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學反思 > 數學教學反思 > 《克與千克》教學反思(精選9篇)

《克與千克》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3-09-03

《克與千克》教學反思(精選9篇)

《克與千克》教學反思 篇1

  小學數學克與千克教學反思(一)

  “克與千克”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概念,它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沒有實物的襯托是很難進行感知的。為了讓學生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并能夠在實際中應用。我在課前讓學生自己去收集一些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重量,如:一包鹽、一瓶沐浴露等。隨后請同學們匯報他們收集到的信息,并從中挑選了重約1克和重約1千克的物品。緊接著運用積累的感受去找約1克、1千克的物品;最后再出示某些物品,讓學生進行估計重量,當學生的估計相差甚遠時,另外的學生會用類化了的思想加以反駁,如:一生說1個雞蛋重約50千克,則有學生會反駁說雞蛋比1個蘋果都小,哪來50千克?事實勝于雄辯。學生充分享受了學習、交流、體驗成功的喜悅。

  由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入教學,使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真實有效的誘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在引入的生活情景中,主動的分析、推理、想象、整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在合作互動的學習過程中掌握了知識,逐步讓自己獲取克與千克的概念經驗更加清晰。運用1克和1千克掂的感覺辨析物品,成功拓展到了比1千克輕或比其重的物品,估量、驗證,培養了學生善于觀察、動手操作及小組合作等能力。

  當然,在本節課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由于現在的學生在家都過著“衣來張口,飯來伸手”的生活,嚴重缺乏生活經驗。對于“大數字”的物體往往不會判斷,如:一輛貨車可以載重1500(千克)等。學生認為1500這么大的數字肯定是“克”,在課后還需要老師多舉例幫助學生。

  小學數學克與千克教學反思(二)

  反思一:

  審視這節課的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注重學生對概念的自主建構,讓學生充分地經歷、體驗、探索中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新教材中把“千克”與“克”這兩個重量單位放在一起進行教學,是充分地利用學生對“克”、“千克”基本上是一張白紙的情況下,將這兩個重量單位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認識和建構,來完成概念的形成。事實證明,學生只要對其中的某一個重量單位掌握了,那么另個一個概念也就自然掌握了。因此,整個教學環節,從1克到十幾克、幾十克、幾百克,最后到1000克,將克與千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將克與千克作為一個整體在重量體系中加以構建,這樣就可能使概念教學較為豐富與深入。

  反思二: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掂一掂2分硬幣的質量,說說感受,初步感知1克是一個很輕的單位,人們是幾乎感覺不到的。之后,我讓學生找一找桌上約重1克的物品,交流估量的方法以培養他們的估計能力,再揭示學生找到的物品都約重1克,為豐富克的感知,讓學生感知10克要幾個硬幣, 20、50克呢?并讓小組6、8個同學合起來掂掂,20克,50克、100克有多重?在此充分感知的情況下再讓學生估量蘋果與鹽的重量,在估量過程中又注重估量方法的優化。可惜在估量確定出蘋果重量之后,忘卻了讓學生感知200克的重量。在教學1千克的時候,我請學生猜一千克米和一千克廢紙哪個重,哪個輕,由于兩者體積相差比較大,學生很好的認識了千克,知道比較物品的輕重要看質量而不是體積。最后我請學生比較了1克與1千克的不同,他們明顯感受到1克比1千克輕得多,這為他們今后在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理解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通過各種練習強化認識克與千克。

  反思三:

  在教學完千克后,因為時間關系,遺憾地沒讓學生感受幾十千克有多重。另一個值得反思之處就是在回歸課本的整理知識的環節中,該思考適當的引導學生整理、回顧知識。

《克與千克》教學反思 篇2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依據新課標提出的兩個基本理念,在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

  一、用活教材,誘發學習的動機

  教材呈現給我們是一個靜態的知識,它所創設的情境有些離本地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在備課時,教師要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問題情境。找準“知識的最近生長區”,誘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本節課中,我先讓學生交流平時購物中的一些發現,學生學會了認識商品的質量標注,從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識是真實的、親切的,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為學生學數學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二、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

  傳統的教學中,知識形成的過程是由教師講的。教師的講授代替了學生的操作與思維,學生無法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本節課中,我充分地給學生提供了“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建構知識。學生通過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的活動,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認識,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舉了生活中許多大約重1克的物品。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稱一稱2分硬幣、數學書、1千克重的食鹽、書包等,對克與千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學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1千克有點重”逐步發展到用彈簧稱稱物品、估測物品、認識物品的質量,這些生活中的數學不是由教師教的,而是孩子們自己體驗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拓寬學生體驗的自由空間

