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玩冰(通用2篇)
踏雪玩冰 篇1
教學內容:以冬季最顯著的雪和冰為代表,通過玩雪玩冰,通過小觀察、小實驗、小游戲,讓學生在水的變化和產生的自然現象的研究性學習中,培養樂于研究和探究的精神。
活動目標:
1.情感與態度:
學會欣賞冬天的景色,感覺冬季冰天雪地、銀裝素裹所特有的美感,同時根據兒童喜歡玩的特征,讓他們在游戲中進一步培養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
2.行為與習慣:
通過指導學生參加冬季戶外活動和開展冬季體育鍛煉,引導他們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能根據天氣和季節變化注意防凍保暖,學會照顧自己,能注意安全,活動中養成文明守紀的良好習慣。
3.知識與技能:
了解四季變化、冬季常見的自然現象和淺顯的科學常識,在冬季能注意自我保健,掌握科學的防護方法。
4.過程與方法:
通過猜謎、“堆雪人”的游戲,指導學生能嘗試用多種方法進行小觀察、小游戲戲探究性活動,在活動中培養他們學會與他人進行合作交流,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試驗,共同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動成果。
教學目標 :
1.培養兒童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
2.引導學生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能根據天氣變化,注意防凍防寒,照顧自己。
3.了解冬季自我保健,掌握科學的防護法。
教學重點、難點:能根據天氣變化,注意防凍防寒,掌握科學的防護法。
教具學具:課件、彩色卡紙、白粉筆、搜集冬天保健保暖常識。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活動準備:
1.如條件允許,可利用下雪天,組織學生開展堆雪人、滾雪球、打雪仗等活動,讓學生體會玩中的快樂,引發學生在玩中的興趣。
2.老師搜集有關雪花、冰花、冰柱等資料,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如當地條件允許,可采集冰柱、雪球等。
3.布置學生收集和了解有關冬季防凍防寒保健等方面的知識,準備參加競賽活動。
活動過程:
活動(一)——和冰雪交朋友
1.師:說到玩,大家肯定特別高興。那在寒冷的冬天,你們會玩些什么游戲呢?
2.(出示下雪圖片,人們打雪仗、堆雪人的圖片)是呀,打雪仗、堆雪人,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在下雪天,你一定也像他們一樣玩過吧?能把你的有趣事情說給大家聽聽。(說給你的好朋友聽聽)
3.做雪球、玩雪球,放在手上、臉上,會有什么感覺;放在嘴里嘗嘗,是什么味道;放在盤子里,會有什么現象產生?
4.只可惜我們現在這里還沒有下雪,你想不想動起手來。和圖片上的小朋友一樣玩玩雪、堆堆雪人呢? (出示雪人圖片)
5.小組合作用白橡皮泥替代雪來堆個小雪人。而且動動腦筋把小雪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6.作品展示,進行獎勵!
7.冰雪的脾氣可怪呢,只要我們一不小心,就會被它傷害到。討論:怎樣才能與冰雪交成好朋友呢?冰雪游戲中要注意什么安全問題?當危險發生時又該怎么辦?(出示表格填空)
遇到什么危險 怎樣保護自己
8.(出示雪景圖)想一想,冬季體育活動鍛煉有哪些?(指名答:慢跑、跳繩、踢毽子、打羽毛球……)
(設計意圖: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開始不久就出示了人們玩冰雪的圖片,并讓小朋友們把自己在玩冰雪時發生的有趣事情說給大家聽聽,一下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全部被激發出來了,班中充滿了濃濃的學習氛圍。此時,再根據當地的條件情況,讓學生以可塑性很強的橡皮泥來進行堆雪人游戲,從中體會堆雪人的樂趣。然后再通過討論來引導學生認識如何安全游戲。)
活動(二)——冬天防寒保健知識競賽
1.出示堆雪人圖片。
2.你們剛才如果真的在雪地上,在堆真正的雪人,那此刻我們的小手、小腦、小鼻子、耳朵會怎樣呢?(指名答:凍紅、生凍瘡)
3.是呀,冬爺爺太厲害了!雖然我們沒玩雪,可在我們班,還是有小朋友生凍瘡了。讓我們一起來找找哪些小朋友已經生凍瘡了。(找班級里已經生凍瘡的學生,讓他們把生凍瘡的地方給大家看)
大家有什么問題想問他們嗎?(如:你怎么會凍瘡的?生凍瘡疼嗎?……)
4.凍瘡不但不好看,而且還很難受,趕緊讓我們來想想辦法,怎么才能不長凍瘡?如果已經長了又該怎么辦呢?
