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狐假虎威教案(精選2篇)
二年級上冊狐假虎威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假、威、轉”等17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轉、悶”,會寫“食、物、爺”等8個生字,會寫“食物、身邊、為什么”等10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體會寓意,使學生受到啟發和教育。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讀準字音,理解詞語。把字寫正確、美觀。
教學難點
讀懂故事,明白“狐假虎威”的寓意。
教學方法
講授、小組合作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1.播放歌曲:《兩只老虎》。
2.交流:同學們,在你們眼中老虎是什么樣子的?那狐貍呢?你們更害怕誰呢?
學生交流討論。
3.揭題:可是,今天大森林里卻發生了一件特別奇怪的事,小動物們不再害怕兇猛的老虎了,而看到狐貍卻撒腿就跑……這是為什么呢?(板書課題)
二、識字解詞,讀通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提出要求:借助拼音,輕聲自由練讀課文。讀第一遍時,在生字下面做“△”記號。讀第二遍時,生字重點拼讀。讀第三遍時,在難讀的句子下面畫線。讀第四遍時,標上自然段序號。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
shí食
wù物
yé爺
jiù就
zhuǎ爪
shén神
huó活
zhū豬
①各自拼讀,讀好前鼻音“神”,整體認讀音節“食、物、爺”。
②指名認讀,相機正音,并用生字口頭組詞。
③識記生字。
加一加:“人”加“良”是“食”;
“牛”加“勿”是“物”;
“父”加是“爺”;
“氵”加“舌”就是“活”。
換一換:“伸”減“亻”換“礻”就是“神”;
“很”減“彳”換“目”就是“眼”;
猜謎語:“瓜熟蒂落”就是“爪”。
(2)出示新詞。
眼珠一轉
扯著嗓子
違抗
一趟
納悶
受騙
借威風
派來
狐假虎威
神氣活現
搖頭擺尾
半信半疑
東張西望
大搖大擺
①開展讀詞游戲。指名讀,開火車讀。
②小老師領讀,齊讀。指正加點的字的讀音:
要注意讀準平舌音“嗓”,翹舌音“扯、受”,前鼻音“悶、騙”,后鼻音“抗、趟”。注意多音字“轉、悶”。“轉”表示改變方向或位置時,讀“zhuǎn”;指圍繞一個中心運動,讀“zhuàn”。
“悶”表示心情不好時,讀“mèn”;表示不透氣,空氣不流通,不吭聲時,讀“mēn”。
③識記生字:
聯系熟字,借助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識字:比如“嗓——桑”“神——伸”“違——圍”。
加一加:“扯、豬、納、悶、騙”均可以用加部件的方法識記。
借助熟字識記:“瓜——爪”“愛——受”“霞——假”。
(3)讓我們把這些字詞帶到課文中,一起來讀好課文。
①標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讀音是否正確。
②開火車讀,看誰讀得好。組織互相評價讀書。
3.整體感知內容。
(1)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
(2)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借著的威風把百獸嚇跑了。
讀一讀,小組討論交流,說一說,填一填。
三、指導書寫,規范寫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食
物
爺
就
爪
神
活
1.組詞語:給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頭組詞。
2.指導寫字:
(1)師范寫,重點指導“豬、神”并講述:(板書:豬神)
課件出示:“豬、神田字格課件。
“豬”左窄右寬,頂部“者”略高,底部左右齊平,“犭”的最后一撇從彎鉤與橫中線的交點起筆。“者”中的“土”在橫中線上側,“日”的第一筆豎貼著豎中線寫。
“神”左窄右寬,“申”略比“礻”長。“礻”的第一點靠右,與橫撇的尖角在一條垂直線上,“申”的第一豎從豎中線起筆。
(2)老師范寫,學生在習字本上描紅、臨寫生字。(提醒寫字姿勢)
(3)指名說說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書寫要點。
(4)教師巡視指導,強調寫字姿勢,提出要求。
①看準每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②看清每個字的結構,放慢速度。
③嚴格按筆順描寫。
(5)展示學生寫字作品,講評,適當獎勵。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認識了狐貍和老虎兩只小動物,了解了它們之間的故事。下節課我們接著學。
五、教后反思
第二課時
一、情景導入
出示狐貍和老虎的頭飾:假如一只狐貍和一只老虎相遇,會發生什么事?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狐假虎威》。(板書:狐假虎威)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2.了解初讀效果。用課文中的一句話概括這個故事。(原來,狐貍是借著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
三、精讀課文,指導朗讀
(一)指名讀第1自然段。
1.當狐貍從老虎身邊竄過,老虎怎么樣?