  學生們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如果僅僅停留在“1個2分硬幣重1克”、“兩袋鹽重1千克”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學生學習的潛能,調動多種感官積極參與,拓寬學生的體驗空間。

  在本節課中,學生稱了2分硬幣,又稱了數學書、文具盒等不足1千克重的物品,接著又分小組稱了稱超過1千克重的物品。在小組活動中,同學們分工合作,有的同學換物品,有的同學看指針,活生生的一幅“購物場面”得到了再現。更可喜的是,在交流知識的過程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同學們體會到同是1千克重的物品,有的體積大,有的體積小,從而拓寬了學生體驗的空間。

《克與千克》教學反思 篇3

  在教學《克和千克》,我覺得教學中首要的難度來自學生的心理特點,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物體的關注,往往先關注物體的大小、長短甚至顏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對于重量的本質性的關注則較少。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克”、“千克”這兩個概念的建立非常具有挑戰性。一是因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克”、“千克”的接觸比較少,二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重量關注和經歷輕重的體驗比較少,三是“克”這個單位比較小,學生更是很少有對這個重量單位的感受與體驗。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力求體現以下二個方面:

  1、在比較一定的情境中喚起學生對物體重量的關注;

  2、通過操作、實踐活動讓學生去感悟和體驗,初步建立“克”與“千克”的概念。

  因此,教學設計中我的教學目標的定位為: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重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并溝通克與千克的聯系,知道1000克=1千克,并知道它們的區別。

  2、在建立重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執教后,對本節課進行了反思。

  反思之一——讓學生充分地進行想像、推理、猜測、判斷等心智的運動,挑戰自己的思維。如上課開始的情境中,讓學生舉例說一說很重很重的物品,很輕很輕的物品,而這些物品到底重多少,你能說一說嗎,不僅引發學生進一步對輕重的關注,更調動已有的有關重量單位的知識經驗,盡管學生沒有說出噸等知識,但為教師的下一步教學實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當學生建立“1克”概念以后,要建立“1千克”的概念,十幾克到幾十克再幾百克這個重量的序列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來加以建立。從教學實施中看,我出示了一組表示有重量序列的物品,讓學生猜測,進行有依據的合理性的猜測。學生在初步關注到物體的重量有重有輕后,讓學生大膽估計這些物品的重量這一環節中,盡管學生估出來的重量與實際不符合實際標準答案,但相差并不是很大,但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學生產生了想知道這一物品實際重量的強烈需要,從而帶出物體重量單位的一個簡單序列,而序列的意圖在教學中主要就是讓學生最初步但也是最真實地感受到物體的輕重,同時為建構“1千克”這一概念埋下伏筆。

  反思之二——本節課,為了引起學生對重量的關注,所創設的情境比較開放,因此對組織實施的教師的要求較高,特別是課堂教學的藝術與調控要求高。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我叫一學生上臺稱物體的重量時,有的學生并沒有仔細聽,說我沒有叫他上臺,非常不高興,這是我沒有想到。課堂上,學生第一次看到天平稱,感到非常新鮮,在稱重量時,他只顧“研究”天平稱,最后是在我的“千呼萬喚”的引導下,將問題的焦點鎖定在物體的輕重上。

  反思之三——鼓勵性的語言學生的學習提供情境場。教師的評價會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產生巨大的影響,而激勵會讓學生更投入更有效地學習。課堂上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測,逐步接近標準答案,好勝心理的激發,提出有質量的問題,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學習情緒都離不開教師語言的激勵。這節課中,教師對課堂上隨時出現的學生的情況進行了積極的評價,這種動態地生成性的評價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積極的思維和積極的情感。如,當教師想讓學生猜一大包味精重多少時,有學生情不自禁叫起說已經知道答案了,教師連忙接話,問是怎么知道的,學生興奮地說是上課前偷看的,教師靈機一動讓他倆興致勃勃地寫到黑板上去,非常自然非常和諧地生成了下一環節的內容,學生也得到了鼓勵。在教師的鼓勵下,不時學生提出了有質量的問題,如學生問:為什么一包味精用克作單位,另一包用千克作單位呢?

