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單元 總復習》教案(精選4篇)
《 第十單元 總復習》教案 篇1
第十單元 總復習
單元教學內容:課本第119~127頁
第一課時 表內除法的復習
教學內容:
課本第119頁表內除法,練習二十四第1、2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更加明確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要用除法解決問題。在復習除法計算時,可先讓學生說一說怎樣計算一道除法題,然后再進行鞏固練習。從而更好地掌握表內除法。
教學重點、難點:
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內容進行針對性的練習。
教學準備:
小黑板,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回顧引入:
二.復習整理:
1. 說說下面各題你是怎樣算的?(小黑板)
32÷4 81÷9 15÷5
24÷6 42÷7 40÷8
24÷3 14÷2
2. 針對剛才學生容易錯的內容,用聽算的方法,選拓展練習中的題進行訓練。
在草稿本上聽算練習。
3. 復習什么樣的數學問題可以用除法解決。(可掛圖出示,小組討論后學生口答)
出示掛圖:教材第119頁的第1題。(如果沒有掛圖可讓學生看書)
4. 引導學生進行變式練習。
在○填上“<”“>”“=”。引導學生正確計算。
三.教學效果測評:
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3頁第1、2題。
巡視、評改。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二十四的第1、2題,同桌檢查。
四、拓展性學習:
1. 口算。
15÷5= 6÷3= 16÷8= 9÷3=
45÷9= 56÷7= 49÷7= 2×4=
45÷5= 56÷8= 63÷7= 8÷2=
2. 看圖,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并計算。
3. 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 8○4=2 21○3=7
20○5=25 6○9=54 30○5=6
第二課時 萬以內數的認識
及加法、減法
教學內容:
課本第119、120頁第3~8題,萬以內數的認識和萬以內數的加法、減法的復習,及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萬以內數的讀寫與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培養學生歸納、整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開放性的思維。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方法,正確、熟練地讀數和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難點:對于計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練使用。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二、知識整理:
1、復習萬以內數的認識。
請同學們先來回憶一下,我們學了萬以內數的哪些知識?
2、下面先請大家獨立做教材第119頁第3題,然后集體訂正。
指名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做的?
3、寫一寫,再讀一讀。
① 千位上是2個千、百位上是5個百、個位上是6個一。
② 二千五百零六。
4、 下面復習用計數單位表示數,獨立完成書上第120頁第4題,想一想是怎樣做出來的。
5、 復習近似數。
6、 復習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的簡單應用。
(1) 請同學們口算教材第120頁第6題,看誰算得都對。“開火車”訂正。
(2) 引導學生做教材第120頁第7題。先筆算,再請兩個同學到臺上板書,并展示。
(3) 通過第6、7題的計算,請大家說一說是怎樣算的?計算時應注意的問題。
(4) 請各學習小組互相討論一下教材第121頁第8題。我們怎樣去解決這個實際問題?小組討論,交流形成處理意見,并在全班匯報。
三、教學效果測評:
1、綜合練習教材第123、124頁第3~6題。
2、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知道和對學生進行幫助。
第三課時 克和千克及圖形的變換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1頁第9~12題“克和千克及圖形的變換的復習”。
教學目標:
1、復習“克和千克”時,要注意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質量概念。
2、復習“圖形與變換”時,能讓學生正確認識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現象,以及形成銳角、鈍角的概念。
教學重點、難點:
注意培養學生形成比較好的質量單位的概念,復習“圖形與變換”時,能讓學生認識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現象。
教學準備:
小黑板,口算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二、整理復習。
1、復習克和千克及圖形的變換。
(1)請同學們看教材第121頁第9題,大家想一想,你會怎么樣去圈?為什么要這樣圈?
