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你(精選5篇)
喜歡你 篇1
目標:
1.會說短句:“一顆糖果送給你,就是說聲喜歡你。”
2.能嘗試去找同伴交往。
準備:
裝有糖果、玩具的摸摸袋一只。
過程:
1.摸摸是什么。
展示摸摸袋,引起幼兒興趣。
·幼兒分別摸一樣東西,并說出名稱。
如:摸到小汽車,告訴大家:我摸到了小汽車。
2.給同伴送東西。
·教師摸一樣東西,把它送給配班教師。
如:摸到糖果送給配班老師的同時說:“一顆糖果送給你,就是說聲喜歡你。”
·鼓勵幼兒把摸到的東西送給各自的好朋友,并用一句話表達自己喜愛對方的情感。
鼓勵個別膽子小的幼兒送東西給別人時能大聲講話。
3.朋友一起玩。
·朋友一起吃一吃、玩一玩,增進相互間的感情。
建議:
1.此游戲還可讓幼兒自己畫圖送給好朋友。
2.表達能力強的幼兒可以自己想出一句送給好朋友的話。
評價:
能主動地去找自己喜歡的小朋友進行初步的交往。
喜歡你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教育幼兒通過生活實踐,與老師初步建立親密關系。
2、培養幼兒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能力。
3、學習基本的生活常規。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兒歌《老師像媽媽》
3、情境表演《老師教我插花籃》,幾朵小花。
活動過程1、情境表演《老師教我插花籃》。
(1)一位老師和大班小朋友上場,坐在桌前,教師教小哥哥用積塑拼插小花籃,拼插好后,放上幾朵小花,做成一個裝滿鮮花的小花籃。
(2)組織幼兒觀看之后,提問:老師用什么玩具教小哥哥拼插花籃?你喜歡這只小花籃嗎?老師能干不能干?
幼兒回答后,老師拼插一只小花籃,也裝上小花,讓幼兒欣賞,允許他們自由講述。
2、指導幼兒閱看幼兒用書第5-7頁。提問:(講故事)(1)老師教小朋友在活動室內干什么?
老師知道你們喜歡聽故事,現在老師講個故事給小朋友聽(老師講一個短小生動又有趣的故事給小朋友聽)。
(2)老師坐在鋼琴前,他要教小朋友干什么?(唱歌)幼兒回答后,教師演唱《我上幼兒園》或其他的歌。唱歌時要有感情,可反復唱幾遍。也可以組織幼兒唱在家學過的兒歌,讓孩子們感到快樂、有趣。
(3)老師帶小朋友在戶外玩什么游戲?你們喜歡玩積木嗎?
幼兒回答之后,可以組織幼兒到戶外去玩游戲,或者玩積木,讓孩子們玩得開心,激發幼兒喜歡過集體生活的情感。在游戲過程中,要教幼兒一些基本的規則,使幼兒初步學會遵守紀律,能在和睦友愛的游戲活動中獲得樂趣。
4、學習兒歌《老師像媽媽》。
老師朗讀兩遍后,教幼兒學習兒歌。
喜歡你 篇3
◆律動參考動作
A段:幼兒四散游走,找朋友。
B段:喜歡你、親親你(與同伴做出親一親的動作)
喜歡你、抱抱你(和好朋友互相擁抱)
喜歡你、夸夸你(對好朋友做出夸一夸的動作)
喜歡你、逗逗你(1、扮個鬼臉逗好朋友開心。2、做出不同的表情和動作都更多的小伙伴開心。)
游戲玩法建議
A段:幼兒四散游走,在最后一句“我可喜歡你”時快速找到一個好朋友。
B段:和找到的好朋友面對面做出語詞中相應的動作。
◆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幼兒模仿學習說唱部分的動作。
2、能隨音樂變化找到朋友并做出相應“喜歡”的動作。
3、體驗與同伴表達交往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愛我你就親親我》剪輯音樂片段。
2、《我喜歡你》進行歌詞替換。
3、提前拍好的幼兒游戲活動照片。
【活動過程】
1、游戲《找朋友》,初步感知音樂
要求:在唱完歌曲時,找到一個好朋友。
2、感知音樂變化,學習B段動作
(1)提出問題:你找到好朋友了嗎?是誰?
你喜歡你的好朋友嗎?會怎么做呢?
