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班級(通用5篇)
我們的班級 篇1
教學目標:
1、以集體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棵“集體的大樹”,認識到集體與個人的關系。
2、在活動中認識同學,了解集體,熱愛集體,體驗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1、課前老師推薦一些名人資料:中外名人傳記、傳奇、世界杰出人物的少年時代。
2、學生自主收集網(wǎng)上、書報雜志上的名人故事或人物傳記。
3、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劃分:
共三課時,本節(jié)為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課上設疑:上課前先請同學們自己閱讀課文的第一段,能回答兩個問題嗎?
2、學生小組討論
3、分小組展示對班級與個人關系的形象比喻,學生互評。
4、課堂朗誦《我是》
5、(出示集體大樹)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討論:如何才能使這棵大樹變得完整?并且能來到我們這個集體中?
結論?制作樹葉——寫上名字——貼在大樹上。
6、教師小結:這棵大樹代表我們的班集體,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數(shù),只有我們每位同學都來到這里,成為它的一員,這棵樹才能茁壯地成長。希望大家一起動腦筋,制作出顯示自己特長地“名字樹葉”現(xiàn)在我們就來運用這兩種方法看誰地樹葉最先來到“集體大樹”上。
7、學生制作,教師巡回輔導。
作業(yè)要求:選擇自己喜歡地彩色紙撕或剪樹葉;樹葉形狀力求新穎,獨特;樹葉設計得要大,用深色筆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特長和自己的理想。
8、師生共同將“名字樹葉”貼在“集體大樹”上。
圍繞“集體大樹”,請“名字樹葉”的作者逐個向全班同學介紹。全班同學以掌聲鼓勵,使介紹者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9、聽配樂詩朗誦,集體思考:
我從集體生活中得到了
我從集體生活中懂得了
我從集體生活中
10、教師總結:
同學們你們看,我們用“名字樹葉”裝點得這棵“集體大樹”多美呀!我們得班級正是有了你們一個個健康的身影而充滿朝氣和活力,我們感受到了集體力量的作用,集體因為有我們的存在才充實,才充滿活力,我們也因為有集體的愛護、培養(yǎng)才能夠茁壯成長。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們將共同生活在這個集體中,用我們的行動去維護它,用我們的雙手將它建設得更加美好!
11、作業(yè):請以同學們在課間對我們班級得現(xiàn)有狀況做一個調查,為下節(jié)課 得學習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我們的班級 篇2
各位老師好!我制作的課件是《我們的班級》第一課時“我們長在同一棵樹上”
《我們的班級》是蘇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是班級的主人”主題活動的第1課。本課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自覺做到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能夠處處為班集體添光彩。 結合本課程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活動內容:
1、導入時,先觀看一組學生在集體中生活的圖片。告訴學生我們要健康地成長,就需要有一個健康的班集體。從而引出課題《我們的班級》。
2、接著我們一起閱讀五(2)班學生劉小皖的日記,傾聽她的心聲!癜l(fā)現(xiàn)劉小皖的困惑:我和班級之間到底是一種什么關系?我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班級呢 ● 老師舉例用樹葉和樹比喻我和班級之間的關系!裥〗M討論:你能不能用一個形象的比喻把我們每一個人和班級的關系說清楚呢?●各組展示成果,師生共同點評:各組的比喻有什么優(yōu)點?又有什么不足?哪組的比喻最形象?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引發(fā)學生對“我”與“班集體”這一問題的思考,進一步在學生的大腦中建構起對班集體的理性理解。)
3、課堂朗誦表演 。 播放配樂詩歌《我是——》,鼓勵學生用不同的組合方式進行朗誦,加深學生對“個人”與“集體”關系的進一步理解。
4、制作“集體大樹”。 啟發(fā)學生每人做一片葉子,可以寫上自己的理想、特長、愛好,也可以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等。寫上自己的名字,將代表自己的葉子貼在“集體大樹”上。
5、走進“三味書屋”。閱讀一段記述,通過回顧一幕幕集體生活,重新感悟集體生活的快樂和幸福。 ●出示思考題: 我從集體生活中得到了 我從集體生活中懂得了 我從集體生活中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為了讓學生明白:集體因為有了我們的存在才充實,才充滿活力;我們因為有了集體的愛護、培養(yǎng),才能夠茁壯成長。我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維護它,用我們的雙手將它建設得更加美好!
