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 > 克與千克(精選16篇)

克與千克

發布時間:2023-07-21

克與千克(精選16篇)

克與千克 篇1

  教學內容: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85—87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初步形成質量的概念,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 000克。

  3.使學生了解用秤稱物品的方法。在實際操作中自主選擇合適的秤稱物品。

  4.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品質量的意識。

  教具準備:

 。ń處熡茫┒嗝襟w課件,兩袋糖各500克,一袋鹽1千克,彈簧秤,電子秤,天平一袋蘋果1 050克等。

  (學生用)六人一組:一個2分硬幣約1克、兩顆花生米1克、兩袋糖各500克、一袋鹽1千克、天平等。

  教學重點: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 000克。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教學過程:

  一、體驗輕重

  1.指名抱一抱老師,抱一抱同學,說說有什么感受?

  2.猜一猜 師出示一包鹽,一包糖,猜猜是糖重,鹽重,還是一樣重?(生猜)有什么好辦法?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用秤稱,看包裝袋。出示包裝袋上的質量。

  3.學生匯報課外調查的質量情況,師隨機板書。請小朋友觀察板書,發現了什么?

  生1:都有關克與千克的。生2:還有g、kg的。

  二、出示課題“克與千克”

  1.師說明g和kg分別是克與千克的國際單位符號。

  2.請小朋友用手掂一掂文具盒與數學書的質量,誰重?有什么方法?

  生:用秤稱。師出示課件“各式各樣的秤”說說在那里見過這些秤?要判斷文具盒與數學書的輕重,選哪種秤比較合適?

  3.出示天平。師簡介天平的構造及使用,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

  二、動手操作,初步建立質量觀念

 。ㄒ唬└兄1克的質量

  1.設疑:你知道1克大約有多重嗎?

  (生:其實我們用的一個2分硬幣就大約重1克。)

  2.動手掂掂:說說自己有什么感覺?(學生動手掂量硬幣,感覺1克很輕。)

  3.合作找找:在各組的商品中,有大約重1克的物品嗎?

  生l:一小塊橡皮。

  生2:2粒黃豆。

  生3:1個扣子。

  4.互相說說:你是怎么找到的?

  師:同學們真棒!舉了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請同學們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稱一稱。

 。ǘ└惺堋皫卓恕、“幾十克”等重量。

  1.師:老師想稱一下物品。(把游標撥回到“0”)游標不夠用,等會兒我們用砝碼來稱。(出示雞蛋)雞蛋放在這邊,大家先猜猜看,雞蛋大約有多重?可以拿起來掂一掂。

  2.生猜:10克。師:這是一個10克的砝碼,放上去,怎樣?(肯定不止10克)生再猜……(不斷調試)50克。差不多了。我們可以說一個雞蛋大約重50克。

  3.其實,我們身邊很多物品都有把它的重量標出來。今天,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件物品,下面請大家輪流當小考官,把自己的物品讓組里的小朋友掂一掂、猜一猜,比一比看誰猜得最準確。

 。ㄈ└惺1千克的重量

  1.師: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一袋鹽,掂一掂、估一估一袋鹽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質量標注:500克。

  師:一袋鹽重500克,那兩袋呢?

  生:1000克。(板書)

  師:請同學們再來掂一掂1000克重的鹽。(學生掂量)

  師:如果我們再來稱一稱這兩袋鹽的重量,用天平合適嗎?

  生:不行!重了。

  師:今天我們還帶來了電子秤,誰知道電子秤的用法?

 。▽W生介紹。)

  師:來!放進方便袋里稱一稱,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書)

  師:還是這兩袋鹽,計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稱是1千克,你發現了什么?得出:1000克=1千克

  2.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重量大約是1千克?

  3.練一練1,第88頁 1、2 。

  三、全課總結

  學了今天的新知識,你想說些什么?

  四、實驗操作,填寫報告單(以小組為單位,估計組內的物品重量,再驗證,看誰估得準)物品名稱估計的輕重稱出的輕重

克與千克 篇2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依據新課標提出的兩個基本理念,在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

  一、用活教材,誘發學習的動機

  教材呈現給我們是一個靜態的知識,它所創設的情境有些離本地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在備課時,教師要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問題情境。找準“知識的最近生長區”,誘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本節課中,我先讓學生交流平時購物中的一些發現,學生學會了認識商品的質量標注,從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識是真實的、親切的,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為學生學數學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二、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

  傳統的教學中,知識形成的過程是由教師講的。教師的講授代替了學生的操作與思維,學生無法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本節課中,我充分地給學生提供了“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建構知識。學生通過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的活動,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認識,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舉了生活中許多大約重1克的物品。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稱一稱2分硬幣、數學書、1千克重的食鹽、書包等,對克與千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學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1千克有點重”逐步發展到用彈簧稱稱物品、估測物品、認識物品的質量,這些生活中的數學不是由教師教的,而是孩子們自己體驗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拓寬學生體驗的自由空間

  學生們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如果僅僅停留在“1個2分硬幣重1克”、“兩袋鹽重1千克”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學生學習的潛能,調動多種感官積極參與,拓寬學生的體驗空間。

  在本節課中,學生稱了2分硬幣,又稱了數學書、文具盒等不足1千克重的物品,接著又分小組稱了稱超過1千克重的物品。在小組活動中,同學們分工合作,有的同學換物品,有的同學看指針,活生生的一幅“購物場面”得到了再現。更可喜的是,在交流知識的過程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同學們體會到同是1千克重的物品,有的體積大,有的體積小,從而拓寬了學生體驗的空間。

克與千克 篇3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0—102頁例1、例2以及練習二十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與交流,使學生了解常用的質量單位和計量工具。

  2.在估一估、稱一稱、掂一掂的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對“克”的概念。

  3.培養學生對物品質量的估計能力,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進一步了解克的質量單位概念,能夠用跟老師提供的秤來稱量物體質量。

  難點:建立1克的概念。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天平、盤秤、適量的生活用品、一枚2分硬幣、黃豆若干、口香糖、水果。

  學具:

  1.學生進行課前調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質量及秤。

  2.準備天平、電子秤、2分硬幣、1克黃豆及一些較輕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課前口算訓練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題,請你看卡片進行解答。

 。ㄖ该麑W生答題)

  2.我把做過的乘法題目放在天平的左邊,把除法題目放在天平的'右邊。

  3.通過剛才是實驗表明,只有天平左右兩邊放一樣重的物體托盤才會保持平衡。

  二、情境引入

  1.了解質量單位。

  談話:上課前,你們到超市了解了哪些物品呢的重量,是愿意把了解道德信息與大家交流?

  學生交流。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適時板書:500克、100克、5公斤等。

  教師指出:計量物品輕重,可以用克、公斤、千克、噸作單位,都是計量單位。其中公斤、斤、兩是中國傳統的計量單位,一直沿用至今?恕⑶Э、噸是國際通用的計量單位,生活中常見的是克和千克,這節課我們認識計量單位——克。

  在調查活動中,你發現了那些工具可以稱出物品有多重?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集中常見的秤,并作必要的補充與說明。

  三、認識重量單位——克(g)

  1.教學例1,請你用手掂一掂,一包鹽和一個硬幣,放在天平上,天平會往哪邊沉?

  請你再用手掂一掂,一個硬幣和一團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會往哪邊沉?