(2)播放照片,引導幼兒說出并嘗試“喜歡你抱抱你、喜歡你親親你、喜歡你夸夸你、喜歡你逗逗你”的動作。
(3)幼兒完整隨音樂練習。
3、跟隨音樂嘗試交換朋友
(1)老師示范找朋友時做的動作。
(2)老師帶領個別幼兒嘗試練習。
(3)幼兒互相帶動練習。
(4)幼兒分組互相邀請完整游戲,嘗試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4、幼兒集體四散自由找朋友
要求:唱到最后一句歌詞時找到一個新朋友。
5、發散創編“逗”的動作
要求:每次要用不同的動作逗小伙伴開心,并大聲對好朋友說“我喜炊你”。
喜歡你 篇4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的內容與細節,學校將前后畫面連接起來進行合理的想象,初步理解故事中小熊和小狐貍的心理。
2.借助已有的信息、同伴的互動與合作,探究小熊和小狐貍交朋友的方法。
3.對故事的情節感興趣,樂意閱讀和講述圖畫故事。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2.每組準備一張大紙和2支筆;故事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教師出示幼兒用書,調動幼兒閱讀故事的興趣。
1.小熊總想和小狐貍交朋友,可是總不能如愿,你們知道為什么嗎?今天我們來聽一篇有趣的故事《其實我很喜歡你》。
2.師幼共同閱讀第一幅圖,為幼兒圍繞主線繼續觀察畫面進行鋪墊。
(1)教師邊讀故事名字邊用手逐個指到相應的文字,讓幼兒感知口語與書面語的對應關系。
(2)教師帶領幼兒一起閱讀故事的名字。
(3)教師:這篇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呢?
(4)師幼共同閱讀第一幅圖。
教師:小熊家對面搬來了誰?小熊是高興還是不高興呢?為什么呢?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3.引導幼兒觀察第二~七幅圖,學習將前后畫面聯系起來進行合理的想象,并分析小狐貍的心理。
(1)教師:小熊和小狐貍交朋友,他是怎么做的呢?小狐貍喜歡嗎?為什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二~七幅圖吧!后面的圖畫先暫時不看。
(2)幼兒自由閱讀圖畫,猜想、想象第二~七幅圖的內容。
教師:小熊是怎么做的呢?小狐貍喜歡嗎?為什么?
(3)遇到幼兒講的與故事情節不符合的情況,教師引導大家共同觀察、分析畫面,或與情節相聯系,幫助幼兒正確推理畫面的內容。
(4)在講述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重點討論小熊與小狐貍的心理。
教師:第三幅中,小狐貍為什么不高興?第五幅中,小熊看見小狐貍這樣大笑,會怎么想呢?第六幅中,小熊看見小狐貍哭得這么傷心,他的心里怎么樣呢?
4.鼓勵幼兒借助已有的信息,探究小熊和小狐貍交朋友的方法。
(1)教師:小熊有什么好辦法和小狐貍做朋友呢?
(2)幼兒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并用圖、文的形式記錄下來。
5.集體分享小組認為交友的好方法。
(1)教師:小熊有什么好方法和小狐貍做朋友呢?哪個小組想好了,就自己走到前面,共同介紹你們認為小熊和小狐貍交友的好辦法。
(2)鼓勵幼兒展示記錄,介紹交友的好辦法。
6.師幼共同閱讀第八~十五幅畫面。
(1)教師:我們一起來看后面的畫面,小熊是怎么做的?
(2)教師:小熊在信中寫了什么話?
(3)教師帶領幼兒自然認讀文字:其實我很喜歡你。
(4)教師:小狐貍看到了信,給小熊帶來的小海螺里也有什么話呢?一起說一說。
7.集體完整地欣賞故事錄音。
喜歡你 篇5
小班下學期,我班新來了一位名叫佳佳的小女孩,她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安靜。
漸漸地她來我班已經兩個星期了,她給我的印象正如她自己的特點:她是一個比較安靜、干凈的小女孩,而且很少和小朋友說話,別人活動時,她就靜靜地站在一邊,但是學習的時候很認真,老師的話句聽得進,但從不舉手回答問題。班里有這樣一位孩子,就好像沒有她一樣,雖然省心、省事,卻不容易接近。
有一次,在戶外做游戲,因為這個游戲我請小朋友們自己找一個朋友一起玩。其他小朋友們都各自找到朋友玩去了,只有她一個靜靜地站在一邊看別人玩。于是,我走到她旁邊,問她想玩游戲嗎?她用蚊子般的聲音告訴我,我幾乎沒聽見。我問她:“老師當你的朋友,和你一起做游戲好嗎?”她望著我,我看出她眼中的喜悅了。她把她的手遞給了我,我故意說我忘記怎樣玩這個游戲,問她是怎么玩的,她很熟練地教我玩法。原來,她很會說話,而且普通話還很標準呢。
做完游戲,我夸獎她很能干。她聽了,兩眼望著我,很乖的樣子。我湊到她耳邊,輕聲地問她:“你知道老師是喜歡哪個小朋友嗎?”她搖搖頭,我讓她猜,她說媛媛。
我吃了一驚,孩子原來也是那么心知肚明,也許是平時老師喊媛媛的名字多一些,表揚媛媛的話多一些,所以她會這么認為。我又問她,你覺得老師喜不喜歡你,她好半天才小聲說不知道。我悄悄告訴她,老師其實最喜歡你,因為你聽話、懂禮貌,而且學習認真,孩子的笑容堆在了臉上。
是呀,這么一句簡單的話,我們往往會忽略,但這恰恰是孩子最需要的,在這里,我想跟所有的孩子說:孩子,老師最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