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親子交流的技巧
每天最好抽半個小時陪伴孩子
上海市中小學心理學會專家蔣薇美表示,親子交流很重要,家長工作再忙也最好能每天抽出半個小時左右時間陪伴孩子,吃飯、看電視或聊天。在這種交流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擺好自己的位置,最好能以平等的身份或朋友的身份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家長身份同孩子交流,聊一聊身邊發生的有趣的事情或就某一事件發表看法,這些都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
交流要做到“潤物細無聲”
婦聯心潮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專家魏迎娣認為,家長對親子交流要注意處理好兩個問題,一個是交流的時間,二是交流的內容。交流的時間不要刻意地專門挑時間問孩子一些你想知道的話題,最好是在不經意間,從其他話題自然過渡。孩子不愿意說的時候不要強逼,那樣只會增加逆反。二是交流的內容,平時要多關心孩子關心的東西,如他們喜歡聽的歌、喜歡看的影視劇、書籍,或崇拜的明星,試著去了解這些事物,找到能和孩子同等對話的話題。要知道,其實孩子長大后,反倒會“瞧不起”家長,認為他們關心的東西,家長已經不知道或不支持了,所以,他們不愿意也不“屑于”和家長交流。所以,家長要學會適當肯定孩子喜歡的一些新鮮事物,拉近和他們的關系,重新找到話語權。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心理專家指出,親子共處的時間對于兒童的人格影響非常明顯,所以希望家長們平時能夠多利于節假日的時間,與孩子們一起參加一些親子活動,不管工作有多忙,都要抽出一部分的時間與孩子們一起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