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過程與方法:在合作交流與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愉悅,合作的快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教學難點: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例題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你們愛玩蹺蹺板嗎?今天我們去蹺蹺板樂園玩一玩好嗎?
2.出示蹺蹺板情境圖。
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
3.學生觀察圖片,并根據看到的信息提出問題。
(1)玩蹺蹺板的有多少人?(口答)
(2)蹺蹺板樂園一共多少人?
(3)玩蹺蹺板的比沒玩蹺蹺板的多幾人?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
重點研究第 2 個問題。
師板書:有 3 組同學在玩蹺蹺板,每組 4 人。還有 7 人沒有玩,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2.觀察圖片,讓學生完整地敘述一下要解決的問題。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請學生把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5.學生板書列式。
43=12(人) 12+7=19(人)
綜合算式: 43+7=19(人)
6.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我們剛才是如何發現問題的?又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8.處理第 3 個問題。
(1)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
43=12(人) 12-7=5(人) 或 43-7=5(人)
(2)說說你的想法。
9.小結。
比較剛才解決的兩個問題,它們有什么異同?
生:兩道題的第一步都是用乘法計算的,不同的是第二步,前者用加法,后者用減法。
師:我們今天學習的就是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的方法來解問題的。我們在解決問題時一定要認真看懂圖的意思,或者讀懂題的意思,在認真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相關問題的關系后,再選擇正確的解決方法,最后列式解答。
[設計意圖:通過一幅圖中的不同問題,讓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通過比較兩個例題的異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 (1)引導學生自己觀察圖片,口頭編題。
例如:
① 樹上有 10 只小鳥,飛走了 4 只,又飛來 3 只。現在樹上有多少只小鳥?
列式:10-4+3 或 10-(4-3)
② 花叢中有 2 群小蜜蜂,每群 4 只,還有一群蜜蜂是 3 只。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
列式:42+3
(2)學生匯報問題,并解決問題。
讓學生說出所列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