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第十一課皮諾曹的鼻子教案
活動三:辯論臺
過渡:小朋友們真是太棒了!不但告訴盼盼要誠實,還告訴他吃藥的辦法!咱們知道不能說謊話,要說實話,如果遇到下面這些情況又該怎樣做呢?幻燈片出示情景:
1、四人小組選其中一個情景,分別扮演正方和反方來辯一辯。說說怎樣做才是對的?為什么?
(1)如果考試成績不好,你怎樣對家長說?
小結:考試成績不好,要如實向家長說,不要怕挨批評。
(2)由于貪玩沒完成作業,老師來檢查,你怎么辦?
小結:因貪玩沒有按時完成作業,要向老師實話實說,求得老師的原諒和幫助。
(3)如果不小心,你打碎了學校的玻璃,你怎么做?
小結:打碎了學校的玻璃,應該主動找學校賠償。
(4)上課聽寫生字時,你有個字不會寫,能翻書看看嗎?
小結:上課聽寫不會時,千萬不能翻書偷看。
2、總結:只有實話實說,才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使自己進步得更快。
(點評:教師巧妙地創設各種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情景讓學生說一說,把學生置于生活的主角地位,讓學生在親歷過程中分享彼此的體驗,使課堂和生活完全融合在一起。)
活動四:學習兒歌
1、齊讀兒歌。(說謊話害處大)
2、總結:誠實是一種美德,是一個人的好品質,讓我們都來做誠實的好孩子。
(點評:上口的兒歌,點明了全文的中心,通過吟誦兒歌,把本課的活動推向了高潮,使本課有了完滿的結束。)
三、課件制作和使用的設想:
在本課教學中,我出示了幾張幻燈片,其中的情景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會碰到的,例如如果考試成績不好,你怎樣對家長說?這樣的問題給學生設置一個兩難判斷,從而引導學生有正確道德評價。
四、對本課時教學的簡短提示與建議:
案例設計遵循學生的生活邏輯和“漸進性”原則。學生“搜集、整理誠實故事”的過程是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學生“交流誠實故事”的過程是一個共同分享、互相教育的過程;因此讓學生搜集故事,講故事,教師對此要作必要的指導。
本課教學設計總體評價與反思:
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還不是那么豐富,分辨是非的能力也不是很強,他們對誠實的理解還不能完全轉化為行動,只是停留在口頭、表面上,還不能真正領悟誠實的道理。學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知和感悟,并從中得到各方面的發展。針對這種現實狀況,就需要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進行具體、客觀的引導,讓學生獲得真切的體驗與感悟,從而轉化為實際行動。所以在活動中我比較重視以下兩方面:
首先,我注重學生的體驗,《新木偶奇遇記》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因此就很容易就和自身聯系起來了,就能更深地體會其中所蘊涵的道理。
其次,在活動中尊重學生,讓他們敞開自己的心扉。當學生們舉手說他們也有這樣的撒謊行為時,我沒有急著去問他們為什么,而是及時鼓勵,并稱贊他們勇敢、誠實。大大地消除了學生的懼怕心理,給說真話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