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樹(精選6篇)
梧桐樹 篇1
一、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會用手掌印畫的方法表現梧桐樹葉的特征。
2.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培養初步表現美的能力。
3.使幼兒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觀察梧桐樹的基本特征。引導幼兒觀察梧桐樹葉的形狀和他們的小手像不像。
2.梧桐樹媽媽一棵、梧桐樹娃娃兩棵、每人一張8開的圖畫紙畫的梧桐樹娃。
3.盛有黃色、綠色。淡棕色顏料的小盆各一個,抹布、棉簽若干。
三、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導入:今天老師請小朋友到戶外去結識一位新朋友。
教師提問:“小朋友,這棵高高大大的是什么樹呀?”
“對,是梧桐樹。”“你們愿意與它交朋友嗎?”“長長的樹枝上長著什么呀?它是什么顏色的?像什么?(像小朋友們的小手)。”
(基本部分)1.引入主題,激發幼兒興趣。
(1)<錄音機里傳出哭聲>教師:“誰哭得這么傷心?(帶領幼兒四處尋找,最終在教室找到)噢!原來是梧桐樹娃娃。”<錄音機里>“我是梧桐樹娃娃,我沒有漂亮的衣服,不能夠為你們擋風沙、遮陽光,我真傷心呀!小朋友,快來幫幫我吧!”
(2)教師:“快讓我們來幫幫梧桐樹娃娃!可是,怎樣幫助梧桐樹娃娃,給它穿上漂亮的衣服?”(說出以往的經驗)
2.引導幼兒探索手掌印畫的方法。
(1)“你們想了這么多的好辦法,梧桐樹娃娃一定高興。今天老師帶來梧桐樹媽媽的衣服,她的衣服也很漂亮,你們看(出示樹媽媽)梧桐樹媽媽的衣服是怎樣做出來的?”
(2)“桌子上有顏料、梧桐樹娃娃,我們也來印一印吧!”幼兒動手操作。
(3)(選出印得好的作品)“小朋友印得都很漂亮。”“老師也想試一試,你們來當老師,教教我好嗎?”
3.教師以“學生”的身份邊學邊示范手掌印畫的方法
(1)“是用手掌蘸上顏料在樹枝上印梧桐樹葉。在蘸顏料時要把手掌放入盆中;顏料不要蘸得太多。剛才我看見有的小朋友,在換顏色時,要先把手洗干凈,這個辦法真好。這手上還有顏色,怎么辦呢?(幼兒出主意)再換個地方印一印!”
(2)“老師印出來的小樹葉漂亮嗎?(漂亮)我們把用手掌印出來的畫叫手掌印畫”(幼兒說兩遍)
4.幼兒動手操作,教師指導。
(1)教師手指平面梧桐樹娃娃:“這幾棵樹娃娃還沒穿上漂亮的衣服”我們快來幫助它們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2)幼兒作業,教師巡回指導。教師指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并幫助幼兒學會集體布局畫面,鼓勵幼兒大膽用色。
四、結束部分:
“小朋友快來看,梧桐樹娃娃多漂亮。”“樹娃娃高興嗎?”(高興)“你們高興嗎?”(高興)“你們為什么高興?”(因為我們幫助梧桐樹娃娃穿上漂亮的衣服)“樹娃娃高興了,我們也高興,我們把他們貼在墻上,讓大家都來看,我們的梧桐樹娃娃多漂亮!”
梧桐樹 篇2
活動目標
1.能細致觀察梧桐樹葉葉脈的結構特征,初步了解葉脈的作用。
2.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理解詞語:主脈、側脈。
活動準備
1.《梧桐樹葉脈的秘密》記錄單(梧桐樹葉形狀的紙片若干),人手一個放大鏡。
2.葉脈書簽、葉脈圖片、葉脈ppt、梧桐樹葉以及其他園內幼兒常見的樹葉等。
3.幼兒已經觀察過落葉的現象,撿拾過落葉,繪畫活動中給“梧桐樹葉”涂過色。
活動過程
1.欣賞幼兒繪畫作品,引發對葉脈的關注。
(1)教師:秋天到了,梧桐樹的樹葉都飄落下來了。昨天,我們用筆把這些美麗的梧桐樹葉都畫了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朋友眼中觀察到的梧桐樹葉是怎樣的。
(2)(引導幼兒關注畫有葉脈的樹葉)這幅畫好像和別的有點不一樣,這些線條是什么?(引出葉脈)小朋友們畫的葉脈是什么樣的?