  鹽比硬幣重得多,所以同學們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幣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斷了,因為它們之間的差別不是很大,對于很輕的物體,我們就用克來衡量。

  板書:克的認識。

  2.實驗:拿出一個5克的砝碼放在天平的左邊,不斷往另一邊加2分的硬幣直到兩端平衡。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稱1克米、2克瓜子、5克黃豆,說說你是怎么稱的。

  5.練習P101做一做。

  四、認識重量單位——千克(kg)

  1.我們剛才認識了克,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詞是用來表示重量的呢?

  板書:克和千克的認識

  教學例2,我們經常見到的臺秤就是以千克為單位的。

  請你往臺秤上放一些有標示重量的零食,稱出1千克來,然后統計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學生匯報,板書:1千克=1000克

  2.隨便稱1千克物品,然后去參觀別的小組。

  (以上視學生的表現發給一個信封,學生不能當場打開)

  3.學生根據信封中的內容購物,采取成信購物的方式,并說說自己是怎么購物的。

  4.練習P103做一做。

  5.課堂作業練習二十第1—4題。

  【板書設計】

  克的認識

  千克的認識

  1千克=1000克

克與千克 篇4

  單元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簡單的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掂一掂、稱一稱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掌握千克與克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認識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質量的觀念。

  課時安排:

  認識千克1課時

  認識克1課時

  練習五1課時

  第1課時千克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讓學生了解稱物體的方法;

  3.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體會1千克是多重

  教學難點:體會1千克是多重

  教學準備:臺秤一個、兩袋質量不一樣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學生:稱好自己的體重、帶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學時間:年月日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160-70=504×=7×4-5=5×700=

  52+48=7×500=78-49=

  二、教學設計

 。ㄒ唬┣榫常和瑢W們,你們都喜歡去商店買東西吧!你買過些什么?這是老師昨天在超市買的兩袋東西(出示:兩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準確的重量該怎么辦呢?(用秤稱一稱)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用秤稱物品

 。ǘ┙虒W新課:

  1.課件演示:介紹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秤

  2.認識臺稱,學習使用臺秤稱物品的`方法

  (1)引導學生看圖: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針、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訴我們物品重多少,像物體的長度單位是米一樣,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單位,國際上通用“千克”來作它的單位(板書:千克),千克在我們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書: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針指著數字1,也就是說這袋紅棗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嗎?……

  3.動手試一試

  (1)小組合作派一人稱出重1千克的鹽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說說你的感受,并記在心里

  (2)把自己帶的秤好的1千克的東西比一比是不是與1千克鹽一樣重,體會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請帶了1千克水果的同學數數這1千克水果有幾個。

  (3)情境:老師這兒有許多東西,你能從中找出1千克重的嗎?

  4.估一估

  (1)請你猜一猜老師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學間相互估計對方的體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實體重告訴猜的同學,看誰估得準

  三、鞏固練習

  基礎訓練:

  1.想想做做1

  談話:通過稱一稱,我們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單位。

  出示商品實物照片,觀察后交流從圖中獲得的數學信息。

  問:你知道什么是凈含量嗎?

  2.想想做做2

  談話:生活中處處都可以看到關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圖片,了解數學信息。

  從這兩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進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學生觀察秤面說出各種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饋,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據剛才說出的數據提出數學問題,口答解題。

  4.“你知道嗎?”

  讓學生進行閱讀,然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使學生感受計量單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三:板書設計

  千克的認識

  掂一掂稱一稱看一看

  千克(公斤)KG

  17個雞蛋的重量大約是1千克。

  四、作業設計:

  我會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用秤

 。2)稱物品有多重,一般用做單位。

克與千克 篇5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問題入手,啟發學生認識質量單位,但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用眼睛觀察得到,只能用肌肉感覺來感知。所以借助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直觀的感受1克、1千克的概念,并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認知和建構,形成清晰的概念。

  同時在建立1克、1千克的概念時,我注重的是同學的探究體驗。讓同學猜一猜、掂一掂、稱一稱一個回形針的質量,充沛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舉了生活中許多大約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對克的印象。在建立50克、100克、1千克的概念時,我把籠統的質量單位更形象具體化。我讓同學將自身帶來的實物掂一掂、估一估、比一比、說一說、稱一稱系列活動,同學通過這些操作,同學對克與千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同學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1千克有點重”逐步發展到用彈簧稱稱物品、估測物品、認識物品的質量,并漸漸形成了一定的技能,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而在教學千克和克的字母,教學彈簧秤的刻度時,我更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授。這樣,在一堂課中教師能正確地掌握好知識傳授與探究體驗的度,使同學更加學得開心,學得自主。但是仍有部分同學對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理解較差,在生活中沒有細心地體會,在以后的學習中要多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

克與千克 篇6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的意識。

  教學重點: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準備:天平、彈簧秤、小蝸牛、鹽、多媒體課件等。

  教材分析: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讓學生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并能夠在實際中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讓學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等實踐活動,以增加學生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形成質量觀念;又通過計算、稱同一物體而得出的兩種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學生的猜想得到驗證,很具體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在整個新知識的教學中,學生始終懷著飽滿的熱情,積極地去探索、去體驗,主動地建構知識。

  教學實錄

 。ㄒ唬┰谏钋榫持刑骄

  師:前幾天,同學們隨家長去超市購買了一些物品,還收集調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質量,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好嗎?

  生1:我媽媽買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買的蛋卷75克。

  生3:火腿腸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體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葉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

  師:同學們說了那么多,你有什么發現嗎?

  生1:有的后面帶“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較輕的都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用“千克”作單位。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克和千克”。

  師:要知道我們購買物品的輕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稱。

  師,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幾種常用的秤(多媒體課件展示)。

  師;你們在什么地方見過這些秤?

  生1:在超市買東西用過電子秤。

  生2;我跟媽媽買菜時,見過桿秤、盤子秤。

  生3:我舅舅賣米用的是磅秤。

  生4:我姥爺賣藥材用的是天平。

  師:同學們見識真廣!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天平”(介紹天平的組成及用法)

  (二)在活動中體驗感悟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客人,瞧!是什么?

  生齊聲說:一只小蝸牛。

  師: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學生臉上洋溢著喜悅,齊聲說想)

  師:那么我們選什么秤來稱呢?

  生:天平。

  (教師示范操作,學生紛紛下位圍觀)

  師:瞧!游碼的左端停在刻度幾?

  生:l。

  師:對!這只蝸牛重1克,1克究竟有多重呢?請你們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幣有多重?(學生興趣很高,紛紛掂量、猜測)

  生1:1克。

  生2:2克。

  師:到底是幾克呢?請各小組稱一稱,看看誰估量的最準。

  學生操作活動,稍后,就有同學“耶!我們猜對了!重1克”。

  師: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我們一起來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質量,你有什么感受?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好輕喲!

  師:1克真的是好輕。大自然中象這樣輕的物體還有很多呢,你能說出生活中大約重1克的物品嗎?

  生l:一小塊橡皮。

  生2:2粒黃豆。

  生3:1個扣子。

  生4:1個小發卡。

  生5:兩塊石子。

  生6馬上站起來補充說:必須是小石子,大石子1個就夠了。

  師:同學們真棒!舉了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請同學們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稱一稱。(如果多一點或少一點,請你取整數)(學們紛紛稱方便面、數學書、文具盒……)

 。ㄈ┰诓僮鹘涣髦忻骼

  師: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一袋鹽,掂一掂、估一估一袋鹽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質量標注:500克。

  師:一袋鹽重500克,那兩袋呢?

  生:1000克。(板書)

  師:請同學們再來掂一掂1000克重的鹽。(學生掂量)

  師:如果我們再來稱一稱這兩袋鹽的重量,用天平合適嗎?

