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學期教學反思(二年級)
生:從圖中這兩個男生和這兩個女生一比,剩下就是6個男生。
(說明:學生在回答時,用手指著圖比劃著說)
生:我們是算出來的,男生有8人,女生有2人,8-2=6。
生:我們是比出來的,8比2多6個。
生:女生人數只有男生中的一部分,一看就知道男生比女生多6人。
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對知識而言,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交流,澄清的過程就是自己發現的過程。在教學中,把學習和探索的時空留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樂趣,同學、教師成為交流學習的親密伙伴,使數學課堂成為學生的天地。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小組合作、簡單數據調查和游戲活動等多種形式,自主地積累知識,獲得信息,解決問題,培養能力。
課堂教學改革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這是相當可喜的。但是,認真審視一下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有一些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1. 學習方式提倡"探究式",還要不要"接受式"
我們知道,學習方式的選擇運用,要受到教學內容、學生水平、個性特點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并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適合讓學生通過探究去解決,"探究式"適合智力好、主動性強的學生,而學生的智力發展、知識水平不平衡是客觀現實,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會嚴重脫離一些學生的實際,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學生個性不同,所以,"探究式"也好,"接受式"也罷,適合學生個體特點的學習方式才是最有效的。如果我們教師不顧實際,對于明明是簡單而不需探究的,或者學生沒有能力探究的那些知識,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時髦",那可能會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2. 教學注重"過程",還要不要"結果"
教學"重在過程"也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但是,隨之而來,有一種聲音似乎越來越流行,認為知識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我們應當做的是改變過去輕"過程"甚至無"過程"的現象,不僅使學生"孤零零地掌握、記憶、再現"知識,而且使學生弄清知識發生過程的"來龍去脈",促使學生深入地"理解、重構、質疑、批判"知識。"結果"與"過程"并非是對立的關系,而是一種統一的關系。
3. 追求"民主"、"開放",還要不要"秩序"、"規則"
民主教學氛圍的創設,是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精神的前提,有利于教師與學生的平等相處,有利于為學生創造一種心理放松、敢于質疑的空間,使學生真正享受生命成長的自由與快樂。但是,追求"民主"、"開放",許多教師又走入了一個兩難境地。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教師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但是學生一旦興奮起來,爭著發言,幾乎吵做一團,不少學生為了湊熱鬧,只顧自我表現,根本不管他人(老師或同學)的意見。這時,教師如果板起面孔"管"一下,學生壓制這樣熱烈的氣氛,甚至會戴上教學"不民主"、"違背新課程的精神"的"帽子";如果聽之任之,不予組織,教室里就會亂成"一鍋粥",秩序混亂,效率低下,有時根本不能完成教學任務。
我認為,教學的"民主"、"開放"是以課堂的"秩序"、"規則"為基礎的,是離不開課堂管理的。沒有有效的課堂管理,就不會有成功的課堂教學,要在"民主"、"開放"與"秩序"、"規則"之間尋找一個結合點。我們不僅要把學生當成學習知識、追求真理的朋友,還要與學生共同建立發言、討論、爭辯的新規則,養成尊重、理解他人,善于傾聽、接納他人意見的習慣,使課堂教學高效、有序地開展。
三、在評價方面
一年級數學課程學習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激勵學生進步,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力求做到恰當評價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突出評價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評價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學生的學習習慣、合作意識、數學反思能力、思維的條理性和創造性。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學習的評價,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著重體現評價內容的多維度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充分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開展學生的自我評價,培養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認知基礎,仍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同伴參與到評價活動中來,使學生學會欣賞、學會互相學習;讓家長也來關心學生的成長歷程,并從有助于學生發展的角度,給予恰當的評價。
1. 評價方式
采取"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贈言"和"綜合測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還伴有"作業評價",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前五項評價,平時可以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情況和教學內容的實際,在一個單元里有針對性地選測一至兩項,其中"綜合測試"幾個單元檢測一次,"作業分析"每周都開展。
2. 操作方法
(1)、自主評價、小組評價、老師評價和家長贈言見附表
(2)、綜合測試
評價內容:將形成性評價與階段性評價相結合,分單元綜合測試和學期綜合測試。單元綜合測試結合各單元教學目標編擬,學期綜合測試卷以本學期的教學目標為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