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惜自己的名譽
教學目標1.敬佩愛惜自己尊嚴的人。
2.讓學生知道注意分清是非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長,不注意分清是非,就可能犯錯誤,就會做有損自己名譽的事。
3.有自尊心,能夠明辨是非。正確的事,積極主動地去做;不對的事,再小也不鉸。能夠結合實際例子區分自尊與不自尊的行為。
4.知道一些自尊自愛的人物的事跡和格言。
教學活動及過程
活動一:引入新課
引入導言時可結合其中學生比較容易理解的“好名聲”一詞,問一問學生是怎樣做來給別人留下好印象的。
活動二:講故事,知名譽
教師可以借助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幫助學生了解什么是“名譽”,為什么要愛惜自己的名譽?
活動三:討論
借助《儀表與名譽》的三幅圖來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和評價:
1.誰的儀表美?為什么?
2.為什么儀表美是自尊自愛的體現?儀表和名譽之間有什么關系?
3.自己的儀表美不美?
就討論的結果來填寫表格。
活動四:討論和評價
借助教材41頁的四幅圖來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1.評價:他們的這些行為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嗎?為什么?
2.在你的同學之間,還有哪些不尊重別人的行為?你怎么看這些行為?
3.心理換位想一想:被別人不尊重時會有什么樣的想法、做法?
4.反思自己是否有不尊重他人的行為?談談現在的感受。
就討論的結果來填寫表格。
活動五:組織辨析
在課文提供范例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擴展。引導學生辨這樣做好不好,他們應該怎樣做?
教師小結: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知羞恥的人,決不會有美德。
活動六:選一選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場景進行行為的選擇練習。
如果你遇到了這種情況,你會怎么做?
1.跟著那名六年級的大同學打小同學,要小同學的錢。 ( )
2.站在旁邊看熱鬧。 ( )
3.趕快離開現場,免得找麻煩。 ( )
4.走上前去制止。 ( )
5.找別人來幫忙,救護小同學。 ( )
活動七:讀一讀
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讀名人名言,幫助學生提高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