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二則(梵天寺木塔,以蟲治蟲)》教案2
[匠師如其言,塔遂定。] 工匠師傅遵照他的話(去辦),塔身就穩定了。 如;遵照。其:他的,指喻皓的。言:話,言論,指上面喻皓講的一番話。遂:于是,就。 第二層,寫喻皓采用“布板”“實釘”的辦法,解決了“塔動”的問題。 “無可奈何”一詞道出了大家對解決“塔動”這一難題無計可施,反襯了喻皓很輕易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突出喻皓技術之高。“密使”“貽以金釵”,寫出了匠師為解決“塔動”問題,費盡心機,從側面反映出在當時解決“塔動”問題之難。對這一難題,一個“笑”字寫出喻皓的神態,突出了他解決這一問題的輕松。“此易耳”短短三個字,體現了他胸有成竹,技藝高超。“如其言,塔遂定”,一筆帶過,用事實說明了喻皓的技藝高超。 [蓋釘板上下彌束,六幕相聯如勝篋,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動。] 因為釘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緊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連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樓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撐,(塔)當然不會晃動。 蓋:連詞,承接上文,解釋原因,相當于“因為”。彌束:更加緊密相束。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面。相:互相。聯:連接。如:像。 履(舊):走,踩踏。其:那。持:支撐。自:自然,當然。 [人皆伏其精練。] 人們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伏:通“服”,佩服。其:他,指喻皓。精練:高明。 第三層,解釋“塔定”的原因,并寫了眾人對此事的反應。“人皆伏其精練”,從側面再次突出了喻皓在建筑方面的高明。 二.學習難點: 1.《夢溪筆談》這部中國文化史上的綜合性的筆記體巨著,總結了北宋以前自然科學所達到的高度成就。課文所選的兩則,《以蟲治蟲》反映的是農業生產上的生物防治。這種防治方法就是利用某些農作物害蟲的天敵消滅蟲害。這種方法不僅是促進農業增產的有效措施,也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這種防治方法不僅在古代有效,今天也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廣。第二則《梵天寺木塔》記述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解決高層建筑木塔不穩定的過程,反映了我國古代在建筑理論和技術方面所達到的高水平。 2.《夢溪筆談》兩則,文字簡潔生動。《以蟲治蟲》只用了70個字就記述了“傍不肯”在子方蟲危害秋田作物時應運而生,迅速徹底地消滅了蟲害,保證了農業大豐收的情況。《梵天寺木塔》僅用130個字就清楚地記述了喻皓解決“塔動”問題的經過,傳神地描寫了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準確地解釋了木塔穩定的原因。 3.詳略得當是這兩則短文又一特點。《以蟲治蟲》介紹子方蟲的天敵比較詳細,介紹了“傍不肯”的外貌特征,數量之多,剿滅子方蟲的情況,而介紹子方蟲為害則一筆帶過,這樣就突出了“以蟲治蟲”這一中心。《梵天寺木塔》記敘喻皓的語言較詳,因為這最能體現他技藝的高超。對“塔遂定”的原因也寫得較詳,因為這是木塔穩定的科學原理,有必要交代清楚。匠師按喻皓指點實施,不是本文的重點,則以“如其言”三字一筆帶過。這樣安排詳略,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三.文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