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
課 標 要 求1.自學研討,掌握本課的生字。
2.準確、生動地復述課文。
3.樹立要立志做大事,不必立志做大官的思想。樹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高尚思想。
4.將此文言文變成自己的話,寫成一篇現代文。
5.聯系背景評價包拯這一形象。
[學 法 點 悟]
學習文言文有個規律:從機械性朗讀到理解性朗讀再到表演性朗讀,我們可以按這幾個步驟進行朗讀,我們對本課內容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膽提出、大膽思考、大膽質詢,大膽必“大得”。
[整 體 感 知]
本文選自《宋史•包拯傳》。“傳”是正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敘述傳主的生卒、地位、官職、生平事跡等內容。包拯的事跡長期流傳民間,是封建清官的典型。這篇文章通過寫包拯的典型事例,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為民請命的好官形象。寫人離不開寫事,寫事運用正側面相結合的手法,表現效果更佳。
[疑 難 解 析]
質疑: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每段重點寫了包拯的一個事例。有的段落記敘具體,有的段落記敘較概括。請各用四個字概括。
解惑:割牛舌案、進貢硯臺、出使契丹、公開審案、平日為人
質疑:學習傳記要在了解人物事跡的基礎上,結合人物所處的背景,做出恰當的評價。請你結合課文評價一下包拯這個人物。
解惑:第一段突出包拯為官機智;第二段突出他為官廉潔;第三段突出他巧言善辯、不辱使命;第四段突也他為官剛正、執法嚴峻;第五段突出他克己奉公。
質疑:包拯的作法受到肯定了嗎?試從文中找出答案來。
解惑: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從社會人民的角度給以肯定。
質疑:注意本文如何運用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來表現人物?
解惑:割牛舌案、進貢硯臺、出使契丹、公開審案、平日為人是正面描寫,“笑比黃河清”、“包待制”、“閻羅包老”是側面描寫。
[語 言 揣 摩]
1、對下列語句中的語言現象判斷有誤的是( )
a.不主先入之說: 主,意動用法。
b.聞者皆憚之: 憚,害怕,畏懼,使動用法。
c.使得至前陳曲直: 曲直,形容詞作名詞。
d.不偽辭色悅人: 悅,使動用法。
提示:b
2、下列語句和例句句式相同的是( )
例:劉豫州,王室之胄。
a.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
b.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
c.有犯臟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
d.不從吾志,非吾子吾孫也。
提示:d
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導引
把握文學常識,掌握本課重點字詞的讀音、意義和用法,掌握重點語句的翻譯,理解文章大意。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熟讀翻譯全文。
[基礎鞏固集練]
一、 文學常識填空
1、 課文共有 個段落,分別記敘了割牛舌案、________、________、公開審案、平日為人幾方面,其中________、________段記敘較具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段記敘較概括。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寫,第______段穿插了側面描寫。
二、字音字義
1、給下列字詞注音:
鬻( )徙( )硯( )遺( )斂( )憚( )惡(吏苛刻)( )塋( )
2、解釋下列加點字:
a.第歸,殺而鬻之:
b.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