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精選6篇)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篇1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題目是,本課內容位于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第二單元第三課第一個框題。初中生是個體從童年向青年過渡的時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時期,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并存交錯的時期。據調查表明我國一半以上的孩子沒有自立自理能力,沒有責任心,事事依賴他人,因此必須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本課的設立就是基于這一事實的。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1.2“成長中的我”中“主動鍛煉個性心理品質,形成良好的學習、勞動習慣和生活態度”,“養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態度,樹立為人民、為社會服務的遠大志向,體會自強不息的意義。”
2.4“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學會履行自己的義務。”的要求,結合本課內容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
1、知識目標:
(1)懂得自立的含義
(2)了解自立的表現
2、能力目標:
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的能力,為將來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堅實基礎。
3、情感態度價值目標:
(1)樹立自立的生活態度
(2)在實踐中體驗自立的意義
三、說本科重點、難點和關鍵
根據七年級學生普遍存在社會適應不良的事實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和理論基礎,本課我確立了一下重點、難點和關鍵。
重點:(1)懂得自立的含義
(2)理解自立的必要性
難點:(1)理解自立的必要性
關鍵:樹立自立的生活態度,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的能力。
四、說教法
(1)在教學過程 中我主要采用理論聯系學生生活、思想實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
(2)在教育過程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
五、說學法
(1)主要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結合自身實際,自主學習。
(2)采用小組討論等合作學習的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 新課
我利用課前小調查導入 新課。我設計了三個小問題:(1)今天早晨洗臉了的同學請舉手;(2)今天早晨自己洗臉了的同學請舉手;(3)今天早晨自己穿衣服的請舉手。這三個小問題看起來非常滑稽,而且也非常淺顯,但卻緊扣主題。通常情況下學生都會給與肯定的回答,然后我接著追問:為什么要自己洗臉、自己穿衣服?學生的回答一般都會圍繞,我根據學生的答案從而引出本課的主題。總結洗臉穿衣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干,今天我們這節課的主題就是。同時板書:3.1。
有個別同學可能由于特殊原因會給與否定的回答,比如:手受傷、生病等,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排除有極個別同學是父母給穿衣等,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可以讓這名學生自己說出理由,然后讓全班同學討論:這種做法對不對,為什么?討論之后教師小結,再引到本課主題上。
2、講授新課:
首先讓學生用兩個字歸納,引出自立的含義。教師總結同時板書一、自立的含義:。這是本課的第一個知識點。之后讓每一位同學列舉一件的例子,這既為講解自立的表現及其分類做了準備,同時又有利于培養學生自立的信心。學生舉例之后由教師總結:同學們所舉的這些例子都是自立的表現,那么同學們能不能把這些自立的表現進行一下分類?提問2~3名同學,然后再有教師總結并板書:自立的表現1、生活自立2、學習自立3、處理社會問題自立。我在總結時對每一類表現都要舉例說明,以加強學生的理解。我把重點放在講解處理社會問題自立方面,中學生所面臨的社會問題主要是家庭問題和學校問題,家庭問題更為重要一些。有些學生認為父母為他們所作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不懂得去感恩。這個地方是教育學生的好時機,應該讓學生知道自己是父母的紐帶,當父母出現矛盾是要善于調節;讓學生理解父母的不容易,知道感謝父母,不僅用成績回報,還要在日常生活中學會體貼父母、關心父母。在小結前兩個問題的基礎上,讓學生討論: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干行不行,為什么?這個討論,采用分小組的形式,最后由小組派代表總結,在學生討論期間,教師到各個小組指導。最后教師總結,從而引出自立的必要性:人不可能一輩子依賴他人,必須依靠自己。并板書。在總結之后引用原聯邦德國的法律,說明西方人是非常重視自立能力的,從而形成中西方對比。原聯邦德國的法律是這樣規定的:6歲以上的孩子必須幫父母做適當的家務,如果孩子不履行自己的義務,父母有權向法院起訴自己的孩子。利用這個對比,使學生意識到自立的緊迫感。
3、總結
本科內容比較系統,主要采用提問學生看板書自己總結的方法。
七、說板書設計 :
3.1
一、自立的含義:
二、自立的表現:
1、生活自立
2、學習自立
3、處理社會問題自立
三、自立的必要性