學生根據原來有的克和千克的概念,動手圈。
(2)用重量去算一算,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再判斷利用已經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
(3)大家想一想關于質量單位,我們還有哪些知識沒有復習到呢?小組討論,把沒有復習到的知識列出來,作好全面復習。
2、復習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小黑板出示)
說一說生活中哪里有平移、旋轉現象。升降機、觀光纜車、
說一說生活中哪里有銳角和鈍角
第四課時 解決問題和統計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2頁“解決問題和統計”
教學目標:
1.復習“解決問題”,老師要引導學生仔細看題,學生能知道題中所說的事理,并能正確選擇解決的方法。
2.復習“統計”時,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使學生能搜集、整理數據,完成統計圖表,并能看懂統計圖表回答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復習“統計”時,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使學生能搜集、整理數據,完成統計圖表,并能看懂統計圖表回答問題。
教學準備:
小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 請大家想一想到今天為止,我們已經復習了本學期學過的哪些知識?
2. 對這些知識還有沒有什么問題?還有沒有內容是我們沒有復習到或復習了掌握不好的?如果學生有問題,則針對問題,讓同學們一起來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二. 復習整理:
1. 分別出示教材第122頁第13、14題的掛圖。
(1) 看了圖后,你明白圖中的畫是什么意思嗎?
學生看掛圖,小組討論這兩題的意思。
(2) 怎樣來解決這兩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小明:12÷3=4(次)
一共要花:6×1=6(角) 8×3=24(角) 6+24=30(角)
或: 6×1+8×3=6+24=30(角)
2. 復習統計圖。出示教材第122頁第15題。大家一起來想一想第15題的數據怎么搜集?
3. 組織搜集數據,清點人數。
根據自己的情況舉手,并把老師清點結果填在書上。
4. 大家已經搜集好了數據,從這個統計表中,你發現了什么?請小組討論一下,得到一個結果,然后在全班交流。
《 第十單元 總復習》教案 篇2
第十單元:總復習
單元教學內容:
本單元復習包括本冊所學的主要內容。復習共分為六部分:100以內的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元、角、分,幾時幾分,位置與圖形,統計。本冊第八單元“找規律”的內容屬于擴展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只要學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總復習中沒有單獨安排相應內容的復習。
單元教材分析:
總復習編排注意突出本學期的教學目標,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便于在復習是進行整理和比較,以 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如把數概念、計算分別集中復習。在復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把“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口算結合起來進行復習,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間前后聯系,同時,注意計算與解決問題想結合,達到通過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來提高計算熟練程度的作用。
單元教學目標:
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10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的計算。
單元課時安排:約5課時。
課 題 “100以內的數”的復習。總復習1、2、3、4題練習十八1至5題。 設計
教學目標 教材中安排了4道題,著重復習100以內數的順序、數位表、數的組成和數的大小。復習時,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本學期學習的100以內數的相關內容。對于數位表應進行重點復習,它是學習100以內加減法計算、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法則的重要基礎。復習過程中,對于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多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說一說,逐漸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重點復習數位表。
教學難點 進一步理解數位順序表。掌握計算法則和數的組成。
課前準備 計數器、小棒、卡片。
課 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小朋友,我們已經學會了那些數?
今天我們來復習100以內的數。
請小朋友拿出小棒來數一數。
集體數:(先順數,再倒數。)
1、從1數到100。
2、從100數到1。
3、從28數到36 。
4、從47數到54 。
5、從89數到96。
7、十個十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二個二個地數。
同桌互數,一個出題一個數。
二、引導學生完成課本1、2、3、4各題。
第一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檢查校對。指名說說為什么要這樣填?
第二、三題:出示記數器。問:你們還記得那一位是個位那一位是十位?個位上一可珠子代表幾?是為上一可珠子代表幾?
指名撥數:36、49、50、98、76、100、80、50。
分別說說每個數位上各是幾:各是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100是幾個十組成的。
學生獨立完成和第三題。
檢查校對。
第四題 、比較下面每組數的大小。
用卡片逐組出示比較大小。
指名在卡片上填好大于好或小于號。再說說為什么這樣填。
三、小結:這節課復習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四、完成練習十八第一題至第四題。
第一題先讀立寫再叫對。
第二題 排好后讓學生說說為什么這樣排?
第三題寫好后讓學生說說有什么規律?
