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侵害,保護自己》教學設計(精選3篇)
《防范侵害,保護自己》教學設計 篇1
桂林市寶賢中學 全建珍
教學內容分析
《防范侵害,保護自己》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九課《保護自我》中的第二框題。本框題從三個層面為中學生學會自我保護提供了指導:一要提高警惕;二要用智慧,學會用一些方法技巧;三是要學會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教學對象分析
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十三四歲的青少年,由于他們有限的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往往容易受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和社會不良行為的侵害。因此,青少年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自我保護方法和技巧的獲得,就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理念
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指出:“根據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標,從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出發,圍繞成長中的我,課程設計力求增強課程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因此,教學中首先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幾個學生常常遇到的情景,并通過角色扮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體驗創設良好的環境,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提高警惕的重要性,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并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學生能體驗到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樹立自我保護的意識、勇氣和信心;學生能夠樹立依法維權意識,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增強學法用法的主動性。
2、能力目標:
學會認識和判斷可能面臨的不法侵害;學會運用有效方法,避免不法侵害逐步形成自我保護的能力。
3、知識目標:
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地方和技能,知道對待不同侵害應采取不同地自我保護方法。
教學重點
提高防范侵害、保護自己的意識,掌握保護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難點
增強自我保護的勇氣和信心,在實踐中學會有效地運用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我保護的能力。
教學方法
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學法、探究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篇
播放歌曲,奧運會笑臉,班級運動會圖片
設問:欣賞完了這些圖片,請你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張?為什么?
老師:每一張笑臉就是一個天使,每個天使維系的是一個家庭的幸福,承載的是一個國家的希望,但是很遺憾的是,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未成年人因為各種各樣的侵害而離開我們。
素材:未成年人遭受侵害的數據
設問:這則材料給我們什么啟示?
歸納:我們生活在一個復雜的社會中,我們有可能會受到方方面面的侵害,而這些侵害會帶給我們未成年人很大的危害,所以我們要學會防范侵害,保護自己。
播放歌曲,奧運會笑臉,班級運動會圖片,讓學生感覺到生命的美好,對比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的數據,讓學生感覺到防范侵害,保護自己的必要性。
警惕篇
小品表演:兩個好朋友相約去逛街,在他們一起乘車的時候,因為小剛同學缺乏警惕,錢包被偷了。
設問:小剛錢包被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追問:他缺乏警惕性不強主要表現在哪里?
追問:從小剛身上應該得到什么啟示?
歸納: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多媒體展示:提高警惕——前提
提問:除了乘公共汽車,生活中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我們加強防范?
小結:面對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不法侵害,如果我們警惕性不高,自我保護的意識不強,就會使自己遭受損失,陷入困境。
通過角色扮演,引導學生“進入”所創設的情景,身臨其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成了課堂主人,他們在體驗、交流、討論中感受到提高警惕的必要性
智慧篇
過渡:雖然我們未雨綢繆,做好了充分的防范,但是社會是復雜的,有時候是防不勝防,你看倒霉的事情就讓我們學校的兩位同學遇到了!
錄像:本校學生被搶劫的采訪資料
設問:為什么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結局?你從中得到什么樣的啟示?
多媒體展示:用智慧保護自己。
追問:面對歹徒我們還可以采用哪些辦法來保護自己?
學生討論
設問:大家所想的辦法和策略都不錯,但不管那一種方法,都不是絕對有效的,上面方法在什么情況下使用更有效?
多媒體展示:青少年實行有效保護應注意的幾點:
歸納:總之,青少年學會自我保護,不僅需要有保護自己的意識和勇氣,也要有保護自己的智慧和方法。
在討論中,引導學生積極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學會采取最恰當的方法保護自己。在實踐中掌握一些基本的自護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法律篇
情景:
幸運的是,一個晨練的老人及時撥打了110,幾個歹徒已經被抓獲。此時x同學正在為躺在醫院里不能動彈而傷心,他的家長也在為醫療費用而發愁。
設問:這時他們應該怎樣保護自己呢?
多媒體展示用:用法律保護自己
設問:你們知道我們國家有哪些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嗎?
小結:為了更好地保護青少年,我國特地頒布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我們要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
通過對幾個同學的不同處理方法討論,讓學生掌握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方法,增強學法用法的主動性
實踐篇
材料:周末了,幾個同學一起去爬山,不小心掉到了一個3米多深的山洞里。
設問:
設問:爬山應該注意哪些安全問題?
