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 > 千克和克(通用14篇)

千克和克

發布時間:2022-12-15

千克和克(通用14篇)

千克和克 篇1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85~87頁的內容。 陳述性知識: 1.千克和克是質量單位,分別用kg和g表示。 2.秤面上1kg就是1千克,幾kg就是幾千克。 程序性知識: 1. 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質量單位千克和克。 2.  通過掂、估與稱,感受1千克和1克有多重。 3.  會用秤稱出1千克的物體。 4. 用不同質量單位來表示相同重量的物品,理解1000克=1千克。 教學目標: 1. 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4.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具準備: 兩袋禮物(重量相同,大小不一)、鹽兩袋(500克)、盤秤、健康秤。 學具準備: 每組學生準備:鹽、糖、果凍、礦泉水和糖果,彈簧秤、數學書、2分硬幣,1克砝碼,塑料袋一個。 教學意圖: 千克和克這兩個質量單位對二年級的學生而言是非常抽象的知識。本節課針對學生的感知規律和現有生活經驗,靈活處理教材,先認識千克,再認識克,最后理解克與千克的關系及知識應用。 因為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小,好動、好玩、好奇心強,根據這一特點,本節課在教學中創設活動情境,設計了五個活動環節,讓學生充分去發現和體驗。 活動一:感知輕重,導入新課。 要衡量物品的輕重,首先就要確立衡量的標準。通過“猜一猜”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明白用眼睛觀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準確判斷物品的輕重,用秤稱一稱才能準確知道物品的輕重。  要知道物品究竟有多重,就必須使用質量單位,通過驗證物品有多重,激起學生學習表示物品輕重的單位的需要。由此導入新課“千克和克”。 活動二:認識“千克”,感受1千克和幾千克。 讓學生體驗1千克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因而用一系列活動體會1千克,建立初步的、正確的1千克的印象。 先讓學生學用彈簧秤并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引導學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說一說1千克物品,“掂”是對“1千克”進行初步的感知,“說”是對“1千克”的進一步體驗。接著再估一估比1千克輕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還讓學生拎一拎幾千克的物品,輪流談感受。最后讓兩個學生稱體重,其他學生估自己體重。以此化抽象為具象,強化了學生對“1千克”的體驗。 活動三:認識“克”,感受1克。 克相對千克而言,沒有那么直觀,感覺也不會那么清晰。所以通過創設情境:小鳥重幾千克?引起學生質疑:稱不出來,需要更小的質量單位,從而導入“克”。 為了讓學生在感覺上與千克形成明顯的反差,使學生在腦海中克與千克形成鮮明對比,先讓學生掂一掂1克的物體,再讓學生同時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體,說出自己的感覺,進而建立這兩個質量單位的概念。最后通過估一估文具的質量,強化了學生對“克”的體驗。 活動四:認識千克與克的關系。 在稱兩包鹽的活動中,讓學生認識到同樣兩包鹽可以用不同單位表示,從而推出1000克=1千克。 活動五:對比辨析。 通過前面幾個環節的教學,學生對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為了使這些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設計了三個問題:1.填單位。2.找朋友。3.估一估,稱一稱。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的思維達到最活躍,情感達到最高潮,從而把本節課的感知、體驗,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得以進一步升華。 教學設計 活動一:感知輕重,導入新課。 1.     猜一猜,確立標準。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猜一猜,哪袋輕,哪袋重? (2)有什么好辦法可以檢驗?(發現:用秤檢驗是一種好辦法。) (3)介紹生活中的秤。 (4)用盤秤檢驗。 2.     試一試,導出課題。 (1)物品究竟有多重?怎樣表示物品的輕重? (2)出示課題:千克和克。(板書:千克和克) 活動二:認識“千克”,感受1千克和幾千克。 1.認一認,學看盤秤。(板書:千克,kg) 2.試一試,學用彈簧秤。 3.稱一稱,用彈簧秤找重1千克的物品。 4.掂一掂,感受1千克和幾千克。 (1)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品。 (2)掂一掂比1千克輕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 (3)數一數,1千克蘋果大約有(    )個;1千克果凍大約有(   )個;(    )瓶礦泉水約重1千克;…… (4)掂一掂2千克的物品。(小組合作。) (5)掂一掂4千克重的物品。(小組合作。) 5.估一估,鞏固應用。 (1)學生估自己的書包有多重并驗證。 (2)學生估自己的體重并驗證。 活動三:認識“克”,感受1克。 1.稱一稱,議一議。小鳥重多少?­——導入“克”。(板書:克,g) 2.掂一掂,說一說,感受1克。 (1)掂一掂1克的物品。(1克砝碼,兩分硬幣。) (2)同時掂一掂1克的物品和1千克的物品,談談感受。 3.估一估,稱一稱,建立幾克的表象。 (1)估一支鉛筆、一本練習本、一本數學書大約有多重并驗證。 (2)學生估計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約有多重? 4.估一估,認一認,積累更多經驗。 (1)估一包鹽有多少克? (2)介紹“凈含量”表示的意思。 活動四:認識千克與克的關系。 1.算一算,一包鹽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稱一稱,兩包鹽重幾千克?(1千克) 3.想一想,你發現什么?(1千克=1000克) 4.議一議,什么情況下用千克作單位合適?什么情況下用克合適? 活動五:對比辨析,應用千克和克的知識解決問題。 1.填合適的單位。2.找朋友;匦吾    西瓜     數學書     小朋友     4千克    30千克    300克      2克 3.填一填。  書包桌上物品(     )體重你喜歡的東西(         )估一估    稱一稱     活動六:談談收獲,課外延伸。

千克和克 篇2

  一、教學內容 第三單元“千克、克、噸”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三、課堂實錄

  教具準備:天平、盤秤、牛奶、黃豆、回形針、花生米、軍棋、2分硬幣、蘋果、雞蛋等等,教學課件。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 師:同學們,上節課有兩個同學表現得非常好,老師要和他們熱烈擁抱。

  老師抱一個特別瘦的學生一下就抱起來了,而抱一個胖的學生怎么抱也抱不起來。

  ( 評析 自然引入“輕”“重”。)

  師:通過剛才老師抱這兩個學生你有什么發現?

  生:輕,重。

  師:真的嗎?(讓一個學生再來抱抱試試)

  2師讓學生從桌上任拿2個物品掂一掂,說一說誰比較輕,誰比較重。

  ( 評析 通過“抱一抱、掂一掂”的游戲非常自然地引出了物體有輕重的區別,激發了學生學習稱物體的欲望,為下面的探索學習創設了良好的情境。)

  (二)探索新知

  1 匯報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師:剛才我們通過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體比較出兩個物品的輕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該怎么辦?

  ( 評析 喚醒學生生活中有關質量的經驗。)

  生1: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示的凈含量。

  生2:用秤來稱。

  師:這兩個方法都不錯!如果物品的包裝上標有質量,我們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質量。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到商店任選5件自己喜歡吃的食品調查它們的凈含量,誰來匯報一下?

  生匯報:1包火腿腸有500克、一根火腿腸有45克、60克、75克……

  1包薯片250克,1包餅干500克,1個“小啞鈴”面包1千克……

  師:同學們收集的資料非常好!同學們剛才說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國際上統一使用的質量單位,用來表示物品的質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克和千克!(教師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 評析 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輕重引入表示輕、重的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認識秤。

  師: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示的凈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質量,但是很多物品沒有包裝。比如:剛才兩個同學的體重、桌上擺的雞蛋、蘋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們的質量該怎么辦?

  ( 評析 從學生認知規律出發,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發現。)

  生:用秤來稱。

  師:對,要想知道物品的準確質量可以用秤來稱,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見過?

