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各樣的學校》
遼海教育出版社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
《各種各樣的學校》教學設計
紫陽三小 施黎明
教學目的:
1、 感知學校因年齡不同、功能不同而有不同類型,不同時代的學校以及地區差異導致學校不同。
2、 培養學生解讀圖片的能力以及比較不同,尋找差異與共性的初步分析綜合的能力。
3、 激發學生珍惜良好的學習環境、熱愛學習的情感。
教學重點:了解學校的功能和學校的多樣性,體會今天良好的學習環境來之不易。
教學難點:運用比較的方法,找出不同學校之間的異同。
教學過程:
一、 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每天早早地背著書包來到學校,傍晚又背上書包回家,你們可曾想過每天到學校來的目的是什么?學習文化知識又是為了什么?(生答,師啟發,小結)由此可見學校是個怎樣的地方?(學校是學習知識、為社會培養各行各業人才的地方。)
二、 了解不同類型的學校
1、 看課本,書上都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學校?
2、 在我們的身邊,你們又發現了哪些學校呢?
3、 (出示課件)請看大屏幕,這上面就有我們周圍的一些學校,不知大家是否認識?(幼兒園、小學、中學)
4、 除了像上面所例舉的“幼兒園、小學、中學”,你們還知道有哪些學校?(學生回答,課件出示各種各樣的大學)
5、 還有一種學校同學們可能不知道,老師今天也把它的照片帶來了,請看。(出示聾啞學校、聾啞學生上課的圖片)
6、 小結:剛才我們看了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還有聾啞學校的圖片,了解了不同類型的學校(板書:不同類型的學校),老師有一個問題不明白:為什么我們社會中會有這么多不同類型的學校?請前后桌的四個同學組成一個小組討論一下。(學生討論,交流,師總結:年齡不同、社會需求不......)
三、 了解不同時代的學校
1、 那你們知道舊社會的學校是什么樣嗎?(課件:點撥:私塾是舊社會里的私人學校,私塾里的老師也不叫老師,而叫先生。在舊社會里只有有錢人家才請得起先生,辦得起私塾也就是說,在舊社會,只有有錢人家的孩子才讀得起書,窮人家的孩子根本就沒有條件上學讀書。)
2、 大家再看看這張圖片:這是孔子講學的圖畫。這也是古代人們學習的方式,你們看學生們跪坐在地上,聽老師講授知識,那時候的學生對老師是多么尊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