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誤區(二)
走出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誤區 教學設計示例(二)懷集一中 程紅英
教學目標 :
1 、知識方面:
識記:拜金主義的含義,享樂主義人生價值觀及危害性的表現。
理解:( 1 )貢獻與索取是相輔相成的兩方面。
( 2 )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具有極大的腐蝕作用。
運用:
( 1 )能夠運用具體事例說明只講索取不講貢獻是片面的,錯誤的認識,只有在無私奉獻中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 2 )能夠運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比較、認識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錯誤實質及危害性。
2 、能力方面: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比較和理解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判斷是非的能力。
3 、覺悟方面:
認識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危害性,提高辨別能力。反對和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侵蝕,使自己健康地成長起來。
重點難點:如何理解人生價值觀與金錢的關系。
教學過程 :
(復習提問)我們青年一代應如何實現人生價值呢?
(導入 新課)
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涌現出越來越多的無私奉獻,舍己救人的英雄模范人物。比如 90 年代的孔繁森、吳天祥、徐虎、李國安,高建成等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和熱血,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生機勃勃,推動了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展現了他們閃光的人生價值。
但是,社會生活中有的人在人生價值問題上陷入了種種誤區。那么在人生價值問題上有哪些誤區?怎么樣走出誤區?
二、走出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誤區(板書)
1 、只講索取,不講貢獻是十分錯誤的(板書)
師:在實現人生價值的問題上,是先貢獻后索取,還是先索取后貢獻,或者是只索取不貢獻?
生:討論回答。
師:第一、根據個人和社會的辯證關系原理,不可強調一方而否定另一方面。
第二、從理論上講清貢獻與索取的關系。由學生回答并朗讀。
第三、強調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更為重要。這是因為,社會要提供實現個人價值的條件,首先需要把它們創造出來。沒有人的勞動和創造,就不會有人的需要和滿足。
有人這樣比喻:索取>貢獻--負>正即有負于社會--人生毫無價值
索取=貢獻--負=正即和為 0 --人生也沒有價值
索取<貢獻--負<正即和為正--即有益于社會,這樣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
2 、抵制和反對拜金主義,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板書)
學生閱讀教材,然后看材料回答問題來掌握人生與金錢的關系。
材料一: 2001 年 9 月 21 日<光明日報>發表文章,介紹了河南省正陽縣雷寨派出所所長劉文功的感人事跡。劉文功同志一心為民愛民,多次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資幫助困難群眾,自己的生活卻很清苦。
材料二: 2001 年 10 月 10 日,沈陽市原市長慕綏新因犯受受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被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沈陽市原常務副市長馬向東因犯污罪、受賄罪、挪用公款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被人民法院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 1 )上述兩則材料分別反映了什么價值觀?
( 2 )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金錢與人生關系的認識。
學生回答,老師分析說明:
( 1 )材料一反映了劉文功同志的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集體主義價值觀;材料二反映了慕綏新、馬向東的拜金主義價值觀。
拜金主義是一種金錢至上的思想道德觀念,認為金錢不僅萬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為的標準。
( 2 )第一、金錢與人生有著密切的關系。對資產階級而言,金錢就是幸福,金錢就是人生目的,人生價值。在社會主義社會,金錢仍然充當著商品交換的媒介,具有同一切商品進行交換的職能。因此,金錢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物質保證。
第二、劉文功同志用自己辛勤得來的工資幫助困難群眾,實現了人生價值。慕綏新、馬向東受拜金主義的腐蝕,不擇手段地獲取金錢,既損害了國家利益,也使自己身敗名裂。
第三、金錢不是人生的全部內容 , 不是人生價值的決定因素。劉文功同志一心為民愛民的精神是用金錢買不到的。
因此,我們應該自覺抵制拜金主義的影響,使自己健康成長起來。
投影下列名言警句,指導學生思考這些名言警句包含了什么道理?
“人不能把金錢帶入墳墓,但金錢卻可以把人送入墳墓。”
“對于金錢,不能把它當作主人,也不能把它當作仆人,更不能把它當情人,只能把它當友人。”
德國作家畢爾格在<勇敢男子的歌>中說:“我不能以金錢出賣我的人生。”
教師:這些名言警句教育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正確認識和處理金錢與人生的關系,抵制拜金主義的腐蝕,使自己健康地成長起來。
3 、反對享樂主義的人生價值觀(板書)
( 1 )享樂主義人生價值觀認為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在于追求物質享樂。
老師:某市的調查: 77 %青年買衣服缺乏計劃性, 67 %青年感到“收入跟不上消費”。某校學生每天吃水果、喝酸奶、吃零食的占 90 %。學生過生日十分普遍,相互送禮,吃喝成風。請同學們舉例說明享樂主義的危害性。
學生舉身邊的例子。
( 2 )享樂主義人生價值觀的錯誤和危害性
學生閱讀教材,老師歸納:
第一、它從人的自然本性出發,把吃喝玩樂作為人生的的唯一目的和最大樂趣,把人與動物完全等同起來。
第二、它只講生活享受,不講財富創造,把享受與創造對立起來。
第三、它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受苦的基礎上。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 93 頁“小資料”,這段話說明了古人主張勤儉,反對驕奢淫逸的名言古訓。
小結: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是社會主義腐蝕劑,對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對青年的健康成長,具有極大的腐蝕作用。我們要實現人生價值,必須走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誤區。
課堂練習:
單項選擇題:
1 、 2000 年第 17 期<半月談>載文指出,社會上一些人由于個人主義思想膨脹,熱衷于資產階級腐朽的生活方式,單純追求個人享樂,以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這說明( )
A.人們追求自我利益會破壞社會穩定
B.應尊重和維護正當的個人利益
C.個人主義是一種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D.個人主義對個人、對社會具有極大的危害,必須堅決反對
2 、當前,一部分黨員干部把個人的享樂當成人生的追求,片面強調個人利益的重要性,無視國家和整體的利益。這種做法:( )
A.是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行為
B.體現了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作用的道理
C.沒有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
D.肯定了人們應當具有正當的個人利益
參考答案: 1 、 D 2 、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