《克與千克》教學反思 篇4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問題入手,啟發學生認識質量單位,但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用眼睛觀察得到,只能用肌肉感覺來感知。所以借助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直觀的感受1克、1千克的概念,并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認知和建構,形成清晰的概念。

  同時在建立1克、1千克的概念時,我注重的是同學的探究體驗。讓同學猜一猜、掂一掂、稱一稱一個回形針的質量,充沛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舉了生活中許多大約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對克的印象。在建立50克、100克、1千克的概念時,我把籠統的質量單位更形象具體化。我讓同學將自身帶來的實物掂一掂、估一估、比一比、說一說、稱一稱系列活動,同學通過這些操作,同學對克與千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同學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1千克有點重”逐步發展到用彈簧稱稱物品、估測物品、認識物品的質量,并漸漸形成了一定的技能,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而在教學千克和克的字母,教學彈簧秤的刻度時,我更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授。這樣,在一堂課中教師能正確地掌握好知識傳授與探究體驗的度,使同學更加學得開心,學得自主。但是仍有部分同學對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理解較差,在生活中沒有細心地體會,在以后的學習中要多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

《克與千克》教學反思 篇5

  克和千克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質量單位,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要與之打交道的,但學生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因此本節課從逛市場引入課題目,讓學生認識了各種各樣的秤,而后在實踐中感知1克和1千克。通過眼的觀察估一估、手的感知掂一掂、手的操作稱一稱、腦的思考比一比、耳的傾聽說一說等活動,學生親身經歷了1克、幾克和1千克、幾千克的實際質量,感受到物體的.輕重,從不同角度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清晰的質量概念。最后回歸生活,找一找身邊哪些物品的質量可用克作單位,哪些物品的質量用千克作單位,理解了“克”和“千克”的正確含義,體會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的思想。

  本節課存在的不足:

  1、給學生掂量、感受、尋找的的時間較短。1克、1千克不能僅靠老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地說,對它們的認識,需要孩子們自己的感受。各種大約1克的物品,學生掂、找、感受的時間多一些。而由于一些原因,教學千克時課堂上只讓學生掂了掂2袋鹽、4個大蘋果的重量。學生的體驗時間確實短和少。

  2、學生對“克”、“千克”的質量,體驗還不夠豐富,判斷物品有幾克、幾千克,估測值與實際值誤差較大,說明學生對“克”“千克”的觀念的建立,還需要通過更為豐富的實踐活動來促進,教師對課堂出現的問題靈活應變能力待提高和加強!

  建議:

  本周讓孩子們再去超市看一看,看小食品袋上的多少克;看大米、面粉、電器等大宗物品包裝上的千克,孩子們的眼界會更寬,知識也會學得扎實,用得熟練,提高生活能力。

《克與千克》教學反思 篇6

  《克和千克的初步認識》第六單元的第1課時。克與千克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質量概念,克和千克是兩個基本的質量單位,而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年齡特點以及實際生活經驗。

  為了讓學生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并能夠在實際中應用。我就通過生活中物品有長有短、有多有少;又請了一大一小兩位同學,引出兩位同學有輕重之分,從而引入質量。隨后請同學們交流購物收集到的信息或者出示實物。并從中挑選了重約1克的米和重約1千克的水果(4個蘋果),一手拿一物,對比感受1克與1千克物品,從而建立“克”很輕,“千克”較重的概念。緊接著運用積累的感受去找約1克、1千克的物品;在本節課中,我充分地給學生提供了“用數學”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建構知識。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更多實物材料,讓學生通過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說一說、稱一稱的實踐活動,從而形成克和千克的表象認識,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列舉了許多生活中的實物,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如:1千克蘋果、大約有幾個,500克鹽有多重,1個文具盒、1個小朋友,1個西瓜,1個乒乓球,1支粉筆等讓學生對質量單位的感知,遷移到對1克、1千克重量的感受。知道1千克=1000克,讓學生對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千克有點重”逐步發展到用盤秤稱物品、估測物品、認識物品的質量。這些生活中的數學不是由教師教的,而是孩子們自己體驗到的,并形成一定的技能,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克與千克》教學反思 篇7

  教學中首要的難度來自學生的心理特點,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物體的關注,往往先關注物體的大小、長短甚至顏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對于重量的本質性的關注則較少,有的也相對較為間接。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克”、“千克”這兩個概念的建立非常具有挑戰性。