6、畫畫咱們的班主任 一個好的班集體離不開一個好的班主任,班主任為了我們這個集體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勤的勞動!她是我們中間不可缺少的一員今天,就讓我們來畫畫咱們的班主任,并把我們最想對班主任說的話也寫在畫像的旁邊。
●把“班主任畫像”制作成精美的賀卡,贈送給班主任吧!
通過說說畫畫這一環(huán)節(jié)加深師生間的情感聯(lián)系,是我們的班集體更上一層樓。
謝謝!
我們的班級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標記和數(shù)字記錄班級物品的數(shù)量。
2、主動收拾整理班級的玩具等。
活動準備:
準備統(tǒng)計表、筆,幼兒學習包《我們的班級》
活動過程:
1、 談話引題。
引導幼兒觀察班級的物品、玩具等環(huán)境。
2、統(tǒng)計物品
統(tǒng)計物品及玩具的數(shù)量,并用數(shù)字記錄在統(tǒng)計表上。
3、 歸類物品
引導幼兒思考怎么合理的歸類擺放物品。
4、 引導幼兒將這些物品用圖形畫出來。
5、 教師講解點評幼兒的統(tǒng)計歸類。
活動延伸:將統(tǒng)計表放在數(shù)學區(qū)里讓幼兒用統(tǒng)計歸類的方法進行其他事物的統(tǒng)計歸類,并記錄在統(tǒng)計表上。
我們的班級 篇4
《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
第7課 我們的班級
教學目標:
1.以集體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棵“集體大樹”,認識到集體與個人的關系。
2.在活動中認識同學,了解集體,體驗活動的樂趣,感受集體的凝聚力,感受集體的溫暖。
3.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熱愛集體,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愿意為班集體多做貢獻。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前準備:
準備剪刀、彩紙、膠水,“集體大樹”范圍圖,錄制配樂詩朗誦磁帶。
二、教學過程:
(一)看錄像導入,揭示課題。
1.學生觀看一段錄像。(學生在集體中生活的場景)
2.師:同學們,我們要得到健康地成長,就需要有一個健康的班集體。但是,良好的班集體不是自發(fā)產(chǎn)生的,而是需要經(jīng)過老師和全體同學的共同努力與建設才能逐步形成。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我們的班級”。
(二 )學習“我們長在同一棵樹上”
1.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文開頭的一段話,想一想,你是否有這位同學同樣的困惑呢?你能用一個很形象的例子說清自己與班級的關系嗎?
2.分組進行討論。
。ㄐ〗M內各人交流個人與班級關系的形象比喻)
3.集體匯報,展示。
(1)各小組匯報(各組推薦一份,由組長匯報,展示)
出示:班級是
我是
我的理由是
。2)師生共同點評:各組的比喻有什么優(yōu)點?又有什么不足?哪組的比喻最形象?
(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引發(fā)學生對“我”與“班集體”這一問題的思考,進一步在學生的大腦中建構起對班集體的理性理解。)
4.課堂朗誦表演。
。1)師:有一首詩歌把班級和個人的關系作了形象的比喻,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2)播放配樂詩歌《我是——》
(3)朗誦表演。(鼓勵學生用不同的組合方式進行朗誦)
。ㄅ錁防收b,在學生討論之后播放,加深學生對“個人”與“集體”關系的進一步理解。)
5.制作“集體大樹”
。1)師:就把班級比喻成一棵大樹吧!我們怎樣才能使這棵大樹“枝繁葉茂”呢?
