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觀察物體
單元學習目標: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3.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4.通過以上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重點:從正面、側面上觀察簡單物體的形狀。
難點:感知對稱現象,能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課時安排:3課時
課題: 觀察物體(一)
內容:教材p67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的同一個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根據看到的不同形狀,正確確定正面、側面、背面的觀察位置。
3.在觀察的過程中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并能根據觀察到的形狀確定觀察的位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上課前,老師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有兩只螞蟻,有一天他們打算去看看牛是什么樣的,于是啊,他們就出發了,一只螞蟻爬到了牛蹄上,說:“牛長得和碗差不多大小。”另一只螞蟻爬到了牛角上,說:“不對,牛是彎彎的,和黃瓜差不多長。”
師: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預設學生回答:他們看得不全面,他們只看到牛的一部分。
師:是啊,這兩只小螞蟻只看到牛的一部分,所以都說不出牛的全貌。
二.觀察物體,探索新知。
1.要了解一樣物體,需要全面地去觀察,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全面地怎樣觀察物體。
2.小組合作觀察。
四人小組拿出一個玩具,固定在桌面上不移動,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桌面上的小熊(最常見的動物玩具),然后說一說,你看到的是小熊的什么部位。
3.匯報:
你看到的是哪個部分?你是坐在什么位置觀察到的?其他小組和他看到一樣的小朋友請起立。誰看到和他看到的是不一樣的。
4.課件出示:
小朋友真仔細觀察得真仔細。這有幾個小朋友看到的場景,你能說說他們分別是從哪個角度觀察的嗎?
5.通過觀察小恐龍,你發現了什么?
站在不同的位置,我們看到的都可能不一樣的。
三.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觀察書本。
請同學們把書四本合放。一會根據老師出示的畫片,想一想應該是從那個角度看到的畫面,就到走那個方向。
2.猜物體。
(1)課件出示玩具汽車的一面,這是什么,這是從那個角度去觀察的車?變換圖形,再問。
(2)出示圓點。這是什么?有很多可能。看來單從一面判斷是不行,我們要更全面些。出示鉛筆正面圖。再左右。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都在做什么?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要了解一個物體,我們必須全面地進行觀察。
五.作業:
回家選擇一樣物體,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并畫下簡易圖。
課題: 軸對稱圖形的認識
內容:教材p68
教學目標:
1.經歷直觀演示、動手操作的過程,了解對稱現象,并能識別軸對稱圖形。
2.發展空間觀念,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對生活事物及相應圖形的欣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欣賞數學美。
教學重點:認識軸對稱圖形,會畫對稱軸。
教學難點:找對稱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