  一是因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克”、“千克”的接觸比較少,二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重量關注和經歷輕重的體驗比較少,三是“克”這個單位比較小,學生更是很少有對這個重量單位的感受與體驗。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先讓學生掂一掂2分硬幣的質量,說說感受,初步感知1克是一個很輕的單位,人們是幾乎感覺不到的。之后,我讓學生找一找桌上約重1克的物品,交流估量的方法以培養他們的估計能力,再揭示學生找到的物品都約重1克,為豐富克的感知,讓學生感知10克要幾個硬幣,20、50克呢?并讓小組6、8個同學合起來掂掂,20克,50克、100克有多重?在此充分感知的情況下再讓學生估量蘋果與鹽的重量,在估量過程中又注重估量方法的優化。可惜在估量確定出蘋果重量之后,忘卻了讓學生感知200克的重量。在教學1千克的時候,我請學生猜一千克米和一千克廢紙哪個重,哪個輕,由于兩者體積相差比較大,學生很好的認識了千克,知道比較物品的輕重要看質量而不是體積。最后我請學生比較了1克與1千克的不同,他們明顯感受到1克比1千克輕得多,這為他們今后在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理解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通過各種練習強化認識克與千克。

  在教學完千克后,因為時間關系,遺憾地沒讓學生感受幾十千克有多重。另一個值得反思之處就是在回歸課本的整理知識的環節中,該思考適當的引導學生整理、回顧知識。

《克與千克》教學反思 篇8

  克與千克這兩個質量單位雖然學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間接地接觸過,但它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為此,本節課重點也就是建立1克、1千克概念過程,本節課主要是從常見的生活場景中引發學生發現物體的質量與生活聯系密切。同時注重學生對概念的自主構建。讓學生在充分的經歷、體驗探索中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把“千克”與“克”這兩個質量單位放在一起進行教學,并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認知和構建,形成清晰的概念。事實證明,學生只要對其中一個質量單位掌握了,那么另一個概念也就自然掌握了。

  在建立1克的概念時,讓學生掂一掂一粒花生米約重1克,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舉了生活中許多大約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對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時,我把內容分層細化,讓學生親手掂一掂500克、兩個500克(1000克)的具體物品。通過掂一掂、比一比、說一說系列活動,充分感受500克、兩個500克(1000克)的實際重量。再利用盤秤驗證出1千克就是1000克。讓學生在動手體驗中,準確建立概念。

  學生們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如果僅僅停留在“1粒花生米約重1克”、“兩袋鹽重1千克”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有機地把教學內容與生活中物品的質量建立聯系,把抽象的質量單位更形象具體化。我讓學生將自己熟悉的書包、數學書、鉛筆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稱一稱驗證估計的是否正確。學生通過這些操作,對克與千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

  所以,本節課教學時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聯系生活貼近生活,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從而縮短了生活與教材內容之間的距離,不僅提高了學習興趣,從而也使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地獲取了所學新知識。

《克與千克》教學反思 篇9

  一、在實踐中感知

  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我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所列舉的例子都是學生經常能接觸到或看到的。師生共同努力,準備了充分的教具、學具和實物,調動多種感官協作學習。學生進行了估一估、掂一掂、稱一稱、比一比、說一說等活動,感受物體的輕重。學生親身經歷了1克、幾克和1千克、幾千克的實際質量,這種感受不是教師講解、灌輸得來的,而是學生親身體驗到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做”的方式而不僅僅是“聽和說”的方式介入學習活動。他們不僅理解了“克”“千克”的正確含義,更重要的是掌握了發現、認識、理解數學的一般方法,培養了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

  二、在體驗中建構

  體驗是由身體活動和直接經驗而產生的感情和意識,體驗讓學習進入生命領域。因為有了體驗,知識的學習已不再僅僅局限于認知與理性范疇,它已擴展到情感、生命和人格等領域,從而使學習過程不再僅僅是知識增長的過程,而且是身心、人格健全和發展的過程。數學學習的體驗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一個突出特征。

  傳統教學中認識質量單位,重點一般都是放在單位的換算上,教學中往往采用講授記憶的方法,學生只要記住幾個常用的質量單位,并能正確地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就算完成教學任務了。這樣的教學往往出現學生學完質量單位后,還會鬧出這樣的笑話:一個西瓜重3克,一個雞蛋重50千克,王老師的體重是60克……這反映了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的嚴重脫節。

  《克和千克的認識》的教學重點確立在“1千克、1克有多重”的概念的確立上,既重視數學事實,又重視數學經驗。所以在“克的認識”中,我反復讓學生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找一找生活中不同物體的質量,感受它們的質量,豐富學生的數學體驗。這種感受、體驗不但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也是將來“學會生存”必備的本領。“克”“千克”的概念在學生頭腦中的建立,學生經過眼晴觀察、耳朵傾聽、腦子思考、嘴巴表達、雙手操作,心靈感悟,即用自己身體親身經歷、體驗后逐步形成的,它必將沉淀到學生的內心深處。

《克與千克》教學反思(精選9篇) 相關內容:
  • 認識克與千克教學設計(精選11篇)

    教學內容教材第100—103頁和練習二十的第1—4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 克與千克(精選5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85—87頁。教學目標: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初步形成質量的概念,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 000克。3.使學生了解用秤稱物品的方法。...