。ɡ蠋熢诤诎迳咸欢渭堊龅臉涓桑
。2)啟發(fā)學生想象出制作“集體大樹”的方法。
提示:每人做一片葉子,可以寫上自己的理想、特長、愛好,也可以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等。
。3)寫上自己的名字,將代表自己的葉子貼在“集體大樹”上。
。4)欣賞“集體大樹”。
指名讀一讀“名字樹葉”的內容,師生共同評議。
。5)師小結:每個同學都是班級樹上的一片葉子,只有大家團結友愛,共同進步,這棵“集體大樹”才能茁壯成長。
。ㄒ约w合作的方式,嘗試用各種方法制作“名字樹葉”,共同完成一棵“集體大樹”,使學生在共同參與的過程中認識集體與個人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閮和顒拥闹笇д、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chuàng)設適宜的活動環(huán)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yǎng)兒童的品德和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fā)兒童探索的欲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6.閱讀“三味書屋”,集體思考。
(1)小聲閱讀“三味書屋”內容。
(2)出示思考題: 我從集體生活中得到了
我從集體生活中懂得了
我從集體生活中
(3)集體交流。
。ㄒ欢斡洃,加上思考,引起學生的回憶,把學生們帶回了那一幕幕集體生活的畫面中,再次感受集體生活的快樂和幸福。愉快、積極地生活是兒童生活的主調,它旨在使兒童獲得對社會、對生活的積極體驗,懂得和諧的集體生活的重要性,發(fā)展主體意識,形成開朗、進取的個性品質,為兒童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奠定基礎。)
。ㄈ┱n堂總結
集體因為有了我們的存在才充實,才充滿活力;我們因為有了集體的愛護、培養(yǎng),才能夠茁壯成長。我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維護它,用我們的雙手將它建設得更加美好!
。ㄋ模┳鳂I(yè)
請同學們在課余時間對我們班級的現(xiàn)有狀況做一個調查(有哪些優(yōu)點和缺點)。
三、課件制作和使用的設想:
1.課前組織學生錄制好《我是——》的配樂朗誦磁帶。
2.課前錄制一段學生在集體中生活的場景錄像。重點突出同學們在集體的幫助下學會了生活、學習,學會了自理。
四、對本課時教學的簡短提示與建議:
1.課本中以大樹比喻班集體,以樹葉比喻每位學生,使孩子們感到新奇,充滿了參與的欲望。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比喻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反思的過程中感悟同學間合作的幸福、快樂,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
第二課時
一、課前準備:
1.課前對本班級的現(xiàn)狀及特點進行梳理。
2.準備彩紙、筆墨、顏料、剪刀等。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我們這個集體就像一棵大樹,每位同學就像大樹上的一片片樹葉。那么,咱們這棵“集體大樹”究竟長得怎么樣呢?
。ǘ⿲W習“咱們這棵樹長得怎么樣”
1.“夸夸我們的班集體”
(1)觀看一段班級文藝活動場景的錄像。(學生以說、唱、小品、舞蹈等形式來夸夸班集體的)
。2)師: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這個班集體的特點是什么呢?能不能用簡練的語言把它描述出來?或是編一個快板、數(shù)來寶,演一演、唱一唱呢?
(3)學生分組交流。在小組內練說、演練。
(4)集體交流、匯報。各小組代表上臺說一說、演一演。
。5)評比。(以鼓勵為主,只要抓住班級任何一點特征進行表演發(fā)揮,就大力表揚。)
(尋找班級的閃光點,夸夸我們的班集體,使學生對所在的班集體有所了解,有所喜愛,培養(yǎng)學生熱愛集體、關心集體的思想感情。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活動應源于兒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教師要善于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發(fā)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yǎng)。)
2.為班集體起“代號”、選“班色”。
。1)起“代號”
師:根據(jù)大家描述的班級“性格特征”,一起來為我們班級起個“代號”。
(2)出示: 我起的“代號”是
我的理由是
(3)選“班色”
師:人們喜歡用顏色表示自己的性格特征,你認為哪種顏色與我們班的“性格特征”相符,可以作為我們的“班色”?
。ǔ鍪绢伾暮x供學生選擇)
紅色代表熱情 白色代表純潔 黑色代表莊嚴
綠色代表活力 紫色代表高貴 黃色代表安寧
。4)出示:我認為
因為
(5)投票表決
師:哪一種“代號”、“班色”最能體現(xiàn)我們班級的“性格特征”呢?我們投票表決吧。
。ǜ鶕(jù)各組推薦的班級“代號”、“班色”進行投票表決。)
3.設計班級座右銘
。1)師:一個班級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你能不能把最讓你失望的地方也說出來呢?