第四題開展競賽,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第五題,讓學生說一說,然后再列式計算。
五、完成作業本有關作業。
課 題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總復習5、6、7題,練習十八6、7、8、9、11、12、13、14題 設計
教學目標 教材主要從兩方面進行復習:10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用計算解決簡單的問題。本學期學習的計算主要是“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等內容。這些內容不論在計算難度,還是在計算的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教材中雖然把這些內容集中安排復習,但也注意突出各自的特點。注意對比練習,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計算的方法。對于“20以內的退位減法”,要求與“20以內的進位加法”相同,學生應熟練掌握。對于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較熟練。對于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在計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學生能計算正確就可以了。對于計算方法,根據《標準》的精神,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教學難點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課前準備 口算卡片。投影儀
課 時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用卡片進行口算訓練。
指名算。
開小火車算。
二、揭題: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大家有沒有信心學好呢?
三、指導完成總復習5、6、7題。
第五題:學生獨立計算第5題。分組討論。說說有幾種計算方法,你是怎么想的?每種方法有什么不同?
第六題:
學生各自獨立計算。
討論:說說是怎么算出來的?
第七題、出示投影片或圖片。
創設情景: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公園里的花兒開了,蝴蝶和蜻蜓也飛來了,你們看,它們在花間舞蹈,玩的很高興。你們知道來了多少只蜻蜓和蜜蜂嗎?快來數一數吧!(蝴蝶8只、蜻蜓16只、一共有24只蝴蝶和蜻蜓)
出示應用題(1)、(2)。
1、 讀題。說一說,告訴我們什么條件和什么問題?
2、列式計算。3、讀算式,說說每部分個表示什么?
3、小結。
像這樣的圖畫,你看著它還能提什么問題?引導列出用加法算的題目。弄清這三道題目之間的關系。
四、完成練習十八6至14題。
第6題 ,先讓學生說說題目中告訴我們的條見和問題各是什么?然后列式計算。
第7題,小組討論:題目里告訴我們什么?要我們求什么?各小組完成后交流。最后在想想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并列式計算?
8、9題先做后檢查校對
11題要求算的又對又快。比賽,算好后校對。
12、13、14、讓學生按小組跟著聰聰和明明一起學習,并寫出算式,然后指名說一說為什么這樣算 ?
五、完成作業本上的有關作業。
課 題 元、角、分的認識 。幾時幾分。總復習第八、九題,練習十八第10題、15題。 設計
教學目標 本學期在學習“元、角、分”時,主要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關系,以及人民幣的應用,使學生對元、角、分有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因此,教材在復習時沒有再安排動手操作的內容,只是讓學生對已學的元、角、分關系進行復習,并結合具體情境進行應用。正確即可。復習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估計時間的意識和習慣,即看鐘面時,如果一時說不出準確的時間,可以說一說大概是幾時幾分。多進行這樣的練習,對學生建立時間觀念是很有好處的。另外,還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結合具體實際多向學生滲透時間的觀念。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關系,以及人民幣的應用,使學生對元、角、分有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滲透時間的觀念。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關系,以及人民幣的應用,使學生對元、角、分有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滲透時間的觀念。
課前準備 人民幣教具和鐘面。
課 時
教學過程
一、 元角分的認識
讓學生回憶所學的知識。如果學生遺忘了,還可以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用實物幫助學生思考。
學生獨立完成第八題。校對。
二、幾時幾分。
1、是師生出示鐘面。
師撥生說。
生說生說。
生生互撥互說。
師說生撥。
2、揭示總復習第九題。
學生獨立看著鐘面填寫時間。
校對。
3、補充:我們已經認識了幾時幾分,整時、半時,那么,分針在12不到一點或12超過一點該怎么讀呢?
