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侵害保護自己》教學設計
本人執教完這一課時,有如下感觸:
1、巧妙地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參與熱情。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政治課教學開始之前若能巧妙設計,做到簡潔明快,新穎別致,富有吸引力,則能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激發參與熱情。因此,我在教學中,為了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把奧運會的笑臉引入課堂,讓學生感覺到生命的美好,對比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的數據,讓學生感覺到防范侵害,保護自己的必要性,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2、通過角色扮演,激發學生興趣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所以我設置了一個學生上學路上最常遇到的一個問題,“乘公共汽車”,并編成小品,引導學生“進入”所創設的情景,身臨其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成了課堂主人,他們在體驗、交流、討論中感受到提高警惕的必要性。
3、充分利用和挖掘身邊資源
走近學生,走向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生活中捕捉教育教學的素材,引導學生行為,激勵學生情感,是這堂課教學的一個核心。我利用我校兩個學生10月31日在上學路上遭遇搶劫這個事例,引導學生思考同樣遇到搶劫卻出現不同結果的原因,引發學生討論,在討論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學會采取最恰當的方法保護自己,掌握一些基本的自護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4、仿真模擬,實踐中提升自我保護的能力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對該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聯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因此我通過創設小明掉到山洞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思考如何營救小明,如何利用現有的條件系一條救命繩索把小明拉上來,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在體驗中感受自救和救人的快樂。
然而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遺憾之處,需要改正的地方:
1、閱讀文本不仔細,沒有及時糾正書本上的錯誤。書本上《未成年人保護法》施行的時間還是以前的老時間,正確應該是XX年6月1日。
2、素材的使用缺乏整體感覺。本節課我利用了三個素材,一是小品《乘公共汽車》,二是本校學生遭遇搶劫的實例,三是一個學生掉到山洞里案例,素材缺乏整體感覺。雖然用了警惕篇、智慧篇、法律篇、實踐篇來加強這種整體聯系,但是顯然做得還不夠。應該挖掘本校學生遭遇搶劫實例,用一條線索貫穿全課,加強整節課的整體性。
總之,一節好課,真的是需要精雕細琢的。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反思過去,總結經驗,爭取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