  生:不行!重了。

  師:今天我們還帶來了彈簧秤,誰知道彈簧秤的用法?

 。▽W生介紹)

  師:來!放進方便袋里稱一稱,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書)

  師:還是這兩袋鹽,計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稱是1千克,你發現了什么?

  同學們紛紛站起來,異口同聲地說:1000克等于1千克。

  師:對!也就是說1000個1克就是1千克。

  師:你能從你的材料袋里稱出1千克重的物品嗎?請各小組同學互相合作。(有的稱,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換物品)

  師:大家真棒!請你先掂一掂自己小組稱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別的重1千克的物品。(學生相互傳遞,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師:掂過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生1:1千克有點重。

  生2:1千克的物品拎時間長了胳膊有點酸。

  生3:他們大小不一樣,都是一樣重。

  生4:都是1千克重,但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師:為什么呀?

  生4:輕的東西就多一些,重的東西就少一些。

  師:你分析的很有道理,(豎大拇指)。

  師:請各小組同學拿出自己的書包、凳子,先估計一下有多重,再來稱一稱。(小組活動,并記錄下估計的重量和稱出的重量。)

 。ㄋ模┰趯嵺`活動中鞏固應用

  1.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本88頁第一題。

克與千克 篇7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天平、砝碼、臺秤、2分硬幣、花生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口算訓練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題,請你看卡片進行解答。

 。ㄖ该麑W生答題)

  2、我把做過的乘法題目放在天平的左邊,把除法題目放在天平的右邊。

  3、做完了口算題目你有什么想說的?

  4、通過剛才是實驗表明,只有天平左右兩邊放一樣重的物體托盤才會保持平衡。

  二、認識重量單位——克

  1、師:請你用手掂一掂,一包鹽和一個硬幣,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會往哪邊沉?

  請你再用手掂一掂,一個硬幣和一團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會往哪邊沉?

  問:通過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說的?

  鹽比硬幣重得多,所以同學們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幣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斷了,因為它們之間的差別不是很大,對于很輕的物體,我們就用克來衡量。

  板書:克的認識

  2、實驗:拿出一個5克的砝碼放在天平的左邊,不斷往另一邊加2分的硬幣直到兩端平衡。

  問: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稱1克米、2克花生、5克綠豆,說說你是怎么稱的。

  三、認識重量單位——千克

  1、師:我們剛才認識了克,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詞是用來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書:克和千克的認識

  師:我們經常見到的臺稱就是以千克為單位的。

 。ㄖv解臺秤的使用方法)

  師:請你往臺秤上放一些有標識重量的零食,稱出1千克來,然后統計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學生匯報,板書:1千克=1000克

  2、隨便稱1千克物品,然后去參觀別的小組。

 。ㄒ陨弦晫W生的表現發給一個信封,學生不能當場打開)

  3、學生根據信封中的內容購物,采取成信購物的方式,并說說自己是怎么購物的。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觀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稱量物品經常用到的秤稱。能正確估計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1000克=1千克。

  第二課時

  1、課前讓每位學生去任選看兩件物品并填好調查表;

  調查表

  物品名稱凈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個數

  1千克(蘋果)( )個

  1千克(鹽)( )袋

  2、學生匯報自己是如何進行調查的。

  3、動手實踐:

  師的桌面上陳列了一些物品,請每組任選1件猜它的重量,你們認為組內誰猜得最準就在表中填誰猜的重量。用同樣的方法猜出1個蘋果的重量并填寫試驗卡

  物品估計的重量稱的重量

  1個蘋果( )克( )克

  ( )克( )克

  4、從學生的數據中各種商品的價格表如課本89頁第7題。

  5、解決問題

  問:從以上數據中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你會解答嗎 ?

  6、分析討論課本第90頁第8題。

克與千克 篇8

  教學內容:P81—82

  教學目的:

  1.能靈活地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整百、整千的加減法的口算。

  2.通過自己探索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和與同學積極合作的意識。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重、難點:整百、整千的加減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學生匯報課前收集資料的情況。將部分數據板書。

  2、觀察這些數據的特點,說說數的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9

 。1)剛才大家收集了許多生活中的整百、整千的數,小強也收集了兩個數據。張爺爺家新買了一臺彩電1000元和一臺電冰箱0元,請同學們幫他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

  (2)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口算方法計算。

 。3)學生介紹自己的算法。歸納幾種不同的算法,比較方法的優劣,讓學生挑選適合自己的方法。

  2、教學例10

  (1)出示學校圖書館書籍的部分數據,讓學生出一個加法或一個減法問題。

  文藝書籍:50種

  科學書籍:80種

  學習書籍:130種

 。2)根據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口算回答,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算的。

 。3)比較這組數與例9的數據在口算時的不同

 。4)進一步口算:900+600 1500—600

  三、聯系實際應用

  1、讓同學選擇課前數據互相提出用加法或減法的口算問題。

  2、挑戰賽“做一做”

  3、捉鼠比賽。練習十七第一題。

  4、讓學生談談本節課學習收獲。

  四、作業:“做一做”

克與千克 篇9

  教學目標:

  1. 認識質量單位:千克,了解克與千克之間的進率關系:1kg = 1000g。

  2. 繼續學習秤的使用與認識,能進行簡單的質量單位之間的換算與計算。

  3. 培養估量物體輕重的意識,提高學生估測能力。

  教學重難點:

  質量單位之間的換算與計算。

  教學準備:

  彈簧秤、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認識千克 用“克”的秤,秤出1000g重的物體。

  師:這本字典的重是0g嗎?說說你的看法。

  師:這本字典重1000g(板書),也可以用一個較大的單位,記作1kg(板書)。

  齊讀:1kg = 1000g 出示用“千克”的秤。

  師:這本字典重1000g,如果放在這個秤上,指針會在哪兒呢?(生指)

  師:我們來感受一下1kg有多重。 學生用手掂量,說說感覺。 出示一只5kg的西瓜和5個1000g的菠蘿圖,天平正好平衡。

  得出:5千克=5000克 (齊讀)

  小練習:

  2kg = ( )g( )g = 1kg( ) kg = 5000 g8000 g =( )kg

  二、秤的使用與換算

  1. 師: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正好多少克,或多少千克的。

  出示書上稱書包圖:讓學生仔細觀察秤面上指針的變化,根據刻度讀出書包的重量。(學生小組討論)。 2千克多了900克,3千克少100克

  2.復名數改寫成單名數

  師:這些物體的重量可以用不同的單位來表示。 例如我們還可以用g來表示,2kg900g=( )g 學生同桌之間討論,說出思考過程,并匯報。

  :在進行單位換算時,先把前面的2kg化成g,再加上后面的900g,就是二千九百克,所以秤面上的重量可以讀作二千克九百克或是讀作二千九百克。

  3. 鞏固練習:完成書上相應習題。

  三、計算 媒體出示。

  觀察橘子圖的演示過程,讓學生表達圖意:口編一道應用題,籃子320克,橘子600克, 放在一起共有多少克?列式解答。 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320g+600g=920g 師:請你在秤面上將920克用指針標出。 如果橘子的重量是700克,你能列算式嗎? 320g+700g=1020g或320g+700g=1kg20g

  四、選擇合適的單位

  1.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兩種重量單位:g與kg。在實際生活中,你認為什么時候用kg做單位,什么時候用g做單位,這兩個單位如何應用更好呢? 讓學生暢所欲言,稱比較輕的物體的時候用g,較重的用kg,舉例說明。

  2. 師:那下面這些物品的重量用什么單位好呢? 出示題5,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商量完成,匯報。

  3. 把書桌重10( )改成:書桌重9800( ),你認為該填什么單位呢?為什么?

