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品德與社會我和我們教學設計
《品德與社會》(粵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
第12課《我和我們》第三課時
【教材分析】
《我和我們》是《品德與社會》(粵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課作為本單元主題《我們生活在一起》的第二課,主要是圍繞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自己的成長離不開集體,能發揮自己在班集體中的作用來展開活動的,讓學生通過活動,知道自己也是集體中的一員,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從而愿意為集體做貢獻的體驗過程。與此同時也通過同學們演的“小小劇場”以及各人回憶自己得到過老師或同學的幫助等活動,體現集體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來建設的,也只有互相幫助互相關心的集體才是溫暖的,從而讓孩子們對集體有正確的認識,讓學生在心靈得到相通的同時,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提升。本課在內容選取上,通過圖片、資料、活動等形式,較好地體現了知識、能力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教學目標。
【學情分析】
三年級下學期的孩子大多數已經養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和具有自己的一些學習方法了。而且也初步具有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和組織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提前布置同學們預習。他們通過多種途徑收集了與本課有關的文字、圖片和視頻資料,并上存到老師的電腦中,以便上課時能有更充足的課內外題材資源使用,從而更好地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定位】
1.情感、態度、價值觀:初步感受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員,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大家要學會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2.能力:通過回憶班集體取得榮譽的時刻和集體拼花瓣活動,懂得其實班級每項榮譽都有大家的功勞,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3.知識: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員,愿意為班集體服務,同學間要學會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教學方法】
本課的教學著重要讓學生明白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明白班級的榮譽是靠大家努力的結果,在集體生活中懂得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所以本課的教學方法:一是談話導入;二是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想;三是體驗感悟,升華感情;四是開展討論,說說自己怎樣為班級服務,打算用什么行動證明。通過四個環節的設計,培養學生集體榮譽的意識,以及懂得在集體生活中要互相尊重和互相理解。在問題的設置上由社會到個人,使學生通過對問題的分組討論、全班交流,逐步達成共識,得出結論。
【課型類別】新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我們在學校學習和生活,集體就像一個大家庭,我們是集體中的一員。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接觸最多的就是自己班的同學,當與同學發生矛盾時該怎么辦呢?看看下面的圖片,你來當一回小判官,覺得誰做的好?誰做的不夠好?
1、 我來當小判官
師:請同學們仔細地觀察兩幅圖(書本61頁),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他們這樣做對嗎?應該怎樣做?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2、 小組交流。
3、 全班匯報。
4、 聯系生活,談感受:
(1) 你有遇過類似的事情嗎?你會怎么做?
(2) 你覺得班里的哪些同學做得好?說說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5、 師小結:在班集體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大家要學會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圖片和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從而明白到:在班集體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大家要學會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和大家交流的同時,對于自己平時沒有做好的地方要及時改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