如果你也在現場,你會用什么辦法營救小明?
如果事情發生在景區我們還可以怎么做?
活動:系救命繩索!
歸納:同學們用自己愛心和智慧在短時間內系成了一條挽救生命的繩索,所以同學們平時就要注意積累自救的知識,關鍵時刻一定閃出智慧的火花,讓自己和同伴化險為夷。
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在實踐中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在體驗中感受自救和救人的快樂。
總結篇
設問: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同學們,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活對于你們來說才剛剛開始,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擁有一顆警惕的心,一個智慧的頭腦,讓侵害遠離自己,過健康、安全、快樂的生活。
歸納、總結對本課進行升華。
《防范侵害保護自己》教學反思
桂林市寶賢中學 全建珍
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指出:“根據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標,從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出發,圍繞成長中的我,課程設計力求增強課程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因此,教學設計中我首先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幾個學生生活中出現過的情景,并通過角色扮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體驗創設良好的環境,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提高警惕的重要性,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并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本人執教完這一課時,有如下感觸:
1、巧妙地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參與熱情。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政治課教學開始之前若能巧妙設計,做到簡潔明快,新穎別致,富有吸引力,則能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激發參與熱情。因此,我在教學中,為了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把奧運會的笑臉引入課堂,讓學生感覺到生命的美好,對比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的數據,讓學生感覺到防范侵害,保護自己的必要性,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2、通過角色扮演,激發學生興趣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所以我設置了一個學生上學路上最常遇到的一個問題,“乘公共汽車”,并編成小品,引導學生“進入”所創設的情景,身臨其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成了課堂主人,他們在體驗、交流、討論中感受到提高警惕的必要性。
3、充分利用和挖掘身邊資源
走近學生,走向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生活中捕捉教育教學的素材,引導學生行為,激勵學生情感,是這堂課教學的一個核心。我利用我校兩個學生10月31日在上學路上遭遇搶劫這個事例,引導學生思考同樣遇到搶劫卻出現不同結果的原因,引發學生討論,在討論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學會采取最恰當的方法保護自己,掌握一些基本的自護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4、仿真模擬,實踐中提升自我保護的能力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對該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聯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因此我通過創設小明掉到山洞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思考如何營救小明,如何利用現有的條件系一條救命繩索把小明拉上來,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在體驗中感受自救和救人的快樂。
然而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遺憾之處,需要改正的地方:
1、閱讀文本不仔細,沒有及時糾正書本上的錯誤。書本上《未成年人保護法》施行的時間還是以前的老時間,正確應該是XX年6月1日。
2、素材的使用缺乏整體感覺。本節課我利用了三個素材,一是小品《乘公共汽車》,二是本校學生遭遇搶劫的實例,三是一個學生掉到山洞里案例,素材缺乏整體感覺。雖然用了警惕篇、智慧篇、法律篇、實踐篇來加強這種整體聯系,但是顯然做得還不夠。應該挖掘本校學生遭遇搶劫實例,用一條線索貫穿全課,加強整節課的整體性。
總之,一節好課,真的是需要精雕細琢的。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反思過去,總結經驗,爭取更大的進步。
《防范侵害,保護自己》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防范侵害的必要性,認識一些不法侵害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運用智慧保護自己,知道呼救法、周旋法及勇敢抗爭都是防范侵害的有效方法,了解常用的呼救電話號碼。
[能力目標] 初步認識和理解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斷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辯證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學會運用自己的智慧,機智勇敢地與侵害行為作斗爭,增強與違法行為作斗爭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交往與溝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初步理解法律的規定與意義,增強尋求法律保護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目標]懂得生命的價值,警惕不法侵害,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樹立正確的道德觀,確立法律觀念,尊重規則,尊重權利; 增強學習與體質鍛煉的自覺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與身體素質,促進自身德、智、體全面發展。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防范不法侵害、提高警惕的必要性,找到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
【教法及教具:】
教法:情景教學法、討論法。
教具:漫畫、案例資料、錄音機。
【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歌曲引入:播放歌曲《祝你平安》。
板書:第二框 防范侵害、保護自己
師:大家知道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學生答:祝你平安)對,就叫“祝你平安”,我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和周圍的人平平安安,不受傷害,尤其是做父母的,格外關心自己孩子的健康、安全。但 “據國家兒童少年‘安康計劃’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中小學生因溺水、交通事故等非正常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當于每天有一個班在消失。每年我國有近2萬14歲以下兒童非正常死亡,40至50萬兒童受到車禍、食物中毒、他殺、自殺等意外傷害,未成年人已成為危險環境的受害者。”
由此可見,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社會經驗不足,在面對犯罪行為、自然災害和意外傷害時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容易受到侵害。所以,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如何“防范侵害,保護自己”。
(二)講授新課
看漫畫《騎摩托車的人》,讓學生對違規騎車人的結果用一個故事講述出來,并讓學生講述看了這個故事后得到的啟示,由此得出結論一:面對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不法侵害,如果我們警惕性不高,自我保護的意識不強,就會使自己遭受損失,陷入困境。因此,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受到侵害的重要前提。
板書:一、提高警惕--這是避免受到侵害的重要前提
“交流探究”--我們對社會生活的哪些方面要提高警惕?