  :在選用合適單位時,除了想物體的重量,還要看它所給的重量值。

  五、鞏固練習

  書上題6。

  六、

  今天你學到了哪些新知識?(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課題)

克與千克 篇10

  1. 結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2. 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提高估測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多媒體播放故事情境:今天是雞婆婆的生日,公雞兄弟倆給外婆準備了兩盒禮物,一盒大的,一盒小的。哥哥拎著小盒的禮物,弟弟拎著大盒的禮物,走在路上,弟弟走得很輕松,而哥哥卻越走越吃力。

  提問: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你能猜一猜兩盒禮物哪一盒重嗎?

  談話:今天老師把這兩盒禮物帶來了,我們也來掂一掂。

  提問:怎樣才能知道兩盒禮物到底有多重呢?(用秤稱)

  [說明: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讓學生體會到物品有輕有重,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自然進入數學學習情境。]

  二、 動手操作,建立概念

  1. 認識秤。

  提問:同學們在生活中都見過秤吧?誰來說一說你見過哪些秤?(學生自由說)

  多媒體出示各種秤的圖片。

  談話:今天我們先來研究盤秤(多媒體演示),上面的盤子叫做托盤,把要稱的物體都放在托盤里,下面的圓盤叫做刻度盤,上面的刻度用來表示物體的重量是多少。仔細觀察刻度盤,你看到了什么?(有10個數,一根指針,字母kg)

  講解:稱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也可用字母kg表示。(板書:千克kg)稱物品的時候,指針指到1就是1千克(多媒體演示),指到幾就是幾千克。

  多媒體出示用盤秤稱西瓜、白菜的圖片,要求學生分別說出它們的質量。

  談話:知道了盤秤的用法,我們就可以用盤秤來稱一些物品的質量,每個小組都有兩袋鹽和一袋花生仁,你能分別稱出它們各有多重嗎?

  [說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交流在生活中見到的秤,喚起對已有經驗的回憶。引導學生通過對刻度盤的觀察,了解了盤秤的使用方法,也自然地引出千克。]

  2. 掂一掂。

  談話:剛才我們用秤稱出了兩袋鹽和一袋花生仁一樣重,都是1千克。1千克的物品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覺呢?在小組里試一試。

  小組輪流掂一掂兩袋鹽和一袋花生仁。

  談話:(拿出三個盒子)這里有三個形狀相同的盒子,其中只有一個重1千克,用手掂一掂,你能找出重1千克的盒子嗎?

  指名分別掂三個盒子,找出其中1千克的盒子。

  [說明:稱一稱、掂一掂的活動,使學生在感受1千克實際質量的同時,建立了1千克的概念。用掂一掂的方法找出1千克的盒子,目的是讓學生鞏固對1千克的表象,學會用數學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 稱一稱。

  多媒體播放情境:公雞兄弟給外婆過生日,小白兔也想給外婆過生日,它想準備蘋果、黃瓜、土豆各1千克,你能幫助小白兔稱出這些物品嗎?(把課前準備好的蘋果、土豆、黃瓜分發給各個小組)

  反饋時,各小組匯報,師生共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啟發: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各小組稱得的結果,你有什么發現?

  討論:為什么每個小組稱的1千克黃瓜都是3根,而每個小組稱出的1千克蘋果和1千克土豆的個數各不一樣呢?

  小結:1千克的同一種物品,由于它們大小不一樣,數量也可能不一樣。

  [說明:先稱出1千克的鹽和花生仁,再稱出1千克的蘋果、土豆和黃瓜,讓學生感受不同形狀、不同材料的1千克物品的質量,強化對1千克實際質量的感受。]

  4. 估一估。

  提問:(拿出雞蛋)能估一估多少個這么大的雞蛋大約重1千克嗎?

  驗證:1千克雞蛋到底有多少個呢?怎么辦?(稱一稱、數一數)

  談話:(拿出1個鵪鶉蛋)掂一掂,比較一下1個鵪鶉蛋和1 個雞蛋哪個重。

  提問:1千克鵪鶉蛋的個數和1千克雞蛋的個數哪一個多?1千克鵪鶉蛋大約有多少個?

  [說明:估計1千克雞蛋大約有多少個,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活動,進一步感受1千克的質量,同時,為估計1千克鵪鶉蛋大約有多少個提供依據。這一環節的教學注意教給學生估計的方法,發展估計意識。]

  三、 綜合練習,發展思維

  1. 估體重。

  談話:誰愿意來稱稱自己的體重?(稱兩個學生的體重并告訴學生)

  提問:(指一個體重約在前兩個學生之間的學生)你能根據前兩個學生的體重,估一估這位同學的體重嗎?(利用輕一些重一些等語言來引導學生估計,并稱出第三個學生的體重進行驗證)

  提問:你能根據剛才幾個同學的體重,估一估自己同桌的體重嗎?

  請一個學生來驗證同桌的估計。

  要求:知道自己體重的同學,直接告訴你的同桌他估對了沒有;如果不知道自己的體重,課后可以用秤稱一稱。

  2. 找體重。

  多媒體播放情境:公雞兄弟倆去了外婆家,那里有很多動物,他們來到一座小橋邊,發現一個牌子(限重300千克),看橋的小松鼠攔住了他們:要想過橋,你們必須去稱體重!于是他們一起去稱體重了。

  提問:限重300 kg是什么意思?

  談話:動物們稱出了自己的體重,交給了小松鼠,可小松鼠不小心把數據搞亂了,你能根據下面的信息,判斷哪個動物可以過橋嗎?為什么?

  出示:

  老虎 2 kg

  大象 70 kg

  公雞 40 kg

  小狗 200 kg

  小鹿 900 kg

  學生對數據和信息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斷。

  [說明:估體重、找體重兩個游戲活動,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把1千克延伸到幾千克、幾十千克,甚至幾百千克,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同時,學生還能從活動中感受到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其中包含著樸素的區間套逐步逼近的思想,思維得到了提升。]

  四、 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提問:你能和大家說說你的收獲嗎?(完成板書:認識千克)

  談話:我們要想真正結識千克這個朋友,還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多觀察、多體驗。

  多媒體播放生活中的千克錄像片斷。

  [說明:通過欣賞短片生活中的千克,讓學生再一次領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既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又能發展學生的數學眼光。]

克與千克 篇11

  一、在實踐中感知

  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我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所列舉的例子都是學生經常能接觸到或看到的。師生共同努力,準備了充分的教具、學具和實物,調動多種感官協作學習。學生進行了估一估、掂一掂、稱一稱、比一比、說一說等活動,感受物體的輕重。學生親身經歷了1克、幾克和1千克、幾千克的實際質量,這種感受不是教師講解、灌輸得來的,而是學生親身體驗到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做”的方式而不僅僅是“聽和說”的方式介入學習活動。他們不僅理解了“克”“千克”的正確含義,更重要的是掌握了發現、認識、理解數學的一般方法,培養了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

  二、在體驗中建構

  體驗是由身體活動和直接經驗而產生的感情和意識,體驗讓學習進入生命領域。因為有了體驗,知識的學習已不再僅僅局限于認知與理性范疇,它已擴展到情感、生命和人格等領域,從而使學習過程不再僅僅是知識增長的過程,而且是身心、人格健全和發展的過程。數學學習的體驗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一個突出特征。