  生匯報:盤秤、臺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課件介紹各種秤的簡單使用。

  ( 評析 使用課件適時,恰當。)

  盤秤:把物品放入盤內,指針會告訴我們物品的質量。

  電子秤:把物品放入盤內,會自動顯示物品的質量。

  彈簧秤:把物品掛在鉤子上,就可以讀出物品的質量。

  天平:我們可以通過計算右盤內的砝碼和下面標尺表示的刻度來計算左盤中物品的質量。

  磅秤:計算秤砣質量和秤桿刻度表示的質量,我們可知被稱物品的質量。

  3簡單介紹天平和盤秤的用法。

  師: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放著一臺天平和一個盤秤。老師簡單介紹天平各部分的名稱:托盤、橫梁、標尺、指針、螺旋、砝碼……(邊指邊說)

  師: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先在左邊的盤里放上要稱的物品,然后在右邊的盤里放上砝碼,直到天平的指針在標尺的中間為止。這時天平平衡表示兩端的質量相等,計算出右盤內的砝碼和下面的標尺指示的刻度的和就是左盤中物品的質量。(邊操作邊介紹)同學們桌上的天平,老師已經調試好了,在使用的時候,右邊放砝碼,左邊放物品,打開紅色的砝碼盒,里面有一個小鑷子,一定要用小鑷子來夾取砝碼,不能用手直接拿,如果用手直接拿會腐蝕砝碼,F在用小鑷子夾取每個砝碼認識一下每個砝碼的質量是多少。

  學生分組認識砝碼。

  師:現在同學們把1克的砝碼放在盤秤的盤里,看看秤的指針有什么變化?

  生:指針稍微動了一點點。

  師:指針所指的位置就是1克。現在同學們每人選不同克數的砝碼,看看指針的位置在哪里,那個地方就是砝碼的質量。

  學生分組結合砝碼,熟悉盤秤的使用方法。

  4認識克。

  (1)稱一稱。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天平和盤秤,學習了它們的使用方法,F在我們就用盤秤或天平稱出桌上的蘋果、鹽、幾粒黃豆、幾個回形針……的質量。同學們稱完之后寫清物品的名稱和質量做好記錄。看在3分內哪組同學稱的物品最多,哪組就是優勝組!

  學生分組稱物品。

  (2)說一說。

  生:一枚2分硬幣大約是1克,一枚5分硬幣大約是3克,一枚1元硬幣大約是15克……

  生:一枝鉛筆大約是9克,一本書大約是65克,另一本書大約是165克,50;ㄉ状蠹s是35克,一個蘋果大約是89克,10個回形針大約是23克……

  師:這些比較輕的物品,同學們都使用克作單位。很好!克用字母g來表示。(師邊說邊板書:克——g)

  (3)掂一掂。

  師:你知道1克有多重嗎?把你們剛才稱的1克的物品拿出來,比如一枚2分的硬幣,放在手里掂一掂,感覺一下1克,有什么感覺?

  ( 評析 通過“掂”的感受,建立1克的質量概念。)

  生:很輕。

  (4)找一找。

  師: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克?

  ( 評析 注重估測,同時發展1克的質量概念。)

  生:我稱的一;ㄉ状蠹s是1克。

  生:我咬的一口蘋果大約是1克。

  生:5張紙的質量大約是1克。

  生:……

  師:同學們能夠結合自己的物品體會1克的質量太棒了!

  (5)猜一猜。

  師:同學們不要稱,猜一猜幾粒黃豆的質量大約是1克?幾粒大米的質量大約是1克?幾個回形針的質量大約是1克?……猜完之后再稱一稱看對不對?

  ( 評析 加強估測,并驗證估測,培養學生自我修正、反思的習慣。)

  學生分組活動

  交流匯報

  生:我們組8粒黃豆是1克。

  生:我們組10粒黃豆是1克。

  師:為什么有的小組8粒黃豆是1克,有的組10粒黃豆是1克?

  生:黃豆的大小不一樣……

  生:……

  (6)借一借。

  師:剛才我發現了這樣一件事情,在王建那組他們在稱一個大蘋果質量的時候,在砝碼的盤里除了有砝碼,還有一個橘子,為什么?

  ( 評析 把問題拋給學生。)

  王建:因為砝碼的質量合在一起不能達到大蘋果的質量,所以我們用一個小橘子代替砝碼。用砝碼的質量加上小橘子的質量就是大蘋果的質量。

  師:那個小橘子的質量你們知道嗎?

  王建:知道,我們已經稱過了。

  師:同學們認為他們的做法怎么樣?

  生:……

  師:在我們稱一個物品的質量時,如果砝碼的質量達不到我們想要的質量時,可以用已經知道的物品的質量來補充。

  ( 評析 及時關注學生的“創舉”,抓住了課堂的再生資源,并引導學生加以分析,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7)估一估。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里任選3~4件物品合在一起,先估一估它的質量,然后再驗證估計得準不準。比一比誰估計得最準!

  小組內驗證,比一比誰估計得最準。

  ( 評析 認識“克”這一環節,老師為學生提供了實踐活動所需的盤秤、天平以及很多實物,為學生的實踐活動創造了充分的條件,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體驗。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稱一稱、說一說、掂一掂、找一找、猜一猜、借一借、估一估等實踐活動親身經歷和體驗1克的實際質量,并感受了幾克的質量。使學生在自主的時間和空間里自主地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僅僅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由于學習方式的改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

  5認識千克。

  (1)教師介紹。

  師:剛才有的組的同學稱的物品合在一起的質量達到1000多克甚至2000多克,在記錄的時候是不是要寫很多數, 如果不注意還有可能寫錯,是不是不方便?怎么辦呢?

  ( 評析 用“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同時使學生感受到使用“千克”的必要性。)

  生:可以用千克。

  ( 評析 若此處師追問一下為什么,讓學生說出他的想法會更好。另外,若學生答不出,可結合長度單位米、千米,有助于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還可導致學生知識之間的遷移。)

  師:我發現我們班有的同學非常聰明。結合課前的調查知道,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表示。非常好!稱較輕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單位。稱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作單位的,千克用kg表示。(師邊說板書:千克——kg)

  師:同學們剛才稱的鹽一袋是500克,兩袋鹽就是1千克。一袋牛奶是250克,4袋牛奶也是1千克。

  (2)掂一掂。

  師:請大家掂一掂兩袋鹽或4袋牛奶,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 評析 通過“掂”,讓學生直觀感受1千克的質量概念。)

  (3)找一找。

  師:1千克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1公斤,也就是2斤。那么在你周圍還能找到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也是1千克?

  生:2包面條。

  生:6個饅頭。

  生:……

  (4)拎一拎。

  師:請同學們想辦法任意稱出幾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拎一拎。

  學生有的把幾個小組的鹽都收集起來拎一拎,有的把書包稱一稱再拎一拎……

  (5)說一說。

  師:請同學們以克和千克為單位說一說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質量。

  (學生回答省略)

  6教學1千克=1000克。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克與千克,那么克與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多少克才是1千克呢?請同學們猜一猜,然后想辦法驗證!

  生:剛才老師說4盒牛奶是1千克,每盒250克,250×4=1000,所以1千克=1000克。

  生:桌上有一袋1000克的大米,和兩袋鹽一樣重,所以1千克等于1000克。

  生:……

  ( 評析 每一個學生都是富有個性、極富潛力的思維主體,關鍵是看教師是否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開放性的問題—— “克與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請同學們自己想辦法解決驗證!惫膭顚W生自主探索,暢所欲言,鍛煉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引領著學生進入思維的空間。)

  7游戲。

  師:在盤稱里放一個不到1千克的物品,稱一稱,你發現了什么?

  一小組說:我們放了一支50克的牙膏,指針稍微動了動。

  師:說明50克與1千克哪個大呢?

  生:50克小于1千克。

  另一小組說:我們放了一袋洗衣粉,指針動了一點,但是還是在1小格里面。說明600克還是小于1千克。

  第三個小組說:我們放了一包鹽,發現指針剛好轉了半格。我們又放了一包鹽,發現指針剛好轉了1小格。

  師:從中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生:2個500克是1000克,剛好轉了1小格,就是1千克,所以1000克=1千克。

  師:請同學們拿出一包凈含量400克的瓜子,500克的鹽,100克的糖,算一算是多少?