(老虎撲過去,把狐貍逮住了)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老虎很兇惡,而且非常餓,能隨時把狐貍吃掉)
2.狐貍被老虎逮住了,它的處境怎么樣?
(老虎很餓,狐貍隨時會被老虎吃掉,處境非常危險。)
(二)感悟狐貍和老虎的對話。
(學習第2—7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2—7自然段,用筆畫出狐貍說的話。
2.狐貍眼珠子骨碌碌一轉,扯著嗓子問老虎:“你敢吃我?”
出示第一次說的話“你敢吃我?”指名讀,質疑:狐貍說這句話時有什么動作?
(1)“狐貍眼珠子骨碌碌一轉”,做做動作,狐貍為什么要這樣做?
(想辦法對付老虎;想鬼主意)
誰能上臺來表演一下?
大家一起表演。
狐貍為什么說“你敢吃我”,而不是“你不能吃我”或“你別吃我”?
“你敢吃我?”有威嚇的語氣,說明狐貍裝腔作勢,也在試探老虎。
(2)學生再次讀書,理解“扯”字的意思。
(3)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指導學生讀好第2自然段。
(引導學生抓住“骨碌碌一轉”“扯”等詞語來讀好狐貍的話。)
3.出示第二次說話。
“老天爺派我來管你們百獸,你吃了我,就是違抗了老天爺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膽子!”
(1)“百獸”有沒有包括狐貍?為什么?
(狐貍不包括在內,因為它是“老天爺”派來管百獸的,老虎在內,說明狐貍很狡猾)
(2)這時老虎的態度怎樣?
(從“一愣”到“被蒙住了,松開了爪子”。)
“蒙”是什么意思?(騙)
這時,老虎心里在想些什么?(有些相信狐貍的話了)
它相信狐貍的話嗎?以怎樣的語氣說話才能把老虎給蒙住?
(3)老虎“松開了爪子”,狐貍為什么不立刻逃走?
(因為這時老虎還不完全相信狐貍的話,可以隨時把它抓回來,所以狐貍要繼續騙老虎)
(4)感悟“半信半疑”(板書:半信半疑)
4.出示第三次說話“我帶你到百獸面前走一趟,讓你看看我的威風。”
做一做,演一演,抓住狐貍的“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及老虎的“半信半疑、東張西望”指導學生得意地讀一讀這句話,感受狐貍的狡猾。
(三)讀演結合體會寓意。
(學習第8、9自然段)
1.自讀課文,圈出描寫狐貍、老虎和百獸不同表現的詞語。
2.指名讀描寫狐貍的詞,邊讀邊做動作。(板書:大搖大擺
搖頭擺尾
神氣活現)
3.指名讀描寫老虎的詞,邊讀邊做動作。(板書:東張西望)
4.森林中的百獸看到狐貍都怎樣?(感到納悶。)“納悶”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感到納悶?
(因為狐貍跟往常很不一樣。)往常的狐貍是什么樣子?(鬼頭鬼腦。)
5.再讀課文第8、9自然段,選自己喜歡的動物演一演。
(1)指名表演。
(2)百獸們被嚇跑的原因是什么?
(百獸因為害怕狐貍后面的老虎才嚇跑的。)
(3)能不能用課文中的原話來解釋“狐假虎威”的故事?