  傳統教學中認識質量單位,重點一般都是放在單位的換算上,教學中往往采用講授記憶的方法,學生只要記住幾個常用的質量單位,并能正確地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就算完成教學任務了。這樣的教學往往出現學生學完質量單位后,還會鬧出這樣的笑話:一個西瓜重3克,一個雞蛋重50千克,王老師的體重是60克……這反映了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的嚴重脫節。

  《克和千克的認識》的教學重點確立在“1千克、1克有多重”的概念的確立上,既重視數學事實,又重視數學經驗。所以在“克的認識”中,我反復讓學生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找一找生活中不同物體的質量,感受它們的質量,豐富學生的數學體驗。這種感受、體驗不但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也是將來“學會生存”必備的本領!翱恕薄扒Э恕钡母拍钤趯W生頭腦中的建立,學生經過眼晴觀察、耳朵傾聽、腦子思考、嘴巴表達、雙手操作,心靈感悟,即用自己身體親身經歷、體驗后逐步形成的,它必將沉淀到學生的內心深處。

克與千克 篇12

  一、課標相關要求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基于這種要求,在本內容的教學中力圖體現以下思路:

  1,用活教材,誘發學生學習的動機·

  教材呈現給我們是一個靜態的知識,它所創設的情境有些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尤其對于我們農村的學生,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找準“知識的最近生長區”,誘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

  2,努力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

  傳統的教學中,知識的形成過程是由教師講的,教師的講授代替了學生的操作與思維,學生無法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本節課中,我要充分地給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構建知識·學生通過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的活動,形成克和千克的表象認識,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逐步發展到用秤稱物品,估測物品,認識物品的重量·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克和千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85—88頁的內容,是學生對質量單位的初步嘗試,學好本節知識將為進一步學習“噸”打下基礎·數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入——在超市購物,使學生感受物品有輕重之分·同時,要知道物品的輕重:不僅從商品的包裝標市上可知道;更重要的是知道可以用秤稱,用克和千克來作它們的質量單位·接著,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首先是通過實例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輔之與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進行補充;然后在認識各種秤的基礎上,給學生提供稱量的機會,充實學生實際稱量的經驗和鞏固質量觀念·最后,在學生建立大量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并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初步形成質量的概念,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學習用秤稱物品的方法·

  能力目標

  1·能在實際操作中選擇合適的秤稱物品·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初步培養估量物品質量的能力·

  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現象,培養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數學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ㄋ模┱n型、課時設計

  課 型:新授課

  課 時:一課時

  三、教學方法設計

  1·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的教具有:教學課件、若干枚2分硬幣、盤秤4臺、天平一架、曲別針、黃豆若干;500克食鹽2袋、1千克洗衣粉4袋等·

  學生準備的學具有:各種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幣若干枚、玉米和黃豆等·

  2·教法與學法設計

  針對教學內容,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我在教學中采用啟發式引導法、講解法、演示法、誘思探究等方法·這樣的教法既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了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并優化多樣化學習方式,在學法上采用讓學生掂一掂、說一說、估一估、稱一稱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耳、動腦,在這種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

  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知識,而且質量單位不象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基于這一現狀,我在課前布置學生調查并準備一些學習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 從中學生積累有關質量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再學習新課·

  本課設計力圖不斷創設富有生活意義的操作活動,激勵學生在操作中體驗生活的數學,從操作中發現,從發現中體驗,讓“做數學”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的基礎和紐帶,成為課堂發展的原動力,體現新課程“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能獲得必須的數學”的教學理念·

  在設計本節課的過程中,我側重于以下幾方面的思考:

  注意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給學生建立初步的質量觀念,使學生知道比較東西的輕重不能單靠眼睛觀察,必須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稱一稱·數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課伊始我便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同學選物品背及調查生活中常見物品的質量感受物體有輕有重,引出質量單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

  克和千克是兩個基本的質量單位,如果學生對這兩個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了較鮮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確運用它們進行估測和實測,也容易掌握單位間的進率·反過來,學生在進行實際測量的活動中,也能進一步加深和鞏固這兩個質量單位的觀念·為了達到這種相互促進的效果,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我采取了這樣一些措施·

  1·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測量一枚二分硬幣和兩袋500克的鹽,讓學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再讓學生猜一猜生活中一些物品的質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給學生提供測量實際物品的機會·如:說明“要知道物品的輕重可以用秤來稱”,介紹一些常用的秤,讓學生認識測量的工具·并用天平實際操作稱一稱·在學生認識一些不同的秤后,聯系實際讀取盤秤、健康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數值,充實實際測量的經驗并鞏固質量觀念·

  3·培養估測意識·如,在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后,讓學生說出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或1千克,給他們提供了先估測再實測的練習,讓學生比較估測和實際測量的所得結果的差別,從而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游戲感受輕重

  請幾位小朋友做個小游戲·先請兩位小朋友站在講臺上(一胖一瘦),在找兩名學生上來分別背一背·

  問:背了之后你們各自有什么感受?(比較重、比較輕)

  下面的小朋友,請你左手拿書,右手拿一支鉛筆,你有什么感受?

 。ㄗ笫州p,右手重重)

  2·置疑,導入新課

 。1)剛才我們說到的輕和重表示物體的什么呢?(物體的重量)教師說明重量是我們生活中的語言,數學上我們稱它為質量(板書:質量)·

 。2)生活中表示物體重量是怎么寫的?都有哪些單位呢?(學生借助學具舉例說一說·如一包鹽質量是:300克,一瓶洗潔精呢:500克,牙膏75g、大米5kg等)

 。3)仔細觀察這些數字的后面,你有什么發現?(有用克作單位的,有用千克作單位的,有用g或kg表示的)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克和千克(出示課題)

 。ɡ糜螒驑O大的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一開始便以一種愉悅的狀態投入到整堂課的學習當中·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聯系生活,貼近生活,從而縮短了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之間的距離,可以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引發學習興趣,從而能主動的學習新知·)

  (二)初步認識“克”和“千克”

  1·你還在哪里見到過“克”和“千克”呢?(學生說一說,在超市,或跟媽媽買菜的時候·)

  2·教師課件演示,很多物品的外包裝上標有克和千克·

  (三)認識秤

  1·如果你想知道物體有多重,有什么辦法?請同學們說一說·(用秤稱一稱,看包裝,掂一掂,估一估)

  2·如果沒有外面的包裝,要想準確的知道物體有多重,怎么辦?

  (用秤稱一稱)

  3·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幾種常見的秤·課件出示各種各樣的秤·

 。ǘ嗝襟w出示:盤秤、臺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

  你在哪里見過?平常用它可以稱什么呢?(學生說說)

  4·簡單認識天平·教師邊出示天平,邊講解它的結構以及用法·

  (四)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

  A·建立“克”的概念

  1·教師出示1枚2分硬幣,先讓學生掂一掂,有什么感覺?(輕,很輕)它有質量嗎?(有)請你估一估,大膽猜一猜,大約有多重?(學生大膽猜一猜,說一說·)

  2·我們來驗證一下大家的猜想對不對·(學生上來操作,教師指導)板書:一枚2分的硬幣重1克

  3·掂第二次·請你再掂一掂,這1克是什么感覺?掂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4·在學具盒里找一找重量大約是1克的物品,找出來后,我們來驗證一下·

  5·1個2分硬幣重1克,那么2個2分硬幣的質量是多少?3個、4個、5個……把每個小組的都放在一起又是多少了呢?10個、20個、……100個又有多重呢?那多少個2分硬幣的質量就能跟一個蘋果質量差不多呢?(學生掂一掂后再猜一猜)

  6·拿出一個蘋果,先掂一掂,再估一估,猜猜它大約有多重?請學生上臺稱蘋果,讀蘋果的質量·(師板書:一個蘋果重約150克)

  2個蘋果的質量是多少?3個呢?

