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精選4篇)
堅持正確的價值觀 篇1
知識目標:
識記:正確價值觀的標準;現階段衡量我國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標準與判斷改革開放各項工作的標準
理解: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堅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和人類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與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三個有利于的具體標準是完全一致的。
運用:用正確的價值標準分析社會上豐富多彩的價值選擇。
能力目標: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社會現象和具體事例,以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覺悟目標:提高樹立正確價值觀觀的自覺性。
復習提問
1.什么是價值和價值觀?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是什么?
3.意識的正確與否判斷的標準是什么?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是為了復習舊的知識,并通過邏輯推理引出本課的所學內容)
導入 新課
三、(板書)
思考回答:
什么是正確的價值觀?衡量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標準是什么?
(此處教師可啟發學生把對唯物論中“正確的意識”的認識遷移到對什么是“正確的價值觀”的理解上來)意識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正確的意識能正確反映客觀事物,那么,衡量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標準就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符合人類根本利益就是正確的價值觀。
1、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板書)
為什么說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呢?
價值是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這就離不開人對事物的認識,所謂積極意義是指事物的屬性及其變化發展規律對人的積極意義,因此,要確定事物的價值就必須認識事物的屬性和規律,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屬性和規律,才有可能進一步確定它是否對人有積極意義。
以西紅柿為例,隨著人們對西紅柿的形態特征、營養價值、生長規律(發育周期、環境條件、栽培、采收、貯藏以及病蟲防治)認識的不斷加深,其價值則越來越大。這表明:正確的價值觀形成于人們對于事物規律性的科學分析上。
古往今來,許多人曾設計過永動機,希望機器一開,不需再增加任何能量就永不停息地運轉下去,英國科學家焦耳年輕時曾有過一段追求永動機的歷史,但最終失敗了。
請同學思考回答:這種設計為什么失敗?我們應當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學生議論、回答,教師歸納)
幻想一種不增加任何能量讓水動機永遠轉下去,違背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這是不能成功的。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只有符合事物屬性和發展規律的價值觀才是正確、科學、合理的。
而離開事物的屬性及其規律性,單憑良好愿望去評價事物,確定價值目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自然界如此,人類社會的發展也同樣離不開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一個國家走什么樣的歷史道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選擇,什么樣的選擇是正確的,只有一個客觀標準,這就是社會發展的規律和一個國家所處的具體的歷史條件。中國共產黨正是依據這個標準,才領導中國人民作出了正確的價值選擇,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才能發展中國。黨的xx大提出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一個正確的價值選擇。
既然價值是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評價事物的價值就不能離開對人的需求和利益的認識,如何來確定人的需求,正確的價值觀的第二個標準就是,要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
2.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板書)
價值的形成,離不開入的需求,要作出正確的價值評價,必須對人的需求和利益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可是人的需求干差萬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群體也有不同的需求,而面對同一個事物進行評價,這個人說它有積極意義,那個人說它沒有積極意義,這個集團和那個集團對它是否有積極意義的評價也不相同。面對這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怎么辦?(此處請學生議論、回答,教師歸納)
唯一的選擇:大家都必須撇開一己的利益,找出最高的共同的利益作為判斷事物是否有積極意義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最高標準。 即:人類的根本利益。
(1)必須以人類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板書)
因為,人類的根本利益同事物發展規律相一致,同社會發展規律相一致。
黃牌,本來是足球裁判手中的權利,然而,1998年中國長江洪水泛濫,卻給我們亮出了一張“黃牌”,給人們帶來深深的思考。森林植被的減少是造成長江洪災的主要原因。這一切從反面告訴我們,正確的生態價值觀,既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護環境,必須樹立和堅持正確的生態價值觀,維護人類的全局利益。
(2)現階段衡量我國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具體標準是能否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板書)
