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解決問題)
2.小組討論:教材練習一的第5題.
三.思維訓練
1.一技薟字筆8元,一技圓株筆5元.小紅有20元錢,她買了一技薟字筆和一技圓珠筆,還剩多少錢?(用兩種方法解答)
2.自己編一道用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第4課時.蹺蹺板(問題解決三)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9頁例3。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分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2.讓學生學會用乘法和加法(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情感與態度: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
學前準備:教科書第8~9頁蹺蹺板樂園情境放大圖片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定標
1.談話:同學們,休息日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什么?
2.出示蹺蹺板樂園情境圖,談話:“我們看看畫面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教師適當啟發引導:有多少人在玩蹺蹺板?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二、適時點撥
1.利用蹺蹺板場景插圖。
談話:看到這個畫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板書:現在玩蹺蹺板的有多少人?圖中有多少人?
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談話: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玩蹺蹺板的有多少人?圖中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1)26=12(人) (2)43=12(人)
12+7=19(人) 12+7=19(人)
(3)……
5.觀察比較解題方法的聯系。
明確解題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玩蹺蹺板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問:把分步解答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該怎么辦?
學生自己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 (1)26+7 (2)43+7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三、測評訓練
1.第9頁的做一做,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二的第1、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3.讓學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來解答。學生自編題目,互相解答。
四、總結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課有哪些收獲。
2.教師強調:請同學們嘗試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
板書: 問題解決三
例.3
(1)26=12(人) (2)43=12(人)
12+7=19(人) 12+7=19(人)
26+7=19(人) 43+7=19(人)
教后反思:
例3是教學用乘法和加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學生在上學期已經學習了乘加,乘減,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的兩步計算,也就是學生已有一定的基礎.但,在教學過程中有學生提出:觀看的比玩的少了幾人?本身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并沒錯,但值得老師注意的是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在引導學生看圖思考問題時應教育學生仔細審題,認真思考后在落筆.不能一下子否定學生的問題.這樣對學生會有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