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全冊教案
第一單元教案
教學建議:
本單元是三年級的開篇,因而也是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開篇。依據課標“我在成長”的條目,分解安排了“幸福的搖籃”這一單元主題。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搖籃,也是人的良好道德和社會性品質發展的起點,顯得十分重要。家庭的親情,父母的疼愛,學生雖然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但是他們并不一定都能真正感受到父母對孩子所付出的心血,甚至會認為父母對孩子的疼愛是應該的,孩子理所當然地應該接受疼愛,不知道應該用怎樣的方式支感激和孝敬父母。培養學生心中有父母,體諒父母的辛苦,為父母、家庭分憂,懂得家庭成員間的親情,把關心、孝敬父母長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看成是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對落實“我在成長”中的過程目標十分關鍵。
謝謝您,爸爸媽媽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體會家庭親情,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離不開父母長輩的養育,應當以恰當的方式回報父母、長輩。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體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疼愛,懂得感激爸爸、媽媽。
培養熱愛家庭、熱愛父母的情感。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1、小時候的故事
看課本,通過回憶自己小時候成長的一些故事,喚起他們對父母辛勤操勞和關愛的感激之情。其中的任何一個故事都凝聚了父母的關愛和期待,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去體會、感受。
活動:a、了解:查找小時候的故事,查一查名字的來歷;b、講:向同學們講述有意義的故事。
2、溫暖的家
看:欣賞圖片,回憶爸媽對自己的關愛之處,體驗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家庭是你們的主要生活場所,是你們最熟悉、與自身發展關系最密切的地方。在你們成長的道路上,父母長輩傾注的關愛是無法用數字計算的。
說一說:講述父母關愛自己的感人故事。
誦讀:誦讀課文中小詩,回味受到家人呵護時的感受。
3、爸媽真辛苦
觀察與記錄:看圖,教材從農村和城鎮兩個角度,從父母每天的工作時間、工作任務兩個方面,選擇不同的家庭安排了觀察記錄的內容。
討論:說一說自己的父母是怎樣為家庭和子女操勞的,體會家長的辛苦。說一說他們一天的工作時間、工作任務等等。
4、我愛我的家人
評一評:看課本上的插圖,說一說他們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為什么?
課本上的插圖有兩類:一類是關心父母和長輩的孝敬行為;另一類則是不理解父母,有行為問題的表現。
做一做:學唱歌頌爸媽的歌曲,說一說父親節的由來。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1、再現生活場景,煽情導入主題
(播放《我真幸福》錄像資料或投影片:爸爸媽媽陪小紅一起逛公園、放風箏,和小紅一起講故事、做手工……)
議一議:小紅生活幸福嗎?從哪些情景中可以看出來?
講一講:是啊,父母為我們不知傾注了多少心血,當你生病需要治療時,當你學習有了困難時,爸爸媽媽是怎樣對待你的呢?這中間一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講給同學聽一聽。講的時候,可以出示照片或紀念物。
2、講述父母的故事,感受家庭的親情。
填一填:爸爸、媽媽上班后___,爸爸、媽媽回家后___,爸爸媽媽為我忙碌____。
夸一夸:家是溫馨的港灣,爸爸媽媽用勤勞的雙手換來這幸福的家園,請你用“我爸爸媽媽真行”為題夸一夸他們。
寫一寫:此時此刻大家對自己的父母一定有了新的認識,把最想說的話記在日記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