應以人類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從一定意義上講,人類的根本利益似乎很抽象,很難把握,這需要將它具體化。講價值觀不能離開中國的實際,應從中國國情出發,這個國情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僅符合社會發展規律,也反映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規律。既符合我國各族人民利益,也是人類的根本利益在我國現階段的體現。因而,它同時成為現階段衡量我國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重要標準。
那么,在黨的基本路線指導下,一個人的工作,一個單位或一個部門的工作,怎樣做才有價值呢?那就要堅持“三個有利于”的標準。
(3)“三個有利于”是衡量社會主義社會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板書)
閱讀51頁安徽滁州人從“大包干”到“大接軌”的轉變和探索,有力推動了廣大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這種價值觀符合黨的基本路線,因而是正確的。
綜上所述,在我國,堅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和人類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與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三個有利于”的具體標準是完全一致的,在這種價值觀指導下,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豐富多彩的具體的價值選擇。
3.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板書)
以2003年6000名大學生志愿者赴西部從事志愿服務為例說明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其價值選擇也是成功的。
小結:正確價值觀要符合事物發展規律性,要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而“基本路線”和“三個有利于”又是一致的,它是人類的根本利益在我國現階段的具體體現,青年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振興祖國做出貢獻。
布置作業 :略
堅持正確的價值觀 篇2
知識目標:
識記:正確價值觀的標準;現階段衡量我國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標準與判斷改革開放各項工作的標準
理解: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堅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和人類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與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三個有利于的具體標準是完全一致的。
運用:用正確的價值標準分析社會上豐富多彩的價值選擇。
能力目標: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社會現象和具體事例,以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覺悟目標:提高樹立正確價值觀觀的自覺性。
復習提問
1.什么是價值和價值觀?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是什么?
3.意識的正確與否判斷的標準是什么?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是為了復習舊的知識,并通過邏輯推理引出本課的所學內容)
導入 新課
三、(板書)
思考回答:
什么是正確的價值觀?衡量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標準是什么?
(此處教師可啟發學生把對唯物論中“正確的意識”的認識遷移到對什么是“正確的價值觀”的理解上來)意識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正確的意識能正確反映客觀事物,那么,衡量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標準就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符合人類根本利益就是正確的價值觀。
1、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板書)
為什么說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呢?
價值是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這就離不開人對事物的認識,所謂積極意義是指事物的屬性及其變化發展規律對人的積極意義,因此,要確定事物的價值就必須認識事物的屬性和規律,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屬性和規律,才有可能進一步確定它是否對人有積極意義。
以西紅柿為例,隨著人們對西紅柿的形態特征、營養價值、生長規律(發育周期、環境條件、栽培、采收、貯藏以及病蟲防治)認識的不斷加深,其價值則越來越大。這表明:正確的價值觀形成于人們對于事物規律性的科學分析上。
古往今來,許多人曾設計過永動機,希望機器一開,不需再增加任何能量就永不停息地運轉下去,英國科學家焦耳年輕時曾有過一段追求永動機的歷史,但最終失敗了。
請同學思考回答:這種設計為什么失敗?我們應當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學生議論、回答,教師歸納)
幻想一種不增加任何能量讓水動機永遠轉下去,違背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這是不能成功的。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只有符合事物屬性和發展規律的價值觀才是正確、科學、合理的。
而離開事物的屬性及其規律性,單憑良好愿望去評價事物,確定價值目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自然界如此,人類社會的發展也同樣離不開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一個國家走什么樣的歷史道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選擇,什么樣的選擇是正確的,只有一個客觀標準,這就是社會發展的規律和一個國家所處的具體的歷史條件。中國共產黨正是依據這個標準,才領導中國人民作出了正確的價值選擇,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才能發展中國。黨的xx大提出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一個正確的價值選擇。
