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吃西瓜(精選5篇)
蛤蟆吃西瓜 篇1
一、活動目標:
1、遇到困難,要動腦筋。
2、與同伴分享,并得到快樂。
二、活動準備:
1、《蛤蟆吃西瓜》掛圖 2、小動物頭飾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組織教學,集中幼兒注意力。 (二)基本部分:1、課題導入:出示一片西瓜地。是誰種的呢?出示蛤蟆。蛤蟆種了一塊西瓜地,西瓜成熟了,一個個又大又圓,你們想知道蛤蟆是怎樣吃西瓜的嗎?(想)現在老師就來講《蛤蟆吃西瓜》的故事。
2、欣賞故事,并回答問題。
(1)蛤蟆想不出辦法,心里著急,小朋友幫他想個吃西瓜的辦法吧。(用刀切、用勺子挖)小朋友的辦法真多真好。
(2)蛤蟆也請來了他的好朋友幫他想辦法,你們想知道他的好朋友幫他想的什么辦法嗎?(想)我們來聽一聽。(教師講述故事)
問:烏龜幫蛤蟆想了哪些辦法,這些辦法行不行,為什么?
(3)蛤蟆動腦筋自己想了一個辦法,我們再來聽一聽。(教師講述故事)
(4)后來蛤蟆用什么辦法吃到西瓜的?
(5)蛤蟆動腦筋想出了好辦法吃到了西瓜汁,那甜甜的西瓜汁蛤蟆有沒有一個人吃?它是怎樣做的呢?
(6)你們喜不喜歡蛤蟆,為什么?
3、音樂游戲
請小朋友跟著老師動起來。
(三)結束部分:蛤蟆看到小朋友們上課很乖,他要請小朋友去他家做客,請大家吃西瓜,我們現在就出發吧。
蛤蟆吃西瓜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感受作品,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點和主題傾向。
2、幫助幼兒感知童話故事結構,嘗試在認識和想象的基礎上,改編故事結尾,并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出來。
活動重點:嘗試在認識和想象的基礎上,改編故事結尾,并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出來。
活動難點:幫助幼兒體驗勞動、愛動腦筋和愿意與同伴分享勞動成果的愉快感。
教學準備:
1、圖片4幅、
2、錄音機、配樂故事磁帶
3、大西瓜若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呀?(一片西瓜地)
師:對了,有一只蛤蟆種了一片西瓜地,夏天到了,西瓜成熟了,一個個又大又圓,你們想知道蛤蟆是怎樣吃西瓜的嗎?(想)
二、文學欣賞
1、故事《蛤蟆吃西瓜》,出示圖片。
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講到第二小節完。
師:蛤蟆想不到辦法,心里真急呀,小朋友你們來幫它想個吃西瓜的好辦法吧?
(幼兒自由想象)
2、后來蛤蟆有沒有想到吃西瓜的辦法,我們來聽一聽。(教師講述故事)
問:蛤蟆和青蛙想了哪些辦法,這些辦法行不行,為什么?
3、到底怎樣呢?我們再來聽一聽。(聽故事錄音)
4、后來蛤蟆是用什么辦法吃到西瓜的?
5、蛤蟆動腦筋想出了好辦法吃到了西瓜汁,那甜甜的西瓜汁蛤蟆有沒有一個人吃?它是怎樣做的?
6、你們喜不喜歡蛤蟆,為什么?
三、音樂游戲
我們一起來做個愛勞動的、動腦筋、會關心別人的蛤蟆吧!