  B建立、感受“千克”的概念及克和千克的進率認識

  1·請學生掂一掂教師指定的物品·(質量是1千克)

 。1)掂一掂,估一估,大約有多重?

  (2)再稱一稱,進行驗證·

  2·拿出500克得洗潔精稱一稱,重是多少?那么2瓶洗潔精是多少克呢?(1000克)放到稱上稱一稱·(讓學生觀察指針的位置)

  3·然后把1千克的物品再放到稱上稱一稱,觀察指針的位置,你有什么發現?(一樣重)怎么把它們的關系表示出來?

  板書:1000克=1千克

  4·讀一讀,教師先領讀,學生自由讀·讀后想一想,你知道1千克里有多少個克嗎?讀時要注意什么?(教師強調:1千克以千克作單位,1000克是以克作單位·)

  1000 克=1 千克

  5·掂一掂,比一比,1克和1千克

  6·購物游戲,學生買蘋果·要買1千克蘋果,先估一估要買幾個?再自己試一試,(各組匯報1千克里有幾個蘋果?各組為什么數量不一樣呢?)

  7·利用桌上重1千克的大米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找一找大約是1千克的物品·(口算冊、數學課本、文具盒……)

  (通過給1枚2分硬幣稱重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提供先估測后實測的練習,讓學生比較估測與實際測量之間的差別,從而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充分讓學生體驗與感知·)

  (五)課后小結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小組先交流,再指名學生說)

  (1)知道了重量的單位有克和千克·

 。2)學會了1000克=1千克·

 。3)有用英文g和kg表示的·

 。4)還學會了估物品的重量先掂一掂,再估一估的方法·

  2·知道了1000克=1千克,那么20xx克等于幾個千克?5千克里面有多少個克?7000克里面有多少個千克?

  3·你覺得什么時候用克作質量單位比較好呢?那什么時候用千克做單位比較好呢?

  學生討論后,小結:物品質量較大時用千克做單位,物品質量較小時候用克做單位·

  (六)分層練習

  同學們,接下來我們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決下面問題,有沒有信心?

  1·出示課件:他們的體重分別是多少?(教材P88第二題)

  2·填上合適的單位·每位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將錯誤的填空適當分析·(教材P89第四題)

  3·火眼金睛判對錯

 。1)一個乒乓球重約3克·( )

 。2)小胖今年7歲,約重2千克· ( )

 。3)1千克鐵比1千克棉花重· ( )

  4·填一填,你能行·

  2千克=( )克 5000克=( )

  8千克=克4900克=( )千克( )克

  5·游戲:小青蛙找家·小明給物品做標簽,由于自己的粗心,把做好的標簽弄亂了,請你幫他正確的貼上·

  6·誰是估重小能手·要求:選你喜歡的物品,先掂一掂,再估一估,再稱一稱,看看你估的準不準·完成表格內容,最后小組匯報·

  小小估重家:動手掂一掂,大膽估一估,再動手稱一稱,相信你一定行·

  物品的名稱

  估計的重量

  稱出的重量

  (七)課后評價,自評、他評·

  (八)小小調查員,調查生活中的物品的重量,完成表格·下節課交流·

  (九)板書設計:

  克(g)和千克(kg)

  一枚2分硬幣:1克 兩瓶洗潔精:1000克

  一袋 洗 衣液:1千克 1千克 = 1000克

  五、教學效果預測及反思

  (一)教學過程的成功之處及原因預測

  這是一堂生動地操作實踐活動課!在這堂課中,教師的角色轉變了,不再是傳統教學中的“教教材”,而是主動尋找教材中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機聯系的切入點·以學生所調查的豐富信息出發,靈活的展開教學·使枯燥的數學問題變為活生生的生活現實,增強了學生對數學內容的親切感·在這堂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凸現了,真正親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樂趣中升華了對克和千克的理解·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開心,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一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給我們呈現的知識是靜態,如何使靜態知識生動化、情境化?教師通過學生猜想、驗證2分硬幣──稱1千克物品,來體會感悟1克的實際輕重,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既迎合小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增強了學習的樂趣、類化了知識、豐富了視野,又讓學生充分享受了學習、交流、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是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在教學中不僅重視了知識和技能,更關注了學生的情感·學生的思維活了!情感豐富了!合作意識增強了!這與教師富有激勵性的評價離不開,更與教師的設計活動離不開,學生主動、積極地經歷了、建構了新知識·

  三是較好地體現了數學課“活中樂、活中學、活中悟、活中索”的特點,具體體現在:①以“活”的導入激發學生的樂趣,讓學生從課始就進入用口交流 購物的重量、用手掂量物體的重量、用心 感悟物體的之中兩的活動中,探究的興趣 由然而生,達到樂以導激情、以情啟思的目的·②以“活”的形式 調動學生樂趣,啟動學生的思維,一步一步向深入發展·從課始的說、看──課中的掂、猜、稱──課尾的掂、想、稱、議的活動中,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在活動中合作學習、團結互助的精神,嘗試到了成功的樂趣·

  (二)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預測

  1·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中,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好奇心強,可能會出現教學紀律混亂現象·

  2·教學中出現許多學生喜歡的水果、食物,或多或少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影響其學習的注意力·

  3·本節課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親身體驗的活動較多,學生的活動量大,可能會出現時間不夠用的現象·

  (三)預測問題的改進設想

  1·加強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逐步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做到分工明確,操作有順序·

  2·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里·

  3·做到由易到難,抓住本節課的重難點,讓學生親身去操作體驗感悟·

  4·恰當的運用激勵性語言,不斷地鼓勵學生大膽地猜一猜,掂一掂,稱一稱,主動得去體驗,評價一定要正確適當,要客觀,語言要豐富,富有激勵性·

  六、板書設計

  (一)呈現板書設計

  克(g)和千克(kg)

  一枚2分硬幣:1克 兩瓶洗潔精:1000克

  一袋 洗 衣液:1千克 1千克 = 1000克

  (二)板書設計的意圖、目的

  主要體現本節課的重難點,通過板書,進一步使學生明確一枚2分硬幣的重量大約是1克,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初步形成質量的概念,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克與千克 篇13

  教學內容:

  千克、克的認識。

  教學要求:

  1、 使同學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觀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 使同學了解日常生活中稱量物品經常用到的秤稱。能正確估計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同學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1000克=1千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天平、砝碼、臺秤、2分硬幣、花生

  課時布置: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口算訓練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題,請你看卡片進行解答。

  (指名同學答題)

  2、我把做過的乘法題目放在天平的左邊,把除法題目放在天平的右邊。

  3、做完了口算題目你有什么想對大家說的?

  4、通過剛才是實驗標明,只有天平左右兩邊放一樣重的物體托盤才會堅持平衡。

  二、認識重量單位——克

  1、師:請你用手掂一掂,一包鹽和一個硬幣,假如放在天平上,天平會往哪邊沉?

  請你再用手掂一掂,一個硬幣和一團棉花,假如放在天平上,天平會往哪邊沉?

  問:通過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說的?