復習大約幾時。
老師撥學生說:大約8時、三時、5時等。
第五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再指導列式計算
三、完成練習十八15題。第10題引導學生說一說,再試著提出另外的問題進行計算。提的好的給于鼓勵。
四、完成作業本上的作業。
課 題 位置與圖形總復習10、11、題。 設計
教學目標 100頁第10題是本學期所學有關位置的“上、下、左、右”等概念的綜合復習。題目結合兒童的生活實際,提供一個樓房住家的情境,使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比較準確地描述出自己所住的位置,同時,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復習時,一方面,要結合教材圖中所描繪的情境讓學生說出每個學生住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用所學過的有關位置的詞語描述整個畫面的情境,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時,要特別注意有關“左”、“右”相對性的問題。教師還可以根據本班具體情況,創設有生活情趣的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全面復習的目的。
教學重點 復習時,一方面,要結合教材圖中所描繪的情境讓學生說出每個學生住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用所學過的有關位置的詞語描述整個畫面的情境,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難點 讓學生用所學過的有關位置的詞語描述整個畫面的情境,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課前準備 小黑板上畫有方格子,讓學辨別上下左右。
小正方體若干。
課 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位置與圖形。
1、出示小黑板。看圖。圖上的小格子,指名說說上下左右,把小格子當做座位,說說第幾排第幾個在哪里?老師說,學生找。學生說學生找。達到熟練,人人過關。
二、揭示100頁總復習第十題。
引導學生看圖。
圖上有幾個小朋友?
他們個住在幾門幾層?
你是怎么知道的?
在書上填一填 。
檢查校對。
三、揭示總復習11題。
數一數。圖上各有幾個小正方體?
各自數一數 ,填一填。
有困難的同學提出來問一問,為什么這樣填?
按小組拿出小正方體隨意擺一擺,說一說,各有幾個?你們擺的有幾塊擋住了?以后,還會弄錯嗎?
四、完成作業本有關作業。
課 題 統計總復習12題。練習十八十六題。 設計
教學目標 本學期統計的教學目標之一是使學生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第101頁第12題結合兒童的生活實際,設計了“星期日同學們喜歡做的事”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根據圖找出所需數據,并根據數據解決問題。最后,引導學生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根據圖找出所需數據,并根據數據解決問題。最后,引導學生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練習十八16題的放大圖。總復習12題的放大圖。
課 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
小朋友們,我們以前學過了統計知識,你們還記得嗎?統計過那些東西?今天我們來復習統計知識。
二、出示12題。
指導看圖。
同學們星期天做了哪些事?
各有多少人呢?
那些活動最受歡迎?
那些活動人數最少?
喜歡看電視的比喜歡看書的多幾人呢?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呢?
討論后完成書上的填空。
三、思考題。101頁。
小豬出了個題目考考我們,看我們能不能算出來。
指導看圖。
書上的小正方形的數目是怎么排列的?
1個、4個、9個,再后面應該幾個呢?
學生各自填寫交流講評。
四指導完成練習十八16題。出示16題。引導看圖:
1、 讀題,說說意思。
2、 看懂右邊的表格。
3、 表格中列出了哪幾種水果?
4、 各自調查我們班的每一位小朋友各愛吃那種水果?
5、 把表格填好。
6、 完成下面的統計圖。
7、 說說愛吃那種水果的人最多
8、 ?愛吃那種水果的人最少?
9、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五、總結:統計在我們的生活中用處很大,在我們的生活有很多事物需要作統計。例如統計天氣,一個月有幾個晴天,有幾個陰天,有幾個雨天。又如我們學校每個年級各有多少人,也要作統計。我們回家后,自己去找一些事物統計一下,統計好后我們在班上交流好嗎?
