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數學長度單位教案(通用10篇)

數學長度單位教案

發布時間:2023-07-18

數學長度單位教案(通用10篇)

數學長度單位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經歷長度單位的形成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學生看一看,記一記,找一找等多種實踐活動形式,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逐步建立對1厘米的印象。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會使用刻度尺測量較小物體的長度,同時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共同合作的良好態度,并在實際觀察和操作中,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目標解析:

  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到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通過觀察、比劃、比較、測量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表象,為進行估測和實測打好基礎,并讓學生在觀察尺子和用尺子測量時體會到物體的長度實質上是由幾個相同長度單位組成的。

  教學重點:

  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會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尺子、圖釘、田子格本等。

  教材分析:

  厘米的認識屬于圖形與幾何的測量這方面的內容,新課表對這方面的內容有明確的要求

  1、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標準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并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3、能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并經行測量。

  學情分析:

  通過第一學期比長短的學習,學生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會直觀直觀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本節課在此基礎上教一些計量長度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中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了解古代人測量物體的方法。

  課件播放教材第2頁上的三種古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戳松厦娴娜鶊D,我們知道了古代的人們就是選用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作為標準,用這個標準作為測量長度的單位去測量物體的長度。

  【設計意圖:結合生活中實例,通過動手實踐制作認知沖突,讓學生親身體會到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同時通過介紹古代的人們測量物體的方法,使學生了解古代人的聰明才智!

  2、介紹1拃的長度。

  ⑴、課件出示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用1拃測量課桌寬的圖,這樣測量出的長度一致嗎?

  ⑵、教師示范1拃(從大拇指到中指的長度叫做1拃),學生親自動手體會1拃。

 、、討論

 、、量的都是課桌的長,為什么測量結果不一樣呢?

 。ㄒ驗橛械耐瑢W手大,有的同學手小,所以導致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凇敎y量相同的物體出現測量結果不一致,那該怎么辦呢?

  觀察故事圖片

  請學生敘述每張圖片的意思,然后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3、統一長度單位。

  歸納總結:在測量物體長度時應該選用相同的長度單位,也就是要統一長度單位。

  二、實踐中認識厘米

  1、認識尺子。

  平時我們測量物體長度時要使用什么工具。空n件出示尺子圖,同時請同學們拿出直尺,仔細觀察,你能在直尺上發現什么?結合課件進行說明。

 、拧⒖潭染。

  尺子上的這些豎線是厘米尺的刻度線,刻度線很整齊,排列得很均勻。

  ⑵、數字。

 、、尺子上的數字中,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點)

 、凇⒔Y合課件加以說明,測量時,一般以0作為起點開始測量。其他的數字是尺子的刻度,幾就表示從0到這個數之間有多少個長度單位。

  ⑶、長度單位的表示符號。

  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個大格的長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個長度單位,這個單位在國際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為cm。(板書:厘米cm)

  2、認識厘米。

 、拧⒔沂菊n題,板書課題:認識厘米。

 、、認識1厘米。

  ①、你知道1厘米是多長嗎?請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學生匯報找法。(0~1之間、2~3之間、3~4之間的長度。)學生回答時結合課件進行。

 、、教師歸納:每相鄰兩個數字之間的距離都是1厘米。

  ⑶、感知1厘米的實際長度。

 、、同桌互相比劃1厘米。

  ②、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

 、邸⒈纫槐饶膫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用1厘米比較田字格的寬和圖釘的長。

 、、舉例說一說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比較、比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表象,為進行估測和實際測量打好基礎。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用課件放大1厘米的長度作為標準,一定要用自己手中的尺子,讓學生在大腦中形成以實際1厘米的長度作標準!

  3、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

  (1)測量紙條的長度。

 、佟W生討論交流測量紙條長度的方法。

  ②、學生分組測量紙條的長度,教師巡視,糾正不正確的測量方法。

 、邸⒅干f一說是怎樣測量的?測量時要注意什么?

 。2)課件演示: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邊演示邊解釋: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就長幾厘米,也就是幾個1厘米。

  (3)動手測量數學書的寬的長度,然后指生匯報測量的方法和測量的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在親身經歷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中掌握測量物體的方法。】

  三、練習中鞏固新知

  1、找一找、量一量

  用尺子量一量,食指寬約厘米,手掌寬約厘米,一拃長約厘米。

  2、讀物體的長度(看幻燈片)

  3、判斷題:對打, 錯打.

 、。小明的鉛筆長約8厘米。

 、凇=淌业拈L約8厘米。

  ③。語文課本的寬約100厘米。

  ④。小明身高約1厘米。

  ⑤。小紅的食指寬約1厘米。

  四、小結中談收獲

  今天這節課我們在活動中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堂作業

  第4頁做一做(例3)。

  第8頁練習一,第1題。

數學長度單位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比較,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面積單位。

  2.初步明確1厘米、1分米、1米是長度單位,都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長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積單位,都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面積。

  3.讓學生通過充分親身體驗,建立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完整的表象。

  課前準備:投影儀或課件、繩子、剪刀、郵票幾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畫畫嗎?讓我們來畫一畫吧!