(老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并提出“特別關注”)
1、上網聊天、網上交友。匿名交友網上多,切莫透露真信息。網上人品難區分,小心謹慎沒有錯。
2、女生的自我保護。出門在外結伴行,穿衣打扮要得體;生人搭訕不理睬,防范意識心頭記。
但是有些時候那些不法侵害卻是防不勝防的,那么怎樣才能更有效地防范侵害呢?
案例分析:“XX年8月27日晚,沈陽市一名19歲的應屆畢業生任凱(當年高考以優異成績考入東北財經大學)在從其姥姥家回家的路上,路遇兩名歹徒欲搶劫其手機,為此,這個剛烈的19歲青年與兩個歹徒展開了殊死搏斗,在搏斗中被歹徒刺中11刀后而亡。”
請同學思考回答:慘劇能避免嗎?假如你是任凱,你會怎么辦?
師:本案中的任凱面對歹徒的突然襲擊,能夠勇敢地進行搏斗,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同犯罪分子作斗爭,除了勇敢之外,還需要智慧,講究策略。就以對付搶劫犯罪來說,面對劫匪的突然出現,如果有能力足以制服犯罪分子,自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實施正當防衛。如果沒有能力將其制服,也可以采取多種方法脫身。常見的有:“呼救脫身法”、“周旋脫身法”、“恐嚇脫身法”、“對犯罪分子進行說服教育法”等等。萬不得已,也要充分進行比較,“兩害相權取其輕”,爭取把損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權益。在人身權利與財產權利相比的情況下,人身權利自然大于財產權利,自然應舍棄財產以保全自身。本案中任凱如果選擇放棄手機也許是更為理智的做法。青少年在面對比自己強大的犯罪分子時,也不必“大義凜然”“勇于搏斗”,去作無謂的犧牲。
板書:二、用智慧保護自己--這是避免受到侵害的重要途徑
師:對我們學生來講,校園內外的攔截敲詐可能是最常見的不法侵害,這不,有位同學就碰到了--列舉我校前段時間校園里發生的敲詐搶動劫案例。
討論:面對攔截敲詐該怎么辦?
師:大家的觀點實際上都有一定道理,我們遭遇意外險情和傷害時,處理方法是隨機應變,機智勇敢,用智慧來保護自己;處理原則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爭取把損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權益。當然,同學們身邊的不法侵害遠不止一項攔截敲詐,還有許多。下面,我就選擇三個情境,請大家討論,看看誰是“自救智多星”:
1、當你回家時,發現有一個成年人在你后面跟著你,怎么辦?
2、當你獨自在家,遇到陌生人來訪,怎么辦?
3、當你路過網吧,網吧老板拉你進去打游戲,怎么辦?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師:剛才大家大都提到了打“110”的電話,知道這是幫助自己防范侵害的一個非常好的辦法,下面,我就來考考大家,看看大家對常用的急用電話是否了解。
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交通事故報警--122;森林火警--95119。(分小組競賽)
師:在現實生活中,青少年面臨的侵害除了那些不法侵害,還有一些自然災害和意外傷害。請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可能遇到哪些意外險情與傷害?如果遇到了,你覺得應該如何應對?(學生回答)
師總結提出:大家說的都挺好,下面我們來看看中學生小峰在他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他是怎么做的?
