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品德與生活第2課 快樂的國慶節教案
設計思路:通過上面的教學環節,學生在認知領域已獲得了對祖國更深層面的了解,在情感領域也已然生起身為中國人的驕傲。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真實的錄像、照片、故事回過頭去了解新中國的誕生,更為自然。
(四)布置國慶期間的調查任務
1.問一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小時侯是怎么過國慶的?有什么感想?
2.找一找各地歡慶國慶的資料(圖片、照片、新聞……)
3.想一想,今年你用什么樣的方式來慶國慶?……
設計思路:學生并不是第一次過國慶,但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和經驗所限,對國慶節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放七天假、休息、游玩上。所以這一個國慶節,要在學生本課時學習的基礎上,利用家長、學生已有的經驗作為資源,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適當地向活動內容轉移,自主參與慶祝國慶活動,使學生獲得直接的情感體驗。
三、課件制作和使用的設想
1.課堂伊始,配著《大中國》旋律出現的中國地圖一出現,立刻給課堂奠定了感情基調。
2.電腦制作的拼地圖環節,學生肯定感興趣。拼之前,顯示中國版圖的輪廓,每個省份的鮮艷色塊分散在屏幕四個角落,如果安錯位置,這個塊狀會退回原位,如果安對了,電腦會發出成功的提示音。
3.飽覽祖國壯麗河山這一段畫面需選取祖國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美麗風景,配樂及解說要優美。
4.開國大典的錄像、照片資料要收集好。
5.結束處的動畫是為了渲染氣氛、引起作業的布置,并不要真實的歡度國慶的場面,避免與第二課時重復。
四、對本課時教學的簡短提示與建議
1.第一課時的教學安排在國慶前進行。
2.本課的主旨在于了解“國”,激發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為第二課時的“慶”奠定良好的感情基調。
3.為了很好地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這一課時的課件需要精心設計、制作。
第2課時
一、課前準備
1.學生在國慶期間,問一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時侯是怎么過國慶的?他們有什么感想?找一找各地歡慶國慶的資料(圖片、照片、新聞……)想一想,今年你的國慶打算怎么過?
2.學生準備好美術包。
3.教師制作課件。
二、教學過程
(一)“七嘴八舌話國慶”
1.師:“小朋友們,這個國慶節你開心嗎? 七天的時間,我想你們一定看到很多關于國慶的新聞,誰愿意來向大家播報一下這些新聞?”——“新聞播報臺”
2.師:“同學們在感受著我們偉大祖國生日喜慶的同時,還收集了很多有關國慶的圖片、照片,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吧!”——“圖片展示廳”
設計思路:以學生生活的時間、空間為線索,分享學生國慶的所見所聞進,體驗節日帶來的快樂。學生熱烈交流的氣氛突出了“慶”國慶。
(二)“祖孫三代說國慶”
1.師:“老師很想知道,你是怎么歡度國慶的,有什么感受?誰想來跟大家一起來分享?”
學生分享經歷。
2.師:聽得出,小朋友們的國慶七天內容挺豐富,收獲也很多。那么,你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時侯是怎樣過國慶的?他們告訴你了嗎?
交流詢問情況,適時播放五、六十年代及八十年代人們歡渡國慶的場面。
3.師:“聽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時候是怎樣過國慶的,看了他們那個年代歡渡國慶的錄像,再想想自己這個國慶是怎么過的,你有什么想說的?”
設計思路:合理利用家長資源,通過“祖孫三代說國慶”,讓學生感受到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為下面的“畫祖國”環節作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