  要求:一人畫一條長l厘米的線段,另一人畫一個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一人畫一條長1分米的線段,另一人畫一個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2)比一比:你們所畫的圖形有什么不同?(一個人畫的是線,另一個人畫的是一個平面圖形:一個畫的用長度單位表示一個畫的用面積單位表示)

  (3)上一節課,我們都學到了哪些面積單位?它們是多大?

  常用的面積單位:

  平方厘米: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時1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平方米: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用手勢來分別表示它們大約有多大?

  (學生用手指甲或兩手指打個圈來表示1平方厘米;用兩只手的拇指,食指合圍來表示1平方分米;由四個人張開雙臂合圍起來表示1平方米。)

  (4)我們學過的常用的長度有哪些,它們是多長?

  常用的面積單位:

  厘米 分米 米

  (這三個單位長度可以在黑板上準確畫出)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較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板書: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今天我們就選出三個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

  上一節課,我們都學到了哪些面積單位?它們是多大?

 、疟容^l厘米和1平方厘米。

 、僬n件或投影顯示剛才二人所畫圖形進行比較。

  1厘米:是長度單位,用來度量物體的長短,是一條線段。

  1平方厘米:是面積單位,用來度量物體的表面大小,是一個平面圖形。可以用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大小來表示。

  問:它們有什么不同?

  (它們是不同的計量單位)

 、谡f說周圍物體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可以用1厘米來表示,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可以用1平方厘米表示。

  (2)比較1分米和l平方分米。

  ①同桌交流:對照圖形比較二者

 、诩粝乱粭l長1分米的繩子,拉直感受它的長度。

  剪下所畫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感受它的大小。

 、壅f說周圍物體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可以用1分米來表示,哪些物體表面的

  積可以用l平方分米表示。

  (3)比較l米和1平方米。

 、儆懻1米和1平方米的不同。

 、谟檬謩荼葎1米的長度.讓學生圍成1平方米大小圈,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

 、壅f說周圍物體中哪些物件的長度可以用1米來表示,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可以用1平方米表示。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數一數,比一比。(完成練習十八第1題)

  (2)選一選,說一說。

  教師出示郵票,讓學生直觀看一看

  選擇哪個單位,為什么?

  (3)數學小游戲——對對碰。

  教師敘述,學生配單位并說說為什么這樣配。

  我的身高是168( ) 一塊廣告牌的面積是2( )

  一枝鉛筆長20( ) 課桌高70( )

  筆盒表面大小是3( ) 數學課本厚1( )

  (4)拼一拼,說一說。(完成練習十八第3題)

  (5)獨立完成練習十八第4題。(說說為什么)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請同學們談談今天學習的收獲。

  板書設計:

  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的比較

  平方厘米: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時1平方厘米。 厘米

  平方分米: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分米

  平方米: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米

數學長度單位教案 篇3

  一、 問題情景,引入新課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手中的兩根不同顏色的線繩,你覺得哪根長一點呢?

  師:哪位同學能想出辦法,有根據的說出哪根長點,哪根短點?

 。ㄒ龀咦樱

  師:非常好,為了準確,方便地表示物體的長度,我們的祖先啊,就發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那么,到底怎樣用尺子量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用尺量的方法,然后再來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二、 觀察操作,探索新知

  1、認識厘米

  師: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直尺,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生:……

  ■ “0”表示起點,就像我們賽跑時都要從起點開始跑,那我們用尺子量物體長度時,也要從“0”開始量。

  ■ 刻度線有長有短。

  ■ 尺子上還有很多數字,這些數字都對著一根長的刻度線,所以數字幾,我們就把它叫做刻度幾,而且這些數字都是按順序排列的。尺子長些,數字就多些;尺子短些,數字就少些。

  2、認識、感受1厘米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自己食指的寬度嗎?把你們食指摁在尺子上,你發現了什么呢?(引出1厘米)

  師:請同學們找找,自己尺子上,還有哪些是1厘米的。

  生:從刻度2到3,或者3到4……都1厘米。

  師:這說明了什么呢?

  l 尺子上每相鄰的兩條長刻度線之間的一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

  師:我們大家現在一起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多長。互相看一下,計住了嗎?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3、認識幾厘米

  師:我們現在知道1厘米有多長了,那3厘米又有多長呢?

  師:同學們還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3厘米的長度嗎?

  4、用厘米量

  師:剛才上課時,老師展示的2根線繩,到底哪一根長一點呢?現在,同學們先估計一下這兩根線繩各自多長,然后在測量比較一下,好嗎?