  • 第六單元 克與千克認識

    教學內容:千克、克的認識。教學要求:1、 使學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觀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 使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稱量物品經常用到的秤稱。能正確估計出物品的重量。...

  • 克與千克

    教學內容: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85—87頁。教學目標: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初步形成質量的概念,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 000克。3.使學生了解用秤稱物品的方法。...

  • 克與千克教案 (人教新課標二年級上冊)(精選6篇)

    1. 結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2. 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提高估測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 千克的初步認識(精選9篇)

    教學目標(一)使學生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二)了解天平和用秤稱物體重量的方法,能夠進行重量的簡單計算。(三)培養學生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 三 千克、克、噸習題設計

    “少就是多”是有效教育(ms-eepo)操作和調控的一個藝術技巧。新教材編寫時減少了練習的份量,目的是給教師留下更多的空間,使教師的創造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 第三單元 千克 克 噸教案

    第三單元 千克 克 噸教案教學內容:有多重(認識千克、克)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 千克、克、噸 (北師三上)

    單元教學目標:1、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噸,了解1克、1千克、1噸的實際質量,建立清晰的質量單位的概念。2、掌握質量單位克、千克、噸之間的相互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 第三單元 千克、克、噸

    一、教學內容(一)有多重(認識千克和克)(二)1噸有多重(認識噸)(三)練習四(四)搭配中的學問二、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噸,了解克、千克、噸的實際質量。了解用秤可以秤物體的輕重。...

  • 克、千克和噸練習題

    (一)填空。1、5000克=()千克 6千克=()克200克+800克=()克=()千克4600克=( )千克( )克9000千克=()噸8噸=()千克5噸=()千克 2000千克=()噸 2450千克=()噸()千克2噸600千克=( )千克 4200千克=( )噸( )...

  • 第六課時 噸和千克的單位換算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頁例7及“做一做”練習中的第2、5題,練習三的第2---3題。二、教學目標:1、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噸和千克的簡單換算。2、實踐中,體會數學與生活地密切關系,增強學習數學地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 《千克、克、噸——搭配中的學問》教學設計、反思及點評

    〖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利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2.培養學生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3.培養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的能力。〖教材分析〗“搭配中的學問”是第三單元“千克、克、噸”中最后一課的內容,是一節實踐活動課。...

  • 第三單元(千克、克、噸)測試題(北師大版)

    一、填空。(39分)(1)常用的質量單位有( )、( )、( ),用字母表示依次為( )、( )、(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克、千克、噸)一袋面粉重25( ) 一枚五角硬幣約重3( ) 一輛汽車的載重量是5( )一頭鯨的體重是23( ) 一個蘋果重200( ) 小莉...

  • 第四單元 千克的初步認識

    課題一:克的初步認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1~42頁,練習十一的第1~3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觀念. 教學重點 建立1克的重量觀念。 教學難點 認識1克有多重。...

  • 數學教學反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 又摸又添下面添奶头视频 | 日本道色综合久久影院 | 亚欧美一区二区 | 性xxxxxx | 婷婷视频导航 | 中文乱码免费一区二区 | 夜夜摸天天操 | 久久女同互慰一区二区三区 | 四虎影视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三级免费观看 |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 久久成人精品无人区 | 四虎在线影院 | 成人羞羞国产免费图片 | 成人毛片100部免费看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 | 黄色影视频 | 亚洲av毛片 | 精品乱码一区内射人妻无码 | wwxxxx日本 | 青娱乐91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久久久 | 中文一区在线观看 | 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 欧美操穴| 中文字幕.com|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XXXX性BBBB欧美 |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 国产麻豆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女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18 | 蜜臀精品久久久久久蜜臀 | 欧美九九九 | 香港日本三级亚洲三级 | 欧美毛多水多肥妇 | 天天干天天射天天爽 | 国产视频激情 | 日韩中文字幕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