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開店》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
1、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使學生初步體會除法與乘法的關系。
2、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積累經驗,培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初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能用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用乘法口訣求商。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堂實錄(片斷)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今天是我小熊開店的大喜日子,我們一起到他的店里看看好嗎?
生:好。
出示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小熊商店里有些什么?價錢是多少?指名說一說:布娃娃6元,坦克5元,皮球3元,文具盒4元,風箏8元。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好奇心,使學生很容易地進入情境。利用情境圖的直觀性,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
二、 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出示問題:小猴和小貓先來到商店,他們要買什么呢?(師邊說邊貼上小猴和小貓的問題:買4輛坦克需要多少元錢?20元可以買幾輛坦克?)(直接出示問題,使學生明確要解決的問題。)
2、引導學生解決問題:請學生齊讀問題:買4輛坦克需要多少元錢?20元可以買幾輛坦克?師:這可把小熊給難住了,你們能幫幫他嗎?
生:能!
學生獨立解答在書上,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師巡視指導。匯報。(此環節的設計利用學生愿意幫助他人的心理,將學生帶入解決問題的情境之中,進行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使學生積累參加數學活動的經驗。)
生:我能算出小猴買4輛坦克要用多少錢,4×5=20(元)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為一輛坦克5元錢,4輛坦克多少錢?就是求4個5元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四五二十。 〔師板書:4×5=20(元)〕
生:我能解答小貓的問題。20÷5=4(輛)
師:為什么這樣列式?
生:因為一輛坦克5元,20元里面有幾個5元就能買幾輛。
師:怎么計算20÷5?
學生可能有幾種回答:
①、1輛5元,2輛10元,3輛15元,4輛20元,所以可以買4輛;
②、用口訣:四五二十。
②、用口訣想,幾五二十?四五二十,所以得4。
④、因為5×4=20,所以20÷5=4。……
〔師板書:20÷5=4(輛)〕
重點教會學生怎么利用乘法口訣求商。可以背背除數的乘法口訣,將商找出來。
3、體會乘、除法之間的關系:
師:看上面這兩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這樣就能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算式,發現其中的關系,培養和提高觀察、理解、分析的能力。)
學生可能有下面幾種回答:
⑴、知道5×4=20,就可以知道20÷5=4;
⑵、都用四五二十這個口訣來計算。
⑶、用口訣計算除法很方便。
⑷、 這兩個算式中的數一樣,位置變了。
師總結:這兩個算式的聯系從形式上看就是:如果把兩個數相乘的積作為被除數,其中一個乘數作除數,那么商就是另一個乘數。在本質上看,求幾個相同的數的總和要用乘法,而求一個數能夠分成幾個相同的部分則要用除法。正因為如此,利用乘法口訣不僅可以求積,也可以求商。
4、豐富情境,運用求商方法,解決類似問題:
師:小兔和機靈狗得知小熊的商店開業了,也趕來湊熱鬧,看他們想買什么呢?(電腦出示:小兔、機靈狗圖片以及相關問題:小兔,我帶了12元錢,可以買幾個鉛筆盒?和機靈狗,我也帶了12元錢,可以買多少個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