  師:結果是哪根線繩長一點呢?能說說你是怎么量的嗎?

  三、 知識拓展

  1、師:老師這里有一把尺子,可是它斷了一節,沒有刻度“0”,只剩下刻度3到刻度10,那么這把尺子能不能用來量物體的長度?同學們能不能幫老師想一想辦法,好嗎?

  2、其他測量長度的工具(課件展示)

  卷尺、米尺、皮尺

  3、其他的長度單位

  尺、寸、英寸、米、公里、碼、里、海里

  4、《買鞋》的故事

  四、 總結

  這節課,同學們學到了什么?這些知識有些嗎?我們能不能象那個“買鞋的”一樣啊,為什么啊?

  五、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認識米,用米量

  教學目標

 。ㄒ唬┦箤W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ǘ└鶕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ㄈ┩ㄟ^同學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難點: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教具和學具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長的紙條.

  學具:1米的卷尺,1根較長的繩子.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提問

  (1)量物體的長度用什么工具?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是什么?用兩個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長?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應注意什么?指名兩名學生量下面紙條的長度.

 。3)現在我請一位同學來量講臺桌的長(學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結果).因此,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者距離,如操場東邊到西邊有多遠,通常用米作單位.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認識米、用米量.

  (二)學習新課

  1.認識米

  ■出示米尺,這是一把米尺,觀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為單位.

  ■讓學生觀察自己帶來的1米長的卷尺,和教師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樣的.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長呢?教師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從地面到講臺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讓學生觀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畫1米長的一條線段,讓學生觀察1米有多長.

  ■讓學生用自己的卷尺,把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兩人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還是不到1米.同學們看到在公共汽車或電車的車門口有一個1米的標記,不足1米高的兒童可以不買車票,超過1米則要買票,同學們乘車要自覺遵守這一規定.

  以小組為單位,量出1米,2米,……給大家看.

  2.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厘米,1厘米有多長呢?同學用兩手指比一下,教師在黑板上1米長的線段的上面并排畫出1厘米.1米有多長呢?同學們用兩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教師出示折尺,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與1米的直尺相比,一樣長.看一看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請同學們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時,教師在黑板1米長的線段上,以10厘米為單位,分成10份(如圖11).

  同時板書: 1米= 100厘米

  3.用卷尺量較長的距離

  教師出示卷尺,并說明量比較長的距離,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體的長度時,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由學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對齊要量物體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ㄈ╈柟谭答

  1.兩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以4人小組為單位,利用4個人用1米長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長度(每組量一項):前面黑板的長,后面板報的長,教室地面的長、寬,四周墻壁的長等.測量后,每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在( )內填寫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

  教室長6( )黑板長2( )

  小明身高124( )課桌長50( )

  第四課時 認識線段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己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兩個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3、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識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教學重難點: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教學用具:刻度尺,各種彎的、直的實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繩子等。

  教學過程設計:

數學長度單位教案 篇4

  全冊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內容: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100以內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初步認識角,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進一步認識時間,數學廣角,數學實踐活動等。

  本冊的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2、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3、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6、進一步認識鐘表,了解鐘表內一大格表示的時間意義。

  7、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本冊重點:

  1、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

  2、表內乘法。

  本冊難點:

  1、進位加、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2、理解乘法的含義。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單元教材分析:

  1、結合生活實際,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的估測和測量的能力。

  單元學情分析:

  學會用實物測量,并體會測量過程中出現的不同情況。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度量單位的重要性。教學注重呈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獲取知識。因此,在讓學生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時,安排了大量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通過量一量、說一說、細想一想等活動感受到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及其對生活的重要意義。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一、單元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5、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二、單元教學重點

  1、在活動中,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三、單元教學難點

  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

  五、單元課時

  4課時

  第一課時認識厘米

  一、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身體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認識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進行正確地測量物體。(限整厘米)

  4、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了解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二、教學重點

  認識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三、教學難點

  用學生尺量物體的長度。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

  五、教學過程

 。ㄒ唬┣榫皩耄ぐl興趣

  談話:古時候人們是怎樣測量物體的長度呢?學生發揮想象,各抒己見。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ǘ┙M織活動,體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數學

  組織學生用身體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1、教師先明確活動的方法。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匯報。

  得出:因為每個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結果不同。因此,有必要用一個統一的長度來測量物體。

 。ㄈ┱J識尺子

  1、為了準確、方便地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

  2、介紹認識尺子。

  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統一規定。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

  [設計意圖]:介紹認識尺子提高學生的知識面,為下面的學習作準備。

 。ㄋ模┎僮骰顒,建立表象

  1、認識厘米。投影出示厘米尺,師生一起觀察厘米尺子:在尺子

  用不同的顏色標出1厘米的長度,說明前面正方體的一邊正好是1厘米。讓學生量圖釘的長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師:“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圖釘大約有多少長!睂W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得出一個圖釘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長。