(帶頭飾演唱歌曲)
四、吃西瓜
蛤蟆你們心里開心嗎?我們一起去用各種辦法吃西瓜吧。
蛤蟆吃西瓜 篇3
設計背景及理論依據:
西瓜是幼兒所熟知的夏天的一種水果,孩子們關于么吃西瓜都知道是大人幫助切開吃的,為了幫助幼兒跳出固定的思維模式,以怎么吃西瓜為主題的活動幼兒一定非常感興趣。而且《蛤蟆吃西瓜》故生動有趣,非常適合中班的孩子。 《蛤蟆吃西瓜》這一活動改編自南師大出版《幼兒園動整合課程》中班下冊中“頑皮一夏”這一主題,重點涉及到語言和社會、健康三大領域。《綱要》中提出,要以 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所我保留了原活動設計的三大目標。將探究吃到西瓜方法放在第一步,步驟調整為:自主探究吃到西瓜的方法—故事前半部分、幫蛤蟆想辦法——聽故事后半部分,體蛤蟆方法的巧妙——一起品嘗西瓜。 這樣調整的好處是:1、讓孩子操作在前,有足夠的實踐經驗,激發了幼兒興趣,還為后來體會蛤蟆吃西瓜的心情做好鋪墊。2、幼兒聽故事在后,讓幼兒能更深刻的理解故事內容,體驗樂觀積極的情感,激發幼兒的發散、創新思維。3、最后一個環節我將原設計的“評一評”改成了在教師幫助下用刀切開西瓜,“再次品嘗西瓜”。既承接了活動的第一個環節,又讓幼兒在再次品嘗西瓜的同時更深刻的記憶吃西瓜方法的多樣性和巧妙性,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的: 1、傾聽并理解故事內容。
2、結合生活經驗,想出幫助蛤蟆的新方法。
3、體會故事樂觀積極的情感。
活動重點:傾聽并理解故事內容,探索各種吃西瓜的方法。
活動難點:結合生活經驗,想出幫助蛤蟆的新方法。
活動準備:1、視頻故事:《蛤蟆吃西瓜》;2、小西瓜5個;3、輔助工具每組一套(塑料刀、石頭、勺子、吸管、剪刀);4、果盤5個;5、毛巾幼兒人手一條;6、西瓜刀2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幼兒自由探究吃西瓜的方法,引導幼兒小組合作,大膽運用工具。
1、教師:孩子們,今天汪老師要給你們出一道難題,請你和你的組員們一起想辦法,看哪一組最先將我們桌上的西瓜打開。在使用工具時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傷到自己和小朋友。
2、幼兒分組探究打開西瓜的方法,教師巡回指導。
指導重點:活動實錄
1)在活動中幼兒自主探究情況良好時,我沒有過多介入,讓幼兒充分發揮其自主能動性。
2)當我發現幼兒探究遇到困難時,我通過提問啟發“想一想,怎么才能打開西瓜呢?試一試,這些工具能打開西瓜嗎?你用的什么工具?為什么不行呢?還有更好的方法嗎?在家里用的什么方法?”等等
3)對于探究到方法的孩子,分別問一問“你用的什么方法?看到自己打開的西瓜心情怎么樣?吃了有什么好處?西瓜子你放哪兒的呢?”等等。孩子們的思維逐漸被打開。
3、教師小結:孩子們,剛才你們非常棒,都在動小腦筋積極想辦法,雖然有些小組打開了西瓜,有些小組沒有打開,但是,都沒有關系,因為你們都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你們知道嗎?有一只蛤蟆它也想吃西瓜,你們想知道蛤蟆是怎樣吃西瓜的嗎?我們一起來聽《蛤蟆吃西瓜》的故事吧。
二、幼兒聽故事《蛤蟆吃西瓜》前半部分,聽完后討論幫助蛤蟆吃到西瓜的方法。
1、播放故事課件前半部分,幼兒安靜聽故事。
2、聽完后提問:
故事聽到這,汪老師要考考你們了!
1)誰種的西瓜成熟了?
2)蛤蟆想吃西瓜又吃不到,心里會怎樣呢?(不開心、很傷心、很著急 )
3)蛤蟆和青蛙想了哪些辦法?這些辦法行不行?為什么?
4)它們倆都吃不到西瓜心情怎么樣?剛才有的小朋友也沒吃到西瓜你們心情怎樣呢?(很著急、不開心)
5)我們一起來幫助蛤蟆想辦法好嗎?
3、請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幫助蛤蟆的辦法,以個別回答的方式。(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教師小結:謝謝你們幫蛤蟆想出了這么多吃西瓜的方法,我們再一起來看看蛤蟆最后吃到西瓜了嗎?
三、幼兒聽故事《蛤蟆吃西瓜》后半部分,引導幼兒體驗蛤蟆吃西瓜方法的巧妙之處,體會故事樂觀積極的情感。
提問:
1、最后,蛤蟆是用什么辦法吃到西瓜的?(他在西瓜上面插了根吸管)
2、你覺得蛤蟆的辦法好不好?為什么?為什么要裝個水龍頭?
3、蛤蟆想到辦法吃西瓜后,那甜甜的西瓜汁它有沒有一個人吃?它是怎樣做的?
4、小蛤蟆遇到困難時是怎樣做的?它有沒有灰心、氣餒?
5、你喜歡故事里的蛤蟆嗎?為什么?