(2)分組交流,說說本班存在的問題。
。3)師:根據(jù)班級的缺點,你能提出改進的意見嗎?
。4)師:座右銘是人們激勵、警戒自己,作為行動指南的格言。各小組為本班設計一個座右銘,讓全班同學共勉。
。5)集體匯報,師生共同評議。
4.設計班徽
(1)班徽是班集體的象征。你們準備為班集體設計一個什么樣的班徽呢?
。2)各小組設計班徽。
。3)各小組展示自己設計的班徽,并向大家說明含義。
。4)選出一個最具代表性的班徽作為班級的班徽。
(5)舉行班徽掛牌儀式。
(起“代號”、選“班色”,設計班徽、座右銘,這是適合小學生心理特征并讓學生很喜歡的活動。“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于活動之中!痹O計這些活動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活動把學生對班級熱愛的情感調動起來,培養(yǎng)學生主人翁意識,讓學生知道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多為集體做貢獻。)
。ㄈ┱n堂總結:
同學們集思廣益,能積極行動起來,讓自己成為班集體建設的主人,成為建設班集體這座大廈的“設計師”。
(四)作業(yè):
1.寫一首班歌(以歌曲的形式將同學們的共同心聲、集體目標表現(xiàn)出來)。
2.你們還可以為班集體做些什么呢?
三、課件制作和使用的設想:
1.錄制一段班級文藝活動場景的錄像。內容為學生以說、唱、小品、舞蹈等形式來夸夸班集體的。在課始播放,給學生以感性上的認識。
2.繪制或搜集一些班徽圖案制作成課件,供學生參考。
四、對本課時教學的簡短提示與建議:
1.教師在活動中一定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這節(jié)課關鍵是要讓所有的學生參與其中,大家都動起來。
2.引導學生開動腦筋,不要局限于課本中提到的幾種形式,鼓勵學生提出能為班級添彩增輝的好主意。
第三課時
一、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根據(jù)自己在班級中的特點自編一個“三句半”。
二、教學過程:
。ㄒ唬⿲
師:我們每個人雖然只是大樹上的一片葉子,但是要記。好科~子對于這顆大樹都會有它獨特的、不可替代的貢獻,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名“特殊貢獻者”。
(二)學習“我在班級中的‘特殊貢獻’”
1.我是“特殊貢獻者”
。1)師:你為班級做過什么有益的事?為什么要這么做?
。2)分組調查、采訪、思考。(小組長采訪本組成員)
。3)各人用“三句半”的形式把自己對班級的“特殊貢獻”描述出來。
出示例句:
我的足球踢得好,班里球星算一個,足球場上有了我——熱鬧。
(4)小組交流,推薦1—2人準備集體交流。
(5)集體交流。各組代表上臺演說。
。6)師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每個人都在為集體做貢獻,正是因為有了我們,集體才會如此絢麗多彩。
。ㄗ寣W生知道自己是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激勵學生勤學苦練,為集體爭光;知道要把集體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情,把自己的才干奉獻給集體,多為集體做貢獻,集體才能更加強大,進一步增強主人翁意識。課程標準中指出: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是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旨在使兒童形成對集體和社會生活的正確態(tài)度,學會關心,學會愛,學會負責任,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
2.欣賞配樂詩朗誦《我為集體做什么》
。1)播放《我為集體做什么》
。2)引導學生回憶平時的學習生活,想一想,你為集體做了什么?
出示句式:因為集體有了我,我為集體做什么?