人不可能一輩子依賴他人,必須依靠自己。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篇2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題目是,本課內容位于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第二單元第三課第一個框題。初中生是個體從童年向青年過渡的時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時期,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并存交錯的時期。據調查表明我國一半以上的孩子沒有自立自理能力,沒有責任心,事事依賴他人,因此必須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本課的設立就是基于這一事實的。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1.2“成長中的我”中“主動鍛煉個性心理品質,形成良好的學習、勞動習慣和生活態度”,“養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態度,樹立為人民、為社會服務的遠大志向,體會自強不息的意義。”
2.4“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學會履行自己的義務。”的要求,結合本課內容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
1、知識目標:
(1)懂得自立的含義
(2)了解自立的表現
2、能力目標:
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的能力,為將來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堅實基礎。
3、情感態度價值目標:
(1)樹立自立的生活態度
(2)在實踐中體驗自立的意義
三、說本科重點、難點和關鍵
根據七年級學生普遍存在社會適應不良的事實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和理論基礎,本課我確立了一下重點、難點和關鍵。
重點:(1)懂得自立的含義
(2)理解自立的必要性
難點:(1)理解自立的必要性
關鍵:樹立自立的生活態度,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的能力。
四、說教法
(1)在教學過程 中我主要采用理論聯系學生生活、思想實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
(2)在教育過程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
五、說學法
(1)主要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結合自身實際,自主學習。
(2)采用小組討論等合作學習的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 新課
我利用課前小調查導入 新課。我設計了三個小問題:(1)今天早晨洗臉了的同學請舉手;(2)今天早晨自己洗臉了的同學請舉手;(3)今天早晨自己穿衣服的請舉手。這三個小問題看起來非常滑稽,而且也非常淺顯,但卻緊扣主題。通常情況下學生都會給與肯定的回答,然后我接著追問:為什么要自己洗臉、自己穿衣服?學生的回答一般都會圍繞,我根據學生的答案從而引出本課的主題。總結洗臉穿衣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干,今天我們這節課的主題就是。同時板書:3.1。
有個別同學可能由于特殊原因會給與否定的回答,比如:手受傷、生病等,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排除有極個別同學是父母給穿衣等,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可以讓這名學生自己說出理由,然后讓全班同學討論:這種做法對不對,為什么?討論之后教師小結,再引到本課主題上。
2、講授新課:
首先讓學生用兩個字歸納,引出自立的含義。教師總結同時板書一、自立的含義:。這是本課的第一個知識點。之后讓每一位同學列舉一件的例子,這既為講解自立的表現及其分類做了準備,同時又有利于培養學生自立的信心。學生舉例之后由教師總結:同學們所舉的這些例子都是自立的表現,那么同學們能不能把這些自立的表現進行一下分類?提問2~3名同學,然后再有教師總結并板書:自立的表現1、生活自立2、學習自立3、處理社會問題自立。我在總結時對每一類表現都要舉例說明,以加強學生的理解。我把重點放在講解處理社會問題自立方面,中學生所面臨的社會問題主要是家庭問題和學校問題,家庭問題更為重要一些。有些學生認為父母為他們所作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不懂得去感恩。這個地方是教育學生的好時機,應該讓學生知道自己是父母的紐帶,當父母出現矛盾是要善于調節;讓學生理解父母的不容易,知道感謝父母,不僅用成績回報,還要在日常生活中學會體貼父母、關心父母。在小結前兩個問題的基礎上,讓學生討論: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干行不行,為什么?這個討論,采用分小組的形式,最后由小組派代表總結,在學生討論期間,教師到各個小組指導。最后教師總結,從而引出自立的必要性:人不可能一輩子依賴他人,必須依靠自己。并板書。在總結之后引用原聯邦德國的法律,說明西方人是非常重視自立能力的,從而形成中西方對比。原聯邦德國的法律是這樣規定的:6歲以上的孩子必須幫父母做適當的家務,如果孩子不履行自己的義務,父母有權向法院起訴自己的孩子。利用這個對比,使學生意識到自立的緊迫感。
3、總結
本科內容比較系統,主要采用提問學生看板書自己總結的方法。
七、說板書設計 :
3.1
一、自立的含義:
二、自立的表現:
1、生活自立
2、學習自立
3、處理社會問題自立
三、自立的必要性