案例:1994年春,13歲中學生小峰自創的歌詞在當年的“全國少年兒童歌詞征集活動”中獲特別獎。但小峰并未接到獲獎通知書。經調查發現,是參加復評工作的小學教師李某和他的學生張某做了手腳。小峰于1996年初把一紙訴狀交到法院,狀告李某和張某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權。1997年8月10日人民法院審結,小峰獲得17000元賠償。這是國內首例未成年人著作權案。
問:1、小峰靠什么保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 2、在你的身邊有過類似的事例嗎?
老師總結,小峰靠法律保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其實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
板書:三、用法律保護自己--這是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
為了更好地保護青少年,我國特地頒布一系列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來保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
師:青少年受到非法侵害時,要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邪惡得到懲處,使正義得到伸張!
(三)課堂感悟,點撥升華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最受啟發的是什么地方。(用一兩句話來概括)
教師小結:青少年要學會自我保護,不僅需要有保護自己的意識和勇氣,也要有保護自己的智慧和方法,還要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所以平時具備一些防護知識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我們防護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今天,大家在活動中已經學到了許多保護自己的高招,今后也請同學們注意收集有關這方面的知識,并編輯成冊,存入自己的檔案袋。最后,祝同學們天天愉快,歲歲平安,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中一路順風!(播放《一路順風》歌曲。)
(四)課后拓展練習
課后查找有關資料,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并設計“中小學生自我保護絕招”。最后,全班匯總編出《自我防護手冊》。
《防范侵害,保護自己》教學設計 篇3
【課 題】《防范侵害,保護自己》
【教材分析】
《防范侵害,保護自己》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九課《保護自我》中的第二框題。在第一框的學習中,學生已經了解了青少年可能受到來自多方面的侵害,并提高了自我保護的意識。在此基礎上,本框題從三個層面為中學生學會保護自己提供了指導:一要有警惕性;二要用智慧,學會用一些方法技巧保護自己;三是要學會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學生分析】
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十三四歲的青少年,由于他們有限的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往往容易受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和社會不良行為的侵害。因此,青少年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自我保護方法和技巧的習得,就顯得尤為關鍵。
【教學思路】
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指出:“根據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標,從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出發,圍繞成長中的我,課程設計力求增強課程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因此,教學中首先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通過電影中活生生的劇情,架設生活和教材的橋梁,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接著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從中得到情感體驗,從內心深處感受到提高警惕的重要性,讓學生學會分辨是非,在復雜的環境中做出準確的判斷和正確的選擇。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互助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事物的正確態度,并且在探究新知識的同時獲得輕松、愉快、成功的情感體驗。最后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多元、多向對話交流,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習新知識并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通過學習,學生能體驗到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樹立自我保護的意識、勇氣和信心。2、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樹立依法維權意識,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增強學法用法的主動性。
能力目標:1、初步認識和理解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斷和辨別是非的能力;2、初步掌握辨證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學會運用自己的智慧,機智勇敢地與侵害行為作斗爭,增強與違法行為作斗爭的能力;3、培養學生初步的交往與溝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
知識目標:1、通過學習,學生了解到身邊存在著許多青少年受侵害的現象,初步認識和理解社會生活的復雜性;2、使學生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知道對待不同侵害應采取不同的自我保護方法,學會在比較復雜的社會生活中作出正確選擇,使學生知道未成年人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能夠運用法律武器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教學重點】
提高防范侵害、保護自己的意識,掌握保護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難點】
增強自我保護的勇氣和信心,在實踐中學會有效地運用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我保護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據統計,目前全國有3.7億未成年人,94.1%的孩子認為在社會中自身的安全不能得到保障,10%的兒童受到侵害時束手無策,80%侵害兒童的案件中都是因為孩子不會拒絕陌生人的要求而引發的。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我們有可能會受到方方面面的侵害。而這些侵害會帶給我們未成年人很大的危害。
二、提高警惕
1、關于身份證的探討活動。(課本p.93)
問題1、身份證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問題2、李明不假思索將身份證接給別人,說明他什么問題?
身份證是我國公民代表其合法身份的唯一證件,李明不加思索、毫無戒備的將自己的身份證借給別人說明:他的警惕性不高,自我保護意識不強。
2、網絡友情調查問題《小燕網上聊天的事件》。(課本p.94)
問題一、小燕家被盜的原因是什么?
