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乘法口訣(一)》教材分析
(2) 教學4的乘法口訣時,學生已經有了編2和3的乘法口訣的體驗。因此,教材適當提高了教學活動的要求。表現在: 先畫張表計算坐小火車的人數,再從現實情境中提出幾個幾相加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參與編乘法口訣。
例題求2~4個車廂里有多少人,為什么先畫張表算一算?首先由于列表計算是解決問題常用的策略與方法。學生看圖算一共有多少人,會這樣想:1個車廂坐4人、2個車廂坐8人……教材順應學生的思考,引導他們把思考整理成表格,提升數學化的程度。其次是從表格里容易得出1個4、2個4相加、3個4相加等數學問題,填出的1個、2個、3個、4個車廂的人數分別是四道乘法算式的積。因此,這張表格便于學生寫出乘法算式,編出乘法口訣。
例題要求學生編口訣“四四()”,通過親自編口訣的實踐,更好地體會口訣的來源與含義。為了便于學生編出這句口訣,教材先示范了口訣“三四十二”,還讓學生填出乘法算式4×4=□的積。
(3) 教學5和6的乘法口訣,仍然先畫張表計算, 再從表格里提出1個幾、2個幾等數學問題,并寫出乘法算式,然后編出乘法口訣。相對穩定的教學活動線索,有利于學生主動建構新的數學知識。教材給學生提供了許多主動學習的機會,一是列出的表格里只填出前兩格的得數,其他得數讓學生看圖用加法算出來,從而體會相鄰兩格人數間的關系。二是寫出兩道乘法算式的積,大多數算式的積都要學生填寫,相應的乘法口訣也要求學生編出來。學生通過編口訣,能深刻體會口訣的含義,并記憶這些口訣。
2. 教學乘加、乘減,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幫助記憶乘法口訣。
第11頁例題和“試一試”分別教學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式題,這些式題都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或減法。教材在這里編排乘加、乘減,主要目的不是教學運算順序,而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記憶乘法口訣。因此,本單元中出現的式題都是乘號在前面,加號或減號在后面。計算這些式題,只要直接寫出最后的結果,不要寫出計算的步驟與過程。
(1) 在列出乘加、乘減算式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例題提出4個魚缸一共有多少條金魚的問題后,安排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交流方法。把4個魚缸里金魚的條數連加,是最容易想到的方法。如果注意到3個魚缸里各有4條金魚,就會想到先算這3個魚缸里的金魚有多少條,再加上另一個魚缸里的2條。這兩種解法既不相同,又有聯系。比較4+4+4+2與3×4+2就能發現,加法算式里的3個4相加如果用乘法3×4計算,也可以使計算簡便,這就是在新的情境中對乘法意義的進一步理解。
“想想做做”里有三道用圖畫呈現的實際問題。第1、3題在列出乘加算式的過程中,能進一步加強對乘法概念的體會。第4題在□里填數、在○里填運算符號,可以列出乘加算式,也可以列出乘減算式。無論列出哪種算式,都能促進對乘法的理解,培養靈活思考的能力。
(2) 聯系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明確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并向乘減計算遷移。
例題的乘加算式3×4+2是根據“先算3個4條是多少,再加上2條”的思路列出來的,先算算式中的乘法是很自然的!霸囈辉嚒庇嬎愠藴p式題,“豆莢”卡通提出的“先算什么”引導學生把乘加算式中先算乘法遷移到乘減算式中。在“想想做做”里先算乘法,就會成為學生能夠接受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