  生:剛好是1000克。

  生:1千克。

  師:請同學們用天平來稱看能發現什么?

  生稱一稱。

  生:多用了一個2克的砝碼。

  師:為什么會多2克呢?

  生:因為稱的時候是連同包裝袋一起稱的。

  ( 評析 學生通過游戲,不僅更深刻地感受到克與千克的實際大小及比較,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的同時,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三)總結

  師:學到這里,你有什么收獲?

  生:認識了質量單位有克和千克。

  生;稱較輕的物品用克作單位,稱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單位。

  生:1千克等于1000克。

  生:我學會了稱東西。

  生:……

  (四)鞏固練習

  1出示課本第20頁的圖。

  師:說一說下面物品的質量各是多少?

  (1)指導學生看第一個秤面上的刻度。

  師:從秤面上看這個秤最多可以稱多重的東西?

  生:400克。

  師:為什么?

  生:因為秤上標有單位g,并且最大數是400。

  師:觀察得非常仔細!兩個雞蛋重多少?

  生:100克。

  師:一個雞蛋重多少呢?

  生:50克。

  (2)第2小題生自己做。

  2教科書第20頁“練一練”的第2題。

  讓學生直接填在教科書上,集體訂正。

  3教科書第20頁“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鐵比較,哪個重些?

  4單位用錯的日記。

  師:老師這里有一篇日記請同學們認真閱讀,你能發現什么?

  早晨,我在2千米高的床上起來,用18分米的牙刷刷牙,洗臉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厘米高的牛奶,吃了一個65千克的雞蛋,然后背起3克的書包上學去了。

  學生一邊讀著一邊笑,讀到最后笑得前仰后合。

  師:同學們為什么笑?

  生:他的單位全用錯了。一般的床哪有2千米高,還有牙刷、餐桌、牛奶、雞蛋、書包……

  師:同學們今后再用到單位的時候應怎么做?

  生:……

  ( 評析 這一環節讓學生在幽默風趣的笑話中,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針對笑話中的問題,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是這節課的點睛之筆。)

  點評人:付國華(山東省棗莊市教研室)

  四、編者點評

  該設計安排了大量的活動,以“問題”為主線,引發學生去思考、探究。如:“…… 通過抱和掂可以大體判斷兩個物品的輕重,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該怎么辦?”引出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在砝碼的盤子里,還放了一個橘子,為什么?”把問題拋給學生,引發學生思考在砝碼不夠時,如何稱一個較大的物品。“質量達到1000甚至2000多克,記錄時還要寫很多數,寫起來是不是很不方便?怎么辦呢?”

  注重讓學生經歷直觀感受,在活動中學,如認識克(千克)時,教師都提出讓學生去掂一下1克(千克)的物體,讓學生建立具體的1克(千克)的質量概念。

千克和克 篇3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l、情境導入  ,看一看。

  程序:同學們你們都到過商場買東西吧?那你們都喜歡到商場買些什么呢?老師這有幾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輕一些嗎?

  2、聯系實際,掂一掂。

  說話:請你拿出你到商店購買的商品。如:一袋紅棗、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較一下自己所買的商品和小組同學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輕。讓學生選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輕的物品。

  [簡析:商場里常見食品的輕重學生一般比較熟悉,特別是他們自己喜歡的食品,這樣設計容易激活學生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活動課是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于一體的課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重在學生實踐。

  二、新課教學,認識質量

  1、認識秤。

  提問:怎樣才能更準確的對這些商品的重量進行比較呢?你們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嗎?引導出用秤稱一稱的方法)

  提問:你們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嗎?

  讓學生把提前準備好的各種秤的資料讀一讀,介紹一下它們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師總結:展示課件中的秤。

 。酆單觯簩W生要想獲得關于秤方面的知識,必須查閱很多學習資料。這也是引導學生課外學習的很好方法。]

  2、認識千克

  (1)猜一猜。

  提問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圖釘)猜一猜你認為哪一包重?(學生間產生爭論)

 。2)稱一稱。

  說話:同學們都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稱稱看吧。

  學生動手稱,并互相交流稱后的結果。

  (3)感受1千克。

  說話:這幾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來只憑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斷出它們的重量,應該用秤稱一稱。

  學生在通過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驗證結論。

 。4)感受幾千克。

  學生分小組秤一下所帶商品的準確重量。并指名請演示秤重量的過程。一開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讓學生直觀感受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類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讓學生通過“在玩中學”掌握基本知識。

 。5) 動手操作

  稱出1千克大米,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稱出1千克雞蛋,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數數有多少個。

  說一說書上37頁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題說出電梯或卡車的載重量,一方面讓學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幾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數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時為今后學習“噸”打下基礎。

  4、認識重量單位“克”。

 。1)稱一稱。

  a、用臺秤稱一枚2分硬幣。

  b、用臺秤稱1塊橡皮。

  c、質疑:你發現了什么?

 。2)認一認。

  秤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做單位。我們常用天平秤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時,需要用砝碼。你知道下面這些砝碼各重多少克嗎?教師用實物投影向學生出示砝碼。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學生動手稱出10克黃豆有多重。1個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幣大約重1克,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讓學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幣,感受“克”。小組同學通過掂鵝毛和塑料尺進行比較,進一步體會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觀念。

  練習:稱一稱鉛筆盒里的學習用具的重量。

千克和克 篇4

  教材分析:

  教材設計了一些讓學生感受質量單位、比較物體輕重的活動,并結合活動滲透了一些統計的初步知識。通過這些活動,一方面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體驗常見的物體的重量,逐步建起質量單位的正確觀念,并且明確要比較物體的重量,不能光靠眼睛觀察,必須要用秤稱一稱,切實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事物。另一方面通過記錄同學們的休重,學習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通過使用不同的秤,認識測量質量的工具,初步學習用數學解決問題,提高應用數學的意識。

  學情分析:

  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準備測量工具,對質量單位的感受,不只限于對千克的感受也可以是克。在活動形式上,除了參考教材上提供的內容外,還可以從本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選取素材。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觀念,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

  設計理念:

  1、為學生創設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的注意力馬上集中起來,激發學生的求知*。

  2、充分利用學生的原有經驗,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

  3、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自體驗,親自感知,學生學的輕松、愉快,多次實踐又幫助學生突破了難點,同時也讓學生再次感悟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體重計、臺秤或彈簧秤、天平、兩袋鹽等物品。

  學具準備:

  各種物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游戲導入:請兩位跑得快的同學到臺前做“背人跑步比賽”的游戲(被背的兩人輕重對比明顯)。讓大家估計誰最有可能贏?為什么?

  小結:人是有輕重的。

  2、實踐體驗:再請學生掂一掂桌上帶來的物體,感受物體的輕重,相互說一說。

  3、學生匯報自己的感受,教師引出課題。板書:有多重

  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

 。ㄒ唬┓Q學生的體重

  1、師:要想知道某個人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辦呢?