5. 小組討論——全班討論。
6. 現在,就讓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能成為冬爺爺的好朋友。
7. 分搶答題和小組之間互相出題互相回答兩種形式進行。
8. 競賽題目:
(1)冬天為什么會生凍瘡?生了凍瘡怎么辦?
(凍瘡是冬天極為常見的皮膚病。是由于冬季氣候寒冷,外露的皮膚受到冷凍的刺激,時間一長,產生血液瘀滯,使局部組織缺氧,導致組織細胞受到損害。 損害初為局限性蠶豆或指蓋大小紫紅色腫塊或硬結,邊緣鮮紅,中央青紫,對稱性好發于四肢遠端,以手背及手指伸側、足緣及足趾伸側、下肢、面頰、耳廓等處多見。自覺局部有脹痛感,瘙癢,遇熱后更甚,潰爛后疼痛。
加強適合自身條件的體育鍛煉,如練氣功、跳舞、跳繩等活動,或利用每天洗手、臉、腳的間隙,輕輕揉擦皮膚,至微熱為止,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微循環障礙,達到“流通血脈”的目的。)
(2)冬天為什么皮膚會變粗糙?為什么會開裂?
(3)為什么耳朵最容易受凍傷?
(4)下雪天行走要注意什么?
(5)在河的冰面上走有危險嗎?
(6)冬季體育鍛煉活動有哪些?
(7)冬天要不要開窗戶?
(8)冬天戴口罩好不好?
9.評選出優勝小組和“小小智多星”。
(設計意圖:單純講授冬季的防寒和保健,學生會感覺比較乏味。因此,就以“尋找班中生凍瘡的孩子”為引線,引導學生認識到冬季防寒和保健的重要性,激發學習的自覺性。當然,學生的話語有可能很幼稚,有的甚至可能是憑空設想,但不論學生如何說,教師都應及時地給予評價,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活動(三)——漫游冰雪世界
1.今天,老師遇到冬爺爺了,它要我給一(6)班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謎語。它說要考考大家,看看誰最聰明?
2.(課件出示:猜謎:像糖可不甜,像鹽可不咸,嘗一嘗,冰冰涼,看一看,六個瓣,請問它是誰?)教師講述:猜謎:像糖可不甜,像鹽可不咸,嘗一嘗,冰冰涼,看一看,六個瓣,小朋友們猜一猜,它是誰呢?(指名說:雪花)
3.出示雪花圖,欣賞雪花。小雪花多美呀,大家能不能把自己看到過的小雪花畫一畫呢?比一比誰把小雪花畫得又美又多!(在學生動手畫雪花的同時,師講述雪花的形狀:雪是由云中的云滴形成的,云滴都很小。水滴不斷蒸發成水蒸氣,水蒸氣不斷凝聚在附近的冰晶上,使冰晶不斷增大而形成雪花。雪花飄落是相互粘合在一起,形成了雪片。冬季之中,只有當地面溫度降到0℃時,才有可能下雪。所以,只有寒帶、溫帶和亞熱帶部分地區才下雪。如果你有機會仔細觀察,便會發現雪花有多種形狀,至今已發現的形狀就有4000多種,但最基本的形狀是片狀、柱狀和星狀。盡管雪花的形狀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是有6根主軸形成的六角形。)
4.小朋友們想對冰雪有更多的認識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些冰雪的圖片吧。(逐幅出示冰雪圖片,認識各種各樣的雪花、冰柱和冰花,欣賞冰燈、冰雕、雪雕,感受冰雪世界的奇妙。)
5. 看完這些美麗的冰雪圖片,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讓學生自由提問,問題又由學生來回答,教師在旁做引導、總結。)
6.講述自己經歷過的冬天里的故事。
(設計意圖: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對畫畫的十分感興趣,雖然只是在隨便的亂涂鴉,但只要有紙、有筆,就能開始畫畫,在實踐中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然后,再出示一系列有關冰雪的圖片,讓學生大開眼界,了解一些平常很少了解的冰雪知識,感受冰雪世界的奇妙。)
活動(四)——總結活動,談收獲
1.這節課,大家對冰雪有了很大的認識,能談談你的收獲嗎?(讓學生自由訴說自己的收獲,教師可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適當的小結。)
2.小朋友們的收獲可真多啊,只要我們全面的了解冰雪、認識冰雪,那我們肯定都能和冰雪成為最好的朋友。
(設計意圖:談談收獲是一種讓學生回顧學習內容是否掌握的方法,也是對課的總結,學生的回答肯定是零碎不完整的,可請多位同學回答,最后,教師進行總結。)
教學反思:昆山每年很少見到冰雪天,讓學生玩冰踏雪的可能性很少,要想玩冰只能到冰箱里去找。教學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用與冰雪在顏色上相類似的橡皮泥來代替冰雪,使學生也能體會到堆雪人的樂趣。另外,引導兒童積極參加戶外活動,學會自我保健的常識,發現、探究奇妙的自然現象,這些也是不能缺少的。因為這可使他們更加熱愛自然、熱愛生活,體驗發現探究的快樂,也將幫助他們在活動中勇于面對寒冷的挑戰,提高生存能力。
第二課時
活動準備:
1.按照本課內容準備有關的材料和器材、工具,如瓷盆、瓷杯、吸管、玻璃水槽、塑料盆等等。
2.課前分小組自選“怎樣讓冰塊保存得久一些”和“做冰鑼”的游戲活動,鼓勵學生大膽設想,勇于創造,能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去進行小實驗、小制作。要求各小組認真做好觀察記錄。
3.布置學生在家中按照書本上“冰鑼”制作程序制作冰鑼。
活動過程:
活動(一)——“冰的小制作”博覽會
1.今天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做冰的游戲。
2.課前,已經讓小朋友們自己按照書本上制作冰鑼的步驟來制作冰鑼了,大家都準備好了嗎?