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回答非常的積極,非常多樣化,各種天馬行空的回答,都說出了自己的理由。幼兒都充分參與到了活動中,也體現了《綱要》中幼兒為主體的主旨。
四、結束活動:幼兒品嘗西瓜。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不僅嘗試了自己打開西瓜,還認識了積極樂觀的小蛤蟆,了解了它是怎樣通過想辦法吃到西瓜的。在活動剛開始的時候,有的小朋友沒有打開西瓜,可是沒有關系,你們看,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什么?(出示西瓜刀)猜猜它能打開西瓜了嗎?讓我們一起來吃西瓜吧!但是,我們在品嘗西瓜的同時一定要注意文明、安靜地進餐,好嗎?(輔導教師一起幫助幼兒切西瓜)
幼兒品嘗西瓜時,我進行隨機引導“吃了西瓜有什么好處?想一想,我們吃了西瓜剩下的西瓜仔怎么處理?瓜皮和瓜子還有其他用途嗎?希望小朋友回家將蛤蟆吃西瓜的故事講給家里人聽,如果你還想到更多的吃西瓜的方法,請你和爸爸媽媽一起畫下來帶到幼兒園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五、延伸活動:
1、區域活動:
美工區:
1、將西瓜籽收集起來,洗凈曬干后,放在美工區當做拼貼畫的材料。
2、提供紙筆,幼兒畫大西瓜
益智區:1、展示兩個大西瓜,請幼兒比一比哪一個西瓜比較大,抱抱看哪一個比較重,摸摸看有什么感覺,輕輕敲一敲有什么聲音,猜猜看里面的瓤是什么顏色的,是否有籽,瓜的籽能不能吃,籽可以用來做什么。
2、日常活動:購買不同品種的西瓜幼兒在點心時間品嘗。
3、親子活動:請家長指導幼兒完成學習單第45夜《圓圓國》,并找不同的水果來切一切,看看切出來是什么形狀。
蛤蟆吃西瓜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感受作品,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點和主題傾向。
2、幫助幼兒感知童話故事結構,嘗試在認識和想象的基礎上,改編故事結尾,并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出來。
3、幫助幼兒體驗勞動、愛動腦筋和愿意與同伴分享勞動成果的愉快感。
教學準備:
1、圖片4幅、
2、錄音機、配樂故事磁帶
3、大西瓜若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呀?(一片西瓜地)
師:對了,有一只蛤蟆種了一片西瓜地,夏天到了,西瓜成熟了,一個個又大又圓,你們想知道蛤蟆是怎樣吃西瓜的嗎?(想)
二、文學欣賞
1、故事《蛤蟆吃西瓜》,出示圖片。
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講到第二小節完。
師:蛤蟆想不到辦法,心里真急呀,小朋友你們來幫它想個吃西瓜的好辦法吧?
(幼兒自由想象)
2、后來蛤蟆有沒有想到吃西瓜的辦法,我們來聽一聽。(教師講述故事)
問:蛤蟆和青蛙想了哪些辦法,這些辦法行不行,為什么?
3、到底怎樣呢?我們再來聽一聽。(聽故事錄音)
4、后來蛤蟆是用什么辦法吃到西瓜的?
5、蛤蟆動腦筋想出了好辦法吃到了西瓜汁,那甜甜的西瓜汁蛤蟆有沒有一個人吃?它是怎樣做的?
6、你們喜不喜歡蛤蟆,為什么?
三、音樂游戲
我們一起來做個愛勞動的、動腦筋、會關心別人的蛤蟆吧!
(帶頭飾演唱歌曲)
四、吃西瓜
蛤蟆你們心里開心嗎?我們一起去用各種辦法吃西瓜吧。
幼兒自由吃西瓜,結束活動。
蛤蟆吃西瓜 篇5
蛤 蟆 吃 西 瓜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感受作品,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點和主題傾向。
2、幫助幼兒感知故事,并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出來。
3、幫助幼兒體驗勞動、愛動腦筋和愿意與同伴分享勞動成果的愉快感。
4、幼兒通過看、摸、嘗感知西瓜的基本特征。
活動資源:
1、探索工具一批:如石頭、放大鏡、塑料刀、榨汁機、湯匙、吸管、牙簽、叉子……等。
2、課室布置成一個西瓜園地,瓜地里大西瓜若干 。
3、多媒體課件:《蛤蟆吃西瓜》
4、區域活動資源:瓜子若干、白卡紙人手一張、糨糊一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帶領幼兒來到“西瓜地”(課室布置成一個西瓜園地,瓜地里大西瓜若干),激發幼兒對西瓜的興趣。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呀?(一片西瓜地)
師:對了,有一只蛤蟆種了一片西瓜地,夏天到了,西瓜成熟了,一個個又大又圓,你們想知道蛤蟆是怎樣吃西瓜的嗎?(想)
二、課件欣賞
1、故事《蛤蟆吃西瓜》。
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
第一小結:有一天,蛤蟆的好朋友青蛙來了,青蛙看到這么大的西瓜,就幫蛤蟆想辦法。青蛙說:“我們用石頭砸西瓜吧!”蛤蟆想了一下,“不行,一砸西瓜就碎了。”
師:蛤蟆想不到辦法,心里真急呀,小朋友你們來幫它想個吃西瓜的好辦法吧?
(幼兒自由想象,并把自己想的辦法說給同伴聽)
2、后來蛤蟆有沒有想到吃西瓜的辦法,我們來看一看。(教師邊放課件講述故事)
第二小結:青蛙又想了一個辦法,“我們來用刀砍西瓜吧!”蛤蟆又想了一下,“還是不行,哪來這么大的刀呢?我們又怎么扛得動呢?”
問:蛤蟆和青蛙想了哪些辦法,這些辦法行不行,為什么?
3、后來到底怎樣呢?我們再來看一看。(觀看課件)
第三小結:蛤蟆和青蛙沒辦法了,就到瓜旁邊去玩兒。在路上,它們撿到了一根竹管。蛤蟆看著竹管,一下子想出了好辦法,蛤蟆和青蛙把竹管插進了西瓜,紅紅的西瓜汁立刻從竹管的另一頭流了出來。蛤蟆和青蛙吸呀,吸呀!西瓜汁真甜。它們喝飽了,肚子都脹得圓鼓鼓的,西瓜汁還在流。于是,蛤蟆在竹管上裝了個水籠頭,可以隨時開關。它還在竹管上掛了個牌子,上面寫著“免費供應西瓜汁”。小動物們看見牌子,都來了,他們排起了隊,輪流喝西瓜汁。喝過西瓜汁的動物都說:“蛤蟆種的西瓜真甜!”
師:后來蛤蟆是用什么辦法吃到西瓜的?
師:蛤蟆動腦筋想出了好辦法吃到了西瓜汁,那甜甜的西瓜汁蛤蟆有沒有一個人吃?它是怎樣做的?
師:你們喜不喜歡蛤蟆,為什么?
蛤蟆種西瓜-----是愛勞動的蛤蟆
蛤蟆想辦法-----是愛動腦筋的蛤蟆
蛤蟆免費供應西瓜汁------是關心別人的蛤蟆
三、吃西瓜
老師:蛤蟆知道大四班的小朋友最能干了,它也請你們吃西瓜,你們開心嗎?我們也開動腦筋一起去想各種辦法吃西瓜吧。
1、提醒幼兒吃西瓜要注意衛生(提醒幼兒洗手)。
2、讓幼兒用自己的方式探究西瓜的特征,品嘗西瓜。
探索:鼓勵幼兒大膽去探索,提供各種探索工具讓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品嘗西瓜。
(啟發幼兒可以把西瓜切塊來吃,用湯匙舀著吃 ,用榨汁機榨汁來喝……等)
3、幼兒自由吃西瓜。
4、討論:你用什么方法吃西瓜?你吃的西瓜味道是怎樣?西瓜是什么樣子?
幼兒與同伴分享探索的結果。例如西瓜是圓圓的(球形的)、有的是長長的(橢圓形的),皮是綠色 的有一條一條花紋,瓜瓤是紅色的,有瓜子……等。豐富詞匯:瓜皮、瓜瓤、瓜子等。
四、結束活動:種西瓜子
剛才我們吃西瓜時剩下很多瓜子,現在我們一起到菜園地把瓜子種進地里,我們天天看它,記錄它是怎樣生長的,好嗎?
活動延伸:
戶外活動時,讓幼兒玩“運西瓜”的游戲。
區域活動時,用瓜子粘貼畫。
日常活動時,讓幼兒說說“如何挑選一個好西瓜”。
附:
故事------蛤蟆吃西瓜
第一小結:這一天,蛤蟆的好朋友青蛙來了,青蛙看到這么大的西瓜,就幫蛤蟆想辦法。青蛙說:“我們用石頭砸西瓜吧!”蛤蟆想了一下,“不行,一砸西瓜就碎了。”
第二小結:青蛙又想了一個辦法,“我們來用刀砍西瓜吧!”蛤蟆又想了一下,“還是不行,哪來這么大的刀呢?我們又怎么扛得動呢?”
第三小結:蛤蟆和青蛙沒辦法了,就到瓜旁邊去玩兒。在路上,它們撿到了一根竹管。蛤蟆看著竹管,一下子想出了好辦法,蛤蟆和青蛙把竹管插進了西瓜,紅紅的西瓜汁立刻從竹管的另一頭流了出來。蛤蟆和青蛙吸呀,吸呀!西瓜汁真甜。它們喝飽了,肚子都脹得圓鼓鼓的,西瓜汁還在流。于是,蛤蟆在竹管上裝了個水籠頭,可以隨時開關。它還在竹管上掛了個牌子,上面寫著“免費供應西瓜汁”。小動物們看見牌子,都來了,他們排起了隊,輪流喝西瓜汁。喝過西瓜汁的動物都說:“蛤蟆種的西瓜真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