  2、讓學生觀察帶來的體重計,觀察一下,上面有什么?怎么稱物體的質量呢?想好了和小組里的同學交流一下。

  指名匯報,隨機介紹kg是千克的表示符號。

  3、讓一組學生輪流站在體重計上,秤出每一位同學的體重,并指名兩位同學在黑板上記錄下每位同學的體重。

  4、讓每一個學生統計出不同的重量的同學分別有幾種,統計時可以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統計,如用“正”字來表示,或用其他方法來表示。

  5、讓每一位同學背一背、抱一抱不同質量的同學,感受一下不24千克、32千克分別有多重。

  6、全班交流,把每組統計的情況合在一起,成為全班同學體重的統計表,再讓學生提出一些加、減法的數學問題,進行加、減法口算練習。

 。ǘ┙⑶Э说馁|量概念

  1、稱一稱。把自己小組帶來的兩袋鹽放在臺秤或彈簧秤上稱一稱。

  學生生觀察秤的指針指向幾,老師指出1千克就是兩袋鹽的質量。

  2、掂一掂。再把剛才稱的鹽放在手中掂一掂,邊掂邊用眼睛體會1千克有多重,并說說掂1千克的感覺。

  3、估一估,你們再掂一掂身邊的其它物體,能找出哪些東西重1千克嗎?估計后再把這些物體放在秤上稱一稱,并互相說說1千克物體大約有多少。

  4、猜一猜。師拿出1袋棉花和1袋鐵釘,讓學生猜一猜哪個重?說明理由,大家的意見不統一,怎么辦?以實踐來證實,請2名學生分別稱一稱。

  5、質疑:這2袋物體的質量都是1千克,說明了什么?讓學生感受到物體體積大并不一定重。

  6、小結:剛才我們大家通過各種學習手段,感受了1千克物體的質量有多重,可我們看像這些(舉起一枚硬幣,指著衣服上的鈕扣和學生帶來的雞蛋,以及文具盒中的筆、橡皮等),比較輕的物品怎么知道它們的質量呢?

 。ㄈ┙⒖说馁|量概念

  1、天平稱一稱帶來的硬幣以及文具盒中的文具吧,先看老師稱幾根粉筆的做法。教師邊稱邊介紹克的表示符號“g”。

  2、學生小組進行操作,稱硬幣、雞蛋和鉛筆、橡皮等物品。

  3、交流匯報。

  4、再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猜一猜、議一議等實踐活動,感受并建立克的質量概念。

  三、全課總結

  看來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除了用稱的方法,還可用估算的方法來解決。

  四、課后實踐,不斷延伸

  1、到商店看1千克的物體或買1千克的東西有多少?

  2、回家用秤稱一稱或掂一掂、估一估、算一算等方法,感受一下家中幾種物品的質量。

千克和克 篇5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l、情境導入  ,看一看。

  程序:同學們你們都到過商場買東西吧?那你們都喜歡到商場買些什么呢?老師這有幾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輕一些嗎?

  2、聯系實際,掂一掂。

  說話:請你拿出你到商店購買的商品。如:一袋紅棗、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較一下自己所買的商品和小組同學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輕。讓學生選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輕的物品。

  [簡析:商場里常見食品的輕重學生一般比較熟悉,特別是他們自己喜歡的食品,這樣設計容易激活學生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活動課是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于一體的課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重在學生實踐。

  二、新課教學,認識質量

  1、認識秤。

  提問:怎樣才能更準確的對這些商品的重量進行比較呢?你們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嗎?引導出用秤稱一稱的方法)

  提問:你們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嗎?

  讓學生把提前準備好的各種秤的資料讀一讀,介紹一下它們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師總結:展示課件中的秤。

  [簡析:學生要想獲得關于秤方面的知識,必須查閱很多學習資料。這也是引導學生課外學習的很好方法。]

  2、認識千克

 。1)猜一猜。

  提問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圖釘)猜一猜你認為哪一包重?(學生間產生爭論)

 。2)稱一稱。

  說話:同學們都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稱稱看吧。

  學生動手稱,并互相交流稱后的結果。

 。3)感受1千克。

  說話:這幾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來只憑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斷出它們的重量,應該用秤稱一稱。

  學生在通過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驗證結論。

 。4)感受幾千克。

  學生分小組秤一下所帶商品的準確重量。并指名請演示秤重量的過程。一開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讓學生直觀感受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類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讓學生通過“在玩中學”掌握基本知識。

  (5) 動手操作

  稱出1千克大米,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稱出1千克雞蛋,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數數有多少個。

  說一說書上37頁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題說出電梯或卡車的載重量,一方面讓學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幾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數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時為今后學習“噸”打下基礎。

  4、認識重量單位“克”。

 。1)稱一稱。

  a、用臺秤稱一枚2分硬幣。

  b、用臺秤稱1塊橡皮。

  c、質疑:你發現了什么?

  (2)認一認。

  秤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做單位。我們常用天平秤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時,需要用砝碼。你知道下面這些砝碼各重多少克嗎?教師用實物投影向學生出示砝碼。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學生動手稱出10克黃豆有多重。1個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幣大約重1克,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讓學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幣,感受“克”。小組同學通過掂鵝毛和塑料尺進行比較,進一步體會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觀念。

  練習:稱一稱鉛筆盒里的學習用具的重量。

千克和克 篇6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l、情境導入  ,看一看。

  程序:同學們你們都到過商場買東西吧?那你們都喜歡到商場買些什么呢?老師這有幾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輕一些嗎?

  2、聯系實際,掂一掂。

  說話:請你拿出你到商店購買的商品。如:一袋紅棗、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較一下自己所買的商品和小組同學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輕。讓學生選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輕的物品。

  [簡析:商場里常見食品的輕重學生一般比較熟悉,特別是他們自己喜歡的食品,這樣設計容易激活學生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活動課是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于一體的課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重在學生實踐。

  二、新課教學,認識質量

  1、認識秤。

  提問:怎樣才能更準確的對這些商品的重量進行比較呢?你們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嗎?引導出用秤稱一稱的方法)

  提問:你們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嗎?

  讓學生把提前準備好的各種秤的資料讀一讀,介紹一下它們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師總結:展示課件中的秤。

  [簡析:學生要想獲得關于秤方面的知識,必須查閱很多學習資料。這也是引導學生課外學習的很好方法。]

  2、認識千克

 。1)猜一猜。

  提問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圖釘)猜一猜你認為哪一包重?(學生間產生爭論)

  (2)稱一稱。

  說話:同學們都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稱稱看吧。

  學生動手稱,并互相交流稱后的結果。

  (3)感受1千克。

  說話:這幾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來只憑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斷出它們的重量,應該用秤稱一稱。

  學生在通過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驗證結論。

 。4)感受幾千克。

  學生分小組秤一下所帶商品的準確重量。并指名請演示秤重量的過程。一開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讓學生直觀感受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類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讓學生通過“在玩中學”掌握基本知識。

 。5) 動手操作

  稱出1千克大米,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稱出1千克雞蛋,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數數有多少個。

  說一說書上37頁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題說出電梯或卡車的載重量,一方面讓學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幾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數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時為今后學習“噸”打下基礎。

  4、認識重量單位“克”。

 。1)稱一稱。

  a、用臺秤稱一枚2分硬幣。

  b、用臺秤稱1塊橡皮。

  c、質疑:你發現了什么?

 。2)認一認。

  秤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做單位。我們常用天平秤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時,需要用砝碼。你知道下面這些砝碼各重多少克嗎?教師用實物投影向學生出示砝碼。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學生動手稱出10克黃豆有多重。1個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幣大約重1克,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讓學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幣,感受“克”。小組同學通過掂鵝毛和塑料尺進行比較,進一步體會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觀念。

  練習:稱一稱鉛筆盒里的學習用具的重量。

千克和克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稱一稱的活動,讓學生經歷稱物體的過程,進一步感受千克與克的實際意義,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2、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培養與同學的交往、合作意識。

  3、通過計算和稱量體重,了解自己的身體發育狀況,促進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形成。

  教學重點:積極主動進行測量活動,經歷稱物體的過程,進一步感受千克與克的實際意義,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教學難點:有秩序、有條理地進行測量活動,在活動中要耐心、細致。

  對 策:對實踐活動前,進行一些指導和教育,在活動,適當進行幫助,讓學生有序地進行。

  教學準備:掛圖、臺秤和健康秤數臺。

  教學過程設計:

  一、經驗匯報:

  這一階段我們一起認識了千克和克這樣兩個質量單位。根據你的觀察和自己經驗的積累,你知道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作單位,你能和大家說說嗎?

  二、實踐操作:

  1、猜一猜。

  問:今天大家從家里帶來了什么?