  2、教師明確量的正確方法:圖釘的一端對準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對著幾。請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學生活動,同桌交流。鞏固1厘米的表象。請小朋友用手勢比劃1厘米的長度。閉上眼睛想1厘米的長度等。

  3、想想在自己的周圍,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約1厘米長的?讓學生去找大約1厘米長的物體。幫助學生形成1厘米的鮮明表象。

  2、用厘米量

  我們已經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對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們就來量一量物體的長度。請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師為你們準備的紙條。注意測量的方法要正確。學生測量紙條。教師巡視,加強個別指導。交流反饋。教師再次強調測量的正確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親身經歷學習數學知識。

 。ㄎ澹╈柟躺罨,實踐應用

  1、請學生隨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鉛筆,量一量你的鉛筆有多長。量好后同桌交流檢查。

  2、4人小組合作,每人分別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給大家看。教師個別指導。

  3、學生自己選擇身邊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鉛筆的長,數學本子的長,橡皮的長等。

  [設計意圖]: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進一步鞏固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

  2、完成練習一的第1、2題。

  五、課堂總結

  1、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小結:通過這節課學習,我們懂得了測量物體的長度必須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還認識了1厘米的長度,并會用手上的尺子測量身邊物體的長度。

  六、板書設計

  統一長度單位認識厘米

  測量時,標準不同,結果就不同—統一長度單位厘米cm

  七、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認識米

  一、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概念;

  2、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測量出整米長度的物體;

  4、培養合作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二、教學重點

  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三、教學難點

  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四、教具準備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紙條。學生每人1根較長的繩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五、教學過程

 。ㄒ唬⿵土曈美迕琢课矬w

  1、提問:昨天學過的長度單位是什么?量物體長度用什么工具?

  2、用兩個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長?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長度。請你演示,并說出注意事項。

 。ǘ┱J識米,用米量

  情景設置:你量得不錯,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長呢?瞧!這樣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結果。那么該怎么辦呢?(用更長的尺子量)用這把尺子試一試看,這是一把米尺。(板書:“米”)。在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者距離,例如操場東邊到西邊有多遠,教室有多長,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長度單位“米”。

  1、感知米的實際長度。觀察這把米尺,它的每兩個刻度之間是多長?(10厘米,也就是說米尺以10厘米為單位)。觀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師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樣的?那么1米到底有多長呢?用直尺在黑板上畫1米長的線段。用直尺比一比從地面到講臺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兩只手臂展開,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兩個人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什么部分是1米。用米尺量1米長的繩子。(應該注意什么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在講臺上量出2米長、3米長的繩子給大家看一看。

  2、厘米、米之間的關系

  那么今天我們學習的米和昨天學習的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這條是1米長的繩子,請你用以厘米為單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小結: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書:1米=100厘米)

  3、用卷尺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出示卷尺。介紹:這是在測量比較長的距離時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長的物體和距離。用卷尺量物體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體的長度時,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拿住卷尺一端,對齊要量物體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三、鞏固練習

  1、量一量,填一填(教材練習一第3題)。

  2、估一估(教材練習一第4題)。

  3、介紹卷尺和皮尺,(完成教材練習一第5題)。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米。

  六、板書設計

  認識米

  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七、課后反思

數學長度單位教案 篇5

  單元教材分析主要內容:統一長度單位,認識厘米、用厘米量,認識米、用米量,認識線段、量畫線段。

  地位與作用: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長度觀念,并初步認識線段。這一部分是學生進一步學習長度單位、和幾何初步知識的基礎。

  單元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認識線段。

  2、能力目標:會用刻度尺量、畫物體的長度及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3、德育目標: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單元教學重點:

  1、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

  2、幫助學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確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畫和量線段的方法。

  單元教學難點:正確的使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會用工具量和畫線段。

  單元教法設計

  1、統一長度單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計量單位去測量統一長度,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

  2、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確表象。

  3、關于線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補充線段的練習。

  第一課時: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和爭論意識及探索數學的興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悅。

  第二課時:

  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的實際長度。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

  第三課時:

  1、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較長的物體要用米做單位,會用米量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第四課時:

  1、初步認識線段,會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

  教學難點:估量物體的長度。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用厘米量較短的物體。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

  教學難點: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第四課時

  教學重點: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線段的概念。

  分課時作業布置

  第一課時:

  做一做第1、2、3題

  第二課時:練習一1~3題,第6題做在課本上。

  第三課時:練習一4、5題。第8、9題做在課本上。

  第四課時:練習一第7、8、10題,填在書上。

  疑難問題解決辦法

  1、因為數學是人類經過曲折的探究過爭購減起來的,因此,在教學是應該按照兒童學習的特點,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2、通過創設情景,使學生體驗到現有方法的局限性,從而產生一種創新工具的欲望。

