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
教學目標1.當消費遇到問題時,具有一定的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
2.會向消費者協會投訴,能夠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3.了解消費中會遇到的問題,知道與保護消費者權益有關的法律、法規和組織機構。
教學活動及過程
活動一:關于導語的設計
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當我們遇到了假冒偽劣或有質量問題的產品時怎么辦?你知道怎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嗎?”
活動二:討論——你受過欺詐嗎
1.學生談自己的經歷、體會。學生通過電視、報紙、網絡了解掌握一些常見的欺詐行為,然后把獲取的信息在全班里交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各種媒體的傳播,人們能更多地了解來自外界各個地方的信息。了解同桌、小組成員、全班、家庭、鄰居、社會上人們遇到的消費欺詐現象,并引以為戒。
2.把搜集到的關于消費欺詐的信息和資料整理出來,貼在墻報上或學習展板上面。
活動三:交流體會——遇到問題怎么辦
1.學生列舉當人們遇到欺詐或質量問題時的種種態度。
2.教師引導學生把得來的信息編成情景劇表演,揣摩各種角色和形象的心理,學生觀眾討論誰對誰錯,并交流體會。
3.學生在小組內達成共識,把遇到問題時應該持的觀點,填寫在書上。
教師總結各組討論結果,并給予學生肯定的答案:遇到消費問題時,應該討個說法。教師教育學生明白:只有人人都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社會才能形成良好的消費秩序。
活動四: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
1.教師和學生共同搜集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并逐條聯系實際理解和掌握。
2.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思考、討論不同的消費問題通過怎樣的途徑解決。
3.引導學生了解當地消費者協會的地點,可以組織學生到消費者協會了解消費案例、消費知識。
4.模擬撥打消費者投訴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