  鹽比硬幣重得多,所以同學們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幣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斷了,因為它們之間的差異不是很大,對于很輕的物體,我們就用克來衡量。

  板書:克的認識

  2、實驗:拿出一個5克的砝碼放在天平的左邊,不時往另一邊加2分的硬幣直到兩端平衡。

  問: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稱1克米、2克花生、5克綠豆,說說你是怎么稱的。

  三、認識重量單位——千克

  1、師:我們剛才認識了克,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詞是用來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書:克和千克的認識

  師:我們經常見到的臺稱就是以千克為單位的。

  (講解臺秤的使用方法)

  師:請你往臺秤上放一些有標識重量的零食,稱出1千克來,然后統計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同學匯報,板書:1千克=1000克

  2、隨便稱1千克物品,然后去觀賞別的小組。

  (以上視同學的表示發給一個信封,同學不能當場打開)

  3、同學根據信封中的內容購物,采取成信購物的方式,并說說自身是怎么購物的。

克與千克 篇14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0—103頁和練習二十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過程與方法:通過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連,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知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培養學生估測物體質量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概念。

  難點:估測物體的質量。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電子課本、天平、2分硬幣、食鹽等。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觀察主題圖,交流觀察所得。2.揭示課題,隨之板書。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教師介紹: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克”用字母“g”表示。

 。2)學生獨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幣,靜靜感知1克。

  (3)集體交流:互相說一說感覺,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約重1克的物品。

  2.教學例2。

 。1)教師介紹: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理解“凈含量”,明確克與千克的關系。

 。3)學生輪流掂一掂兩袋食鹽,靜靜感知1千克。

 。4)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秤,會認讀各種秤。

  三、鞏固應用

  小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頁和第103頁的“做一做”,教師巡視。

  四、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克和千克的認識

  克g一枚2分硬幣約重1克。1千克=1000克

  千克kg兩袋食鹽重1000克,即1千克。

  作業設計

  1.練習二十的第1—4題。

  2.填一填。

  (1)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作單位,它用字母表示;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作單位,它用字母表示。

  (2)一只羊重40,一個氣球重5,一瓶洗潔精重1,一個漢堡重100,一個西瓜重5,一本書重210,一盒牛奶重250,一只小狗重4,一瓶墨水重100。

  (3)2千克20xx克800克1千克5千克4900克

  2500克3千克6000克6千克4千克4200克

  9200克9千克8800克

  學案設計

  1.觀察主題圖,交流觀察所得。

  2.學習例1。

  (1)獨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幣,靜靜感知1克。

 。2)集體交流:互相說一說感覺,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約重1克的物品。

  3.學習例2。

 。1)理解“凈含量”,明確克與千克的關系。

 。2)輪流掂一掂兩袋食鹽,靜靜感知1千克。

 。3)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秤,會認讀各種秤。

  4.小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頁和第103頁的“做一做”。

  教學反思

  克與千克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全新的概念,比較難理解。本節課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及生活經驗,設計了猜、掂、稱、說、體驗等活動方式,讓學生在自身的體驗與感悟中,從不同的角度建立克與千克的質量概念,并了解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即進率。本課設計了豐富的實踐活動和趣味橫生的練習,使課堂層層深入、高潮迭起。

克與千克 篇15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會以千克為單位讀出電子秤上小數形式顯示的重量,并能說出它表示的實際含義。

  2. 能力目標:結合對電子秤上顯示重量的認識,能進行以千克為單位的名數與克為單位的名數之間的改寫。

  3.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

  重點難點:

  克與千克單位之間的換算。

  教學分析:

  本課時是在以有的知識經驗“千克、克”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觸過物體重量的表示法,尤其是用電子秤稱物體的輕重。這節課就是要讓學生通過電子秤上顯示的重量來學習以小數形式表示的重量。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一些含有重量標識的商品包裝。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師:小丁丁要考考大家。

  1.選擇單位

  一只雞蛋重65

  小胖重38

  一只足球重320

  克 千克

  2.看卡片口答

  1000g=kg3kg=g5000g=kg42000g=kg7400g=kg

  問:7400g=kg怎么表示?

  3.出示課題

  師:帶著這個問題,今天我們就來繼續學習“千克、克”。(板書課題)

 。ǜ鶕䦟W生的已有經驗進行適當的回顧,對學生學習新的知識內容有一定的鋪墊作用。通過重量單位的換算題7400g=kg引起學生的關注,對于用過去的知識無法解答的問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被激發出來了。)

  二、新授。

  1.出示情景圖

  師:我們接下來和小丁丁一起去超市看看。

  小丁丁想和媽媽買什么?(魚)

  電子秤上的數你會讀嗎?

  師:含有一個“!钡臄滴覀兘兴担@個數讀作“一點五二八”。

 。ㄐ凳菍W生沒有接觸過的知識點,但這里不需要進行具體的小數教學。只要讓學生知道小數點前的部分表示幾千克,小數點后面的數表示幾克。)

  問:你知道這條魚到底有多重?這個數各部分表示什么?

  (小組討論)

  歸納:在1.528kg中,

  “1”表示1kg,小點后的“528”表示528g。

  所以1.528kg就是1kg528g,也就是1528g。今天我們要學習用小數來表示重量。

  板:1.528kg=1528g 加課題:------用小數表示

  2.師:電子秤上的重量你會看了嗎?

  出示:一包蘋果1.970 一串香蕉2.053

  師:

 。1)試著讀一讀,左右說說它們表示的重量。

  (2)完成填空。

  出示:

  ________kg ________g = ________g

  3.活動

  師:拿出你收集的物品重量在小組里讀一讀,說說表示多少。

  反饋:含有“0”的數的讀法以及“0”表示的含義。

 。ㄉ钪杏袛祵W的知識,我們又可以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對學生來說,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學習數學是有用的。而且利用學生從生活中收集的材料進行學習,能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分析、整理信息等的能力。)

  4.練習

 。〞鴓36/2)

  西紅柿 西瓜 花菜 1.022 3.500 0.617 問:“1.022”中的“0”表示什么?

  說說“3.500”和“0.617”中的“0”表示什么?

 。ㄔ谛当硎镜闹亓恐,小數點后含有“0”的數部分學生理解上有難度,

  教師可以根據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

  三、鞏固練習。

  1.你會用電子秤的表示法表示這些物品的重量嗎?

  哈密瓜 一袋餅干 一袋面包 3549克 800克 1056克 ________千克________千克________千克

  2.書p36/練一練

  1.228kg= g5.630kg= g0.099kg= g3886g= kg8102g= kg756g= kg

  3.小組活動

  4.獨立練習

  練習冊p23/1,2。

  四、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板書設計:

  千克、克——用小數表示

  1.528kg=1528g

  讀作:一點五二八千克

克與千克 篇16

  一、說教材

  《克和千克》是小學數學第四冊的內容。要求學生認識兩個常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是學生對質量單位的初步嘗試,也是為后面“噸”的教學奠定基礎。從學生的感知規律和生活經驗出發,靈活處理教材,先認識千克,再認識克,然后理解克與千克的關系及知識應用。

  圍繞這節課的內容,以新的教學理念作指導,結合課題的實驗方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克和千克,對1千克、幾千克、1克、幾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與千克的關系,能進行簡單的質量計算。

  2、繼續培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鼓勵個性化的學習意識。

  3、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的重點是對千克與克的認識并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難點是對克的認識。 為了更好地達到這些目標,在教學中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二、教法和學法教法:

