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運動會》教案
教材背景 北師大版第三冊數學教科書第44~45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體驗乘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2、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提高學生分析、觀察、推理、判斷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出示掛圖,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參加過運動會嗎?你知道在運動會上都進行了哪些比賽?今天,我們一起到希望小學的運動會會場看一看,好不好?
二、玩中學.
1、說一說.
(1)(出示上半幅圖)請你仔細觀察這幅圖,說一說你發現了哪些數學問題?
(2)教師組織全班進行交流匯報,并且根據學生的口述進行板演.
2、做一做.
(1)你能在練習本上自己解決這些問題嗎?解決完后,請各小組的成員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解決方法。
(2)學生獨立解決后小組交流.
(3)指名匯報,全班交流.
3、看一看.
(1)出示下半幅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圖,說清圖意.
(2)學生獨立解答“一共有幾個氣球?”和“3瓶水需要多少錢?”這兩個問題.
(3)交流時,讓學生說說算式的含義.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再自己解決問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是密切聯系的,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想一想.
結合我們平時看到的或聽到的有關運動會的事,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1)小組進行合作討論活動.
(2)組織各小組進行匯報,其他同學注意傾聽.指名解答口述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注意傾聽是良好的學習習慣之一.仔細傾聽,培養了學生聽的能力,同時在聽的過程中學會進行分析判斷、解決數學問題,使學生的多種能力共同發展.]
三、學中做.
1、讓學生先弄清圖意,再獨立解答.
2、學生獨立解答后在交流時指名說說各個算式的含義.
(1)每6朵扎1束,可以扎成幾束? □○□=□(束)
(2)平均扎成8束,每束有幾朵? □○□=□(朵)
3、先讓學生獨立解答,可能用乘法也可能用除法,只要學生的思路正確,都要加以鼓勵.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各個算式后可以用什么單位名稱.
(1)□只小鳥有12條腿. (2)□只青蛙有12條腿.
4、指名說圖意后,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租車方案進行全班交流.
有28人需要租車
(1)都坐小轎車,需要租幾輛?□○□=□(輛)
(2)說一說還可以怎樣租車.
四、做中得
在生活中尋找、發現數學問題并試著獨立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