既然價值是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評價事物的價值就不能離開對人的需求和利益的認識,如何來確定人的需求,正確的價值觀的第二個標準就是,要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
2.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板書)
價值的形成,離不開入的需求,要作出正確的價值評價,必須對人的需求和利益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可是人的需求干差萬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群體也有不同的需求,而面對同一個事物進行評價,這個人說它有積極意義,那個人說它沒有積極意義,這個集團和那個集團對它是否有積極意義的評價也不相同。面對這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怎么辦?(此處請學生議論、回答,教師歸納)
唯一的選擇:大家都必須撇開一己的利益,找出最高的共同的利益作為判斷事物是否有積極意義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最高標準。 即:人類的根本利益。
(1)必須以人類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板書)
因為,人類的根本利益同事物發展規律相一致,同社會發展規律相一致。
黃牌,本來是足球裁判手中的權利,然而,1998年中國長江洪水泛濫,卻給我們亮出了一張“黃牌”,給人們帶來深深的思考。森林植被的減少是造成長江洪災的主要原因。這一切從反面告訴我們,正確的生態價值觀,既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護環境,必須樹立和堅持正確的生態價值觀,維護人類的全局利益。
(2)現階段衡量我國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具體標準是能否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板書)
應以人類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從一定意義上講,人類的根本利益似乎很抽象,很難把握,這需要將它具體化。講價值觀不能離開中國的實際,應從中國國情出發,這個國情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僅符合社會發展規律,也反映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規律。既符合我國各族人民利益,也是人類的根本利益在我國現階段的體現。因而,它同時成為現階段衡量我國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重要標準。
那么,在黨的基本路線指導下,一個人的工作,一個單位或一個部門的工作,怎樣做才有價值呢?那就要堅持“三個有利于”的標準。
(3)“三個有利于”是衡量社會主義社會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板書)
閱讀51頁安徽滁州人從“大包干”到“大接軌”的轉變和探索,有力推動了廣大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這種價值觀符合黨的基本路線,因而是正確的。
綜上所述,在我國,堅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和人類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與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三個有利于”的具體標準是完全一致的,在這種價值觀指導下,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豐富多彩的具體的價值選擇。
3.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板書)
以2003年6000名大學生志愿者赴西部從事志愿服務為例說明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其價值選擇也是成功的。
小結:正確價值觀要符合事物發展規律性,要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而“基本路線”和“三個有利于”又是一致的,它是人類的根本利益在我國現階段的具體體現,青年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振興祖國做出貢獻。
布置作業 :略
堅持正確的價值觀 篇3
知識目標:
識記:正確價值觀的標準;現階段衡量我國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標準與判斷改革開放各項工作的標準
理解: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堅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和人類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與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三個有利于的具體標準是完全一致的。
運用:用正確的價值標準分析社會上豐富多彩的價值選擇。
能力目標: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社會現象和具體事例,以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覺悟目標:提高樹立正確價值觀觀的自覺性。
復習提問
1.什么是價值和價值觀?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是什么?
3.意識的正確與否判斷的標準是什么?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是為了復習舊的知識,并通過邏輯推理引出本課的所學內容)
導入 新課
三、(板書)
思考回答:
什么是正確的價值觀?衡量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標準是什么?
(此處教師可啟發學生把對唯物論中“正確的意識”的認識遷移到對什么是“正確的價值觀”的理解上來)意識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正確的意識能正確反映客觀事物,那么,衡量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標準就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符合人類根本利益就是正確的價值觀。
1、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板書)
為什么說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呢?