2.觀察梧桐樹葉的葉脈,探索其結構。
(1)自由觀察實物。
●教師:我們仔細看看梧桐樹葉的葉脈到底是怎樣生長的。請每人拿一片樹葉觀察,你覺得觀察哪一面會把葉脈看得更清楚一些呢?
●教師巡回指導觀察,及時肯定有的小朋友既能觀察葉子的正面又能觀察葉子的反面。
(2)細致觀察并交流。
●教師出示葉脈ppt:我們一起看一看、說一說葉脈是什么樣的。
●認識主脈和側脈。
提問:你發現葉脈了嗎?有幾根非常明顯的葉脈?(引出主脈)主脈是從哪里生長出來的?一直長到什么地方?除了主脈,還有其他的葉脈嗎?(引出側脈)側脈是怎樣生長的?
(3)用放大鏡觀察細脈。
教師:除了主脈和側脈,還有其他的葉脈嗎?我們用放大鏡來仔細看看,你看到什么啦?你發現了葉脈的什么秘密?(幼兒用放大鏡觀察時,引導幼兒順著 葉柄向下看,發現葉脈由粗到細、像許多的管子連接 在一起、像一張大網等秘密。)
(4)幼兒在記錄單上繪畫自己觀察到的葉脈。可 邊用放大鏡觀察邊繪畫。
3.討論葉脈的作用。
(1)教師:葉脈為什么會長得像一張網?為什么 會粗細連在一起,一直生長到葉片的各個部分?葉脈 有什么用?
(2)(觀看ppt)葉脈輸送養分:植物通過根在泥 土里吸收水分和養料,然后傳送到身體的各個部分。 為了傳送養料,植物從根的末端開始,經過莖到葉子 的位置,這些管子藏在莖里面,平時是看不見的,但 是到了葉子里面就變成了更細更小的分叉的管子, 它們就是葉脈,我們從外面就能看到。
(3)支撐葉子:葉脈就像我們身體里的骨頭,把 葉子支撐起來。
4.拓展。
(1)教師:除了梧桐樹葉長有葉脈,其他的樹葉 也有葉脈嗎?幼兒自己選擇不同形態的葉子進行觀 察、比較。討論交流:它們有葉脈嗎?它們的葉脈是 怎樣生長的?和梧桐樹葉的葉脈一樣嗎?
(2)小結:樹葉的形狀不同,葉脈生長的形狀也 會不同,但是它們都會有葉脈,葉脈可以幫助樹葉輸 送養料和水分,還可以起到支撐樹葉的作用。
活動延伸
1.收集更多種類的樹葉,觀察并記錄它們的葉脈。 2.教師記錄并組織幼兒討論他們自己提出的關 于葉脈及植物的問題,引發幼兒對植物的學習興趣。
(南京市實驗幼兒園 章 麗)
評析 (南京市實驗幼兒園 陳國強)
秋風吹起,落葉似彩蝶在空中飛舞,它引發孩子 去追趕,去擺弄……章麗老師利用幼兒園內隨處可 見的梧桐樹葉,引發幼兒“探索葉脈的秘密”,不僅能 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而且可以進一步激發幼兒對 植物的好奇心。本次活動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幼兒知 道了一些關于葉脈的初淺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 了幼兒對身邊事物和科學現象主動關注的態度和親 近大自然的積極情感。
幼兒的學習是自身經驗不斷積累的過程。在實 施課程時,教師要特別關注孩子的學習活動經歷,使 后一個活動成為前面活動的繼續。本次教學活動一 開始,教師先讓幼兒在畫板前互相欣賞自己前一天 畫的梧桐樹葉,一方面感受樹葉的色彩豐富和美麗, 另一方面自然地引出新話題:小朋友畫的樹葉上 還有一些線條,為什么會有這些線條?這些線條叫什 么?幼兒探索的積極性自然被激發出來了。
“觀察”是本次科學活動的重要方法。應對“能細致觀察梧桐樹葉葉脈的結構特征”這一目標,教師在這一環節又分為四個步驟層層推進:
1.自主觀察葉片。先由幼兒獨立觀察自己手中的一片樹葉,自主發現梧桐樹葉葉脈是什么樣的。教師指導時注意關注幼兒是怎樣觀察的,是否觀察到葉的正面、反面,看到了一些什么。
2.交流觀察結果。面對ppt放出的大大的葉片,孩子們敘述自己觀察到的葉脈的特點,在共同分享中擴大認知經驗:梧桐樹葉上有主脈,還有從主脈上生出的側脈。引出繼續觀察的新話題:梧桐樹葉上還有什么秘密?