人不可能一輩子依賴他人,必須依靠自己。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篇3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題目是,本課內容位于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第二單元第三課第一個框題。初中生是個體從童年向青年過渡的時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時期,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并存交錯的時期。據調查表明我國一半以上的孩子沒有自立自理能力,沒有責任心,事事依賴他人,因此必須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本課的設立就是基于這一事實的。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1.2“成長中的我”中“主動鍛煉個性心理品質,形成良好的學習、勞動習慣和生活態度”,“養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態度,樹立為人民、為社會服務的遠大志向,體會自強不息的意義。”
2.4“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學會履行自己的義務。”的要求,結合本課內容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
1、知識目標:
(1)懂得自立的含義
(2)了解自立的表現
2、能力目標:
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的能力,為將來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堅實基礎。
3、情感態度價值目標:
(1)樹立自立的生活態度
(2)在實踐中體驗自立的意義
三、說本科重點、難點和關鍵
根據七年級學生普遍存在社會適應不良的事實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和理論基礎,本課我確立了一下重點、難點和關鍵。
重點:(1)懂得自立的含義
(2)理解自立的必要性
難點:(1)理解自立的必要性
關鍵:樹立自立的生活態度,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的能力。
四、說教法
(1)在教學過程 中我主要采用理論聯系學生生活、思想實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
(2)在教育過程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
五、說學法
(1)主要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結合自身實際,自主學習。
(2)采用小組討論等合作學習的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 新課
我利用課前小調查導入 新課。我設計了三個小問題:(1)今天早晨洗臉了的同學請舉手;(2)今天早晨自己洗臉了的同學請舉手;(3)今天早晨自己穿衣服的請舉手。這三個小問題看起來非常滑稽,而且也非常淺顯,但卻緊扣主題。通常情況下學生都會給與肯定的回答,然后我接著追問:為什么要自己洗臉、自己穿衣服?學生的回答一般都會圍繞,我根據學生的答案從而引出本課的主題。總結洗臉穿衣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干,今天我們這節課的主題就是。同時板書:3.1。
有個別同學可能由于特殊原因會給與否定的回答,比如:手受傷、生病等,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排除有極個別同學是父母給穿衣等,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可以讓這名學生自己說出理由,然后讓全班同學討論:這種做法對不對,為什么?討論之后教師小結,再引到本課主題上。
2、講授新課:
首先讓學生用兩個字歸納,引出自立的含義。教師總結同時板書一、自立的含義:。這是本課的第一個知識點。之后讓每一位同學列舉一件的例子,這既為講解自立的表現及其分類做了準備,同時又有利于培養學生自立的信心。學生舉例之后由教師總結:同學們所舉的這些例子都是自立的表現,那么同學們能不能把這些自立的表現進行一下分類?提問2~3名同學,然后再有教師總結并板書:自立的表現1、生活自立2、學習自立3、處理社會問題自立。我在總結時對每一類表現都要舉例說明,以加強學生的理解。我把重點放在講解處理社會問題自立方面,中學生所面臨的社會問題主要是家庭問題和學校問題,家庭問題更為重要一些。有些學生認為父母為他們所作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不懂得去感恩。這個地方是教育學生的好時機,應該讓學生知道自己是父母的紐帶,當父母出現矛盾是要善于調節;讓學生理解父母的不容易,知道感謝父母,不僅用成績回報,還要在日常生活中學會體貼父母、關心父母。在小結前兩個問題的基礎上,讓學生討論: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干行不行,為什么?這個討論,采用分小組的形式,最后由小組派代表總結,在學生討論期間,教師到各個小組指導。最后教師總結,從而引出自立的必要性:人不可能一輩子依賴他人,必須依靠自己。并板書。在總結之后引用原聯邦德國的法律,說明西方人是非常重視自立能力的,從而形成中西方對比。原聯邦德國的法律是這樣規定的:6歲以上的孩子必須幫父母做適當的家務,如果孩子不履行自己的義務,父母有權向法院起訴自己的孩子。利用這個對比,使學生意識到自立的緊迫感。
3、總結
本科內容比較系統,主要采用提問學生看板書自己總結的方法。
七、說板書設計 :
3.1
一、自立的含義:
二、自立的表現:
1、生活自立
2、學習自立
3、處理社會問題自立
三、自立的必要性
人不可能一輩子依賴他人,必須依靠自己。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篇4
