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復習(新版人教版)
10、學了這篇課文,你讀懂了什么?你很想對自己、或是對母親、或是對史鐵生說些什么?
明確:當苦難、逆境來臨的時候,我們首先應想到的是好好活,讓這唯一一次的活熱烈而輝煌。我們從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僅僅是母愛,還會看到作者對生命的思索。
三、羚羊木雕 張之路
中心思想:課文講述了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
兒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文章段落層次的劃分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是重點,請針對筆記詳細記憶。
文章詳解:
《羚羊木雕》(“羚羊木雕”是本文的線索和文眼。)
第①——⒂自然段:查問木雕。寫父母逼我要回羚羊木雕,我很傷心。
1、“那只羚羊哪兒去啦?"媽媽突然問我——“突然”一詞有什么作用?
“突然”一詞,一開頭就制造了一種緊張的氛圍,寫出了媽媽的驚慌,我的驚嚇。2、“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來”中“怦怦”有什么作用?(“怦怦”是擬聲詞,形容心跳,表現我被逼無奈,受到驚嚇的心理。)
3、“因為我站在那兒一動不動,低著頭不敢看她”屬于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
(這是動作描寫和神態描寫,表現了我的膽怯不安,側面寫出了媽媽的嚴厲對我心靈造成的威壓。)
4、"你現在就去把它要回來!"媽媽堅定地說——“堅定”有什么作用?(表現出媽媽說話的語氣和固執生硬的態度,由此看出,媽媽是一個固執生硬,重財輕義的人。)
第⒃——23自然段:插敘了我和萬芳之間真摯的友情。
1.從全文來看,選文這部分內容采用的記敘順序是_插敘。
2.如果取消選文這一部分內容,按照生活本來的先后順序來敘述整個故事,好不好?為什么? (不好。那樣整個故事情節的敘述就會平鋪直敘,毫無波瀾,文章也會拖長,內容也不太集中。作者運用插敘,將事情集中在同一天的時間里,使故事情節顯得集中、緊湊。)
3.這段選文主要記敘的內容是什么?它在課文中安排在爸爸講的一番理由之后,作用是什么?(插敘了“我”和萬芳的真摯的友情。作用:含蓄地指責了爸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講的一番理由是片面的;也含蓄地批評了父母重財輕義的行為會傷害孩子之間的感情。)
4.這段選文有概述,有具體敘述,請問概括敘述的內容是什么?具體敘述的內容是什么?表現兩位少年朋友怎樣的感情? (概括敘述我和萬芳在幼兒園時就形影不離,萬芳學習好,不自私;概括敘述了昨天互贈禮物的事。具體敘述“換褲子”事件。表現了兩個少年朋友純潔的、真摯的、無私的友情。)
5.讀了這段文字后,再回過頭想想,父母硬逼“我”去要回羚羊木雕,錯在什么地方? (錯在父母不重視子女的友誼,不懂得孩子們最渴望、最珍惜友情;錯在傷害了兩個少年朋友之間純真的感情,傷害了孩子們的心理健康;錯在父母重財輕義;錯在對子女教育簡單粗暴……)
6.“送給你,咱倆永遠是好朋友……永遠!”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強調什么? (反復。強調兩個少年朋友以真誠、純潔的“友誼”為重。)
7.在“換褲子”事件中,萬芳由“嘆氣”同情到“換褲”援助。作者是緊扣哪兩個字來刻畫萬芳形象的? (緊扣住“仗義”二字。)
8、本部分的中心句是——萬芳是個多么仗義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