3.深入發現細脈。在放大鏡的幫助下孩子進一步發現了葉片上的秘密:有許許多多相互連接的細脈,葉脈像網二樣分布在整個葉面。
4.表現葉脈。在梧桐樹葉輪廓圖上記錄下自己對葉脈的觀察結果,因為這里的“畫一畫”是提供機會讓幼兒表現對葉脈的認識,所以教師事先準備好了梧桐樹葉輪廓圖,避免幼兒花費比較多的時間畫樹葉,使有限的教學時間用在緊扣教學目標方面,“畫一畫”使幼兒的認知經歷從感知到表現、表達,易于所獲得的新知識的鞏固和內化。
本次教學活動教師除運用記錄表外,還提供了放大鏡。.這一材料的提供不僅可以讓幼兒發現密密麻麻、細細的葉脈,而且可以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工具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看到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葉脈的形態、像網一樣的細脈,而且在記錄葉脈時,有的幼兒還邊畫邊看,邊看邊畫,充分運用放大鏡的觀察效果進行表現。這些都為幼兒理解工具的作用,理解發明創造的重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現代媒體技術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被廣泛運用,只有用得合適,用得恰到好處才能發揮信息技術的效能。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兩次運用ppt:一次是在幼兒獨立觀察后,需集中交流初步的觀察發現時,教師在屏幕上呈現出一片漂亮的葉脈清晰的梧桐樹葉,這樣就把小的觀察對象放大顯示出來,利于集中幼兒注意力,還可以將各人觀察發現的現象進行充分的交流,可以有目的地引導幼兒觀察主脈和側脈的形態。第二次是在討論葉脈的作用時,呈現給孩子們一棵有樹根、樹枝、樹葉的完整大樹形象,并通過簡單的動畫將植物吸收、傳送養料和水分的過程生動地表現出來,充分地發揮現代媒體能變靜為動、變看不見為可視形象的特點,讓幼兒的學習變得生動、形象,可接受、能理解。
梧桐樹 篇3
小班科學《高高的梧桐樹》
目標:
初步感知梧桐樹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作用;學習從整體到局部按順序進行觀察的方法,并用看,摸,抱等動作參與觀察。
準備:
預先選擇好觀察梧桐樹的地點。
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梧桐樹的特征。
1.觀察:觀察梧桐樹的整體形態。引導幼兒講述從遠處觀察梧桐樹的印象。
提問:梧桐樹看起來怎么樣?像什么?
2.帶領幼兒從近處觀察梧桐樹,說出它的主要特征。指導幼兒按樹干.樹皮.樹枝.樹葉的順序進行觀察;鼓勵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抱一抱梧桐樹,用多種動作進行觀察.感知,并說一說自己的體驗。
(2)引導幼兒發現梧桐樹的用處。
提問:你喜歡梧桐樹?為什么?當幼兒說到大樹有遮陽作用時,教師可帶幼兒先站在陽光下,后再回到樹蔭下,通過親自體驗,加深印象。
小結:梧桐樹能遮陽,讓我們感到涼快;它還能讓我們的環境更美麗。它的好處真多,小朋友都喜歡它,讓我們共同愛護梧桐樹。
梧桐樹 篇4
用心去發現,你才可以說是擁有生活。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收集整理的《梧桐樹》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
《梧桐樹》閱讀原文:
①窗前有好幾株梧桐樹。這些都是鄰家院子里的東西。但好像是專門種給我看的。自初夏至今,這幾株梧桐樹在我面前濃妝淡抹,顯出了種種的容貌。
②當春盡夏初,那些嫩黃的小葉子一簇簇地頂在禿枝頭上,好像一堂樹燈,又好像小學生的剪貼圖案。布置均勻而帶幼稚氣。植物的生葉,也有種種技巧:有的新陳代謝,瞞過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換青黃。有的微乎其微,漸乎其漸,使人不覺察其由禿枝變成綠葉。只有梧桐樹的生葉,技巧最為拙劣,但態度最為坦白。它們的枝頭疏而粗,它們的葉子平而大。葉子一生,全樹顯然變容。