價值是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這就離不開人對事物的認識,所謂積極意義是指事物的屬性及其變化發展規律對人的積極意義,因此,要確定事物的價值就必須認識事物的屬性和規律,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屬性和規律,才有可能進一步確定它是否對人有積極意義。
以西紅柿為例,隨著人們對西紅柿的形態特征、營養價值、生長規律(發育周期、環境條件、栽培、采收、貯藏以及病蟲防治)認識的不斷加深,其價值則越來越大。這表明:正確的價值觀形成于人們對于事物規律性的科學分析上。
古往今來,許多人曾設計過永動機,希望機器一開,不需再增加任何能量就永不停息地運轉下去,英國科學家焦耳年輕時曾有過一段追求永動機的歷史,但最終失敗了。
請同學思考回答:這種設計為什么失敗?我們應當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學生議論、回答,教師歸納)
幻想一種不增加任何能量讓水動機永遠轉下去,違背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這是不能成功的。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只有符合事物屬性和發展規律的價值觀才是正確、科學、合理的。
而離開事物的屬性及其規律性,單憑良好愿望去評價事物,確定價值目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自然界如此,人類社會的發展也同樣離不開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一個國家走什么樣的歷史道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選擇,什么樣的選擇是正確的,只有一個客觀標準,這就是社會發展的規律和一個國家所處的具體的歷史條件。中國共產黨正是依據這個標準,才領導中國人民作出了正確的價值選擇,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才能發展中國。黨的xx大提出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一個正確的價值選擇。
既然價值是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評價事物的價值就不能離開對人的需求和利益的認識,如何來確定人的需求,正確的價值觀的第二個標準就是,要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
2.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板書)
價值的形成,離不開入的需求,要作出正確的價值評價,必須對人的需求和利益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可是人的需求干差萬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群體也有不同的需求,而面對同一個事物進行評價,這個人說它有積極意義,那個人說它沒有積極意義,這個集團和那個集團對它是否有積極意義的評價也不相同。面對這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怎么辦?(此處請學生議論、回答,教師歸納)
唯一的選擇:大家都必須撇開一己的利益,找出最高的共同的利益作為判斷事物是否有積極意義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最高標準。 即:人類的根本利益。
(1)必須以人類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板書)
因為,人類的根本利益同事物發展規律相一致,同社會發展規律相一致。
黃牌,本來是足球裁判手中的權利,然而,1998年中國長江洪水泛濫,卻給我們亮出了一張“黃牌”,給人們帶來深深的思考。森林植被的減少是造成長江洪災的主要原因。這一切從反面告訴我們,正確的生態價值觀,既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護環境,必須樹立和堅持正確的生態價值觀,維護人類的全局利益。
(2)現階段衡量我國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具體標準是能否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板書)
應以人類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從一定意義上講,人類的根本利益似乎很抽象,很難把握,這需要將它具體化。講價值觀不能離開中國的實際,應從中國國情出發,這個國情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僅符合社會發展規律,也反映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規律。既符合我國各族人民利益,也是人類的根本利益在我國現階段的體現。因而,它同時成為現階段衡量我國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重要標準。
那么,在黨的基本路線指導下,一個人的工作,一個單位或一個部門的工作,怎樣做才有價值呢?那就要堅持“三個有利于”的標準。
(3)“三個有利于”是衡量社會主義社會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板書)
閱讀51頁安徽滁州人從“大包干”到“大接軌”的轉變和探索,有力推動了廣大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這種價值觀符合黨的基本路線,因而是正確的。
綜上所述,在我國,堅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和人類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與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三個有利于”的具體標準是完全一致的,在這種價值觀指導下,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豐富多彩的具體的價值選擇。
3.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板書)
以2003年6000名大學生志愿者赴西部從事志愿服務為例說明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其價值選擇也是成功的。
小結:正確價值觀要符合事物發展規律性,要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而“基本路線”和“三個有利于”又是一致的,它是人類的根本利益在我國現階段的具體體現,青年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振興祖國做出貢獻。
布置作業 :略
堅持正確的價值觀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結合實例說明,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堅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和人類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與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三個有利于的具體標準是完全一致的。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分析比較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德育目標:進一步認識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三個有利于”標準的重要性。
[教學方法] 啟發,討論,對比歸納,舉例,錄像、圖片展示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講授新課]
導入:
復習:1、什么是價值和價值觀?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是什么?(學生回答略)
播放錄像《抗洪英雄──李向群》(老師們可在“百度”中查到《98抗洪搶險中涌現的英雄人物》)
教師:請同學們觀看下面這段錄像,并思考抗洪英雄李向群為什么放棄安逸的富足生活,而加入抗洪一線,為保護百姓的生命和財產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學生:(略)
教師:有人的死輕如鴻毛,有人的死的卻重于泰山,正如片中所說“在危難時刻和生死關頭,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個人的利益置于腦后,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這是一種非常高尚的精神,非常可貴的品格”。可以說,以李向群為代表的千千萬萬的抗洪戰士,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抗洪戰歌,他們具有正確的價值觀。
那么,到底什么樣的價值觀是正確的,判斷它的標準是什么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講授新課:
三、堅持正確的價值觀
教師:(出示演示文稿:洪水圖片)我們戰勝了洪水,但是代價慘重,每個人都不希望它再發生,我們知道任何事有果必有因,那么洪水的發生是由什么導致的呢?