3.請在自己的小組中展示你制作的“冰鑼”等各種冰的小制作。各自互相交流制作的過程和方法,評選出一位制作得最好的小能手上臺交流。
4.學生各自在小組中交流制作的過程和方法,說說自己的“奇思妙想”。
5.從各小組中評選出來的冰制作小能手上臺說說自己的制作過程和方法。
6.評選出最佳“冰的小制作”。
7.同學們都用自己的辦法制作了冰鑼,那就讓我們再來看看課本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制作各種各樣顏色的冰鑼的。(多媒體播放制作冰鑼的具體過程)
(設計意圖:“玩冰”是學生樂此不疲的游戲活動,游戲活動是采用“提出問題——假設結果——實驗驗證”的方法來進行。鼓勵學生大膽設想,勇于創新,多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去體驗。在玩冰中學習科學知識。)
活動(二)——小小科學論壇新課標第一網
1.小朋友們還記得第前一課《冬爺爺來了》中“冬日疑案”這一部分嗎?破案專家——黑貓警長最后查出,這雪人沒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
2.小朋友們的記憶力真棒。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請大家認真看,看看冰是怎么融化的。(教師把一個玻璃器皿放在實物投影儀上,放入一塊冰,然后往玻璃器皿中倒入熱水。)
3.各位小朋友都觀察到了什么呢?冰是怎么融化的?(指名說)你還發現了什么?(指名說。冰能浮在水面上)
4.小朋友們想知道,為什么冰能浮在水面上嗎?(在冬天,只要溫度計的水銀柱下降到0℃以下,水就會結冰。大多數的物體都是熱脹冷縮的。水在4℃以上的時候也是熱脹冷縮,但是當它在4℃以下的時候,就變成了熱縮冷脹了。嚴寒的冬天,跟冷空氣直接接觸的水,總是水面散熱較快。當水的溫度在4℃以上時,由于熱脹冷縮的關系,表面上溫度較低的水,總要不斷下沉,底部溫度較高的水總要不斷上升,形成對流現象。這樣一來,原來上面較冷、下面較暖的水,很快就會達到溫度均勻了。如果繼續冷卻,等到表面上的水冷到4℃以下時,就變成了熱縮冷脹,表面上的水反而比表面下的水來得輕,也就不再產生對流現象。由于沒有了對流,水的溫度不容易均勻;在比較深的水里,雖然表面上的水已經冷到0℃,底部的水還可以繼續保持在4℃左右。因此,總是表面的水先結冰。水在結冰后,大約要增長十分之一的體積,因此它的比重變小,所以冰總是結在水的表面上。)
5.還有哪些方法能使冰融化得更快的?各自在自己的小組中交流,每組的組長負責記錄。
6.“我們的研究小報告1”。(由各小組推選代表進行匯報和交流,一邊展示他們的觀察記錄,一邊作介紹,老師及時進行幫助和指導。)多媒體播放使冰融化的試驗。
7.大冷天,溫度很低,可雪人還是融化了,變成了水。那怎樣才能讓冰塊保存得久一些呢?你有什么好主意嗎?各自在自己的小組中交流,每組的組長負責記錄。
8.“我們的研究小報告2”。(由各小組推選代表進行匯報和交流,一邊展示他們的觀察記錄,一邊作介紹,老師及時進行幫助和指導。)多媒體播放讓冰保存得更久的試驗。
9.提出“我們的研究結果”。(活動中,老師不一定給出答案,即使學生的研究結果、推斷、解釋不一定正確也沒關系,因為對學生而言可貴之處不在于取得知識的結論,而在于積極探究的過程和對科學的興趣愛好。)
(設計意圖:這是讓學生學著“像科學家那樣來學習科學”,使學生從小學習嚴謹的科學態度。)
活動(三)——“繼續我們的研究”
1.根據“冰的融化”和“冰能浮在水面上”的觀察活動內容,要求學生采用原來的方法做繼續的探究,發展學生的興趣,鞏固學生的技能。
2.在“冰能浮在水面上”的觀察中,讓學生通過改變冰的形狀或大小,在冰塊上面放重物等等,擴展實驗內容。
3.在“冰的融化”的觀察過程中做好小記錄。
4.鼓勵學生課后繼續設想對“冰雪研究”的小課題、小實驗、小觀察。
(設計意圖:前后兩個活動彼此間有一定的聯系,能讓學生在對比和反復中,更好地學會探究的方法,培養良好的探究習慣,總結提升自己的生活經驗。)
教學反思:
