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動機,培養學生思維意向品質
動機是直接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內部動因和動力,心理學家布魯納把“動機原則”作為一個重要教學原則, 認為教學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兒童是有個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先決條件。興趣可以產生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源之一,有了興趣,教學才能取得 良好的效果。如教學“相遇問題”時,為了掃清學習障礙,上課開始,教師可創設這樣的情境:先由兩位同學從教室的兩端面對面地行走,設問:“①這兩位同學行走的方向怎樣?②兩位同學行走的結果如何?……”這 樣通過生活實際的直觀演示,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理解“相向”、“相遇”、“相距”、“同時”等抽象概念,積極主動地參與對新知識的探求。其次是加強思維方法的指導。小學生對程式化的教學方法感到枯 澡,要注意把學生熟悉的事物同所學知識聯系起來,變抽象為直觀。如,通過“學號是質數、合數的學生分別站起來”的游戲,使學生形象地領悟質數與合數的區別,又如,教學圓柱的側面積時,讓學生把紙筒沿豎向剪 開,展示出長方形,學生通過直觀操作,很快推導出圓柱側面積計算公式。三是通過變換那些用來說明概念的直觀材料或事例的形成,使其中的本質屬性保持恒定,而非本質屬性時有時無。作這樣的變式練習,能使學生 思維活動從偏見與謬誤中解脫出來,從而靈活地應用一般的原理、原則。例如題組:(1)一桶油漆,第一次用去1/5千克,第二次用去這桶油漆的4/5,剛好用完,這桶油漆有多少千 克?
(2)一桶油漆,第一次用去4/5千克,第二次用去這桶油漆的1/5剛好用完。兩次一共用去多少千 克?
(3)一桶油漆,第一次用去1/5,第二次用去4/5千克,剛好用完,這桶油漆重多少千克?
這種變換敘述形式的練習,盡管問題敘述不同,但學生通過仔細審題,很快便能理解這幾道題的實質都是 求這桶漆油的重量,從而培養了積極思維的意向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