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內部言語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現代教育觀認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即思維活 動的教學。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通常是以語言為載體表現出來。俄羅斯心理學家加里培林關于智力形成的學說提到,智力活動始源于物質活動,以語言為中介,內化為“人腦”的內部言語。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 學生在操作學具時,要把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結合起來,也就是從“外化”到“內化”,在操作中使“操作”與“思維”緊密結合,從而發展學生的內部言語,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進行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教學中,可以安排三個層次的操作,即三個層次的思維訓練。第一 層,操作后問: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分別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為教學公式中“除以2”奠定基礎;第二層,讓學生抽象出“任何三角形的面積都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第三層 ,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別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的關系。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自己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講出是如何推導的,公式中“底×高”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除以2。 這樣引導學生緊扣操作活動中的“想一想”進行獨立思考,不僅發展了內部語言,而且使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得到了較好的訓練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