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科學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復習提綱
一、基礎知識
1. 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周圍環境,只有當環境滿足它們需要的時候,它們才能夠生存下來。
2. 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主要包括(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空氣)。種子發芽可以不需要陽光,但(生長需要陽光)。
3. 做對比實驗時,我們只能(改變一個條件),其他條件都相同,否則實驗就無法對比不科學了。
4. 植物生長需要(水分、陽光、空氣、溫度、土壤、養分)等條件。
5. 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當環境改變后它們會努力適應環境的改變。說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適應環境能力。
6. 綠豆芽的根會朝著(有水)的方向生長;綠豆芽的葉會朝著(有陽光)的方向生長。
7. 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外,它們彼此之間也是(互相依賴,互相影響)的。對于一個生物來說,周圍的環境包括生物環境和非生物環境。生物環境有動物、植物、微生物等,非生物環境有陽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
8. 蚯蚓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
9. (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一樣的食物關系叫食物鏈,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結束。)俗話說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啃泥底”,就生動而形象地比喻了這種相依為命的食物鏈關系。
10. 生產者:食物鏈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 消費者:直接或間接消費別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
11. 食物網: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以吃多種食物。生物之間這種復雜的食物關系形成了一個網狀結構。
12. 如果一種生物滅絕了,就會影響其他多種生物的生存,因而(保護一種生物,也就是保護了許多種生物。)
13. 寫食物鏈:草、兔、鳥、蛇、蝗蟲、鷹
1)草→兔→鷹 2)草→蝗蟲→鳥 3)草→鳥→蛇
4)草→鳥→蛇→鷹 5)草→兔→蛇→鷹 6)草→蝗蟲→鳥→鷹
其中草→兔→鷹這條食物鏈中生產者是(草),消費者是(兔和鷹) 。
14. 生態瓶中的植物(水草)為動物(魚)(提供食物和氧氣),動物(魚)為植物(水草)提供(二氧化碳和養料)。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或植物會引起生態瓶的變化。
15. 像池塘里的這些(生物和非生物)這樣,(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草地、一個湖泊、一個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個生態系統。
16. (自然界里某一區域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的整體叫生物群落;)如果生態系統的一個環節受到破壞,整個生態系統就會(失去平衡)。
17. 自然界和生態瓶一樣,如果環境條件受到破壞,生物的生存就會受到影響(威脅)。
18. (沙塵暴)是污染環境、危害我們生活的一種惡劣天氣。防治沙塵暴的方法(還林還草)。
19. 所有動物的生存最終都離不開(植物),一些動物離不開另一些動物。
20.自然保護區: ①世界上第一個自然保護區——美國黃石國家公園;②1956年,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廣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