教學設計 杭州市青春中學 高雅娟課標內容●“成長中的我”中的“主動鍛煉個性心理品質,形成良好的學習、勞動習慣和生活態度”,“養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態度,體會自強不息的意義”。●“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學會履行自己的義務”教學理念本課內容指向學生自身,屬于對自我的探索與反思,這是青少年成長中最緊要的主題。這樣的主題教師沒有理由不放下架子,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重學生的需求,重學生的體驗,重學生的行動,重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① 懂得自立的含義。② 了解自立的表現。● 能力目標: 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的能力,為將來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① 樹立自立的生活態度。② 在實踐中體驗自立的意義。③ 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明確在法治社會里公民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教學重點自立的含義、表現教學難點 在實踐中培養自立品質教學方法活動、討論法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教學準備學生所用材料,人手一份。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教學活動設計設計意圖導入 畫面欣賞:其中一幅是一棵直立的樹,另一幅是一株爬墻的爬山虎提問:這兩幅畫中的兩種植物,它們的生長狀態是截然不同的。你能說說,由此我們聯想到人在生活中的哪兩種不同的生活態度嗎?通過畫面欣賞,讓同學們初步體會到我們要做象樹一樣直立生長,自強自立,不依賴他人的人,因為人的成長過程是一個不斷提高自立能力的過程。從而引出這節課的主題——。(自立) 活動一:看圖分析 學生看課本P34頁的圖畫,思考問題,并回答:什么是自立?青少年要不要自立?預測與引領:在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時,啟發學生多角度思考,盡量多說。通過青少年身上較常見的事例引發學生的相關體驗,思考自立的含義以及自立與青少年成長之間的關系。活動二:“我”的自立表現 說一說 1、在我的生活中哪些是自立的表現?2、自立對自己的成長有什么好處?這塊內容重點是幫助學生理解自立的表現,讓學生認識到自立在其生活中的重要性。 小結自立就是。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提高自己自立能力的過程。自立的生活表現在方方面面,也從方方面面影響著我們的成長和發展。 活動三:暢所欲言 1、 假設父母因故外出一周,只有你一個人在,你會怎樣安排自己的生活?2、假設學校取消了班主任制度,沒有班主任的約束 ,你該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 讓學生通過書面實踐,鍛煉自己在生活、學習方面的自立能力活動四:我們的同齡人 讓學生自己選擇想了解的外國青少年的自立情況。 有四個國家可以選擇:美國、日本、瑞士和德國。問:外國青少年如何培養自立?通過與國外同齡人的對比,使學生認識到我們自身的差距,從而增強緊迫感;理解學會自立的重要性,從而提高自覺培養自立精神的意識。活動五: 我的感悟自立箴言1、讓學生自己填寫感悟: 自立就是——自立就是——學會自立,——學會自立,——2、宣讀自立箴言: (播放背景音樂) 通過內心的感悟,體會自立在我們每個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時自立箴言的宣讀,激發學生的自立信心和勇氣。這其實也是對這堂課的最后總結。本課小結 總之,人生需要自立,而自立的人生需要從少年時代做起。沒有一個人的成功是隨隨便便的,沒有一個人的成功是不經歷風雨的,讓我們一起在歌聲中,點燃一盞自強自立的心燈,照亮我們生命的前程吧!
布置拓展作業 :今天我遠行播放歌曲:《真心英雄》,全班合唱 歡迎專家、同行指正。謝謝。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篇5
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自立的含義及其重要性,知道自立是一種優秀的品質;懂得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逐步培養自立能力,努力過獨立的生活;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園”中的活動,初步了解中學生自立的含義,認識自立這種優秀品質,體會自立對生活的意義。
通過閱讀短文《不自立,永遠不能成為大自然的一員》,更深刻地領悟自立自強精神的重要性。
結合活動中提出的問題,學習“心靈導航”,從理性的層面理解自立是一種優秀的品質,要學會自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認識自立自強是一種優秀品質,明白個體生命的可貴之處在于養成自立自強的精神,體會自立對個人、國家和民族的意義,進一步培養自信自立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難點:
如何培養自立精神
課時安排:
1個課時
教學方法:
材料分析法、活動法、討論法、解析法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一些關于自立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題(本環節目的是結合學生的理解,引出本課的主題--自立,并引導學生說出什么是自立。):
(課前在黑板上寫下一段話)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師:同學們,從上面這段話,那你想到了什么?
