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侵害,保護自己》導學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防范侵害的必要性,認識一些不法侵害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運用智慧保護自己,知道呼救法、周旋法及勇敢抗爭都是防范侵害的有效方法,了解常用的呼救電話號碼。
[能力目標] 初步認識和理解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斷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辯證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學會運用自己的智慧,機智勇敢地與侵害行為作斗爭,增強與違法行為作斗爭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交往與溝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初步理解法律的規定與意義,增強尋求法律保護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目標]懂得生命的價值,警惕不法侵害,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樹立正確的道德觀,確立法律觀念,尊重規則,尊重權利; 增強學習與體質鍛煉的自覺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與身體素質,促進自身德、智、體全面發展。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防范不法侵害、提高警惕的必要性,找到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
【教法及教具:】
教法:情景教學法、討論法。
教具:漫畫、案例資料、錄音機。
【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歌曲引入:播放歌曲《祝你平安》。
板書:第二框 防范侵害、保護自己
師:大家知道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學生答:祝你平安)對,就叫“祝你平安”,我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和周圍的人平平安安,不受傷害,尤其是做父母的,格外關心自己孩子的健康、安全。但 “據國家兒童少年‘安康計劃’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中小學生因溺水、交通事故等非正常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當于每天有一個班在消失。每年我國有近2萬14歲以下兒童非正常死亡,40至50萬兒童受到車禍、食物中毒、他殺、自殺等意外傷害,未成年人已成為危險環境的受害者。”
由此可見,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社會經驗不足,在面對犯罪行為、自然災害和意外傷害時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容易受到侵害。所以,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如何“防范侵害,保護自己”。
(二)講授新課
看漫畫《騎摩托車的人》,讓學生對違規騎車人的結果用一個故事講述出來,并讓學生講述看了這個故事后得到的啟示,由此得出結論一:面對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不法侵害,如果我們警惕性不高,自我保護的意識不強,就會使自己遭受損失,陷入困境。因此,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受到侵害的重要前提。
板書:一、提高警惕--這是避免受到侵害的重要前提
“交流探究”--我們對社會生活的哪些方面要提高警惕?
(老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并提出“特別關注”)
1、上網聊天、網上交友。匿名交友網上多,切莫透露真信息。網上人品難區分,小心謹慎沒有錯。
2、女生的自我保護。出門在外結伴行,穿衣打扮要得體;生人搭訕不理睬,防范意識心頭記。
但是有些時候那些不法侵害卻是防不勝防的,那么怎樣才能更有效地防范侵害呢?
案例分析:“XX年8月27日晚,沈陽市一名19歲的應屆畢業生任凱(當年高考以優異成績考入東北財經大學)在從其姥姥家回家的路上,路遇兩名歹徒欲搶劫其手機,為此,這個剛烈的19歲青年與兩個歹徒展開了殊死搏斗,在搏斗中被歹徒刺中11刀后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