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復習(新版人教版)
第一單元復習講義
一、散步 莫懷戚
中心思想:《散步》展現了一個家庭的幸福溫馨,展現了人間的真善美。頌揚了我國人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文章層次的劃分
第一部分(1):總起,交代了散步的地點和有關的人物。
第二部分(2 ~8):重點寫散步的過程。這一部分又可根據內容分為三層。
第一層(2)交代母親對這次散步的態度的轉變。
第二層(3 ~5)寫田野的春色以及一家人散步的樂趣。
第三層(6~8)寫產生散步路線的分歧以及解決辦法。
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我”: 孝順善良,關愛母親
我的母親:慈祥親切,善解人意
我的妻子: 溫柔賢惠
我的兒子:天真活潑,聰明伶俐
疑難解析:
1、母親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
2、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 背起了兒子。(換成“抱”,可以嗎?)
初春的田野潮濕,容易滑倒;兒子很胖,抱容易擋住視線。不經意的動作,卻傾注了母親對兒子的深情。
3、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好在哪里?)
“熬”含有“忍耐壓力、折磨,承受艱苦”之意。
寫景段落的作用:
1、“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作用:該段描寫了新綠、嫩芽、咕咕的冬水,寫出初春的氣息。在春的氣息中,使人感覺到生命的可貴。這段話通過初春秀色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正是因為感受到冬去春來,氣候轉暖,生機萌動,全家人才一起出來散步。這是對全文的鋪墊,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調由深沉變得歡愉起來。
2、“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 ”
該段寫景交代了兒子走小路的原因,也為下文母親選擇走小路埋下伏筆,展現了母親充分理解孫兒愿望的內心世界。正是因為有這樣美景春光,我們全家人才決定出來踏青,本以為風平浪靜,誰知微風拂過,湖面蕩起點點漣漪,我面對一個兩難的選擇。
重點句子解析:
1、“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寫母子關系,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
2、“小家伙突然大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這兩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了小家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了家庭的幸福、溫馨。
3、“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為母親最終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
4、“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這一句表現了妻子的賢惠。“在外面”這個限制語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就可能不是這樣了,很可能“我總是聽她的”。
5、“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含義深刻。它以輕襯重,突出了“尊老愛幼”的重大意義,還寫出了中年人已意識到自己責任的重大,正在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譜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