(原來,狐貍是借著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
四、總結回顧,領悟中心
1.齊讀“原來,狐貍是借著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
2.小結:后來人們就把借著別人的威勢嚇唬別人的這種行為叫做“狐假虎威”。(板書:狐假虎威)
3.你想對課文中的誰說些什么?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點撥,而后總結: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要學聰明的狐貍用智慧與壞人作斗爭,千萬不要學狡猾的狐貍去騙人,這樣才是人人喜歡的好孩子。
五、課堂總結
“狐假虎威”現在常用來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來欺壓人。學了這個故事,我們要懂得,不要隨便輕信別人的話,也不要隨便欺騙別人,更不要借著別人的威風欺負弱小的。
六、教后反思
二年級上冊狐假虎威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寓言故事,知道成語教狐假虎威的意思, 對課文中的狐貍和老虎有自己的認識。
2、學會用如果就說話。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對寓言故事,既要尊重學生的獨特的體驗,又要引導學生有正確的價值取向。
2、抓住課文中關鍵的詞句體會狐貍和老虎的角色特點,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DVD、狐貍、老虎圖案。
教學流程:
一、揭題設疑,導入新課
(出示虎狐圖案)同學們,知道這些是什么動物嗎?(虎和狐)
誰能說說你對這兩種動物有什么看法?(學生說)
一只狐貍從老虎身邊竄過,老虎撲過去,把狐貍逮住了。狡猾的狐貍和威猛的老虎之間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老虎和狐貍的寓言故事。
板書:狐假虎威
看清生字狐這個字讀(hú),意思是指狐貍,虎的意思是老虎,威字是什么意思?假字又是什么意思呢?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呢?狐假虎威這個故事的內容又是如何呢?就讓我們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來解答吧!
二、DVD演示課文內容。要求學生邊看邊聽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下面請小聲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懂課文。(生自讀課文。)
2、讀了課文,你們知道這個成語故事的內容了嗎?誰愿意說給大家聽呢?(生復述課文內容。)
四、品讀感悟,內化體驗
1、狐貍是怎樣借著老虎的威風把小動物嚇跑的呢?故事是怎么開始的呢?(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①想想當時老虎和狐貍各自的心情怎樣?它們會想些什么呢?
②老虎要吃狐貍,說明什么?(老虎兇猛)
③(出示圖片)多么兇猛的老虎啊!眼看狐貍就要被老虎吃掉了,想想狐貍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害怕)
2、接下去發生了什么樣的事呢?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27自然段。(生同桌互讀,小組分角色讀。)
①這個時候狐貍是怎么辦的呢? DVD演示27自然段內容。
②狐貍一共說了幾次?(3次)請找出第一次說的話,齊讀。
老天爺是什么人?狐貍說話時是什么樣的語氣?(趾高氣昂)能用這種讀讀狐貍說的話嗎?
③了解關聯詞如果就,并用它說話。
④老虎對狐貍說的話信嗎?可用個什么詞來形容?(半信半疑)
⑤狐貍又是用什么辦法打消老虎的疑慮的?指導朗讀第47自然段。重點指導讀狐貍第二次說的話。(用自信的語氣讀)
來到大森林里,狐貍和老虎一前一后地走著,(DVD演示內容),它們各是怎樣的神態?可讓學生表演。相機理解:紛紛逃命、得意洋洋。
⑥百獸怕狐貍嗎?為什么紛紛逃命呢?請朗讀狐貍第三次說的話,應用什么語氣讀?(得意洋洋的語氣)
3、那些百獸真的是怕狐貍、被狐貍嚇跑的嗎?讀完第8自然段你就明白了。(齊讀第8自然段)
①但老虎以為小動物們是被誰嚇跑的呢?說明老虎怎樣?(以為是狐貍。說明老虎笨)
②課文學到這里,同學們對假這個詞語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它是借著誰的威風,是誰嚇走了誰呢? (狐貍借著老虎的威風嚇跑森林里的動物,還借著老天爺的威風把老虎嚇走了。)
③狐假虎威這個成語就是比喻借助、倚仗別人的威風或勢力嚇唬人、欺壓人。
④說說你對狐貍和老虎的看法。
⑤結尾掲示了野獸逃跑的真正原因,反應出了老虎思考問題的簡單幼稚,不能識別事物的本來面目,對狐貍的話信以為真,結果被騙。
五、總結歸納,拓展延伸
我們不僅從語言上(狐貍的三次說話),也從動作神態上感受到了狐貍的狡猾。它借著老虎的威風嚇跑了百獸,人們就用狐假虎威這個成語比喻一種人:這種人自己沒有本事,卻仗著別人的勢力欺壓他人。
大家喜歡這個故事嗎?想象一下,當老虎明白自己被狐貍騙了后,接著會有什么樣的事情發生呢?(學生說說)
六、指導朗讀
下面我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生朗讀。)
七、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