  3、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體驗、感受學習數學成功的體驗,以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課時

  教案設計者:姬王小學--田茂慶

  教學內容:統一長度單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和爭論意識及探索數學的興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

  教學難點:估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小木塊、曲別針、硬幣、鉛筆盒等。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創設情景

  1、同學們我們每天都上數學課,數學課上我們都經常用到些什么?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課本、練習本、鉛筆、鉛筆盒等。

  2、我們每天都用它,可以說是在熟悉不過了,可是你知道它們有多長嗎?咱們來量一量好嗎?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測量統一長度

  (1)我們先來量一量數學課本的寬。

  2、(屏顯數學課本)你們認為該怎樣量呢?(學生說說自己的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身邊的物品來量。

  同學們,別鎮、三角形、和小方塊,你們任選一種來量一量數學課本的寬。

  學生測量,教師巡視指導。(注意提示學生測量方法)

  (2全班交流、匯報測量結果

  分組匯報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提問

  為什么大家量的都是數學課本的寬,而結果卻不一樣呢?

  小組討論匯報

  再次讓選用統一物品測量的學生展示測量結果。

  小組討論看能得到什么啟發。

  小結:

  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做標準進行測量。

  測量不同的長度

 。1)用你喜歡的方法量你喜歡的物品的長度。

  小組操作,教師巡視。

 。2)全班匯報交流,提出質疑。

  啟發學生根據匯報結果提出為題。

  如:為什么數學課本的常識5個別針長、鉛筆盒是5把小刀長,都是5但它們并不一樣長呢?

  小組討論。

  總結:因為選用不同的物體做標準去量,他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和實際不服,應該選用統一物品計量單位去量。

 。3)單項練習課本與鉛筆盒哪個更長一些,請同學們用小木塊測量一下。

  匯報測量結果

  練習

  1、做一做第1題:提示學生:上面的集中可以用小刀等東西對準各自的豎線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題: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的測量。

  3、做一做第3題:

  用正方體測量的過程讓學生在腦子里完成。

  總結:

  說一說本節課你學到了些什么?

  安排作業:略------

  反思

數學長度單位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重點難點:

  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別針、鉛筆、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談話:老師想要知道這本數學書的寬是多少,你們能幫助老師想想可以用什么辦法?(學生發揮想象,各抒己見。)

  二、組織活動,體驗數學

  (一)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1、教師先明確活動的方法。

 。1)作為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

  (2)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人從四件物品中(圓形、正方形、曲別針、三角形)選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組交流匯報自己量的結果,并思考:為什么都是量數學書的寬,而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匯報。

  得出: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為標準測量,所以量的結果不同。

  4、讓學生選用同一物品進行測量的學生展示他們測量的結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二)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1、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鉛筆、曲別針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鉛筆盒等物體的長度。

  2、交流展示學生測量的結果,啟發學生提出問題。

  如:為什么數學書的寬是5個曲別針的長,鉛筆盒是5塊橡皮的長,但它們并不一樣長?

  為什么桌子比鉛筆盒長,但桌子才4根鉛筆長而鉛筆盒卻有5塊橡皮長呢?

  引導小學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標準去量,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

  3、讓學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計量單位去量不同長度的物品看結果如何,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三、練習鞏固,實踐應用

  1、做一做第1題,學生看圖直觀地判斷每種蔬菜大約有幾個方格那么長。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學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幾種蔬菜的右端對準哪個方格,可以用尺子對準方格的豎線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題,讓學生用鉛筆去量桌子的長、高,量凳子的高。

  明確量的方法與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標準的物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來量,而是讓學生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行測量,看所來年感長度有幾個這樣的物品長。

  3、做一做第3題,學生直觀看圖,先估計所測物品大約有幾個立方體長,再用上一題的方法在腦子里測量。

  如果學生看圖測量有困難,也可以讓學生用立方體實物進行測量。用實物測量時都要提醒學生注意量的方法:實物的左端應與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這樣量出的結果才比較準確。

  四、課堂總結

  今天,大家親自測量了很多物體的長度,在測量過程中,你們學會了什么?

  板書設計:

  統一長度單位

  1、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2、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3、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計量單位去量不同長度的物品。

  總結:在測量物體長度時,必須要用統一的標準去測量。在測量時,應注意將實物與所量十五物體左端對齊,測量的結果才準確。

數學長度單位教案 篇7

  教學內容:第75、76頁練習十六第5-12題、思考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長度單位的概念,進一步掌握量長度和畫定長線段的方法。

  2、進一步掌握長度單位簡單換算的方法,培養學生對簡單問題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長度單位簡單換算的方法。

  教學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前面幾節課,我們都是學習的長度單位,學會了單位間的簡單轉換.誰來把學過的長度單位從大到小說一說。(板書:長度單位)

  2.這節課我們就來練習長度單位的一些內容。(板書課題)