③在夏天,那些團扇大的葉片,長得密密層層,望去不留一線空隙,好像一個大綠嶂,又好像圖案畫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見的庭院植物中,葉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無過于梧桐了。芭蕉葉形狀雖大,但數目不多,那丁香結要過好幾天才展開一張葉子來,全樹的葉子寥寥可數。梧桐葉雖不及它大,可是數目繁多。那豬耳朵一般的東西,重重疊疊地掛著,一直從低枝上掛到樹頂。窗前擺了幾枝梧桐,綠葉成陰,我覺得綠意實在太多了。
④一個月以來,葉子由最初的綠色黑暗起來,變成墨綠;后來又由墨綠轉成焦黃;北風一起,大驚小怪地鬧將起來,大大的黃葉便開始辭枝—:起初突然地落脫一兩張來,后來成群地飛下一大批來,好像誰從高樓上丟下來的東西。枝頭漸漸地盤空了,露出樹后面的房屋來,終于只剩幾根枝條,回復了春初的面目。這幾天它們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經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樣子怪可憐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諺語:“高高山頭樹,風吹葉落去。一去數千里,何當還故處?”現在倘要搜集它們的一切落葉來,使它們一齊變綠,重還故枝,回復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間一切支配者的勢力,盡了世間一切機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黃轉綠世間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葉,尤其是梧桐的落葉。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壽命短促,猶如耍兒初生即死,我們雖也憐惜他,但因對他關系未久,回憶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葉的壽命比花長得多,尤其是梧桐的葉,自初生至落盡,占有大半年之久,況且這般繁茂,這般盛大!眼前高厚濃重的幾堆大綠,一朝化為鳥有。世間的“無常”,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們的主人,恐怕沒有感到這種悲哀。因為他們雖然種植了它們,占有了它們,但都沒能體驗到上述的種種變化。他們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們的根干,站在階前仰望它們的枝葉,為它們掃掃落葉而已。何從看見它們的容貌呢?何從感受到它們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藝術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梧桐樹》閱讀題目:
1.窗前的幾株梧桐樹在“我”面前顯出了三種容貌:
2.第④段運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請舉一例說說這樣寫的好處。(4分)
3.作者為什么對落葉比落花更感到悲哀呢?(3分)
4.文中結尾說“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藝術也是不能被占有的”,為什么?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5分)
《梧桐樹》閱讀答案:
1.(2)綠葉成陰(3)梧桐落葉
2.對比。通過梧桐落葉與落花的對比,寫出了梧桐落葉尤其令人悲哀(或渲染了梧桐落葉的悲哀)。
3.比喻、擬人。如:這幾天它們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經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樣子怪可憐的!這樣寫形象的寫出了梧桐樹落葉之后的可憐樣子,寫出了作者對落葉的愛惜。
4.因為擁有的東西未必能理解和欣賞,自然和藝術都是這樣。或者:因為鄰居家雖然種植了梧桐樹,占有了它們。但是,他們沒能看見它們的容貌,沒能體驗梧桐的種種變化,沒感受到梧桐生長的象征意義,因而沒法“占有”它們。自然和藝術都是這樣。
啟示:(1)對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賞,才能為自己所擁有。
(2)生活需要去感受(體驗),用心去發現,你才可以說是擁有生活。