  老師今天也帶來了一樣東西,想知道是什么東西嗎?出示袋子讓學生猜一猜。

  打開袋子驗證。(蘋果)

  想知道一些什么嗎?(一共有多少個蘋果,一共有多少千克蘋果)想知道有多少個蘋果怎么辦?(數一數)想知道有多少千克蘋果怎么辦?(稱一稱)板書課題。

  2、動手實踐。

  (1)問:我們來看一看這幾個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掛圖稱水果、蔬菜)

  首先稱的是什么?

  你們知道稱的蘋果是多少千克嗎?(1千克)

  1千克蘋果有多少個,能把書中的蘋果數一數嗎?

  你們想自己稱一稱嗎?

 。2)分組活動稱水果和蔬菜。

  各小組稱1千克并數出數量,并且填寫表格。

  各組代表匯報本組稱的結果。集體交流。

  看著表格里的數據,你們發現了什么?(從數量上發現規律。)

  3、估一估。

  如果老師帶來的蘋果比你們的大一些,你能估計老師這樣的蘋果1千克大約有多少個嗎?為什么?

  驗證并說說規律。

  4、稱體重。

  談話:小朋友想知道自己的體重嗎?

  (1)估一估自己的體重大約是多少千克?

  (2)認識稱面。根據例圖,學習怎樣讀數。

 。3)分小組稱一稱每人的體重,將自己的重量匯報給小組長,組長記錄在表格里,然后在小組內比一比。

 。4)班內交流。

  講述:如果你告訴我你的年齡,老師就會知道你的體重大約是多少千克?(以一學生為例)

  你想知道這個方法嗎?打開書,讀一讀“你知道嗎”,書上告訴我們怎樣的計算方法?(師板書)

  這種方法究竟準不準,我們先一起來運用這個公式算一算,以剛才學生的體重為例,告訴大家今年幾歲了?看看老師剛才的體重是不是就是這樣計算出來的。

  學生用這種方法計算體重。

  每人運用這種方法算一算自己的體重,然后與稱出的體重對比,看有無差別。在小組內交流。

  講述:一般情況下算出來的體重與稱的體重是差不多的,但是有的同學可能差距很大。這是因為你太胖或太瘦了。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適當的鍛煉。

  三、全課總結。

  我們一起又學了很多有關與重量的知識。還學會了稱體重和用公式計算體重的方法,課后把這個方法介紹給其他小朋友,讓他們也學會算體重。

  板書設計:

  稱一稱

  實足年齡×2+7(或8)

  課前思考:

  這次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秤來稱一些常見的物品以及自己的體重。通過這樣的活動,可讓學生積累更多的關于常見物品輕重的經驗,從而逐步形成較為準備的質量觀念;也有主語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互相合作的意識。

  課后反思:

  本課是一節緊接著“千克和克”的實踐活動。在認識了千克和克以后,讓學生在一系列測量和交流的活動中,加深了對千克的認識,還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應用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學生通過了解生活中常見的1千克物品的數量,豐富對1千克的感知,在交流時,有意識的滲透了物體之間的辨證關系,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能很好地進行判斷。學生估計物品重量的能力隨著對千克和克的感性認識后,有了很大的提高,能比較適當地進行估計重量。對自己的體重也有很清楚的認識,通過自己稱體重,指導學生如何正確讀出自己的體重數,學生能自覺地使用“大約重多少千克”來表達稱的結果。當然像這種受學生歡迎的數學實踐活動,教師關鍵要能自如地進行調控,因為這種類型的課,學生因為學習內容的變化,會出現失控現象。因此,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習的效果。所以,能有效地組織正樣的教學是當務之急。

  課后反思:

  引入,使學生體驗到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激發求知欲,調動積極性。由于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展開的實踐活動,所以學生有為感興趣,學生比較主動,同時也以活動的形式代替了老師的講解,學生自學自己摸索的成分漸漸高于了老師的知識傳授。

  課后反思:

  這次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用秤來稱一些常見的物品以及自己的體重。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學生積累更多的關于常見物品輕重的經驗,從而逐步形成較為準確的質量觀念;也有主語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識。通過實際“稱一稱”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生活中許多物品的重量,加深了學生對“千克”和“克”之間的認識。學生不但興致很高教學效果也比較好,由于學校教學條件的限制,不能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際的操作,只能師生一起稱一稱。

千克和克 篇8

 。ㄒ唬┙虒W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景,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實際質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單位間的換算。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4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測物體質量的意識。

 。ǘ┙虒W重點:

  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掌握1千克=1000克。

  (三)教學難點:

  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單位表示物體的輕重。

 。ㄋ模┙虒W準備:

  課件、臺秤、天平、2分硬幣、小食品、六袋重1千克的物品、味精、彈簧秤等。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游戲:背一背。

  指一名同學分別背起一胖一瘦兩位學生。

  2、匯報調查情況。

  你所看到的物品的凈含量。

  3、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千克 克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常見的秤。

 。1)說一說。

  你認識哪些秤。

 。2)認一認。

  課件出示幾種秤,介紹彈簧秤的用法。

  認識幾種常見的秤。

  2、認識千克,感受1千克

 。1)猜一猜。

  猜老師講桌上的物品誰輕誰重。

 。2)稱一稱,掂一掂。

  每組領取一袋物品稱一稱,用手掂一掂,談感受。

 。3)說一說。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

  (4)估一估。

  估計同學的體重并驗證。

  (5)稱一稱。

  稱盆子里任意一件物品。

  3、認識克,感受1克。

 。1)稱一稱,掂一掂。

  教師用天平稱出10個2分硬幣,引出1個2分硬幣重1克,學生用手掂一掂,談感受。

  (2)比一比。

  兩手分別掂量1克和1千克,比較談感受。

 。3)找一找,說一說。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

  (4)感受10克、100克、

  先猜再看。

  4、了解千克和克的關系。

  (1)算一算,稱一稱,想一想。

  思考:1袋味精是100克,10袋是多少呢?

 。2)討論、總結。

  討論:千克和克有什么關系。

  板書:1000克=1千克

 。3)擴充。

  2千克是多少克?5千克、8千克呢?

  三、理解延伸

  課件出示:

  1、想一想。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單位名稱。

  3、找錯誤。

  課件出示小明日記。找出錯誤并糾正。

  四、全課小結

  談收獲與感受。

  五、課后延伸

  實踐活動:做媽媽的小幫手。

千克和克 篇9

  一、教學內容:北京市21世紀教材小學數學第四冊61——63頁。

  二、教學目標 :

  1、在實際操作的活動中,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

  2、在測量活動中,初步了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4、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1、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

  四、教學難點 : 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

  五、教具準備:課件、臺秤、各種實物。

  六、教學過程 :

 。ㄒ唬 趣味引入、初步感知:

  1、同學們都玩過蹺蹺板吧?如果老師和明明玩蹺蹺板,會怎樣呢?為什么?

  2、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物體是有輕、有重的。說一說,你身邊那些物體輕,那些物體重?

  3、感受身邊物體的質量

  拿出包裝大小相似的一袋鹽和一袋薯片,分別掂一掂,說說自己的感受。

 。ǘ 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1、認識計量工具“秤”。

 。1)我們身邊的物品都有質量。要準確地知道物體的質量,就要借助測量工具“秤”去稱。生活中有哪些秤呢?

 。2)把你認識的秤介紹給大家。(課件演示:臺秤、電子秤、桿秤、盤秤、彈簧秤、健康秤)

  2、認識常用的計量單位“千克”、“克”。

 。1)測量長度要用到長度單位,稱物體的質量要用到質量單位。你們知道有哪些質量單位嗎?

  (2)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是“千克”和“克”(板書課題)!扒Э恕庇米帜竗g表示,“克”用字母g表示。(對于學生提到的“斤”、“兩”,告訴學生是我們生活中人們習慣的說法。)

  (3)認識臺秤:當指針指向1時,表示1千克,指向2時表示幾千克呢?看一看,想一想最多能稱幾千克的物品?