  二、長度單位的練習

  1.依次讓學生用手勢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長度,并讓學生舉出實例。

  2.復習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關系

  學生回答

  1米=分米=厘米、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1千米=米。

  3.說一說量下列物體用的長度單位

  黑板的長、公路的長、課本的長、火柴盒的厚、課桌的高。

  4.完成練習十六第6題

  教師巡視指導,獨立完成,指名回答。

  5.完成練習十六第7題

 。◤土暜嬀段的步驟)

  注意:從0刻度鮮畫起,有兩個端點。

  6.練習長度單位

 。1)完成“練習十六”第8題,集體訂正。

  (2)

  單位換算時,先看前后個是什么單位,想它們之間的進率,在推算出結果是多少。

  三、應用題練習

  1.完成練習十六第11題

  分2人小組討論,得出結果并說明為什么。

  2.完成練習十六第12題

  引導理清題意,學生讀題

  第一問:提問:要求的是什么,已知了什么,用什么方法?

  第二問:要求的是什么?已知條件是什么?

  指名一人板書,其余做在練習本上。

  四、解答思考題

  1.提問:從第1棵到第2棵跑了多少米?

  從第1棵到第3棵跑了多少米

  從第1棵到第10棵跑了多少米?

  從第1棵到第100棵跑了多少米?

  從第1棵到第250棵跑了多少米?換成用千米作單位是多少千米?有1千米嗎?為什么?

  六、作業

  練習十六第9、10題

數學長度單位教案 篇8

  第一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教學內容:

  第3課時 認識米、用米量

  教學內容:

  第4課時 認識線段

  教學內容:

  課本5頁及練習一第7、10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己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兩個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3、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識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教學用具:

  刻度尺,各種彎的、直的實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繩子等。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英勇的消防員叔叔為了搶救國家、人民的生命財產時都是爭分奪秒,刻不容緩的,當每次接到任務時,為什么他們都是從高高的鐵管上滑下來而不是走樓梯呢?(比較快)為什么從鐵管滑下來比走樓梯快呢?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事例還很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觀察體驗,探究新知

  1、感知線段的直

  師:請拿出袋里的東西看一看、摸一摸,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觀察準備好的牙膏盒、藥盒、直的曲的吸管、鉛筆、繩子、鐵

  絲等。

  學生匯報。

  師:你覺得桌子上哪些東西是直的?

  學生迅速找出自己認為是直的東西。

  師:請大家互相堅持誰拿對了,誰拿錯了,并且互相糾正。

  2、感知線段的兩個端點

  師:請同學們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東西除了直以外,你還發現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師:假如從鉛筆的任意一端開始,摸到鉛筆的另一端,我們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個點,把另一端也看作一個點,我們把這兩個點叫做端點。像書本的邊、直的吸管那樣都有兩個端點。

  3、從實例理解線段

  師:請同學們在練習紙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沒兩點連結起來。

  教師在黑板出示:

  學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兩個點用線連起來。

  師:同學們畫的這些線都有什么特點?

  學生匯報。

  師:大家說得好,請同學們看看、想想教科書第頁“做一做”的圖下面那句話和三條線。

  小結:我們就把像課本第5頁中間的圖叫線段,線段都是直的、有兩個端點。比如書本的邊、盒子的邊、鉛筆、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線段。

  學生找出身邊的“線段”,并說一說、評一評。

  4、量線段和估線段

  師:線段可以量度嗎?

  讓學生量一量課本第頁上面線段的長度,并說說量法。

  小結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對準線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教師出示橫、豎兩條同樣長的線段,請學生估計這兩條線段哪條長、哪條短或者同樣長呢?

  學生自由發表想法。

  學生通過用尺子量度,發現這兩條線段是一樣長的。

  小結:不太長的線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長度。而生活中的線段有時需要估計一下,有時又要通過實踐來得出正確的結論。另外,同樣出的兩條線段,往往人們會覺得豎放比橫放長,這是視覺的誤會,同學們在生活中要注意這個問題。

  5、畫線段

  教師讓學生用手勢表示3厘米大約有多長。

  學生嘗試畫3厘米長的線段,并說出畫法。

  讓幾個學生演示怎樣畫線段,大家評價哪種方法好。

  學生操作后匯報。

  請方法好的學生再演示一遍,并邊畫邊說。

  教師出示斷了3厘米多的斷尺讓學生討論:怎樣用這把斷尺畫出3厘米出的線段?

  小組討論,試畫。

  小組派代表匯報。

  師:刻度尺有不同的標記方法,只要掌握畫法就能準確畫出線段。

  三、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1、下圖有四個點,每兩點之間畫線段。

  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從家到學校路線圖,你認為走哪條路最近?

  師:你們明白消防員叔叔為什么一接到任務后馬上從鐵管滑下來,而不走樓梯了嗎?

