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抓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反復揣摩、體會魯迅“博愛”的胸懷;
2.通過“讀寫拓展”等生動有趣的言語實踐活動,發展語言;
3.在讀中提升情感,喚起對魯迅“博愛”的共鳴。
學習思路:
跨越時空整合文本,在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多向互動的對話中,在充分的讀中,圍繞“哪些句子最能撥動你的心弦?”為軸心,鋪設“周曄的淚——小孩的淚——青年的淚——老人的淚——巴金的淚”情感主線,立體多維地推進教學。
學習準備:
cai課件,課前讓學生解魯迅先生,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等。
預設過程:
一、回想畫面,為體會“愛”而起航
1.昨天,我們一起初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今天,就讓我們繼續跟隨著周曄的思緒再次走近魯迅先生,走進先生的內心世界……
2.通過初讀,魯迅先生“笑談《水滸》”、“趣談碰壁”、“救護車夫”、“關心女傭”,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幽默、風趣、關心他人、充滿愛心、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是呀,先生的幽默風趣、關心他人、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都是來自于他內心那顆博大的愛心。(板書:愛)
3.就是這樣一位魯迅先生走了,特別是周曄,她再也不能跟伯父“笑談《水滸》”、“趣談碰壁”了,她再也無法享受伯父的至愛關懷了,這怎能不叫她萬分悲痛呢!
(大屏幕出示)
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的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
——來,誰來讀讀周曄的感受?
(指名讀)
評價預設:
孩子,老師在感受著你的朗讀,我發現當你讀到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時,聲音越來越輕,語速越來越慢,你是在表達小周曄對失去伯父的悲傷之情吧?可見,你上節課學得多么深刻啊!(板書:周曄)
——是呀,對于這突如其來的噩耗,小周曄手足無措、木然發呆,“我呆呆地望著”,讀……
——小周曄她腦海中浮想起往日跟伯父在一起時那點點溫馨,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滾落下來(板書:淚),“我呆呆地望著”,讀……
4.此刻,就站在伯父的靈柩前,周曄她可能會想起什么呢?
(學生想象)
評價預設:
——若學生說會回想起伯父和她“笑談《水滸》”:
是呀!那是一段多么愜意的茶余飯后的歡樂時光呀!
——若學生說會回想起伯父和她“趣談碰壁”:
“哈哈!墻壁當然比鼻子硬得多了”,伯父是多么幽默、風趣呀!
——若學生會說周曄會想起伯父送給她《表》、《小約翰》等書籍這一細節:
我告訴大家,《表》是前蘇聯作家寫的兒童小說,《小約翰》是荷蘭作家寫的童話,這兩本書,以及還有其它一些兒童讀物,都是魯迅先生在百忙之中為少年兒童翻譯的,他時刻想著“幫幫孩子”、“救救孩子”。當你了解了這些情況之后,你想說些什么呢?
是呀,得到先生愛撫的又何止他的侄女周曄一人呢,他把愛給予了每一個需要關愛的孩子。(板書:孩子)
——孩子們知道如今失掉一個愛護他們的友人了,他們怎能不落淚呢?在當時,有一名青年,名叫巴金,他為我們記下了一些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大屏幕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