  3、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

 。1)我們每組桌上都有一袋鹽,請把它放在秤上稱一稱,看看這袋鹽的質量是多少?

 。2)每個同學把這袋鹽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物品到底有多重,把你的感受告訴小組同學。

 。3)請各組稱出1千克的蘋果,裝在塑料袋里掂一掂,再數一數有多少個?

 。4)想一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那些物品的質量大約是一千克?

  4、建立1克的質量觀念。

 。1)每個同學都有一枚2分硬幣,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感覺怎么樣?(很輕)一般,稱比較輕的物體的質量,我們通常用“克”作單位,用天平來稱。

  (2)簡單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

  (3)操作實踐:小組合作用天平稱2分硬幣的質量,并匯報稱得的結果。

  (4)把1克重的2分硬幣拿在手中再掂一掂,閉上眼睛感受一下1克的質量,換只手再掂一掂。

 。5)用天平稱出1克瓜子,看看有多少粒。

  (6)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大約重1克?

  (7)再掂一掂100克的薯片大約有多重,500克的餅干大約有多重。

  5、千克與克的關系。

 。1)誰愿意把你們手中的100克的薯片借老師用用?(向學生借100克的薯片,裝在一個大袋子里,邊借邊數,借了多少克。)

 。2)老師借了1000克的薯片,放在臺秤上稱一稱,是多少千克?1000“克”是以克作單位,1“千克”是以千克作單位,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呢?

  (3)小結、板書:1千克(kg)=1000克(g)。

 。4)對比:一手掂2分硬幣,一手掂1千克的物品,有什么感受?想像:多少個2分硬幣的質量是1千克?

 。ㄈ⒔鉀Q問題、拓展延伸:

  1、分別稱出1千克的毛線和1千克的釘子,說說自己的感受。(體會要知道物品的質量,不能僅憑它的外觀、用處去判斷,而要實際去稱一稱。)

  2、先估計物品的質量,再稱一稱,填入表中。(表略)

  3、小組活動。課下稱出本組同學的體重,填入表中,并提出問題。(表略)

 。ㄋ模┵|疑小結、概括評價: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和感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嗎?

  2、概括:今天我們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比一比,認識了質量單位“千克”和“克”,而且能運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千克和克 篇10

  數學知識、數學問題來源于又歸宿于生活的思想。學生雖然對千克與克還不熟悉,但他們已經知道物體有輕重并能分辨物體的輕重,能用手或其他部位的感覺去感受體驗物體輕重。所以教學這一課我選擇了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事和物作為教學資源。讓學生課前調查,課中體驗,給學生提供充裕的動手實踐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親自參與、逐步感知并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

  2、關注過程強調體驗。

  本課采用小組合作的組織教學形式,設計了讓學生稱一稱、掂一掂、抱一抱、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讓學生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操作活動中,學會學習。 

  3、關注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方法。

  教法與學法理念:“教育走向生本”,“以學生好學而設計教學” 。重視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會理解與創造。本節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經驗出發,先讓學生用彈簧秤稱出1千克水果,當學生遇到問題時,這時教師給予學生有的放矢的指導,而不是先教給操作方法,然后讓學生去稱。這是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欲望出發。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繼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有意創造矛盾,用秤稱2分硬幣時,發現指示針幾乎一動不動,學生產生了疑問,這時才引出天平來認識“克”感知克,并通過推理建立起1000克與1千克的聯系。為了學生進一步建立千克的概念,猜老師的體重有多少千克(50千克)。讓學生說出自己的體重(約25——30千克),互相抱一抱感受二十多千克有多重,現場當小記者采訪聽課老師的體重。這些有趣的課程資源的開發,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

  學生始終處于注意力的“興奮期”。

  4、教材的認識與處理

千克和克 篇11

 。ㄒ唬案杏X千克和克”教學反思

  1、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

  本課設計力求體現數學知識、數學問題來源于又歸宿于生活的思想。學生雖然對千克與克還不熟悉,但他們已經知道物體有輕重并能分辨物體的輕重,能用手或其他部位的感覺去感受體驗物體輕重。所以教學這一課我選擇了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事和物作為教學資源。讓學生課前調查,課中體驗,給學生提供充裕的動手實踐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親自參與、逐步感知并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

  2、關注過程強調體驗。

  本課采用小組合作的組織教學形式,設計了讓學生稱一稱、掂一掂、抱一抱、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讓學生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操作活動中,學會學習。 

  3、關注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方法。

  教法與學法理念:“教育走向生本”,“以學生好學而設計教學” 。重視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會理解與創造。本節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經驗出發,先讓學生用彈簧秤稱出1千克水果,當學生遇到問題時,這時教師給予學生有的放矢的指導,而不是先教給操作方法,然后讓學生去稱。這是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欲望出發。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繼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有意創造矛盾,用秤稱2分硬幣時,發現指示針幾乎一動不動,學生產生了疑問,這時才引出天平來認識“克”感知克,并通過推理建立起1000克與1千克的聯系。為了學生進一步建立千克的概念,猜老師的體重有多少千克(50千克)。讓學生說出自己的體重(約25——30千克),互相抱一抱感受二十多千克有多重,現場當小記者采訪聽課老師的體重。這些有趣的課程資源的開發,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

  學生始終處于注意力的“興奮期”。

  4、教材的認識與處理

  認識與處理的原則: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學生對1克與1千克到底有多重缺乏感性認識。所以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選擇學生所熟悉的身邊的生活中的事和物作為教學資源,作為學生學習研究操作實踐的“源”。在教材處理上,從整體——部分——整體,先認識千克后認識克,再建立克與千克的聯系,這也是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本節課給學生提供了充裕的動手實踐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逐步感知體驗。感知1千克時,通過分組合作,稱一稱,掂一掂,并將1千克轉化成具體的數量:8個蘋果,6根黃瓜,7支香蕉,12個桔子,6個梨子,都是重1千克。一枚2分硬幣約重1克,10克豆子有47粒。將抽象概念具體化,幫助學生理解。

千克和克 篇12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和整理,進一步認識千克與克的相關知識,提高運用能力。

  2、通過復習和整理,進一步理解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提高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數學意識,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過程:

  一、回顧內容,暢談收獲。

  你知道我們在《千克和克》這一單元中,主要學習了哪些知識嗎?

  先和同桌進行交流。

  然后集體交流。

  二、書本練習,扎實基礎。

  1、請你找出書本上相關的《千克與克》的題目。

  2、完成書本第3題。

  3、交流第3題。

  在( )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一袋大米有25( )

  一盒餅干有500( )

  一袋水果的重量○一盒餅干的重量

  買的水果和餅干,哪個比較重?

  三、補充練習,延伸深化。

  一、填空。

  1.千克可以用符號( )表示,千克又叫做( )?丝梢杂梅枺 )表示。

  2.給下面括號里填上千克或克。

  數學書大約重300( ) 梨重160( )

  公雞重2( ) 雞蛋55( )

  鉛球4 ( ) 乒乓球4( )

  一袋水果3( ) 一盒餅干500( )

 。3)2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9000克=( )千克 7千克=( )克

  (4)在○里填上>、< 或 =。

  800克○4千克 3千克○3000克

  2千克○1500克 7000克○9千克

  (5)15克的鐵與15克的頭發( )重。

 。6)有兩個2克和一個5克的砝碼,最多可以稱( )重的物體,最少可以稱( )重的物體。

 。7)把下面各重量從小到大排列。

  500克 5千克 4500克 5400克

  ( ) < ( ) < ( ) < ( )

  四、全課小結,激勵評價:

  1、通過今天對千克與克的復習,你在原來學習的基礎上有什么進步?

  2、你認為今天誰的表現不錯?為什么?

千克和克 篇13

  三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千克和克

  本課初備

  課時

  共4課時,本課第1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讓學生了解稱物體的方法;3、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重點難點: 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課前準備: 教師:課件、臺秤一個、兩袋質量不一樣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學生:稱好自己的體重、帶1千克重的物品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情境: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去商店買東西吧!你買過些什么?這是老師昨天在超市買的兩袋東西(出示:兩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要知道食品準確的重量該怎么辦呢?(用秤稱一稱)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用秤稱物品 二、學習新課 1、課件演示:介紹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秤 2、認識臺稱,學習使用臺秤稱物品的方法 (1)引導學生看圖: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針、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訴我們物品重多少,像物體的長度單位是米一樣,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單位,國際上通用“千克”來作它的單位(板書:千克),千克在我們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書: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針指著數字1,也就是說這袋紅棗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嗎?…… 3、動手試一試 (1)小組合作派一人稱出重1千克的鹽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說說你的感受,并記在心里 (2)把自己帶的秤好的1千克的東西比一比是不是與1千克鹽一樣重,體會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請帶了1千克水果的同學數數這1千克水果有幾個。 (3)情境:老師這兒有許多東西,你能從中找出1千克重的嗎?試一試。 4、估一估 (1)請你猜一猜老師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學間相互估計對方的體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實體重告訴猜的同學,看誰估得準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1 談話:通過稱一稱,我們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單位。出示商品實物照片,觀察后交流從圖中獲得的數學信息。問:你知道什么是凈含量嗎? 2、想想做做2 談話:生活中處處都可以看到關于重量的信息。出示圖片,了解數學信息。從這兩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進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學生觀察秤面說出各種蔬菜的重量。交流反饋,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根據剛才說出的數據提出數學問題,口答解題。 4、想想做做4 出示題目,讓學生觀察閱讀,提問:這道題提出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加“大約”?你能說出這兩種水果的重量嗎? 5、想想做做5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6、“你知道嗎?” 讓學生進行閱讀,然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使學生感受計量單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四、總結延伸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和體會?板書設計: 千克的認識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開發區小學 三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千克和克

  本課初備

  課時

  共4課時,本課第2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輕的質量觀念。2、了解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3、指導學生進行簡單的估測,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重點難點: 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初步建立克的概念。課前準備: 教師:兩袋共重1千克的鹽、2分錢的硬幣、羽毛、尺子、桔子一個、天平。 學生:硬幣(2分、1角、5角和1元)、橡皮筋、樹葉、水果等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物品的質量單位千克,稱出了1千克的大米(出示:1千克大米)你能說出一粒大米重多少嗎?對于很輕的東西,用千克來作它的單位合不合適呢? 二、學習新課 (一)認識克 1、稱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來作單位,用字母g表示(板書:克g) 2、認識天平 (1)介紹砝碼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1克到底有多重?指導看圖(書中33頁圖)和物(天平)。我們常用天平稱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秤稱物品時,需要用砝碼來確定物品重多少,砝碼相當于臺秤中的秤砣。你能說說圖中的砝碼各重多少克嗎? (2)用天平秤稱黃豆。 ①猜一猜10克的黃豆大約有多少粒? ②稱一稱10克的黃豆 ③數一數10克黃豆有多少粒? ④算一算:1克黃豆有多少粒? (二)體驗克 1、1克很輕,大約是一枚2分錢重,幾粒黃豆的重量是1克? 2、用手掂一掂:1克黃豆、一枚硬幣、一根羽毛、一片樹葉、一把尺子。 3、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輕? 4、“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哪些物比1克輕?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要用到“克”這個單位?舉例說明。 5、估一估 一個桔子重大約幾克?先掂一掂,再天平稱一稱看你估得準不準。 (三)千克與克之間的關系 1、觀察一袋鹽重多少,(500克)兩袋鹽呢?(1000克) 2、用臺秤稱一稱(師演示)把這兩袋鹽放到以千克為單位的臺秤上稱一稱,問:這個臺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為單位的?看一看這兩袋鹽有多重?你有什么發現?板書:1千克=1000克   小結:克與千克之間的進率是1000。注意讀法:讀作“1千克等于1000克”。 3、口答單位換算 (四)完成“試一試“ (1)掂一掂:一本數學書和一個文具盒比一比輕重。 (2)猜一猜“數學書”和“文具盒”大約有多少克? (3)再稱一稱,一本數學書大約重多少克?一個文具盒大約重多少克? 小結:數學書大約重300克。新課 標第一 網 三、實際運用“克” 1、想想做做1 (1)觀察包裝袋,說說下面物品有多重。說說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2)你還見過哪些物品是用克作單位的?有多少克? 2、想想做做2 讓學生猜一猜這三種物品比1克輕還是重?實際掂一掂,在比較中加深對1克有多重的體會。 3、想想做做3 單位換算:學生先獨立填空再說說每題是如何思考的。 4、想想做做4 活動:“稱一杯水的重量” (1)觀察“想想做做”第4題圖,說一說“杯里的水有多少克? (2)說一說:如果要稱出一杯水有多重,該如何稱的? (3)全班交流: 五、課堂作業:練習冊第19頁認識克。板書設計: 克的認識練習設計: 用“千克”和“克”說一句話或講一個小故事。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三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千克和克

  本課初備

  課時

  共4課時,本課第3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進一步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熟練掌握千克和克的進率并能靈活運用。重點難點: 熟練掌握千克和克的進率并能靈活運用。課前準備: 每小組一個臺稱;若干種水果或蔬菜、稱好體重。教學過程: 一、口答: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1千克=(   )克   4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2千克○160克  550克○1千克   3千克○2500克    10千克○8000克  二、完成練習四中的習題。 1、第1題 (1)提問:一個梨,一個雞蛋有多重用哪個單位合適?估一估:一個梨大約有多重?一個雞蛋大約有多重?哪種重一些?一只母雞大約有幾千克?一頭肥豬大約多少千克? (2)用線連一連,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2、第2題 (1)出示掛圖提問:你們見過這些體育用具嗎?鉛球和籃球哪個更重?估一估:鉛球如果用千克做單位大約有幾千克?籃球如果用克做單位大約有多少克? (2)根據給定的數據選擇適當的計量單位,說說你的想法。 3、第4題 (1)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你從圖畫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2)提問:要解決所提出的問題,你有什么策略? (3)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4)組織交流匯報。匯報時主要對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解釋。 4、第6題 (1)理解題目含義: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你從圖畫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2)提問:你能算出1號杯里的水重多少克嗎?怎樣算? (3)學生算出1號杯中水的重量。 (4)提問:你能估計出2號杯和3號杯里的水大約各重多少克嗎?(小組討論) (5)全班交流匯報:說說你的想法。 小結:用2號杯中的水的高度與1號杯比較,估一估2號杯中的水大約重多少克?(90克)用3號杯里的盛水中的水的高度與1號杯比較大約是多少克?(120克)。 5、思考題 (1)學生自己思考。 (2)小組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匯報:說說你的想法。 小結:因為每個菠蘿同樣重,每個蘋果也都同樣重。從天平的兩側各拿去相等重量的水果(1個蘋果和1個菠蘿),發現2個菠蘿的重量等于6個蘋果的重量,由此推出1個菠蘿的重量是1個蘋果重量的3倍。 6、全課總結。 (1)讀一讀“你知道嗎?” (2)小結質量單位有生活中的應用,合理膳食對身體健康的意義。 三、課堂作業 第36頁第3、5題。練習設計: 1、估計它們分別有多重,用線連起來。     一塊口香糖    一只兔子    一頭牛    一塊香皂     350千克       5克      2千克      120克 2、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千克”或“克”。 一盒牙膏     一袋面粉    一把牙刷    一臺小電視機 100(    )     20(   )      20(   )    15(    ) 3、看圖填空。 空杯重50克,1號杯裝有半杯黃豆連杯共重150克,2號杯裝滿黃豆,1號杯的黃豆是3號杯里的黃豆的2倍。 (1)1號杯中裝了(   )克黃豆。 (2)估計2號杯中的黃豆大約有(   )克。 (3)估計3號杯中的黃豆大約有(    )克。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千克和克 篇14

  “千克、克”的認識(第五冊第三單元)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克的實際質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難點: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具準備:課件、臺秤、天平、稱的物品(鹽兩包、蜜棗一包、五個共約重一千克的蘋果、李子一個、學生奶五瓶、一角硬幣一個、一瓶500ml的水、鉛筆一枝、《新華字典》一本、花生米約50顆,雞蛋一個)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口算

  10×10 10×100 5×200 1000÷10 1000÷5

  二、導入:

  同學們,老師手里拿著一包蜜棗和一包鹽,哪一樣重一些?

  1、猜一猜;

  2、掂一掂再猜。(讓學生初步感受物體的質量有輕有重)

  那我們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這兩個物體到底有多重呢?

  明確:可以用秤來稱,也可以看物體包裝袋上的凈重量。

  三、介紹秤和常用的質量單位:

  同學們說一說,你曾經見過哪些秤?在什么情況下使用?

  先讓學生說,再投影。(臺秤、電子秤、天平、磅秤、彈簧秤、桿秤等)

  明確:在生活中,稱一般的物體有多重,我們常用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作單位。(板書課題:千克和克)

  四、掂一掂,認識“千克”

  1、掂一掂兩包鹽。

  2、你知道有多重嗎?我們來稱一稱。(放在臺秤上)

  你會看嗎?指針指著數字“1”表示什么?單位呢?(表盤上標著:kg)

  明確:兩包鹽約重1千克,“千克”國際上用“kg”表示。

  3、再次掂兩包鹽,感受1千克,邊掂邊說“兩包鹽重1千克”。

  五、再次感受1千克。

  1、你估計1千克有幾個蘋果?

  2、掂一掂,比較這一袋蘋果(5個)和剛才的兩包鹽,誰重?

  先猜再稱。明確:通常這么大的蘋果,5個大約1千克。

  3、如果是李子呢?一個李子比一個蘋果重還是比蘋果輕?猜一猜1千克有多少個李子?(要求作出合理的猜測,即要有根據)

  明確:一個李子比一蘋果輕,因此一千克的李子數量比5個蘋果多。

  4、找一找,1千克有哪些物體?

  例如:兩包鹽、五個蘋果、五瓶學生奶、兩瓶水等等。

  5、思考題: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鹽比較,哪個重些?

  明確:質量都是“1千克”,所以是一樣重。

  六、認識“克”

  1、那老師現在稱一下一枚一角的硬幣(放在臺秤上)。咦,怎么沒臺秤反應?(太輕了)

  用什么秤?明確:天平。

  看天平的方法:當指針指著中間紅色的刻度,就說明兩邊平衡了。

  2、那我把硬幣放在左邊,右邊放砝碼,因為怕砝碼被氧化,我們要求用小鑷子夾(說明用天平的方法)

  那我們挑砝碼時該挑大的還是小的?(小的)

  根據一角硬幣的重量,選擇適當的砝碼。(教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合理的選擇)

  3、放最小的10g砝碼也太重了,怎么辦?用游標。(指導如何看游標)

  明確:約重1克。

  4、表示比“1千克”輕得多的物體,我們常用“克”作單位,國際上用“g”表示。

  1千克的物體和1克的物體質量差距甚大。

  5、認識“千克”和“克”的關系:

  那“千克”和“克”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回頭看兩包鹽重多少?(1千克)那我們再來看看一包鹽的凈重量——500g,那也就是說:

  500+500=1000(g) 1000g=1kg

  剛才我們稱了大約5個蘋果1000克,那一個蘋果有多重?你是怎么想的?明確:1kg =1000g,1000÷5=200(g)。

  同理,一瓶學生奶也約重200g。

  七、分小組動手操作:

  先掂一掂,作出合理的估計,再稱一稱。(填表格)強調:填好單位!

  物體蜜棗一瓶水鉛筆字典花生米約50雞蛋估計重量 稱的結果

  八、鞏固練習:(口答)填單位。

  一枚一角硬幣重約1( ),一枝鉛筆重約10( ),

  一枚回型針重約2( ),2個蘋果重約400( ),

  一個西瓜重約4( ),一頭大肥豬重約200( )。

  九、小結:

  這節課,你學得開心嗎?跟同學們分享一下,你都學到了些什么?

千克和克(通用14篇) 相關內容:
  • 感覺千克和克的教學反思

    數學知識、數學問題來源于又歸宿于生活的思想。學生雖然對千克與克還不熟悉,但他們已經知道物體有輕重并能分辨物體的輕重,能用手或其他部位的感覺去感受體驗物體輕重。所以教學這一課我選擇了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事和物作為教學資源。...

  • 《感覺千克和克》教學反思

    1、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 本課設計力求體現數學知識、數學問題來源于又歸宿于生活的思想。學生雖然對千克與克還不熟悉,但他們已經知道物體有輕重并能分辨物體的輕重,能用手或其他部位的感覺去感受體驗物體輕重。...

  • “感覺千克和克”教學反思

    (一)“感覺千克和克”教學反思 1、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 本課設計力求體現數學知識、數學問題來源于又歸宿于生活的思想。學生雖然對千克與克還不熟悉,但他們已經知道物體有輕重并能分辨物體的輕重,能用手或其他部位的感...

  • 《千克和克的認識》教學案例、反思與評析(精選2篇)

    一、教學內容 第三單元“千克、克、噸”二、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 千克和克的認識(精選11篇)

    (一)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生活情景,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實際質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單位間的換算。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 認識千克和克(精選4篇)

    教學內容:認識千克和克(有多重)教學目的: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 認識千克和克(有多重)

    教學內容:認識千克和克(有多重)教學目的: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 第三單元千克和克:克的認識

    教學目標: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質量觀念,知道稱較輕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單位。2、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天平稱比較輕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會進行估算,逐步...

  • 千克和克的認識

    本單元教育目標是: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結合自己的經驗,感知1千克和1克的質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稱量物體質量的方法,會選擇適當的單位表示常見物品的質量。培養估計的意識。...

  • 《有多重》——千克和克的認識教案

    “千克、克”的認識(第五冊第三單元)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克的實際質量。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3、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 :千克和克的認識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l、情境導入,看一看。 程序:同學們你們都到過商場買東西吧?那你們都喜歡到商場買些什么呢?老師這有幾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輕一些嗎? 2、聯系實際,掂一掂。...

  • 《千克和克的認識》教學反思

    一、在生活情景中發現知識 課前,讓學生深入社會生活到超市調查關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通過實踐,學生了解了很多商品上都標有質量,如50克、100克、450克、500克、1000克等,知道了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還知道了輕的東西是用克來做...

  • 千克和克的認識

    (一)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生活情景,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實際質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單位間的換算。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 《千克和克的認識》教學案例、反思與評析

    一、教學內容 第三單元“千克、克、噸”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 “千克和克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 2、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能夠根據物體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進行表達和交流。...

  •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喊 | 上海少妇高潮狂叫喷水了 |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 免费a网站 | 亚洲精品国产亚洲 | 欧洲美女7788成人免费视频 | 亚洲一二三传媒有限公司 |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在线播放 | 欧美13一14娇小性 |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京东热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毛片 |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小荡货好紧好爽奶头大视频 | 黄色a∨ | 在线理论片 | 久久久999成人 | 妓院一钑片免看黄大片 |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 国产狂喷潮在线观看视频应用 | 日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上 |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 yy8840私人影院的在线 |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 一本大道亚洲视频 | 日韩在线一 | h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FREE性玩弄少妇HD性老妇 | 99精品视频国产精品 | 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 | 亚洲AV丝袜美腿无码播放器 | 2020最新无码福利视频 | 久久日韩视频 | 亚洲精品口国自一产A片 | 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免费 | 欧美一级三级在线观看 |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专区涩涩 | 久一区二区 | 三年片在线观看大全中国 | 久爱WWW人成免费网站 | 日本a级毛片免费视频不卡 日韩中文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