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侵害保護自己》教學設(shè)計
桂林市寶賢中學 全建珍
教學內(nèi)容分析
《防范侵害,保護自己》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九課《保護自我》中的第二框題。本框題從三個層面為中學生學會自我保護提供了指導:一要提高警惕;二要用智慧,學會用一些方法技巧;三是要學會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教學對象分析
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十三四歲的青少年,由于他們有限的社會閱歷和生活經(jīng)驗,往往容易受自然災(zāi)害、意外事故和社會不良行為的侵害。因此,青少年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自我保護方法和技巧的獲得,就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理念
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指出:“根據(jù)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標,從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出發(fā),圍繞成長中的我,課程設(shè)計力求增強課程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因此,教學中首先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設(shè)計幾個學生常常遇到的情景,并通過角色扮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體驗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環(huán)境,讓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感受到提高警惕的重要性,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并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學生能體驗到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樹立自我保護的意識、勇氣和信心;學生能夠樹立依法維權(quán)意識,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quán)益,增強學法用法的主動性。
2、能力目標:
學會認識和判斷可能面臨的不法侵害;學會運用有效方法,避免不法侵害逐步形成自我保護的能力。
3、知識目標:
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地方和技能,知道對待不同侵害應(yīng)采取不同地自我保護方法。
教學重點
提高防范侵害、保護自己的意識,掌握保護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難點
增強自我保護的勇氣和信心,在實踐中學會有效地運用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我保護的能力。
教學方法
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學法、探究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活動設(shè)計
設(shè)計意圖
導入篇
播放歌曲,奧運會笑臉,班級運動會圖片
設(shè)問:欣賞完了這些圖片,請你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張?為什么?
老師:每一張笑臉就是一個天使,每個天使維系的是一個家庭的幸福,承載的是一個國家的希望,但是很遺憾的是,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未成年人因為各種各樣的侵害而離開我們。
素材:未成年人遭受侵害的數(shù)據(jù)
設(shè)問:這則材料給我們什么啟示?
歸納:我們生活在一個復雜的社會中,我們有可能會受到方方面面的侵害,而這些侵害會帶給我們未成年人很大的危害,所以我們要學會防范侵害,保護自己。
播放歌曲,奧運會笑臉,班級運動會圖片,讓學生感覺到生命的美好,對比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的數(shù)據(jù),讓學生感覺到防范侵害,保護自己的必要性。
警惕篇
小品表演:兩個好朋友相約去逛街,在他們一起乘車的時候,因為小剛同學缺乏警惕,錢包被偷了。
設(shè)問:小剛錢包被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追問:他缺乏警惕性不強主要表現(xiàn)在哪里?
追問:從小剛身上應(yīng)該得到什么啟示?
歸納: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多媒體展示:提高警惕——前提
提問:除了乘公共汽車,生活中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我們加強防范?
小結(jié):面對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不法侵害,如果我們警惕性不高,自我保護的意識不強,就會使自己遭受損失,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