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口語交際:交流學習體會
教學目標
讓學生口語交際方面得到鍛煉,提高口語交際水平,互相借鑒,取長補短,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經過這么長時間的學習,大家一定感覺初中階段和小學階段的學習有很大區別,有些小學成績較好的同學學習起來很吃力,同學們的成績有的很優秀,有的卻不盡人意,這說明學習是有方法的。
二、要求
回顧本學期的學習生活,比較一下初中學習與小學學習的差別,找出體會最深的一點或幾點學習心得,準備與同學交流。
在討論會上,積極交流學習體會,共同探討進一步搞好學習的方法和途徑。
根據討論中得到的收獲或啟發,擬訂新的學習計劃。
三、做 法
如果一時可能談不出多少學習體會來,就可結合具體事例來談,結合課文《<論語>六則》和《傷仲永》的有關內容來談,這樣就能比較容易找到話題的切入點。還可將話題進一步縮小,如改成“交談語文學習體會”、“交談寫作文的體會”、“交談數學學習體會”、“交談英語學習體會”,等等。
四、例文借鑒
我是怎樣學作文的
我體會,要提高作文能力,必須聽、說、讀、寫全面發展。
我從小就愛聽電臺里播放的講故事節目。大一些了,漸漸地對播送詩歌散文的文學節目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把它作為自己的一大享受。這使我對文學有了最初的愛好,不知不覺地把那些“聽來的事情”傾注在自己的文章里。
說,是口頭表達的一種方式。學生的語言不同程度地體現了他的文學水平。我愛說,尤其是在我興味濃郁的時候,那美麗的藍天白云,飛翔的鳥兒,那搖晃的碧芽嫩枝,粼粼水波……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啊!我激動了,禁不住喃喃自語。春天來到了,我盼望著秀麗的江南春色,忽然想起了宋代著名詩人王安石的絕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也就情不自禁地輕聲抒發對春的由衷的贊美之情。之后,我按當時的思緒寫下了短文《春風》。所以,《春風》與其說是我寫成,倒不如說是我“說”成的。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千里路”。我愛讀書,什么都樂于看,我很喜歡魯迅、巴金的小說;朱自清、冰心的散文;郭小川、艾青的詩歌;一些世界名著我也讀。有的書讀上許多遍都不厭倦,比如魯迅的《故鄉》、《阿q正傳》等,還有冰心的《小橘燈》,尤其是朱自清的《春》、《綠》、《荷塘月色》這三篇散文,我更是喜歡,記不起曾經朗誦過多少遍。我琢磨著這些出自散文大師手里的優美散文的細膩、委婉、深沉、含蓄的美。
我的散文《清潭水》正是在讀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綠》后寫下的。這些文章寫來挺輕松,我完全被清清的潭水,粉色的花朵,柔和的微風所陶醉,是全然用“情”來寫的。那一個晚上,我完全忘卻了一切,甚至忘了自己是在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