(3)形式上為你占有,而內容上未必為你所占有,這樣的情況在世上為數不少。(4)本文以這句話作為全篇的結句,揭示了全文中心。
梧桐樹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梧桐樹的名稱,通過觀察了解其外形特征。
2.學習遠看整體、近看局部,能按樹干、樹枝、樹葉的順序有序地 觀察梧桐樹。
3.有觀察的興趣,愿意積極表述自己對梧桐樹的想象和認識。
活動準備
1.選擇種有梧桐樹的地方事先采集若干梧桐葉。
2.教學掛圖:《高大的梧桐樹》
活動過程:
一、根據葉片尋找梧桐樹
1.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各自對樹葉外形的認識,同時用類比的方式對樹葉展開大膽的想象。
2.引導幼兒根據樹葉尋找相應的樹,引起對梧桐樹的關注。
二、整體觀察感知梧桐樹
1.教師:秋天里的梧桐樹有什么變化?(感受秋天樹葉枯黃、飄落的景象)
2.引導幼兒整體感受梧桐樹的高大,幫助幼兒了解梧桐樹的主要結構——樹根、樹干、樹枝和樹葉。
三、有序的觀察梧桐樹
1.引導幼兒運用感官多方位感知樹干的特征。
2.啟發幼兒用語言和身體動作來表現樹枝的生長狀態。
3.教師帶領幼兒有序的講述梧桐樹各部分的特征,豐富相應的詞語“粗大 的樹干”、“茂密的樹枝”、“枯黃的樹葉”。
四、師幼一起玩“找梧桐樹”的游戲
1.教師:看看周圍,找找還有哪些是梧桐樹?找到后站立在梧桐樹下。(教 師強調游戲規則,以穩定幼兒情緒,也便于教師檢查幼兒是否找 到梧桐樹)
2.教師:你怎么知道這棵是梧桐樹的?只要幼兒說出梧桐樹的一個特征即可。
五、欣賞教學掛圖《高大的梧桐樹》
教師出示掛圖:看看這張圖上是什么樹?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梧桐樹 篇6
活動目標
1.能細致觀察梧桐樹葉葉脈的結構特征,初步了解葉脈的作用。
2.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理解詞語:主脈、側脈。
活動準備
1.《梧桐樹葉脈的秘密》記錄單(梧桐樹葉形狀的紙片若干),人手一個放大鏡。
2.葉脈圖片、葉脈ppt、梧桐樹葉以及其他園內幼兒常見的樹葉等。
活動過程
1.欣賞幼兒繪畫作品,引發對葉脈的關注。
(1)教師:秋天到了,梧桐樹的樹葉都飄落下來了。昨天,我們用筆把這些美麗的梧桐樹葉都畫了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朋友眼中觀察到的梧桐樹葉是怎樣的。
(2)(引導幼兒關注畫有葉脈的樹葉)這幅畫好像和別的有點不一樣,這些線條是什么?(引出葉脈)小朋友們畫的葉脈是什么樣的?
2.觀察梧桐樹葉的葉脈,探索其結構。
(1)自由觀察實物。
教師:我們仔細看看梧桐樹葉的葉脈到底是怎樣生長的。請每人拿一片樹葉觀察,你覺得觀察哪一面會把葉脈看得更清楚一些呢?
教師巡回指導觀察,及時肯定有的小朋友既能觀察葉子的正面又能觀察葉子的反面。
(2)細致觀察并交流。
教師出示葉脈ppt:我們一起看一看、說一說葉脈是什么樣的。
認識主脈和側脈。
提問:你發現葉脈了嗎?有幾根非常明顯的葉脈?(引出主脈)主脈是從哪里生長出來的?一直長到什么地方?除了主脈,還有其他的葉脈嗎?(引出側脈)側脈是怎樣生長的?
(3)用放大鏡觀察細脈。
教師:除了主脈和側脈,還有其他的葉脈嗎?我們用放大鏡來仔細看看,你看到什么啦?你發現了葉脈的什么秘密?(幼兒用放大鏡觀察時,引導幼兒順著 葉柄向下看,發現葉脈由粗到細、像許多的管子連接 在一起、像一張大網等秘密。)
(4)幼兒在記錄單上繪畫自己觀察到的葉脈。可 邊用放大鏡觀察邊繪畫。
3.討論葉脈的作用。
(1)教師:葉脈為什么會長得像一張網?為什么 會粗細連在一起,一直生長到葉片的各個部分?葉脈 有什么用?
(2)(觀看ppt)葉脈輸送養分:植物通過根在泥 土里吸收水分和養料,然后傳送到身體的各個部分。 為了傳送養料,植物從根的末端開始,經過莖到葉子 的位置,這些管子藏在莖里面,平時是看不見的,但 是到了葉子里面就變成了更細更小的分叉的管子, 它們就是葉脈,我們從外面就能看到。
(3)支撐葉子:葉脈就像我們身體里的骨頭,把 葉子支撐起來。
4.拓展。
(1)教師:除了梧桐樹葉長有葉脈,其他的樹葉 也有葉脈嗎?幼兒自己選擇不同形態的葉子進行觀 察、比較。討論交流:它們有葉脈嗎?它們的葉脈是 怎樣生長的?和梧桐樹葉的葉脈一樣嗎?
(2)小結:樹葉的形狀不同,葉脈生長的形狀也 會不同,但是它們都會有葉脈,葉脈可以幫助樹葉輸 送養料和水分,還可以起到支撐樹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