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自學研討,掌握本課的生字。
2.準確、生動地復述課文。
3、幫助學生樹立要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的思想。
樹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高尚思想。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難點
文言詞句的分析講解。聯系背景評價包拯這一形象。
教學突破
通過小組討論,教師引導,結合課下注釋自主將文言文變成自己的話通譯下來;引入學生平時看電視書刊以及傳說中了解的包拯的故事,互相講述,教師及時給予合理評價。
教學準備
有關字詞、文言方面的投影片,課文朗讀帶。學生搜集有關包拯的故事。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1.電視臺曾熱播過電視劇《包青天》,哪位同學能在此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能,唱唱《包青天》的主題曲,哪位同學又能根據本部電視劇的情節(jié)對包青天做簡明扼要地評價。(教師給予適當的評價與獎勵)
2.這些故事都是編導們演繹的,與歷史有一定差距,今天我們來看看史學家是怎樣記述這一人物的,板書課題。
3.簡介文學常識:本文選自《宋史·包拯傳》。“傳”是正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敘述傳主的生卒、地位、官職、生平事跡等內容。包拯的事跡長期流傳民間,是封建清官的典型。
二、 指導初讀課文
1.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閱讀課文。結合注釋、詞典自主解決字詞,疑難之處可質疑或討論。(巡視、點撥)
2.檢查自學效果
(1)給下列字詞注音:
鬻、徙、硯、率、遺、耶、斂、憚、惡、嫉惡、茍、贓、塋
(2)解釋下列加點字:
a.第歸,殺而鬻之。
b.徙知端州,遷殿中丞。
c.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d.舊制,風訟訴不得徑造庭下。
e.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三、 示范朗讀
1.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閱讀課文。結合注釋、詞典自主解決字詞,疑難之處可質疑或討論。(巡視、點撥)
2.檢查自學效果
(1)給下列字詞注音:
鬻、徙、硯、率、遺、耶、斂、憚、惡、嫉惡、茍、贓、塋
(2)解釋下列加點字:
a.第歸,殺而鬻之。
b.徙知端州,遷殿中丞。
c.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d.舊制,風訟訴不得徑造庭下。
e.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四、引導復述
1.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每段重點寫了包拯的一個特點。有的段落記敘具體,有的段落記敘較概括。請同學們選取一個段落來復述,要求準確,生動。
2.根據學生復述情況,做具體評價,既要鼓勵,又要指出改進方法。
五、本課小結
學習文言文有個規(guī)律:從機械性朗讀到理解性朗讀再到表演性朗讀,本節(jié)課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