, 。
, 。
。3)學生先小組練說,再集體匯報。
。ㄐ蕾p是一種以兒童的體驗、感受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活動。通過詩歌的欣賞,把學生對集體的特殊貢獻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提升了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3.“咱們的班主任”
。1)師:不要忘記咱們的班主任,他是我們班級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現(xiàn)在就來說說咱們的班主任吧。
。2)說說心中的班主任是什么樣的?能對你的班主任說說心里話嗎?(讓學生暢所欲言)
。3)欣賞故事《“麻煩”班主任》
聽完這個故事,談談你的感受。
。4)師:班主任為了我們這個集體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勤的勞動!今天,就讓我們來畫畫咱們的班主任,并把我們最想對班主任說的話也寫在畫像的旁邊。
(通過對故事的欣賞,學生更能理解做一個班主任的不容易;通過畫像活動,加深師生間的感情。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在建設一個良好的班集體中所付出的辛勤勞動,從而更加維護班集體,熱愛班集體。)
。ㄈ┱n堂總結:
我們每位同學都是班級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我們?yōu)榘嗉壸鞒隽藨械呢暙I。如果沒有了我們,班級體將是無源之水,失去生氣。因此,我們要熱愛班級體,積極參加班級體活動,多為集體做貢獻。只有有了大家的貢獻,才會有集體的光彩奪目。
。ㄋ模┳鳂I(yè):
把“班主任畫像”制作成精美的賀卡,作為特殊的禮物贈送給班主任。
三、課件制作和使用的設想:
錄制一盤輕音樂磁帶,課堂上讓學生配樂反復朗誦《我為集體做什么》這首詩歌,體會其內在的情感美。
四、對本課時教學的簡短提示與建議:
1.編“三句半”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課前應作布置,好讓學生搜集素材。同時,教師也應提前準備一部分表現(xiàn)學生不同特征的“三句半”。
2.畫像不要占據(jù)太多時間,可以用簡筆畫,能表現(xiàn)特征即可,重在培養(yǎng)對老師的感情。
本課教學設計總體評價與反思:
1.本課教學多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意在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地參與集體活動的能力。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通過動手操作,欣賞感悟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感受到成長在集體中的幸福,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集體責任感。
3.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fā)展、經(jīng)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要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xù)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lián)系的、不斷深化的經(jīng)驗和體驗。
4.適當使用多媒體課件,設置不同的情境,引導學生深入其中,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自覺地做到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樹立處處為集體爭光的思想。
5.在實際教學中,要關注后進生,給予適當幫助,使之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
6.對學生的評價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其一,從班集體的整體面貌進行評價:班集體的凝聚力是否增強,班紀班規(guī)是否建立,班風學風是否好轉;其二,從學生個體角度進行評價:學生對班集體的活動參與積極性是否提高,對班集體的關心程度是否有所增強等。
我們的班級 篇5
日期 活動名稱我們的班級執(zhí)教者 活動目標1. 了解自己的班級,知道自己是中幾的小朋友
2.樂意和同伴合作制作彩鏈,打扮教室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彩色紙、固體膠、剪刀重點與
難點讓小朋友更快的適應環(huán)境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以前我們的班級是在哪里的。堪嗉壍拿质鞘裁窗?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一個新的班級,現(xiàn)在是什么班級的小朋友了呀?
二、活動進行
組織孩子觀察新教室
我們現(xiàn)在的班級和以前的班級有什么不一樣?你覺得我們的班級漂亮嗎?漂亮在什么地方呀?
小結:我們小朋友看的真仔細,能說出那么多我們教室漂亮的地方。
如果我們小朋友想把教室變的更加漂亮該怎么做呀?
孩子討論
三、動手操作
制作彩鏈
1、老師示范制作彩鏈。
2.通過語言引導孩子大膽個性化表現(xiàn),嘗試各種顏色的穿插穿彩鏈
3.將孩子分成5個小組,合作進行
四、欣賞交流
呈現(xiàn)每個孩子的作品,鼓勵態(tài)度認真的,進步的,有創(chuàng)意的……
把彩鏈穿起來,吊在窗臺或娃娃家門口
價值分析:
第一環(huán)節(jié)通過談話初步掌握班級的名稱。
第二環(huán)節(jié)通過觀察我們的班級激發(fā)幼兒裝扮的愿望。
第三環(huán)節(jié)通過制作彩鏈打扮教室,讓幼兒喜歡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