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巧的小手(精選2篇)
靈巧的小手 篇1
一、活動目標:
1、鞏固對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的認識,探索圖形間的變化與關系。
2、學習使用剪刀,會沿著邊線剪出圖形。
二、活動重點:
探索圖形間的變化與關系。
三、活動準備:
1、大手帕一塊。
2、幼兒活動材料《數學》p10《靈巧的手》。
3、剪刀人手一把。
四、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
1、教師出示單色手帕。這是一塊手帕,它是什么形狀的?下面我用這塊手帕來變魔術。
2、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將正方形的手帕橫對折。正方形的手帕變成了什么形狀?
3、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將正方形的手帕斜對折。正方形的手帕又變成了什么形狀?
4、請個別幼兒嘗試將正方形變成其他形狀。
(二)、剪剪折折
1、請幼兒翻到幼兒活動材料《數學》p10《靈巧的手》,告訴幼兒:請用你的小手剪一剪、折一折,讓正方形紙來個大變身,看看都變成了什么形狀。
2、引導幼兒正確使用剪刀,沿著實線將正方形的外輪廓剪下來。然后,把減下來的正方形按照虛線折一折,說說正方形變成了什么圖形。
3、幼兒將折好的圖形剪開,數一數一個大圖形變成了幾個小圖形。
五、活動延伸:
靈巧的小手 篇2
手是幼兒在一日活動中時時刻刻都在接觸和使用的。即將升入中班的幼兒處于第一個自立期。自己動手既是對他們的要求,也是他們自己的需要。這時期的幼兒,總想擺脫成人的照料,但是幼兒對自己的手缺乏真正的了解,,缺少保護手的知識和能力,為此我們開展了《靈巧的小手》主題,目的是通過主題活動讓家園協同培養幼兒的自立精神和自理能力。
首先我們以手的認識為中心,通過觀察、操作、手指點畫及各項活動讓幼兒了解手的各部位名稱,了解手的功用,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培養幼兒愛勞動的情感,并有初步保護手的意識。
歌曲《大拇指、小拇指》就是以認識手的部位為目標創編歌曲,幼兒認識了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活動延伸時設計的故事《五指爭功》讓幼兒明白了五個手指要團結合作,大家都是好朋友。
《小丑的手指》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復習數字1—10,并知道小手是會說話的小幫手,他能幫我們數數,我們要保護小手。每天把它洗得干干凈凈,臟手是不能直接拿吃的,細菌會帶到肚子里,讓我們《嗚哇嗚哇肚子痛的》。通過學習幼兒了解到小手能做很多的手工,會用斯、貼、揉、搓、畫的方法完成美術作品,而且我們的小手畫出來就是一幅美麗的手掌創意畫,像小鳥、象孔雀,像蝴蝶等等。我們的小手指頭沾上顏料也能畫出美麗的圖案。小手還有好多的好朋友,手套可以保護小手不受傷害,保暖。我們要時時刻刻保護我們的小手,不讓她收到傷害,不用堅硬的物品碰撞小手,不做危險的動作。
主題活動結束了,看著孩子們的手工作品,聽著孩子們的話語老師知道我們的寶寶長大了,孩子們的小手越來越能干,孩子們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師已經放心,他們一定能做一名合格的中班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