱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保又謱懰麄兂练安靜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4、“但是:”“看!――”分別單獨成段,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5、在選文中找出描寫這群后生的比喻句,分別指出它們的表達效果。
1、突出后生們的“茂騰騰”的形象形象特點及精神氣質,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2、高粱地、風吹高粱葉子、呆呆的腰鼓。
3、前者以動稱靜,安靜的環境,沉穩安靜的神態和呆呆的腰鼓,為下文蓄勢,反襯下面的火爆。
4、引人注意,人和鼓由靜轉到動。
5、“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粱!北憩F了后生的樸實、沉靜之美。
“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不斷激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北憩F了這群后生的力量美和豪放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