  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雖然他們已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但因年齡小,還是好動、好玩、好奇心強,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教師在教學中以情境教學法為主,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游戲情境、活動情境,讓學生充分去感受、發現,獲取新知,同時還采用啟發式教學、直觀教學等教學方法,為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創造了良好基礎。

  學法:為了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并優化多樣化學習方式,在學法上采用了讓學生掂一掂、說一說、估一估、稱一稱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耳、動腦,在這種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學環節

  本節課設計了三大教學環節:一是游戲發現,激發探究欲;二是主動參與,探究新知;三是應用新知,升華體驗。

  1、游戲發現,激發探究欲

  在這個環節中,創設了“背一背”這個游戲情境,讓學生在游戲中去感受輕和重,然后揭示課題,目的在于利用熟悉的游戲情境,激發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親切感,并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新知打下堅實基礎。

  2、主動參與,探究新知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所以分3步來實施:

  第一步:認識千克。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引導學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說一說1千克物品,“掂”是對“1千克”進行初步的感知,“說”是對“1千克”的進一步體驗。接著對“三件視覺上具有一定反差的”物品掂一掂、估一估、評一評、稱一稱,還設計了讓學生想辦法找幾千克的物品,然后輪流感受,等等,這些活動不僅僅一次次強化了學生對“1千克”的體驗,更是對學生合作學習方式的培養,是對學生自主探究程度、學生體驗態度的一種信息反饋和檢驗。

  第二步:認識克。克相對千克而言,沒有那么直觀,感覺也不會那么清晰。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學生對千克有了一定認識的前提下,馬上讓學生掂一掂1克的物體,說出自己的感覺。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感覺上與千克形成明顯的反差,對學生進行強烈刺激,使學生在腦海中克與千克形成鮮明對比,進而建立這兩個質量單位的概念。為了使學生剛建立的概念得到進一步鞏固,于是又設計了兩道練習題。練習的目的除了鞏固新知外也是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自我檢查的一種深化。

  第三步:認識千克與克的關系。試教時設計的是一道填空題:1粒扣子重1克,2粒重克,100粒重克,那么1000粒重克,從而推出1000克=1千克。教出后發現這樣設計給學生的鋪墊太厚,沒有思維度。后來把這一環節改為“由1粒扣子的質量直接到思考1000粒扣子有多重?”這樣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興趣,學生學習興趣很濃厚。對“克和千克”的換算公式,設計了教師讀、學生聽、學生讀、大家評多種讀的形式,使學生在讀和評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克與千克的關系,并牢牢記在心中。

  3、應用新知,升華體驗

  通過前面幾個環節的教學,學生對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為了使這些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創設了兩個問題情境:針對物品重量能提什么數學問題;怎樣讓氣球載滿物體順利升空。

  第一個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把新知和過去的學習經驗相結合,提出不同程度的問題,可以極大地擴充訓練容量,既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也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式的體現。第二個問題情境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并且把學生那種向往宇宙、向往太空的情感融入情境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的思維達到最活躍,情感達到最高潮,從而把本節課的感知、體驗,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得以進一步升華。

  總之,本節課在設計上盡量遵循孩子們的認知規律,充分體現教育新理念,為孩子們的自主、獨立、合作、個性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和機會。畢竟,我們還在實驗、還在探索,所以教學中難免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敬請各位指出,以便大家一起討論、研究。

克與千克(精選16篇) 相關內容:
  • 認識克與千克教學設計(精選11篇)

    教學內容教材第100—103頁和練習二十的第1—4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 克與千克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克與千克教學反思(一)克與千克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概念,它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沒有實物的襯托是很難進行感知的。為了讓學生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并能夠在實際中應用。...

  • 第六單元 克與千克認識

    教學內容:千克、克的認識。教學要求:1、 使學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觀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 使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稱量物品經常用到的秤稱。能正確估計出物品的重量。...

  • 《克與千克》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 克與千克教案 (人教新課標二年級上冊)(精選6篇)

    1. 結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2. 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提高估測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 千克的初步認識(精選9篇)

    教學目標(一)使學生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二)了解天平和用秤稱物體重量的方法,能夠進行重量的簡單計算。(三)培養學生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 三 千克、克、噸習題設計

    “少就是多”是有效教育(ms-eepo)操作和調控的一個藝術技巧。新教材編寫時減少了練習的份量,目的是給教師留下更多的空間,使教師的創造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 第三單元 千克 克 噸教案

    第三單元 千克 克 噸教案教學內容:有多重(認識千克、克)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 千克、克、噸 (北師三上)

    單元教學目標:1、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噸,了解1克、1千克、1噸的實際質量,建立清晰的質量單位的概念。2、掌握質量單位克、千克、噸之間的相互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 第三單元 千克、克、噸

    一、教學內容(一)有多重(認識千克和克)(二)1噸有多重(認識噸)(三)練習四(四)搭配中的學問二、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噸,了解克、千克、噸的實際質量。了解用秤可以秤物體的輕重。...

  • 克、千克和噸練習題

    (一)填空。1、5000克=()千克 6千克=()克200克+800克=()克=()千克4600克=( )千克( )克9000千克=()噸8噸=()千克5噸=()千克 2000千克=()噸 2450千克=()噸()千克2噸600千克=( )千克 4200千克=( )噸( )...

  • 第六課時 噸和千克的單位換算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頁例7及“做一做”練習中的第2、5題,練習三的第2---3題。二、教學目標:1、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噸和千克的簡單換算。2、實踐中,體會數學與生活地密切關系,增強學習數學地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 《千克、克、噸——搭配中的學問》教學設計、反思及點評

    〖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利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2.培養學生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3.培養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的能力。〖教材分析〗“搭配中的學問”是第三單元“千克、克、噸”中最后一課的內容,是一節實踐活動課。...

  • 第三單元(千克、克、噸)測試題(北師大版)

    一、填空。(39分)(1)常用的質量單位有( )、( )、( ),用字母表示依次為( )、( )、(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克、千克、噸)一袋面粉重25( ) 一枚五角硬幣約重3( ) 一輛汽車的載重量是5( )一頭鯨的體重是23( ) 一個蘋果重200( ) 小莉...

  • 第四單元 千克的初步認識

    課題一:克的初步認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1~42頁,練習十一的第1~3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觀念. 教學重點 建立1克的重量觀念。 教學難點 認識1克有多重。...

  •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月婷婷影院 |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 无码午夜福利片 | 爱爱爱免费视频 | 上海少妇高潮狂叫喷水了 | 久久网综合 | 麻豆久久久久久 | 欧美久久久网站 | 欧美人与动牲交精品 | 午夜人妻久久久久久久久 | 成人免费a级片 |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 | 亚洲一区二区四区蜜桃 | 91国高清视频 | WWW插插插无码免费视频网站 | 熟妇好大好深好满好爽 | 国语高清videossex | 九九热国产精品视频 | 极品少妇的粉嫩小泬视频 |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老妇激情毛片免费 | 91精品在线免费?看 国产精品馆 | 国产美女裸体永久无遮挡 | 99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caoni视频| 萍萍的性荡生活第二部 | 东方800av|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 中文字幕免费亚洲 |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 | 男人用嘴舔女人下身免费视频 | 日韩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一卡二卡在线 | 韩国中文免费在线视频 | 日本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 | 欧美午夜a级限制福利片 | 少妇一区二区视频 | 人妻激倩偷乱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2021免费观看国色天香 | 无码永久成人免费视频 | 中年好声音3粤语免费观看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波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