  生活中運用這個原理的例子還有很多,你們能說說看嗎?

  四、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五、課外作業

  完成第5頁的做一做,用卷尺量一量周圍環境,量跳遠距離。

數學長度單位教案 篇9

  教學導航

  教學內容

  教材第5~6頁例6、例7及相應的“做一做”和第9頁練習一第6~7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己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兩個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和量線段。用刻度尺畫線段。

  教學難點

  掌握線段的特征,會分辨線段。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英勇的消防員叔叔在搶救國家、人民的生命財產時都是爭分奪秒、刻不容緩的,每次接到任務時,他們為什么都是從高高的鐵管上滑下來而不是走樓梯呢?

 。ㄉ阂驗閺蔫F管上滑下來比走樓梯快。)

  師:為什么從鐵管滑下來比走樓梯快呢?

 。▽W生可能回答:鐵管很直或樓梯要拐很多彎等。)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事例有很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ò鍟n題:認識線段)

  二、探究新知

  1.感知線段的特征。(教學例6)

  (1)看看線段有什么特點。

 、俳處煄ьI學生觀察桌面上的一根細線。小組討論、交流。

 、诮處熞龑〗Y:直的,有兩個端點。

  教師補充:線段的兩端是線段的兩個端點。(板書:直直的,有兩個端點。)

 。2)課件出示教材第5頁“做一做”第1題。

  師:找一找哪些是線段,哪些不是線段?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訂正。引導學生回顧線段的特征,并指出無論怎么擺放,只要是直直的,并且有兩個端點,那么它就是線段。

  2.尋找身邊的線段。

  師:我們已經知道什么是線段了,你還能在教室里找到線段嗎?

  (學生可能回答:數學書的邊、黑板的邊或門、窗的邊等都是線段。)

  師:剛才同學們從生活中的物體中找到了線段,那么你們能不能從我們學過的幾何圖形中找到線段呢?

  教師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學生說出這幾個圖形中的線段。

  3.量線段的長。

  線段有兩個端點,長度固定,所以線段的長度是可以測量出來的。

  (板書:可以量出長度。)

  師:我們已經掌握了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那怎樣測量線段的長度呢?(測量線段的長度和測量物體的長度一樣,要把尺的0刻度對準線段的左端,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或幾米。)

  請同學們先估計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每條邊的長,再測量出來。教師巡視指導。完成教材第5頁“做一做”第2題。

  4.畫線段。(教學例7)

 。1)嘗試:讓學生分組嘗試畫線段,畫完后在小組內展示,并和學生一起及時進行評價。

 。2)討論:畫一條指定長度的線段(3厘米)應注意什么?

  步驟:右手拿鉛筆,把筆尖從0刻度開始畫,左手按著尺子不動,筆尖沿著尺子的邊一直畫到刻度3,并標上兩個端點。

 。3)演示:課件演示畫法:左手按住尺子,右手拿著筆,從0刻度開始畫,畫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并標上兩個端點。

  (4)反饋: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畫一條5厘米長的線段,再讓小組的同學互相檢查,評一評。

  三、鞏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6頁“做一做”第2題。

  2、師:現在你們明白消防員叔叔為什么接到任務后馬上從鐵管滑下來,而不走樓梯了嗎?

 。ㄉF管是直直的,樓梯是彎彎曲曲的,直直的路線近一些。)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馬上要結束了,讓我們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五、作業設計

  1、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9頁練習一第6、7題。

  2、課后作業。

  敬請選用《智慧花朵》相關習題。

  六、教學板書

  認識線段

  教后反思

  線段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既抽象又實際。因此在教學時應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等多種實踐形式,直觀感受線段的特點,從而逐步建立線段的概念,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從實踐中得出概念,也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數學長度單位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統一長度單位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使學生經歷用不同方法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

 。2) 在實踐操作活動中,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了解長度單位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創造活動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合學生親身經歷不同測量工具的合用,體會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和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學習突破重點。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初步估測意識。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突破難點。

  教法學法:

  教法:嘗試指導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將學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學習小組。

  學生準備:

  學生尺、剪刀、寬1厘米的白紙條、1角的硬幣、回形針、小刀、棱長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學過程 :

  一、 探究新知

 。1) 提出問題。

  同學們,你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嗎?讓學生討論,想辦法,小組交流。

 。2) 匯報交流,分組活動。

  剛才同學們想了很多辦法,用1角的硬幣、手、三角形學具、方木塊等作為工具測量,下面就請同學們分成5人一組,和老師一起測量課桌的長度。 測量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

  (3) 小組交流。

  讓每個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測量結果。顯然,同學們和老師的測量結果不同。

 。4) 質疑問難。

  為什么我們測量的都是課桌的長度,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為什么同學們一拃一拃地量,老師也一拃一拃地量,結果也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使他們逐漸明白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手作為測量標準,所以量出的結果不同。 那么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用相同標準進行測量)讓全班同學選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測量課桌的長度,并匯報測得的結果。由此歸納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5) 活動延伸。