(在課堂上,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有的說自己的衣服要自己洗,房間要自己整理,學習要靠自己,作業要自己做,有難題要自己思考,自己的抽屜要自己整理……其實,這些答案,就是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所要面對的“自立”問題。)
教師歸納:自立意味著我們要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意味著我們要長大成人,離開父母的羽翼保護,獨立生活;意味著要靠自己的力量。創造生活。
請同學們閱讀“探究園”的來自校園的報道,再次領會自立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的表現;初步理解自立的含義。(學生交流討論:
陶行知先生的《自立歌》對我們有什么啟示?說說你對中學生“自立‘的理解。
二、故事新編(本環節目的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突出他們的主體性地位,引導學生認識到自立的重要性):
(口述一段故事,要求學生發揮想象力,給故事加上結尾。)
故事情節:有位學生考上了浙江某大學,父母把他送到大學,幫他登記報到,買好飯菜票,在宿舍幫他掛好蚊帳,鋪好被子,整理好柜子。臨走時,父母千叮囑,萬交代,孩子拉著媽媽的手哭了。傍晚,他要去洗澡了……
師:同學們想想,將會發生什么事情呢?請你找個好朋友一起編下去。
(學生興致勃勃,男生編了男同學進浴室,洗潔精當沐浴露,還忘記帶內褲等,女生可有意思啦,還編了干凈衣服掉水里了,只能穿臟衣服出浴室,答案五花八門,其實好多都是他們在寄宿生活中的遭遇。)
師(繼續引導):所以,如果一個人不自立的話,會有什么壞處?
(學生的答案層出不窮,但總結起來就是:“不自立,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師總結:雛鷹只有獨自在風雨中搏擊,才能擁有一對強有力的翅膀;一個人,只有自立才能在學習和生活上走向自強,走向成功。
三、角色扮演(本環節目的在于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親身體會應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學會自立):
故事背景:三國時期,劉禪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就因其事事依賴孔明;而孔明也僅僅是“授之以魚”,而非“授之以漁”,使得劉禪更加依賴孔明來處理國家事物。孔明死后,劉禪“樂不思蜀”,蜀國從此沒落。
角色扮演:如果你是孔明,你會如何輔佐劉禪呢?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的分析恰到好處,認為劉禪太依賴孔明,所以要先讓劉禪不依賴孔明,比如讓劉禪自己到狩獵園打獵,生存,身邊不得帶一兵一卒;之后,多給劉禪一些管理國家的機會,培養劉禪管理國家事務的能力等)
四、課堂延伸(引導學生將理論用于實踐,學以致用):
師:同學們,現在你們覺得自立在生活中重要嗎?
(生的回答是肯定的)
師:那你們自立了嗎?先從你們的生活小事坐起吧。現在請你們整理自己的書包和衣服,
要懂得,自立精神和能力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需要在生活中有意識逐步培養。
1、 克服依賴心理
2、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同學們,讓我們從生活小事坐起,學會自立!
五、板書設計:
一、自立是一種優秀的品質
1、自立的含義
2、成就偉大事業的人,都是自立的人
二、學會自立
1、克服依賴心理
2、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六、作業:
回家整理自己的房間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篇6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教學目標:
● 知識與能力
1.理解自立的含義。
2.了解自立的表現和必要性,知道自立的方法和途徑。
●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活動能力,初步形成自我管理意識。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自立意識,增強學生生活、學習的自立能力。
教學重難點:
“自立人生少年始”,這一部分的結論是本框的重點。講清自立的含義是本課的基礎。因此,要注重通過事例揭示出人類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從依賴走向自立的過程。對于學生自立能力的培養則是本框的難點,需要教師通過設置一些活動,引導學生探究自立應從哪些方面著手,從而為第二框“告別依賴走向自立”作準備。
教學方法:
問題教學法、事例分析法、情感體驗教學法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在每個人面前都有兩條生活的道路供你選擇:一條路看起來舒適而安逸,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無所追求,到頭來一事無成;另一條路漫長而崎嶇,有無數的激流險灘,需要的是拼搏、奮斗,但是走出困境,迎來的卻是一片光明。這條路的入口寫著:自立自強。同學們,你們會選擇哪條路呢?