《 第十單元 總復習》教案 篇3
第十單元 總復習
單元教學內容:課本第119~127頁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復習包括本冊所學的主要內容。復習共分為七部分: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的加、減法,克和千克,圖形與變換,解決問題,統計。本學期所學的“找規律”內容,目的是開括學生的思路,不作為基本要求。因此,在總復習中沒有單獨安排學習,只是在練習中帶著練習。編排注意突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便于在復習時進行整理和比較,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如把數概念、計算和解決問題分別集中起來復習。便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本學期分散學習的各部分知識,培養學和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教學要求:
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 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
單元教學重點:
本單元的重點是復習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以及根據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單元教學難點 :
難點是使學生能夠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正確選擇解決方法。對同一問題的解決方法不止一種,不要求學生都掌握,只要學生用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正確解答。
單元課時安排: 4課時左右
第一課時 表內除法的復習
教學內容: 授課日期:--年—月—日 星期--
課本第119頁表內除法,練習二十四第1、2題。
教學目標 :
使學生更加明確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要用除法解決問題。在復習除法計算時,可先讓學生說一說怎樣計算一道除法題,然后再進行鞏固練習。從而更好地掌握表內除法。
教學重點、難點:
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內容進行針對性的練習。
教學準備:
小黑板,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
一. 回顧引入:
1. 引導學生回顧本期已學知識。看目錄相互說說,要求學生全班交流。概括分為七部分: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數的加、減法,克和千克,圖形的變換,統計。
2. 我們今天來復習表內除法。板書:表內除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親切、自然、民主、平等的交談中自然引入了課題。
二. 復習整理:
1. 說說下面各題你是怎樣算的?(小黑板)
32÷4 81÷9 15÷5
24÷6 42÷7 40÷8
24÷3 14÷2
先獨立做在課本上,再說一說怎么樣算的。
2. 針對剛才學生容易錯的內容,用聽算的方法,選拓展練習中的題進行訓練。
在草稿本上聽算練習。
3. 復習什么樣的數學問題可以用除法解決。(可掛圖出示,小組討論后學生口答)
出示掛圖:教材第119頁的第1題。(如果沒有掛圖可讓學生看書)
想一想:什么樣的數學問題可以用除法解決。小組討論交流后,口答。
4. 引導學生進行變式練習。
在○填上“<”“>”“=”。引導學生正確計算。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筆試一試復習表內除法,并同時找找學生的問題,了解學情。幫助學生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除法知識來解決。
三. 教學效果測評:
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3頁第1、2題。
巡視、評改。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二十四的第1、2題,同桌檢查。
【設計意圖】:鞏固知識及時查漏補缺。
四、拓展性學習:
1. 口算。
15÷5= 6÷3= 16÷8= 9÷3=
45÷9= 56÷7= 49÷7= 2×4=
45÷5= 56÷8= 63÷7= 8÷2=
2. 看圖,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并計算。
3. 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 8○4=2 21○3=7
20○5=25 6○9=54 30○5=6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萬以內數的認識及加法、減法
教學內容: 授課日期:--年—月—日 星期--
課本第119、120頁第3~8題,萬以內數的認識和萬以內數的加法、減法的復習,及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
1、通過復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萬以內數的讀寫與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培養學生歸納、整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開放性的思維。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方法,正確、熟練地讀數和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難點:對于計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練使用。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 同學們,昨天我們復習了什么呢?請學生先小組討論再匯報。
2、 今天,我們將復習萬以內數的認識及其加法、減法的復習。(板書課題)
3、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舊知,自然引入本節內容。
二、知識整理:
1、復習萬以內數的認識。
請同學們先來回憶一下,我們學了萬以內數的哪些知識?
回憶學了萬以內數的數數、讀數、寫數、數的組成、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近似數以及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
2、下面先請大家獨立做教材第119頁第3題,然后集體訂正。
指名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做的?