親身參與實踐活動,可使主體在活動中形成豐富的體驗。因此,主體活動要以活動者自身需要而展開,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積極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之中。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兒童日常生活中的活動,要充分利用這一資源,營造主體充分參與活動的空間。如在這一課《踏雪玩冰》的第二課時教學中的幾個“ 做冰的游戲”,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想辦法做“冰是怎樣融化的?”“冰為何浮在水面上?”“如何保存冰塊,怎么做冰?”等幾個小實驗游戲活動。這樣的實踐活動可滿足孩子的好奇、好動、好玩的欲望,學生可在玩中學,玩中思考,玩中探究,大膽設想,通過自己親身實踐的小觀察、小實驗來尋求科學答案,學習科學知識。
為使孩子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的體驗升華。在學生“動手做”之后,還要為學生創設體驗的空間,如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給學生相互交流的空間,給學生表達自己思維的空間,給學生闡釋自己結論的機會均等乃至辨論的空間。同時,抓住學生在表達中暴露出的“思維漏洞”,及時進行有效地矯正,真正實現活動來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的體驗得以內化和升華,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踏雪玩冰 篇2
第14課<<踏雪玩冰>>
[教學目標]:
1、培養兒童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
2、引導學生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能根據天氣變化,注意防凍防寒,照顧自己。
3、了解冬季自我保健,掌握科學的防護法。
【學情分析】
孩子們很喜歡冬天,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大家對冬天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今天這節課讓孩子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冬天,冬天。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
一、和冰雪交朋友。
1、 做雪球,玩雪球,在臉上試試有什么感覺?放到嘴里嘗嘗,品品有什么味道;放在盆里看看,觀察有什么現象產生。用同樣的方法觀察冰柱。
2、讀兒歌,畫雪花。
3、交流課外踏雪玩冰的情況。
4、說說冰雪的“怪脾氣”。
二、漫游冰雪世界。
1、觀看電視錄像,認識各種各樣的雪花、冰花、冰柱。
2、講述自己經歷的冬天里的故事。
三、冬天防寒保健知識競賽。
1、討論競賽要求和規則,分組進行。
2、競賽題目
⑴冬天為什么會生凍瘡?
⑵皮膚為什么會生凍瘡?
⑶為什么耳朵最容易生凍瘡?
⑷下雪天行走要注意什么?
⑸在河的冰面上走有危險嗎?
3、評選出優勝小組和“小小智多星”。
第二課時
一、“冰的小制作”博覽會。
1、各小組展示制作好的“冰鑼”。
2、交流制作的過程和方法,說說自己的“奇思妙想”。
3、評選出最佳冰雕作品。
二、小小科學論壇
1、主題:怎樣讓冰塊保存得時間長一些?
2、“我們的研究小報告”。
3、提出“我們的研究結果”。
三、繼續我們的研究。
1、根據“冰的融化”和“冰能浮在水面上”的觀察活動內容,要求學生采用原來的方法做。繼續探究,發展學生的興趣,鞏固學生技能。
2、在“冰能浮在水面上”,引導學生采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去嘗試,去比較。
3、要求學生在觀察中做好小記錄。
4、鼓勵學生課后繼續設想對“冰雪研究”的小課題,小實驗,小觀察。
【板書設計】
冬爺爺在哪里
我的記錄
----年----月----日
天氣-----------
氣溫:最高--------最低---------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