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課 考試的心情教案
(2)擔心考得不好會影響教師對自己的看法和態度。
有些教師往往會因學生成績的好壞升降而有意無意地表現出對學生態度上的冷熱親疏,而對學生來說,老師是學生心理發展中的重要他人,老師的態度對學生的自尊心有著極大的影響。
(3)擔心考得不好會受到家長的責罵。
大多數父母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待孩子的考試成績,只看結果,不看過程,考好了是爭氣,考差了是沒出息。
(4)擔心在同學面前丟面子,被同學取笑。
從小學中高年級開始,學生就進入了自尊的敏感期。考好了可以受到同伴的尊重,考差了會讓自己在同伴面前沒面子。一方面,成績相近的同學之間往往暗中較勁,許多學生都擔心輸給自己的競爭對手;另一方面,許多學生特別是男生更擔心考得不好會在異性同學面前丟面子。
通過學生交流對分數的看法,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對分數的觀念、態度,幫助學生在交流過程中逐漸澄清不正確的觀念和看法,形成正確的觀念和看法。
一、恰當的期望
1. 學生談自己對考試成績的期望,說說自己希望這次期末考試成績是多少,并說出原因。如學生說:我從來也沒有考過90分,我真想這次考試能得90分;我每次考試只能得70分左右,這次考試也不會太高;我要是能考80就好了,讓我媽媽也高興一下等等。這些說法都反映了學生對分數的看法,可以從他們的陳述中看出他們對分數的看法是否“平靜”,他們對考試成績的期望。
可以參照教科書第100頁中的“思考”開展教學。
2. 教師闡述期望值對人的情緒的影響。如果我們對考試成績有正確的態度,對考試分數有合理的期望,我們就可以以平和的心態應對考試,考試成績也許反而會更好,恰當的期望也容易實現,不至于因為期望與現實成績的落差太大而造成心理不平衡。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自己對考試成績的期望。通過深入交流,學生可以互相啟發,形成對考試成績的正確認識。
二、從“第十名現象”說起
1. 看下面的案例,就案例談自己的看法。
1989年,一位叫周武的小學教師對該校小學畢業生的成長經歷進行跟蹤調查。經過XX年的調查,他發現了一個規律:在小學期間前幾名的“尖子”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學乃至工作之后,有相當一部分會 “ 淡出 ” 優秀行列,而許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學生在后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出人意料地表現出色。周武將這一現象稱為 “第十名現象”。
討論:根據你的觀察,為什么會有“第十名現象”?
(前幾名學生往往把主要注意力和精力都用在學習上,影響了其他方面的發展,而第十名左右的學生則是比較會學習的學生,能很好地處理好知識學習和各方面發展的關系)
2. 學生交流考試分數的意義,即分數能夠說明人在哪些方面的成績。(分數的意義參見教科書第 101 頁的內容)哪些能力不能通過考試加以評價?
通過案例,導學生認識到學習成績與發展的關系,了解人的能力和才智的多樣性,從而能夠全面地看待考試,在學習生活中注意全面發展。
三、分數不代表一切
1.教師講解加德納關于人類七智力的劃分:其實,人的才智是多方面的,知識的學習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將人類的智力分成七方面。(學生閱讀教科書第102頁的閱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