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全冊教案
5、體驗發展,做一做
面對這些事情,(回到開課時的用圖)我們應該怎樣做?
指名讓學生上臺取紙片,要求學生根據紙上寫的活現場做一做。(課前準備:被子、桶、水、臟衣服、掃把、面條、鍋等實物。)
評一評:誰做的最棒?
找一找身邊的小能人,向他們學學做家務。
我來學當家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家庭經濟來源,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開支,學習合理消費、勤儉節約。
2、幫助學生樹立節約的意識,增進對父母勞動的尊重;教育學生從小就了解家庭經濟的來源與家庭開支的關系,懂得量入為出。
教學重難點
幫助學生懂得合理,樹立節約的意識,增進對父母勞動的尊重。
教育學生懂得量入為出,合理開支,精打細算,也為將來進一步承擔家庭責任打下良好基礎。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1、家庭收入哪里來
小調查:“家庭收入是從哪里來的?”“你家的收入有哪些,問問爸爸、媽媽”。
通過課文中人物的對話揭示,調查了解自己家庭的收入情況,并完成對話文本的填寫。調查的渠道很多,可以通過平時觀察、詢問父母、幫助大人記帳和整理帳本等方式進行。
家庭收入的來源很多,也很不相同,要注意開擴視野。
算一算:引導學生調查了解家庭的月開支情況。每個家庭每個月都有必需的開支項目,這些項目隨著居住環境的不同而不一樣。然后通過整理小帳本的形式記下來。
2、我會巧安排
看圖:第一組圖是連環圖,小龍用24元錢安排一家人一天的生活,由于不會巧安排,一天沒有結束錢都花光了。引導學生從中找出原因,尋找對策。
問題的根本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而是有沒有計劃開支、合理消費的緣故。
第二組圖是對勤儉節約教育的擴展。居家生活,要注意節約勤儉。這個話說起來容易,但要真正變成孩子們在家里生活的自覺行動就不怎么容易了。
他們往往不注意節約,比如對水電、紙張等之類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的節約。讓學生根據教材上的提示說一說居家生活、勤儉節約有哪些好辦法,讓他們在實踐中去領悟、去感受。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了解學情
出示課件(一個食品超市里,商品琳瑯滿目,都標著價格,每個攤位前都有人叫賣,“該吃午飯了,你是來購物的吧!”)
學生拿出紙和筆,寫出自己想購買的食物品種、數量和金額。
2、合作交流,再現生活
討論:你能想出家庭節約開支的“金點子”嗎?
評一評:誰的點子棒?
談一談:如何運用這些“金點子”?
3、模擬表演,心靈體驗
分四人一小組,表演《小龍的故事》(小組長分角色,一人當爸爸,一人當媽媽,一個演小龍,一人旁白)。要求對照課本插圖,領悟表演。
4、課外延伸,綜合實踐
每人當一次家,在當家過程中選擇1—2個課題進行研究,寫一份研究報告。(報告的形式不限)
第二單元教案
單元目標:
本單元有四個主題,“我們的學校”“我和我的同學”“他們都是我的老師”“夸夸學校新變化”,解決這四個主題所涵蓋的情感、態度、價值方面的問題,有以下三條:
1、幫助學生建立方向的概念,看懂并嘗試繪制簡易的路線示意圖和平面圖,了解學校的組織機構,加深對學校的了解。
2、讓學生明白“友誼”的深刻內涵,感受同學間的友愛之情,學會和同學平等相處、互相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