 、儆没匦吾槣y量數學課本的寬,用小刀測量一個文具盒的長。 學生測量后匯報測量結果。(數學課本的寬是5個回形針的長,文具盒的長是5個小刀的長) 師:數學課本和文具盒不一樣長,為什么它們都用5表示? 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集體交流。

 、跉w納升華。 同學們,數學課本的寬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樣的,它們都用5表示是因為測量的標準不一樣。因此測量物體的長度必須用統一的標準。

  二、 積累運用

  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長、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測量。

  三、 總結提升

 。1) 大家親自測量了很多物體的長度,在測量過程中,你們學會了什么? 讓學生自己總結本課所學內容。

 。2) 歸納強調。 在測量物體長度時,必須要用統一的標準去測量。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就目標而言,學生不難達到,但總體上感覺太匆忙。 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動課上,學生學具的準備、課堂紀律的掌控都是需要考慮重視的問題。

數學長度單位教案(通用10篇) 相關內容:
  • 《長度單位》教學反思(精選5篇)

    小學數學長度單位教學反思范文一《長度單位》拉開了二年級數學教學的序幕,這是孩子們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因為大量知識來源于孩子們的親生體驗,來源于孩子們息息相關的生活。...

  • 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導學案

    教學內容:教材第7頁例8及練習題。教學目標:1.通過推測、比較,學會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2.鞏固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長度單位表象,培養學生估測物體長度的意識。...

  • 長度單位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長度單位教學反思范文一《長度單位》拉開了二年級數學教學的序幕,這是孩子們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因為大量知識來源于孩子們的親生體驗,來源于孩子們息息相關的生活。...

  • 統一長度單位

    第一課時 統一長度單位 教學內容:課本p1、2,例1教學目標:1、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學內容:統一長度單位。教學目標: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2、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介紹

    一、教學內容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2.認識線段二、教學目標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 =100厘米;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3.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學內容: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會用米、厘米量,認識線段 量、畫線段。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學反思

    《長度單位》拉開了二年級數學教學的序幕,這是孩子們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因為大量知識來源于孩子們的親生體驗,來源于與孩子們息息相關的生活.學了《長度單位》,很多孩子都覺得數學很有趣,很好玩……確實,這幾節課看起來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

  •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教案及反思

    教學內容:統一長度單位。教學目標: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2、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和爭論意識及探索數學的興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悅。...

  • 長度單位復習課(課標版)

    教學目標:1.讓學生鞏固長度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進率。2.培養學生數學估計能力,求異的思想。3.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數學工具獲得數學知識。教學過程:一、猜題導入今天要看一看哪一位小朋友的眼力最好。...

  • 《統一長度單位》課堂實錄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1頁 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意識到量物體的長度最好用相同的工具來量,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 1、《長度單位》教學反思

    《長度單位》拉開了二年級數學教學的序幕,這是孩子們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因為大量知識來源于孩子們的親生體驗,來源于孩子們息息相關的生活。學了《長度單位》,很多孩子都覺得數學很有趣,很好玩.確實,這幾節課看起來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

  • 統一長度單位

    學科 數學 課題 統一長度單位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操作、分析、比較、推理、交流,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 二年數學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學設計

    課題 長度單位 單元教材分析 主要內容:統一長度單位,認識厘米、用厘米量,認識米、用米量,認識線段、量畫線段。地位與作用: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長度觀念...

  • 二(上)1.1 統一長度單位

    教學內容:教材1-2頁例一,做一做,統一長度單位教學目標:1、結合生活實際,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度量單位的重要性。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久久久久 | 亚洲超高清大胆极品人体美女 | 国产又黄又爽又色的免费视频白丝 | 夜夜干av | 偷拍情侣野外做爰视频 | 午夜家庭影院 | 爆乳邻居肉欲中文字幕 | 日本高清免费视频 | 欧美大波少妇在厨房被 | 丁香激情综合色伊人久久 | 日本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男女精品国产乱淫高潮 | 国产精品亚洲片夜色在线 | 99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 brazzershd肉感大屁股 | 久久久亚洲欧美 | 红苹果免费| 中国特级黄色毛片 | 视频h在线观看 | 国产福利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91免费在线视频?看 日韩美女一级片 | 国产免费黄色片 | 大地资源网高清免费播放 | 人妻无码久久中文字幕专区 | 超碰色人阁| 农村妇女野外aaaaa视频对白 | 成人1234| 国产最新地址 | 伊人情人色综合网站 | 成人.comx8 |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 日本aaa大片|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 成年人免费公开视频 | AⅤ在线中文字幕按摩 | 2021久久超碰国产精品最新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 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播放 | 国产麻豆精品视频 | 国内精品国内自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