問題二、網上交友要注意什么?
小燕家的被盜是因為她的警惕性不高,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在網上透露了自己的姓名、地址和電話等真實情況。這個事例告訴我們網上交友要注意:不要輕易說出自己的真實情況如姓名、電話、學校等信息;與網友會面要極其慎重,并采取防護措施;遇到低級的網友,馬上避開,不再理睬。“匿名交友網上多,切莫透露真信息。網上人品難區分,小心謹慎沒有錯。”
總結:除了以上情況外,其實還有許多事情需要我們保持高度警惕。面對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不法侵害,如果我們警惕性不高,自我保護的意識不強,就會使自己遭受損失,陷入困境。因此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青少年為什么要提高警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3、女生自護反思活動。(課本p.94)
課本94頁故事續接:小佟第一次出門去姥姥家過暑假,閘門在這座陌生城市的十字路口,放下旅行包,四處張望。一輛風馳電親的摩托車停在她身邊,車上的男青年問:請問人民路怎么走?正好同路,我送你。男青年說著拿起小佟的旅行包,給了她一個頭盔。摩托車載著小佟駛向遠方……根據你合理的想象和猜想,給這個故事續寫結尾……
(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析)當然世界上還是有很多好人的,但萬一不小心遇到的是壞人,就可能出現大家所遇到的不好的結局,所以我們應該提高警惕,防范侵害,保護自己.尤其是女生。
總結:對于女學生來說,保持高度的警惕、文明的舉止、得體的衣著打扮,識字我保護的防護衣。
相關鏈接:女生自我保護的建議:(課本p.94)
三、用智慧保護自己
1、閱讀課本(p.95)校務和小任怎樣對待不法侵害?
(1)小吳采取了那些有效措施,使自己和同學免受不健康讀物的侵害?
(2)同齡人還有哪些自我保護的方法?
撥打“120”——生命轉折線。
(3)小任與歹徒搏斗的行為說明他: 。
(4)對于這樣的結果,你的思考和建議是: 。
總結:面對不法侵害,我們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地作出判斷,要采取機智靈活的方法與其斗爭。
(5)相關鏈接:(課本p.95)
2、讀圖與辨析活動。
(1)畫中的同學遇到那些險情?你為他們脫離危險想到了那些好的辦法?
(2)在我們的周圍還可能有那些險情?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例如被人勒索被人跟蹤、火災逃生演練。
(3)那么防范侵害保護自己最關鍵的是什么呢?
用智慧保護自己——避免受到侵害的關鍵。
總結:生活中我們受到的不法侵害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是遭遇意外險情與傷害(課本p.96中圖1圖2),這時我們需要冷靜,要學會運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二是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課本p.96中圖3圖4),有能力足以制服犯罪分子,自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沒有能力將其制服,也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嚇法”等及時脫身。萬不得已,也要充分進行比較,“兩害相權取其輕”,爭取把損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權益。總之,青少年學會自我保護,不僅需要有保護自己的意識和勇氣,也要有保護自己的智慧和方法。
四、用法律保護自己
導語:盡管我們有未雨綢繆的警惕防范和機智靈活的智慧應急,但不法侵害有時候還是沒商量地發生了。當不法侵害發生在我們身上后,我們該尋找怎樣的保護神呢?一起來看下面的案例
1、未成年人著作權案:(課本:p.97)
(1)小峰靠什么保護自己合法權益?
案例中的小峰就是依靠法律保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
(2)在你的身邊有類似的事例嗎?
總結: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黨和國家歷來重視對青少年的教育、引導和保護,并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我國法律保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當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要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青少年受到非法侵害時,要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為了更好地保護青少年,我國特地頒布一系列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課本p.97),我們要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
五、課堂總結,感悟升華
教師:同學們,今天的探討留給我們印象最深或者說最受啟發的是什么呢?
課堂小結:大家都說得非常好,最后老師想用一首打油詩結束我們今天的學習:
六、作業布置:
1、作業本:(p.43-44)
七、教學后記
本課教學設計根據情境設計懸念,激發興趣,通過角色扮演、合作探究、案例分析掌握了一些防范侵害、自我保護的方法。學生在教學過程充滿了好奇和興趣,較好地體現了材料的關聯性和有趣性。該設計注重對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