學生:砍伐樹木、水土流失等等
教師:同學們說得很好。(出示圖片)
1、世界森林面積消失速度圖:由于亂砍濫伐等人為因素,全世界森林面積在1990年-XX年的幾年間年均減少940萬公頃。專家指出,這一現象已給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
2、大量砍伐導致“入不敷出” ,森林在呼救。
3、我國的教訓:日本的森林覆蓋率為26%以上,遠遠高于我國的13.9%,但去年卻從我國進口方便筷。在德國、美國,即便是砍一棵家里的樹也需向政府申請。而我國歷史上長江流域的森林覆蓋率曾高達60%一85%,1986年只剩下10%。我國每年砍樹與植樹的比例為 11:1,植被破壞的結果必然是水土流失加劇,河流泥沙增加,盲目圍湖造田造房,人與湖爭地,大量的森林被砍伐,長江流域生態體系遭嚴重破壞,荒漠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流域涵養水源的能力大為下降,水的蒸發量不斷增加,最終導致了一場大的洪水。
教師:同學們,你們是否知道一棵樹的價值到底有多大?
(出示圖片)“一棵樹的價值”印度達斯教授指出,一棵長了50年的大樹,在市場上出售僅能賣到50~125美元不等,其實,這只是它真正價值的0.3%。達斯教授認為,一棵樹的真正價值必須包括生產的氧氣價值、防止空氣污染的價值、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地肥力的價值等,相加總計價值19.625萬美元。至于大樹每年開花結果、調節氣候、美化環境和活到1XX年甚至更長時間所產生的價值,還沒有計算進去。
可見,有些人只看到了它真正價值的0.3%就為了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不顧長遠利益,破壞生態平衡,導致洪水的出現,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價值觀,它違背了什么?
學生:片面的錯誤的價值觀,違背了自然規律。
教師:因此黨中央、國務院從長遠利益出發,為了保護生態平衡。相繼做出要在長江、黃河上游禁止采伐森林的決定和退田還湖、退耕還林的決定。(出示圖片)依次為:世界在行動、中國在行動、我們在行動。
再如書上關于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對比、以及永動機失敗的教訓,都在告訴我們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
教師:自然界如此,人類社會的發展也同樣離不開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出示新舊中國對比圖片),這說明了什么?
學生:中國共產黨按照歷史規律的客觀要求領導中國人民做出了正確的價值選擇。
師總結:正確的價值觀是對事物的屬性、規律和人們的需要之間關系的科學認識。如果離開了事物的屬性特別是規律性,只從人的主觀欲望或愛好評價事物的價值,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板書)
1、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
教師:社會生活中不僅存在著千差萬別的個人利益,還有不同群體的不同利益,各個國家也有自己的利益。因此,要對事物的價值做出評價必須找出一個標準來。
錄像: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人民的好衛士任長霞,請學生思考為什么任長霞、李向群和那么多感動中國的人物能夠如此受人們愛戴與尊重?