引出課題:
板書:第三課 走向自立人生
一、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二)師生互動講新課
板書:1.自立人生少年始
【學生活動】 小測試:你自立能力強嗎
在做這個測試時,千萬不可將孤立和自立混淆起來。下面來看看你有多大勇氣吧!
請選擇是與否:
1、如某人突然邀你去外出,你立即答“可以”或“不行”嗎?
2、選衣服時,一看是否合適穿,二看是否時髦嗎?
3、在某些爭論中很難說服別人嗎?
4、避免和那些你不喜歡的人在一塊兒嗎?
5、無論口頭還是行動,人們都表達對你的敬佩之情嗎?
6、你常因做事出色而獲好評嗎?
7、如果自認是某種不公正的受害者,喜歡把冤屈說出來嗎?
8、喜歡做些小變動,如挪家具、變發型嗎?
9、別人搶先讀你的信,你也無所謂嗎?
10、你父母的結合很幸福嗎?
11、脾氣好或壞時,自己能感覺出來嗎?
12、和生人談話時很少先開口嗎?
13、不想和某人換換位置嗎?
14、有自己的風格嗎?
15、常用下面理由為自己開脫嗎?“大家都是這樣的。”
答案:一個真正獨立的人會對1、2、4、5、6、7、8、10、11、13、和14題作肯定回答;對3、6、9、12、15作否定回答。每答對一題得2分,共30分。
結果:28——30分者:你的膽量很大,以致別人感到不安。不必將生活看得如此嚴峻,應該放松一下。
20——26分者:比較熱心。腦子里常想著獨立,對向往的東西一般都能得到,有靈活性,這有助于使你成為創造者。
8——18分者:即使很想自立,也得接受別人的幫助,有時甚至完全依賴別人。
0——8分者:毫無膽量可言,甚至對自己都不信任。
從同學們的總結中我們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同學都具有很強的自立能力,或者可以說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不具備自立能力。
板書:2、人生需自立
學生回答下面的問題:
1.如果你獨自在家,你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嗎?
2.你上學、放學用父母接送嗎?
3.你做作業時是獨立完成還是一碰到難題就請教別人或者干脆抄別人的作業?
這些問題說起來都是一些日常小事,但它們卻是一個人自立能力最基本的體現。如
果這些小事都做不好,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更不用說去創造屬于自己的事業了。
舉例(一):
剛考進浙江大學的一名女學生,在媽媽陪同下到學校報到注冊,又同媽媽為她掛上蚊帳,鋪好床單,買好飯菜票。媽媽要走了,女兒拉著媽媽的手怎么也不肯放,做媽媽的千交代、萬叮囑,一百個不放心。
果然,媽媽剛離校,麻煩事就來了。傍晚,女學生到學校的浴室去洗澡,等全身淋濕后,才突然想起沒帶洗滌用品和替換的衣服(平時都是由媽媽事先替她放置好的)。她既不知道怎么洗下去,又想不出擦干身子的辦法,只好在浴室里嚎啕大哭。
小辯論:聯系教材上的材料,以如下兩種觀點進行辯論。
父母應當支付子女上大學的費用 VS 父母不應當支付子女上大學的費用
總結出:我們不僅在生活學習方面學會自理,還要在很多方面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思維去判斷,能夠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如果一個人不能自立,總是在外界環境的逼迫下或他人的指使下行事,不能用自己的頭腦思考,不能發揮自己特有的能力去做自己認為最有意義的事情,不能自己選擇成長的道路,不能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模式和生活策略,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和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那么作為一個人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和能力也就蕩然無存了。這樣,作為人的自我的基本元素都沒有了,自我也就沒有了。所以缺乏自立性的人,把命運交給他人主宰的人,依附于他人和時尚的人,實際上正是在毀滅自我,扼殺自己。
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第三課 走向自立人生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1.自立人生少年始
(1)自立的含義、
(2)自立的表現
2..人生需自立
(1)自立的重要性
(2)自立的必要性
(3)自立所需的能力
課后反思:
學生升入初中后面臨一系列問題,構成了學習本課的真實情景,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個人學習自立、個人生活自立、社會生活自立進行探究,尋找解決辦法。因此在本課中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完成對自立的認識,體現自立的過程,踐行自立的行為,為進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