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數學動作技能課的觀察與反思
課堂提問以創造性、理解性的問題為主,提問技巧巧妙
表1:提問行為統計表
課堂提問共計22次,問題少而精,以創造性(36.4%)和理解性(31.8%)的問題居多,還有4個批判性的問題(13.6%)。可以看出,教師十分重視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創造性的培養。
(三)學生自主取向較其教師主導取向有更大的優勢
采用弗蘭德的語言互動分類表
教 師 講回應①接納學生感覺②贊許學生行為③接受學生觀念中立④問學生問題自發⑤演講⑥指示或命令⑦批評或辯護權威行為學 生 講回應⑧回答老師提問或按老師要求表述⑨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向老師提出問題靜止 中立⑩靜止或疑惑,暫時停頓或不理解
從課堂觀察分析得出:
1.課堂上語言互動形式多樣,有師生間的對話和生生間的交流。學生的合作交流與生生互動頻繁,教師回答學生的反應是較具鼓勵性的,也很明確,但語言不是很豐富,有欠感染力。
2.課堂內教師主導取向與學生自主取向所點比例協調,教師主導取向(④⑤⑥類)占38.3%,可促使學生對教師的期望做出迅速的反應,是較具結構性的行為;學生的自主取向(①②③⑨類)占42.5%,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尤其是第⑨類占23.3%,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使學生嘗到“奮斗——成功”的喜悅,整堂課學生充滿信心,興趣盎然。
五、成功的方面
1.關注學生的發展。
發展是第一位的,“學習從屬于發展”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創造了一個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育環境。前后共提出了22個問題,圍繞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的研究活動。如,畫角的操作方法,拼角的策略,還有從中所出現的差錯或疑惑,教師從不包辦,都是學生自己發現、糾正和解釋清楚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僅學會了如何畫角,更重要的是經歷了探索畫角,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過程,在思維能力、空間觀念、興趣與動機、自信與意志,態度與習慣等方面獲得充分的發展。
2.重視數學學習過程。
“學習并非對于外部所授予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新舊知識交互作用的過程”,如果只要求讓學生掌握這種畫角技能,那么跟著老師模仿,反復訓練必然大獲豐收。然而讓學生感受知識產生、發展的過程,學會觀察、發現、歸納等學習方法,才是數學學習的意義所在。在本課的教學中,D教師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他足足花了2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經歷畫角方法和拼角策略的探究過程,學生的參與率很高,同時也不輕視技能訓練,對于畫出的角是否正確?如何正確快速地畫角?還有什么更優越的辦法?等等,老師都沒有放過,讓學生仔細辨別,深入探討、認真挖掘,并讓學生嘗到了學習成功的喜悅,初步達到了皮亞杰所說的知識“內化”。
3.兼顧小學與初中數學教學的銜接。
小學幾何知識初步與初中幾何知識在內容上是連接在一起的,在教法上也是相通的。D教師讓學生探究“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數畫角”和“用三角板拼角”,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初步建立起“一個角的度數等于其它兩個角的度數的和”的概念的表象,為今后學習用尺、規畫“一個角等于已知角”和畫“一個角等于兩個已知角的和”打基礎的;另一方面,教師引導下的探究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比較接近,讓學生在小學里就接受這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對于進入初中、乃至高中進行研究性學習無疑是十分有利的。
六、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1.調控問題。
本課的教學中,D教師運用了:“復習鋪墊——自主探究——交流評價——練習鞏固——引伸拓展——反思提高”這樣的教學模式,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里,首先要提出的是:這種教學程序及所采取的相應策略對于其它數學動作技能操作課是否仍然適用?倘若適用,如何把握好各環節的分寸?尤其是第二環節。設想如果探究時間過長,技能的熟練掌握就難以保證;反之,也會使學生的探究欲望得不到滿足,導致學習興趣下降的。而一旦放下去,如果不注意調控,就很難收回來,因此對課堂教學調控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