3、寫一寫,再讀一讀。
① 千位上是2個千、百位上是5個百、個位上是6個一。
② 二千五百零六。
4、 下面復習用計數單位表示數,獨立完成書上第120頁第4題,想一想是怎樣做出來的。
5、 復習近似數。
請同學們看教材第120頁第5題,找出這段文字中哪些數是近似數?并畫出來。再請同學回答。
6、 復習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的簡單應用。
(1) 請同學們口算教材第120頁第6題,看誰算得都對。“開火車”訂正。
(2) 引導學生做教材第120頁第7題。先筆算,再請兩個同學到臺上板書,并展示。
(3) 通過第6、7題的計算,請大家說一說是怎樣算的?計算時應注意的問題。
(4) 請各學習小組互相討論一下教材第121頁第8題。我們怎樣去解決這個實際問題?小組討論,交流形成處理意見,并在全班匯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緊緊圍繞萬以內數的認識,開展練習。難點突出,有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認知結構。
三、教學效果測評:
1、綜合練習教材第123、124頁第3~6題。
2、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知道和對學生進行幫助。
【設計意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實際應用知識的能力。
四、拓展性學習:
在下面各數的前后各寫兩個相鄰的數。
698
3299
9998
教學反思:
《 第十單元 總復習》教案 篇4
第三課時 克和千克及圖形的變換
教學內容: 授課日期:--年—月—日 星期--
課本第121頁第9~12題“克和千克及圖形的變換的復習”。
教學目標 :
1、復習“克和千克”時,要注意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質量概念。
2、復習“圖形與變換”時,能讓學生正確認識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現象,以及形成銳角、鈍角的概念。
教學重點、難點:
注意培養學生形成比較好的質量單位的概念,復習“圖形與變換”時,能讓學生認識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現象。
教學準備:
小黑板,口算卡。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引入。
上節課我們復習了萬以內數的計算,我們現在來做幾道計算題。請大家拿出口算卡。
100+200= 110 - 20=
620+100= 120+360=
130 - 70= 240 + 70=
2000+50= 1000-30=
1200-40= 140 - 40=
860 - 80= 880+1200=
【設計意圖】:口算能力是學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是學習的基礎,所以要加強口算訓練。
二、整理復習。
1、復習克和千克及圖形的變換。
(1)請同學們看教材第121頁第9題,大家想一想,你會怎么樣去圈?為什么要這樣圈?
學生根據原來有的克和千克的概念,動手圈。
(2)用重量去算一算,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再判斷利用已經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
(3)大家想一想關于質量單位,我們還有哪些知識沒有復習到呢?小組討論,把沒有復習到的知識列出來,作好全面復習。
2、復習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小黑板出示)
說一說生活中哪里有平移、旋轉現象。升降機、觀光纜車、
說一說生活中哪里有銳角和鈍角。
三、拓展性練習(略)
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 解決問題和統計
教學內容: 授課日期:--年—月—日 星期--
課本第122頁“解決問題和統計”
教學目標 :
1. 復習“解決問題”,老師要引導學生仔細看題,學生能知道題中所說的事理,并能正確選擇解決的方法。
2. 復習“統計”時,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使學生能搜集、整理數據,完成統計圖表,并能看懂統計圖表回答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復習“統計”時,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使學生能搜集、整理數據,完成統計圖表,并能看懂統計圖表回答問題。
教學準備:
小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
一.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 請大家想一想到今天為止,我們已經復習了本學期學過的哪些知識?
(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法、減法。克和千克及圖形的變換。)
2. 對這些知識還有沒有什么問題?還有沒有內容是我們沒有復習到或復習了掌握不好的?如果學生有問題,則針對問題,讓同學們一起來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思考解決方法。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反思的平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提問能力。
二. 復習整理:
1. 分別出示教材第122頁第13、14題的掛圖。(如果沒有,就讓學生直接看書)
(1) 看了圖后,你明白圖中的畫是什么意思嗎?
學生看掛圖,小組討論這兩題的意思。
敘述兩幅圖的意思,沒有說好的請其他同學來補充完整。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2) 怎樣來解決這兩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小明:12÷3=4(次)
一共要花:6×1=6(角)
8×3=24(角)
6+24=30(角)
或: 6×1+8×3
=6+24
=30(角)
2. 復習統計圖。出示教材第122頁第15題。大家一起來想一想第15題的數據怎么搜集?
學生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可以用舉手的統計方法來試試。
3. 組織搜集數據,清點人數。
根據自己的情況舉手,并把老師清點結果填在書上。
4. 大家已經搜集好了數據,從這個統計表中,你發現了什么?請小組討論一下,得到一個結果,然后在全班交流。
小組討論,得到討論結果后,全班交流展示。
【設計意圖】:在復習時,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的差異,在這里發揮學生復習的主體性,讓學生更多自我反思,有利于使復習更有針對性。
三. 教學效果測評:
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6、127頁第11~15題。能夠填在書上的就填在書上。
學生獨立思考,自主練習。
四、拓展性學習:
1.調查班上昨天的數學作業 ,用你喜歡的方法記錄,并制成統計表統計圖,提出問題并解決。
2.二年級各班存放圖書數目如下。
教學反思: