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餅干(通用14篇)
做餅干 篇1
目標: 感知物體的大小與數量的關系 學習用數字、圖形記錄結果 準備: 過程: 一、 為小兔做餅干 ——出示兔子玩具及餅干,小兔從點心店買來一盒好吃的餅干,它們是什么樣的呢?(有大有小) ——小兔吃了還想吃,想請我們幫忙再做一些餅干。 ——引導幼兒用模具在泥塊上壓印餅干,看看每塊油泥能做幾塊餅干,并用寫數字或畫圖形(圓點、短線等)的方法記錄。 ——在操作中,教師注意觀察幼兒做餅干時采用的方法,并引導幼兒探索怎樣壓印才能多做一些餅干。 ——從幼兒所做餅干數量的不同,引導幼兒發現在同樣大小的“面皮”上壓印的餅干大小與數量的關系:餅干大,數量少;餅干小,數量多。 二、 誰做的餅干多 ——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餅干數量,比一比誰做的餅干多,為什么。 ——找出餅干做得最多的幼兒,請他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為什么能做那么多。 ——幼兒再次嘗試做餅干,將前后2次的操作結果做一比較,發現在同樣大小的面積上壓印的餅干大小與數量的關系,初步獲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餅干的經驗和方法。
做餅干 篇2
目標:
1.感知物體的大小與數量的關系。
2.學習用數字、圖形記錄結果。
準備:
過程:
1.為小兔做餅干
——出示兔子玩具及餅干,小兔從點心店買來一盒好吃的餅干,它們是什么樣的呢?(有大有小)
——小兔吃了還想吃,想請我們幫忙再做一些餅干。
——引導幼兒用模具在泥塊上壓印餅干,看看每塊油泥能做幾塊餅干,并用寫數字或畫圖形(圓點、短線等)的方法記錄。
——在操作中,教師注意觀察幼兒做餅干時采用的方法,并引導幼兒探索怎樣壓印才能多做一些餅干。
——從幼兒所做餅干數量的不同,引導幼兒發現在同樣大小的“面皮”上壓印的餅干大小與數量的關系:餅干大,數量少;餅干小,數量多。
2.誰做的餅干多
——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餅干數量,比一比誰做的餅干多,為什么。
——找出餅干做得最多的幼兒,請他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為什么能做那么多。
——幼兒再次嘗試做餅干,將前后2次的操作結果做一比較,發現在同樣大小的面積上壓印的餅干大小與數量的關系,初步獲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餅干的經驗和方法。
做餅干 篇3
一、活動目標:
1、學習利用紙漿材料、水果彩印制作紙塑“餅干”。
2、初步了解紙漿與紙塑的特性。
3、在制作紙塑的過程中體會到合作的快樂。
二、準備材料:
紙漿、顏料、水果模具、漿糊、倒背衣人手一件。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樣品,引起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種特殊的餅干。看看它是什么顏色的?是什么形狀的?猜一猜它是用什么做
成的'?
(二)出示材料,感受特性
師:這就是制作餅干要用到的東西,他們分別是紙漿、顏料、漿糊和彩印。
1、摸一摸,認識紙塑材料,猜一猜使用什么做成的?
2、聞一聞,有沒有氣味?
3、做一做,體驗漿糊和顏料的配比情況?
(三)提出制作要求,幼兒制作。
1、操作前穿上倒背衣。
2、制作時不把材料摸到身上。
3、材料填進模具里要壓緊。
(四)作品展示
(五)延伸活動:烤餅干
做餅干 篇4
目標:
1.感知物體的大小、排列的疏密與數量的關系。
2.學習用數字記錄操作結果,樂意表達自己的操作發現。
3.體驗數學操作活動的樂趣。
準備:
用紙板剪成的大小不同的餅干若干 2只大小不同的熊圖片大小不同的圓形模型人手2個 印泥若干 記錄單和筆人手一份 白紙每人2張餅干若干過程:
一、看餅干1.故事情境引入主題。熊媽媽有兩個熊寶寶,(出示圖片)一只叫大熊,一只叫小熊,它們最喜歡吃媽媽做的餅干。看,這些餅干有什么不一樣?(有大有小)2.看看大餅干有幾塊?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小餅干有幾塊?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二、做餅干(一)幼兒第一次嘗試操作:感知物體數量的多少與物體排列疏密的關系1.熊寶寶們吃了還想吃,熊媽媽請我們小朋友幫忙再做一些餅干好嗎?
2.教師示范用模具印制餅干,并講述印制餅干的要求。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面皮和模具,選一個模具在鋪平的面皮上面印壓餅干。印的時候每個餅干不重疊,不交叉,要確保餅干是完整的。看看你能做出幾塊餅干,并將數量用數字記錄紙上的格子里。
3.組織討論:為什么印出的餅干會不一樣多?引導幼兒比較兩名幼兒印制的餅干。
4.師小結:同樣大的面皮,用同樣大的模具印餅干,餅干排列緊,數量多;餅干排列疏,餅干少。
(二)、幼兒第二次探索操作:感知物體數量的多少與物體大小的關系1.大熊喜歡吃大餅干,小熊喜歡吃小餅干,請你們再幫忙做一些大餅干和小餅干好嗎?
2.教師示范用模具印制餅干,并講述印制餅干的要求。
師:先用一個大模具在鋪平的面皮上面印壓大餅干。印的時候每個餅干不重疊,不交叉,排列整齊,還要確保餅干是完整的。看看你能做出幾塊大餅干,并將數量寫在記錄紙上大餅干后面的格子里。好了以后把面皮反過來,換一個小模具用同樣方法印制小餅干,并將數量記錄在小餅干后面的格子里。
3.組織討論:印出來的大餅干和小餅干一樣多嗎?為什么印出的餅干會不一樣多?
4.師小結:同樣大的面皮,餅干小,數量多;餅干小大,數量少。
四、吃餅干1.師:"熊媽媽為了感謝我們小朋友幫助她,特意拿了些餅干讓我們品嘗呢!"2.幼兒吃餅干,體驗幫助別人的樂趣。
做餅干 篇5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有的想當醫生,有的想當科學家,有的想當律師,還有的想當明星;可我的夢想,卻是能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
我的家庭不是很富裕,我不能像其他同學那樣,想穿什么衣服就可以讓父母買。我的每兩個月才能穿上一件新衣服,所以,我從小就特別羨慕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于是,我立志,長大后一定要做一個服裝設計師,讓爸爸媽媽不愁沒有新衣服穿。
我還想去米蘭服裝設計學院留學,這樣我的服裝設計靈感能更好,也能讓消費者們相信我的能力,愿意讓我為他們設計他們心想的服裝。每當我看到我的顧客穿著我為他們量身訂制的服裝的時候,我就會有一種無比驕傲的感覺,也會讓我更有動力。
我決定了,我現在一定要好好的學習,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服裝設計師,報答父母的恩情。
做餅干 篇6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大小與數量的關系。
2、學習用數字、圖形記錄結果。
3、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4、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用紙板剪成的大大小小的"餅干"若干。
2、人手一個圓形積木或瓶蓋、橡皮泥、泥工板、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為小兔做餅干。
1、出示兔子玩具及"餅干"。小兔子從點心店里買了一盒好吃的餅干,它們是什么樣的呢?(有大有小)2、小兔子吃了還想吃,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忙再做一些餅干。
3、引導幼兒瓶蓋或圓形積木等不同模具在泥工板上壓印餅干,看看每塊橡皮泥能做幾塊餅干,并用寫數字或畫圖形(圓點、短線等)的方法記錄。
4、在操作中,教師注意觀察幼兒做餅干時采用的方法,并引導幼兒探索怎樣壓印才能多做一些餅干。
5、從幼兒所做的餅干數量的不同,引導幼兒發現在同樣大小的"面皮"上壓印的餅干大小與數量的關系:餅干大,數量少;餅干小,數量多。
二、誰做的餅干多。
1、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餅干數量,比一比誰做的餅干多,為什么。
2、找出餅干做得最多的幼兒,請他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什么能做這么多。
3、幼兒再次嘗試做餅干,將前后兩次的操作結果作一次比較,發現在同樣大小的面積上壓印的餅干大小與數量的關系,初步獲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餅干的經驗和方法。
本次活動中,我為孩子們提供了較為豐富的活動材料,如彩色紙張、四個帶動物頭飾的盒子、各種形狀的餅干等,幼兒們非常喜歡,極大的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由于本次活動是在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幼兒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已有了初步的認識,多數幼兒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孩子們容易接受,所以本次活動進行的比較順利。整過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都非常的投入,到活動結束時,有的幼兒還意猶未盡。
但在師幼檢查分餅干的情況時,我發現給小動物的分的餅干沒有發下去的多,原來有的孩子不愿意把餅干拿出來分給小動物,想留著自己吃,把餅干藏起來了,還有的孩子拿到餅干就吃,根本沒聽見老師說什么。愛吃餅干是孩子的天性,我忽視了這一點,所以有的孩子就沒有參與分餅干這一環節的活動。如果這個環節先讓孩子自己吃一點餅干,再分一部分給小動物,效果會更好一些。
做餅干 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大小與數量的關系。
2、學習用數字、圖形記錄結果。
3、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4、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為小兔做餅干
——出示兔子玩具及餅干,小兔從點心店買來一盒好吃的餅干,它們是什么樣的呢?(有大有小)
——小兔吃了還想吃,想請我們幫忙再做一些餅干。
——引導幼兒用模具在泥塊上壓印餅干,看看每塊油泥能做幾塊餅干,并用寫數字或畫圖形(圓點、短線等)的方法記錄。
——在操作中,教師注意觀察幼兒做餅干時采用的方法,并引導幼兒探索怎樣壓印才能多做一些餅干。
——從幼兒所做餅干數量的不同,引導幼兒發現在同樣大小的“面皮”上壓印的餅干大小與數量的關系:餅干大,數量少;餅干小,數量多。
二、誰做的餅干多
——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餅干數量,比一比誰做的餅干多,為什么。
——找出餅干做得最多的幼兒,請他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為什么能做那么多。
——幼兒再次嘗試做餅干,將前后2次的操作結果做一比較,發現在同樣大小的面積上壓印的餅干大小與數量的關系,初步獲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餅干的經驗和方法。
教學反思
操作是幼兒學習,建構數學知識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動成功的重要因素。這節課活動材料都是幼兒喜歡擺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蓋。教師讓幼兒在操作中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餅干,其數量的多少與選擇模具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薄(面積)的關系。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淺顯化,易于幼兒理解和掌握。活動中教師注重既面向全體幼兒讓每個幼兒都參與操作,始終關注每個幼兒的操作情況,又及時鼓勵有創新能力的幼兒,使每個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心智的發展
做餅干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復習鞏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點,并學會按圖形特征進行分類。
2、初步學習對應粘貼的能力(學習使用雙面膠粘貼)。
3、產生對小動物的關愛之情。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5、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彩色復印紙圖形塊若干、泡沫圖形塊若干、小猴子手偶一個、三個小動物(小熊、小松鼠、小鳥)的教具、雙面膠、三角形、正方形、圓形門各一個、剪刀若干。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
鞏固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的認識。
活動難點
通過增加材料的難度引導幼兒正確區分三種圖形。
活動過程:
1、以故事《森林里的動物》導入,鞏同對三種圖形的特征的認識。
教師:前幾天小猴子來咱們幼兒園參加咱們的六一活動特別高興,走的時候幼兒園送給它很多好吃的夾心餅干,小猴子把餅干帶回大森林里送給其他小動物們品嘗,它們都特別喜歡吃。就是這些餅干(教師出示圖形餅干)。
教師:這是什么形狀的餅干呀?
幼兒:三角形。
教師:三角形的餅干長得什么樣呢?
幼兒:有三個角、還有三條邊。
教師:對,那這是什么形狀的餅干呢?
教師引導幼兒一起總結出i種圖形的特點:三角形有三個角三條邊,圓形的邊是彎彎的合攏的曲線;正方形有四個角四條邊。
教師:現在森林里舉行盛大的宴會,那我們送點什么給他們呢?
教師:它們愛吃餅干,我們就給他們做一些餅干吧。
2、操作活動:為小動物做餅干。
(1)出示三種動物教具。
教師:我們看看今天都有哪些動物來參加宴會(教師一一出示三種動物)。
幼兒:小熊、小松鼠、小鳥。
教師:你們看看它們的嘴分別是什么形狀,嘴的形狀就代表它們喜歡吃什么形狀的餅干。
幼兒:小熊是正方形、小松鼠是圓形、小鳥是三角形。
(2)為小動物制作它們喜歡吃的三種形狀的餅干。
①將桌子分成三個組,分別制作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②幼兒自愿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制作餅干。
③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給幼兒提供了不同難度、不同層次的兩種材料:一種是已畫好的三種圖形,幼兒直接拿剪刀剪下來即可;另一種要求幼兒自己畫自己剪。
3、給小動物送餅干。
(1)教師向幼兒提出送餅干的要求。
教師:請小朋友們把做好的餅干送給我們的小動物吧,但千萬別送錯哦。
教師:去往森林的路上有一條小河,小河上有三種不同形狀的路線。如果你做的是正方形的餅干就要踏著正方形的小路過去,做的是三角形餅干就要踏著三角形的小路過河,如果是做圓形餅干的小朋友就要走圓形的路,千萬不要掉到小河里。
教師:過了小河還要鉆過山洞,那里也有三個形狀的門,請小朋友們想想:應該走哪個門?
(2)給小動物送餅干。
①將同種圖形擺放成三條路,讓幼兒去送餅干。
教師將三種形狀的泡沫塊擺成三條路線,孩子們迫不及待地要給小動物們送餅干。一名幼兒趕忙跑過小河鉆過三角形門送到鳥媽媽的嘴里,但是他沒有踩著三角形的泡沫塊。
教師走過去問幼兒:你剛才做的是什么形狀的餅干?
幼兒:三角形。
教師:那你應該送給哪個小動物?
幼兒:送給小鳥。
教師:河上有三條小路,你應該走哪條小路呢?
教師:請你看看哪條路鋪的石頭跟你做的餅干是一樣的形狀呢?
幼兒:這條。(他用手指指地上的三角形小路)
這時,又有一名幼兒跑過來隨意把餅干放在了一只動物的嘴里,扭頭便走。
教師:我剛才看到你做了一個特別好吃的餅干,能告訴我是什么形狀的.嗎?
幼兒:正方形。
教師:請你看看哪只小動物嘴巴和你餅干形狀一樣呢?
幼兒:小熊。
教師:那你為什么送給小鳥呢?
幼兒:我特喜歡小鳥。
教師:那你看看小鳥的嘴巴是什么形狀呢?
幼兒:三角形。
教師:對啊,如果你喜歡小鳥,那你就應該選一些它喜歡吃的餅干喂它,好嗎?
幼兒:好。
②將小河的拼擺逐漸增加難度:從同種圖形擺在一起到把各種圖形混在一起。要求幼兒經過尋找、辨別、判斷后才能經過小河。
4、小結:與幼兒清點、驗證送給小動物的餅干是否正確。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1)活動的設計比較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組織形式上以游戲貫穿始終,使幼兒在教師創設的快樂游戲情境中加深了對三種圖形的區分和認識;
(2)教師能仔細地觀察每一位幼兒的表現,發現問題及時給予個別指導,并能根據幼兒的能力差異靈活地調整游戲難度,滿足不同能力幼兒的需要,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
2、活動中的不足:
隱藏的目標相對較多,使幼兒無法全面顧及,如使用剪刀剪圖形對小班幼兒來說有點困難,這樣影響了幼兒送“餅干”的時間,進而影響主要目標的完成。
主要內容:
1、這節活動讓幼兒給小動物做圖形餅干,游戲化的方式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情境性比較強,整個活動始終讓幼兒在情境化的游戲中反復操作,從而復習、鞏固了對三種圖形基本特征的認識。
2、教師對幼兒的能力和經驗非常了解,看得出幼兒基本都有使用雙面膠的經驗,而且許多幼兒還比較熟練。所以教師讓幼兒用雙面膠粘貼非常合適,縮短了他們送餅干的時間,可以看得出教師之前對幼兒已有經驗的分析充分。
3、教師組織的每個環節比較嚴謹,如在過小河時對幼兒的要求提得明確、具體。并且注意觀察,對個別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但建議給小動物送餅干時,教師可以提醒幼兒對它們說一句禮貌的話語,從而有效地落實社會領域的情感目標。
綜合評析: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準備充分,提供的材料適宜、豐富,能較好地物化教育目標,通過豐富多樣化的材料使幼兒反復操作、練習,如讓幼兒做不同形狀的餅干、給動物送餅干要走過三種形狀的小路、鉆過三種形狀的門、找到三種不同形狀動物的嘴巴喂餅干。將教育目標和要求完全貫穿于游戲之中,使幼兒在快樂中獲得發展。
教師通過提供具有層次性的材料、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游戲環節滿足了不同水平的幼兒發展需求,如提供兩種材料,即一種是已畫好的三種圖形,幼兒直接拿剪刀剪下來即可;另一種是要求幼兒自己畫自己剪,滿足不同水平幼兒的需求。
建議教師直接給幼兒提供做好的圖形以縮短他們做“餅干”的時間,以便有更多的時間讓他們選擇去送各種形狀的餅干,這樣可以增加幼兒辨認的次數,讓每位幼兒都有機會送每種圖形的餅干。
做餅干 篇9
一、設計意圖:
孩子的學習要來源于游戲,來源于生活。帖是幼兒熟悉、喜愛的食品。它精美的包裝、形態各異的外形、鮮艷美麗的色彩、奇特豐富的口味,都對幼兒有著巨的誘惑力,對年齡幼小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設計《帖小屋》這個幼兒既熟悉又感興趣的`內容,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主動探索,獲得直接經驗。
二、活動目標:
1.感知、了解各種帖的特征,能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2.初步知道按形狀分類擺放物品。
3.愿意參與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三、重、難點:
重點:知道按形狀分類擺放物品。
難點:了解各種帖的特征,能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四、活動準備:
小帖若干,帖盒圓形、方形各一個,布袋2個,課件,帖小屋
五、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開始)提問:小朋友吃過糖嗎?那你吃過什么糖?
(二)展開部分1.認識各種帖:
帖小屋里住著好多的帖寶寶,看誰先說出它的名字。
2.送帖寶寶回家(按形狀分類)幼兒動手操作:每位幼兒拿一塊糖,分別將圓圓的糖和方方的糖送回圓圓的家和方方的家。
檢驗:帖寶寶你有沒有去別人家啊?我們一起來看看。
3.判斷數量,軟硬。
出示布袋,布袋里也有帖寶寶哦,布袋里的帖寶寶可不一樣哦。
判斷數量:幼兒用手摸摸,哪個多,哪個少?
判斷軟硬:哎,怎么感覺哪里不一樣呢?為什么感覺不一樣呢?摸上去什么感覺?
小結:一邊多,一邊少,一邊軟,一邊硬。
(三)結束部分:
1.今天小朋友表現都很好,老師請你們吃糖,想不想吃?
每人拿一塊帖,說說自己的是什么樣的,并分享帖帶來的樂趣。
2.延伸:用糖紙一起裝扮帖小屋。
做餅干 篇10
一、教師動作建議
音樂A段:
1-4小節,雙手用力向下壓(做揉面狀)4次,拍手2次(做拍面狀)、雙手向前推(做放進烤箱狀)。
5-16小節,重復1-4小節動作3次。
17-20小節,雙手在身前自由的從左到右和從右到左做“撒芝麻”的動作。
21-24小節,重復17-20小節動作
音樂A’段:
25-40小節,重復A段1-16小節動作。
音樂B段:
41-42小節,右手伸出食指從右到左在身前快速滑動(表示一分鐘烘烤的時間)。
43-44小節,右手伸出食指從右到左在身前快速滑動(表示兩分鐘烘烤的時間)。
45-46小節,右手伸出食指從右到左在身前快速滑動(表示三分鐘餅干烘烤的時間)。
47-48小節,雙手做從烤箱中取出餅干狀動作。
音樂B’段:
49-54小節,雙手手心向里,向左、右、前三個方向到鼻子處做聞香味狀3次。
55-56小節,拍手4次。
結束句:雙手在身體兩側慢慢打開,手指抖動,后雙手在兩側斜前方打開定住。
◆游戲玩法建議
A和A’段:幼兒兩人一組面對面站好,把對方想象成一個小面團,可以揉捏身體的各個部分。間奏部分:一人蹲下,一人繞圈給“小面團”撒芝麻,兩人交替做。B和B’段:兩人牽手做“雙層餅干”,聽音樂做牽手翻身的游戲,兩個樂句一次,結尾樂句停頓擺好造型。等待“糕點師傅”找出色香味最美的“雙層餅干”。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把握音樂節奏,嘗試用簡單的身體動作表現糕點師傅的忙碌與喜悅。
2、感受音樂活潑詼諧的意境,通過“做餅干”、“聞香味”等游戲情境來分辨不同的樂句、樂段,初步了解音樂結構。
3、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牽手翻身”的游戲,并在游戲過程中注意同伴間的相互合作。
【活動準備】
音樂、廚師帽、夾餅干的鉗子。
【活動過程】
1、通過教師的動作引導讓幼兒了解音樂的結構和旋律、節奏。
(l)提問導入:你們吃過餅干嗎?吃過什么餅干?那你們做過餅干嗎?今天我要當一次糕點師傅,給你們做一次餅干,請你們來嘗一嘗!
(2)教師隨音樂做動作,幼兒欣賞,觀察教師是怎么做餅干的,猜測這些動作是什么意思。
(3)放音樂,教師邊做動作邊解釋動作含義。
(4)放音樂,請小朋友來嘗試做餅干,教師在這一步驟有意識的和孩子進行簡單的身體動作交流。
(5)請一位幼兒當“糕點師傅”,帶領小朋友們一起做餅干。并交代清楚“糕點師傅”的任務是在音樂的中間部分給所有的餅干“撒芝麻”。
2、通過幼兒之間的合作感受音樂活潑詼諧的風格。
(1)諸一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示范。(揉面、撒芝麻)
(2)自己找好朋友隨音樂前半段做一遍,可以創設各種不同的動作。
3、玩游戲:做雙層餅干。
(l)介紹游戲規則,(兩個人的頭都要從同一個手臂下鉆過去,然后再從同一個手臂鉆回來。)請一位幼兒和教師一起示范,并在最后一個樂句擺造型,說說自己做的是什么餅干(動物餅干、字母餅干等等)。
(2)兩兩牽手,先跟老師一起做,掌握好節奏。
4、選擇伙伴,隨音樂完整做一遍。
5、創設情境:我來聞聞哪塊餅干最香,用個大鉗子把他們鉗出來送給老師們嘗嘗。
做餅干 篇11
教學目標:
1、在游戲情境中學念兒歌,感受兒歌的情趣。
2、能用動作表現兒歌內容,體驗表演的樂趣。
教學準備:
可操作圖畫書
紙制平底鍋若干
鐵鍋一只
動物餅干一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引出“小老鼠”。
這個動物有尖尖的嘴巴,細細長長的尾巴,你們知道是誰嗎?
2.師幼互動,扮演老鼠媽媽和小老鼠。
小老鼠們,你們肚子餓嗎?媽媽給你們來做好吃的?
二、學念兒歌
1.教師示范,朗誦。
2.說一說老鼠媽媽是怎么做餅干的。
3.幼兒跟念兒歌。
(跟著媽媽一起來做餅干。)
4.香香的餅干被小狗、小羊、小豬聞到了,他們也想吃餅干,我們幫他們做一做吧。
(跟著老鼠媽媽邊念兒歌邊幫小動物們做餅干。)
三、兒歌游戲
1.幼兒操作小平底鍋做餅干。
2.引出老貓,開展游戲。
3.出示實物鍋子,回到現實中,給小朋友做餅干。
集體念兒歌一遍,看看做出餅干來了嗎?
4.分發餅干,說說餅干都是什么形狀的?
附兒歌:
小老鼠做餅干,咕嚕嚕嚕,啪。
攪一攪,拌一拌,咕嚕嚕嚕,啪。
補充:
餅干餅干做好啦,聞一聞,香不香? 香,香,香!
什么餅干做好了,小狗餅干做好了。
餅干餅干做好啦,嘗一嘗,脆不脆? 脆,脆,脆!
什么餅干做好了,小羊餅干做好了。
餅干餅干做好啦,舔一舔,甜不甜? 甜,甜,甜!
什么餅干做好了,小豬餅干做好了。
做餅干 篇12
活動目標:
1.在玩“照鏡子”游戲的過程中,關注自己的五官特征。
2.通過照鏡子和參與照鏡子游戲,感知鏡子中的我,了解鏡子的基本特征。
3.激發幼兒觀察鏡子、探索鏡子奧秘的好奇心,體驗照鏡子的快樂。
活動準備:
鏡子、平面鏡、人手一份。
五組影子造型。
活動過程:
一、通過“猜謎語”,引出主題。
1.師:小朋友們,老師出個謎語給你們猜一猜,知道答案的就請舉手告訴我。“你哭它也哭,你笑他也笑,只要對著它,喜怒全知道。”(鏡子)
師:對了,它就是鏡子。今天老師呢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面鏡子,找找它在哪里,請你把它拿出來,我們一起來照照鏡子。
2.照鏡子。
師:哎呀!鏡子告訴我我的臉蛋上面有臟東西,我得趕快把它擦干凈。小朋友照照鏡子看看小臉蛋上有沒有臟東西。好,小朋友蜜察一下,我們的小臉上有什么東西?
幼: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師:我們眼睛像什么?耳朵像什么?嘴巴像什么?鼻子像什么?
3.猜謎語。
師:我們再來猜幾個謎語吧!聽仔細。“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顆黑葡萄。”請小朋友來猜猜它是什么?(眼睛)“左一片,右一片,隔著山頭不見面。”它又是什么?(耳朵)“上一片,下一片,中間一道白圍墻。”(嘴巴)“可以呼吸,可以聞氣味,它的本領可真。”(鼻子)
師:哇,我們的小朋友真能干,表揚一下自己,棒棒棒,我最棒;嘿嘿嘿,向我學,耶!好,小朋友們一起對著鏡子笑一笑,鏡子里的你怎么樣了?在鏡子里除了能看到你自己還能看到什么?(請幼兒說說)。鏡子的本領不?
二、照照鏡子,激發幼兒參與活動興趣。
師:哎呀!我的臉蛋在鏡子里,可是我的手呢?它去哪里了?小朋友怎么樣才能在鏡子里看到老師的手呢?我放下來一點試試。我看到了手,可是臉又看不到了,那怎么樣才能讓自己又能看到手又能看到臉呢?小朋友老師想想。
1.引導幼兒照鏡子。
師:你們發現了沒有,我們教室里多了一樣東西,是什么?在這面鏡子里能不能一起照到手和臉呢?我們來試試。(請幼兒來照鏡子)
師:請小朋友們一起來照一照鏡子。現在我們的整個身體都在鏡子里照出來了那小朋友們你在鏡子里還看到了什么?
2.請個別幼兒對著鏡子看看自己并做漂亮的,酷酷的造型。
師:我請表現好的小朋友到鏡子前擺個漂亮的造型,臭美一下。
三、造型模仿。
1.教師出示造型。
師:老師這里有幾個小朋友照鏡子的影子,我要請小朋友上來學一學,看他學的像不像?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誰學的最像。
師:剛才在學做動作的時候,有一個小朋友對老師說,這個不是鏡子里的`影子。那個小朋友太棒了,被他發現了,這些呀就是小朋友們在太陽底下的影子。
四、游戲“照鏡子”
1.師:接下來,我們帶著鏡子一起去找找自己的影子,看看鏡子里的影子在太陽下是什么樣子的把!
2.教師帶領幼兒到操場上玩照鏡子的游戲,尋找鏡子在墻上的影子。
做餅干 篇13
活動目標 1.了解做餅干的過程,并說一說,做一做。 2.能跟著音樂旋律做動作,體驗做餅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律動《做餅干舞》 2.課件ppt 活動過程 一、音樂表演進場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要到餅干王國去參觀,你們準備好了嗎?出發嘍!(隨音樂進場)餅干王國到了! 師:瞧,餅干王國有這么多好吃的餅干耶!快我們坐下來欣賞一下吧。都有哪些餅干呀?(有心形、三角形、長方形、圓形、字母、花朵、兔子、小熊等等)小朋友,你喜歡吃餅干嗎?你吃的餅干是什么樣子(形狀、是什么口味的)的?你有跟爸爸媽媽一起做過餅干嗎?餅干是怎么做成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餅干王國的點心師是怎么做的! 二、欣賞圖片,感受做餅干的過程。 1.欣賞制作餅干的流程圖 材料準備(瞧,餅干王國的點心師正在準備做餅干的材料,有面粉、雞蛋、黃油等等。)——篩一篩(首先,把面粉用篩子篩一篩,篩一篩,篩一篩)——加加水(篩好面粉就要給面粉加水啦!)——捏一捏(然后把面粉攪拌一下,和一和,再捏一捏,揉一揉。)——形成大面團(瞧,一個大大的面團就出現了。)——壓一壓(再將面團分成小面團一個個壓扁扁)——擺整齊(整整齊齊的擺放在烤盤上)——烤一烤(再放進烤箱烤一烤)——餅干出爐(嘀嘀嘀!香噴噴的餅干就做好了。) 2.談話總結(出示6張圖) 師:好吃的餅干是怎么做出來的呀?(觀看6張制作餅干圖) 首先,要干什么呀?(篩面粉)我們一起來說一說“面粉篩一篩,篩一篩,篩一篩。”篩好面粉怎么辦的?(加水啦!)對,加水咕嚕嚕,咕嚕嚕,咕嚕嚕。水加好了,點心師又怎么做的呢?(捏一捏)來,我們一起來,捏一捏,捏一捏,捏一捏,捏一捏。師手指圖片問:那這張圖片點心師傅在干什么呢?(壓扁扁)壓扁扁,壓扁扁。壓完后要把它放進烤箱干嘛去?(烤一烤)我們也把它放進去烤一烤。師:嘀嘀嘀,餅干怎么啦?(做好啦!)哇,好吃的餅干又香又脆。 師:餅干是怎么做的,和老師一起再說一說。(再完整的說一遍) 【篩一篩、咕嚕嚕、捏一捏、壓扁扁、烤一烤、吃餅干嘍】 三、學跳做餅干舞,感受學習的樂趣 1.完整范跳 師:哇,做餅干真有趣,邢老師還會跳做餅干舞呢!你們想不想看一看呀!(教師跟著音樂邊說邊跳) 2.分動作學習 師:好看嗎?那你想不想來學做餅干舞呢?(想!) 【(幼兒小篩子準備好)師:那剛才你看清楚我是怎么跳的嗎?把小篩子拿出來,我把面粉放進你的篩子里。我們一起篩面粉了!篩一篩,把面粉篩一篩哦,這邊篩一篩,那邊篩一篩,上面篩一篩,篩下來,慢慢篩,扭一扭,屁股扭一扭,好,慢慢的扭上來,扭上來,扭上來。(教師邊說邊做動作:面粉篩一篩,篩一篩,篩一篩。)好了,你們的面粉都篩好了嗎?(好了)那我們現在要干什么呀?(手指圖片)用小茶壺加加水,對了,看,這是我的小茶壺!你的小茶壺呢,在哪里?(在這里)加水吧!加水咕嚕嚕,咕嚕嚕,咕嚕嚕。要發出聲音哦,咕嚕嚕,咕嚕嚕,我們再多加一點,咕嚕嚕,咕嚕嚕,再多加一點,咕嚕嚕,咕嚕嚕,(加水咕嚕嚕,咕嚕嚕,咕嚕嚕)水加好了,我們接著干嘛呀?捏一捏面團,捏一捏,小手捏一捏。(捏一捏,捏一捏,捏一捏,捏一捏,捏一捏,捏一捏)咦,你們的面團捏好了嗎?捏好面團,我們要怎么做呢?(壓扁扁)壓扁扁,壓扁扁,壓扁扁,壓扁扁,咦,我們壓了幾下?(要壓4下)再壓一遍。好啦,壓好后我們要送進烤箱干嘛呀?(烤一烤)注意嘍,小餅干要正面烤一烤(正面正面,跳起來),還有呢?轉過身去,反面也烤一烤(反面反面),拍手回來(好吃的餅干香又脆)(教師示范:正面正面,反面反面,好吃的餅干香又脆。)哦,餅干做好了,來!大家一起吃餅干嘍(再次做動作強調:吃餅干嘍)!】師:小朋友,學會做餅干了嗎? 3.幼兒完整表演 (1)師:那我們一起跟著音樂來做餅干吧!準備好,把面粉放進去啦(加面粉的動作)師: “點心師做餅干,大家一起做!”面粉篩一篩,篩一篩,篩一篩;加水咕嚕嚕,咕嚕嚕,咕嚕嚕;捏一捏,捏一捏,捏一捏,捏一捏,捏一捏,捏一捏;壓扁扁,壓扁扁,壓扁扁,壓扁扁,放進烤箱烤一烤,正面(正面),反面(反面),好吃的餅干香又脆,吃餅干嘍! 師:聞一聞我們做得餅干(做聞的動作)好香哦!讓我們來吃一口,啊嗚!(吃餅干的動作)餅干香不香?(香)恩,又香又脆。啊嗚啊嗚啊嗚(吃餅干的動作) (2)師:哇,小朋友真能干,我們多做些餅干,好不好?開始嘍。跟我一起邊說邊做,聲音要響亮哦! 四、嘗試造型 師:咦,你的餅干是什么形狀的?你是動物餅干呀,是什么小動物餅干?(小兔)我看出來你的小耳朵豎起來了。小兔在哪呀,做一做。 師:這次我們跟著音樂做一做動物餅干吧!你喜歡什么小動物你就擺出他的造型,我們開始吧!(造型亮相) 師:咦,動物餅干在哪里呀?你做的什么動物餅干? 五、結束 師:哇,今天的餅干王國之旅就結束了,我們做了這么多好吃又有趣的餅干,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哦,想送給誰呀?幼兒說一說(爸爸、媽媽、老師、好朋友等等) 師:我們就去送給他們嘗嘗吧~~出發嘍~。【幼兒捧著餅干隨著音樂有節奏的走出去,做再見的動作。】(小朋友走走走,送餅干,送餅干嘍……)
做餅干 篇14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境中學念兒歌,感受兒歌的情趣。
2.能用動作表現兒歌內容,體驗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圖片鍋若干(教師一個,幼兒人手一個)、實物鍋一只,餅干若干。
活動過程:
(一) 謎語引入。
1. 有個動物,他有尖尖的嘴巴,細細長長的尾巴,會“吱吱、吱吱”叫,小朋友知道這是誰嗎?今天老師請你們當小老鼠,我當老鼠媽媽。
2.師幼互動,扮演老鼠媽媽和小老鼠。
3. 討論做餅干。
(二)理解并掌握兒歌內容。
1.媽媽這里有一只大鍋,請老鼠寶寶聽一聽媽媽做餅干的魔法。
教師邊做動作邊念兒歌:小老鼠做餅干,咕嚕咕嚕——啪;攪一攪拌一拌,咕嚕咕嚕——啪。
2.這么香的味道飄出去,被其他的小動物聞到了,你看,誰聞到了?小狗想吃什么味道的餅干呢?狗媽媽說我們的餅干真好吃,讓我們多做一些帶回家給小狗寶寶吃,好不好?(學說“骨頭餅干做出來”)
3. 寶寶們我們休息一下吧!(ppt門鈴響)咦,是誰來買餅干了?
4.原來是小白兔聞到了餅干的香味,那小白兔愛吃的餅干是什么味道的呢?
5.(ppt母雞叫聲)誰也來買餅干啦?雞媽媽還帶來了許多的草莓,那我們給它做草莓餅干吧!
(三)情境游戲,嘗試進行兒歌創編。
1.幼兒操作平底鍋集體創編兒歌:小老鼠做餅干,咕嚕咕嚕啪;攪一攪,拌一拌,咕嚕咕嚕啪。耶!餅干做出來。
2.互相交換平底鍋,做不同口味的餅干。
(四)品嘗餅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