學生:因為他們具有正確的價值觀,他們在關鍵時刻都選擇了人民的利益。
教師:他們每一位都是中國人的驕傲,他們用良知、用愛心、用自強自立的精神、用自己的勤奮和學識及對工作、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感動著我們。每一種感動都是中華民族的財富,每一種感動都是為了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
可見,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就必須以人類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板書)
2、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
(1)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就必須以人類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
堅持正確的價值觀應以人類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但這種價值觀不能離開中國的實際,應從中國國情出發,這個國情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正如前面新舊中國的對比圖片,都說明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正確性,它不僅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符合我國各族人民利益,也反映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規律。因而,它同時成為現階段衡量我國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重要標準。
(2)黨的基本路線是現階段衡量我國人民價值觀的重要標準
教師問:在黨的基本路線指導下,每個人怎樣做才有價值呢?
學生答:勇于奉獻,開拓進取等。
教師總結:凡是對國家和人民有利的事業,就應當看作是最有價值、最值得為之奮斗的。曾經講:“我們的干部和黨員,一定要把人為什么活著這個問題弄清楚。如果只是為自己、為家庭而活著,那這個意義是很有限的,只有為國家、為社會、為民族、為集體的利益,奮不顧身地工作著,毫無保留地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這樣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義,才是光榮的人生,閃光的人生。”這就是我們共產黨員應該持有的價值觀。
簡而言之,那就要堅持“三個有利于”的標準。(板書)
(3)“三個有利于”是衡量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具體價值標準
在黨的xx大報告中指出:“在走向新世紀的新形勢下,面對許多我們從來沒有想到過的艱巨課題,鄧小平理論要求我們用增強和提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堅定性和自覺性,一切以是否有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這‘三個有利于’為根本判斷標準,不斷開拓我們事業的新局面。”
這就告訴我們,認識和解決我們面臨的新問題,其價值導向就是“三個有利于”。
可見在我國,堅持符合事物的發展的規律性和人類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與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三個有利于”的具體標準是完全一致的。
教師問:那么,作為青年人,我們如何做出具體的價值選擇呢?
3、在正確的價值觀的指導下,做出具體的價值選擇
播放錄像“XX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徐本禹”事跡(學生也可自己上網查詢感動人物的事跡,談自己感動他們什么,給自己什么啟示。)
教師問:徐本禹志愿到貴州貧困山區去義務支教,一年多來,在烏蒙山腹地的山村小學,忍受著孤獨和寂寞,用愛心精心栽培和呵護貧瘠土地上的花朵,用真誠和行動實踐著一名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和一名共產黨員的神圣使命。他把勤工儉學每月50元的報酬中的43元捐給山東一個面臨輟學的小學生;他把學校發的300元特困生補助的200元捐給了“保護母親河”活動,他甚至放棄讀研深造的機會,回到巖洞小學支教……
他做出了什么樣的價值選擇?為什么說他們的價值選擇是成功的?
學生自由討論(略) 我國當代青年應該立志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掌握科學知識,為振興祖國做貢獻。
教師總結:他用自身的行動講述了一個淺顯的道理:為仁行善并不一定是富人的事,而是全社會的事。行善方式或有不同,行善能力或有大小,然而善舉背后那顆貯滿“愛”的心一樣偉大。 這正是一種正確價值觀的表現。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豐富多彩的具體的價值選擇,樹立與時代要求相適應的正確價值觀,完成時代賦予青年的使命,同時也使自己得到發展與完善。歷史上許多有作為的人都在青年時就萌發并逐步樹立起正確的價值標準,做出了正確的價值選擇。
教師總結:從總體上看,一個科學的合理的價值評價,既要符合事物的屬性、規律,又要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我們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評價標準,樹立與時代要求相適應的正確價值觀,以便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做出應有的貢獻,完成時代賦予青年的使命,同時也使自己得到發展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