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克、噸 (北師三上)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噸,了解1克、1千克、1噸的實際質量,建立清晰的質量單位的概念。
2、掌握質量單位克、千克、噸之間的相互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了解質量單位克、千克、噸的字母表示方法,了解用秤可以稱物體的輕重。
4、能結合生活實際,在具體的情境中解決與克、千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進一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噸,了解1克、1千克、1噸的實際質量,建立清晰的質量單位的感念。
2、難點噸的質量概念的建立。
課時安排:5課時
有多重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用具:各種秤、幻燈、小黑板、1千克的鹽。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游戲導入。請三位學生到臺前做“背一背”的游戲(請一位同學背另外兩位同學,被被的兩位同學輕重對比明顯)。背的同學把感受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感受到人是有輕重的。
2、實踐體驗。再請學生掂一掂桌上或帶來的物體,感受物體的輕重并互相說一說。
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
1、認識秤。
2、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⑴、稱一稱。
⑵、掂一掂。
⑶、估一估。
⑷、找一找。
⑸、猜一猜。
⑹、拎一拎。
⑺、說一說。
⑻、小結: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單位表示物體有多重。
3、建立克的質量觀念。
4、單位換算。
⑴、讓學生通過稱一稱、算一算等活動,理解1千克 = 1000克。如可以通過稱2袋500克的鹽,也可以稱5袋200克的米等活動。
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讓學生說說再哪兒看見過這種符號。
三、拓展應用
1、 一個雞蛋重( ) 一個西瓜重( )
2、 2kg = ( )g 4000g = ( )kg
7kg = ( )g 8000g = ( )kg
3、實踐活動
4、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鹽比較,哪個重些?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1、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中有何收獲?
2、布置課后實踐活動任務:用秤在家分別稱出1千克、2千克的物品并掂一掂。
課后反思:
有多重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2、培養學生的估計和解決與千克、克有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幫助學生建立千克、克的質量概念。
4、培養學生與人友好合作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進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正確估計生活中一些常見物品的質量。
教學設計: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老師昨天上超市買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蘋果。估計一下: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
學生隨意估計的結果可能是雜亂、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礎上,教師提問:怎樣估計才能盡量使結果準確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